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_第1页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_第2页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_第3页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_第4页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郑和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三保太监)。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明史·郑和传》

2.西洋东洋:明初,人们常把东海及其以外海域称为“东洋”西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东洋西洋结合教材,指出何为西洋?3.目的与条件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郑和传》材料二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①个人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②根本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③经济目的:推动中外贸易发展结合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目的与条件①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丰富;②经济基础:明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最根本的);③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结合材料和书本,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材料一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天妃灵应之记碑文④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4.概况起点:最远到达:时间:1405-1433年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刘家港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索马里沙特阿拉伯麦加结合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路线?5.特点通过下表,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说明其历史地位?6.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7.意义结合材料和书本,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意义?7.意义材料一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先后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帆舟遍至东南亚和东非各地,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这支浩大的舰队,在唐宋元三代航海成就的基础上,把亚洲各地的航路作了全面的纵横串联和衔接,沟通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联系,也为中国与航线经由各国的商贸交流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齐小艳《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结合材料和书本,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意义?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8.消极郑和之后,航海为什么戛然而止?郑和下西洋后明朝海禁,西方趁势崛起。海禁锁国门,难挡外患侵。

对内压制却对外防御不足1.背景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明朝中期,倭寇为何日益猖獗?材料: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倭变事略》倭国倭寇倭患古代日本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带来的灾难2.戚继光抗倭

·画面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1)人物扫描2.戚继光抗倭

(2)整军备战2.戚继光抗倭阶段一:台州之战(台州九战九捷)阶段二:率军前往福建和广东地区,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1661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消灭倭寇。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评价: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3)抗击倭寇宗藩关系明朝继承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宗主

明时期全图(1433年)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要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胜利①对日本: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②对中国:明朝的国力因此也收到削弱。③对东亚:这场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2.援朝战争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1.背景从16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在图中找出葡萄牙和澳门的位置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2.过程1553年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骗借地晾晒货物葡交五百两白银获得租借居住权明在澳门设守澳官加强对澳门的管理1887年明中期清被迫承认葡对澳门的管理权澳门回归祖国非法获取非割让1999年12月20日(主权仍属中国)经过四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使澳门成为一个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风貌独特的城市课堂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背景: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概况: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意义:对交通、中外交流、人类航海事业戚继光抗倭背景:倭寇猖獗,倭患严重概况:戚继光、戚家军、台州大捷援朝战争背景: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影响:对朝鲜、对日本、对明朝、对东亚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明政府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井”“三宝洞”。这些地名的由来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这些地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七次远航2.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①印度

②红海沿岸

③欧洲

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3.郑和下西洋使海外情况更为国人所了解,前往南洋的国人始终不绝,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这主要表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A.背景

B.目的

C.经过

D.影响DCD4.下面诗歌体现出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A.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C.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D.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5.中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英雄。“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些诗句反映的是()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左宗棠收复新疆BA6.黑格尔曾评论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他认为郑和的航海壮举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国对太平洋国家的了解 B.开辟“丝绸之路”海上航线C.大力宣传中国儒家仁义伦理 D.皇帝“施恩于海外”的政治秀7.下面是某校历史社团为准备历史展板所搜集的资料。该展板的主题可能是()A.文化开放性

B.文明延续性

C.民族友好交往

D.经济繁荣发展AD结合所学,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皇帝“施恩于海外”,故D展板主题:__________

关键词: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图片:丝绸、鉴真、玄奘、宋代海船8.如图图片是学校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的插图,主题是中外交往,符合本主题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