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1页
高中历史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2页
高中历史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3页
高中历史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4页
高中历史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2/413/41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没收

,建立国营企业。

(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和

奠定了基础。官僚资本社会主义改造4/41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时间:1953年。

(2)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5/413.第一个五年计划

(1)执行时间:1953~1957年。

(2)突出成就:鞍山钢铁企业三大工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

面貌,为国民经济深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工业落后长春6/414.三大改造完成

(1)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

(2)过程: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高潮。合作社公私合营7/41(3)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全部制深刻变革。(4)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全部制深刻变革。标志着

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5)局限:后期改革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

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社会主义简单划一8/41二、波折发展十年

1.探索历程

(1)早期探索:①1956年,毛泽东

汇报,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一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重大问题。②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

改变,制订了全党和全国人民主要任务,即尽快把中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

。《论十大关系》主要矛盾工业国9/41(2)重大失误:①原因: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刚才起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

和思想上没有深刻认识;在探索建设道路上,党产生了

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思想。②表现:1958年“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危害:以高指标、瞎指挥、

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左”错误泛滥开来,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3)调整国民经济: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

、充实、提升”八字方针。理论急于求成大跃进浮夸风巩固10/412.十年建设成就

(1)工业方面:建成

、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2)交通方面:新修铁路约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

、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

(3)能源方面: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石油已经实现

,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时代。武汉青海自给11/41三、“十年动荡”时期国民经济

1.表现

(1)在“

”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陷入空前混乱之中。

(2)1971年以后,

调整国民经济,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3)1975年,邓小平

,国民经济逐步摆脱停滞和倒退局面,开始了复苏和发展。全方面夺权周恩来全方面整理12/412.影响

(1)“文革”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

,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中国不但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经有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发展机遇。破坏13/41观察下面图片:上图反应出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有何特点?成效怎样?14/41提醒:特点:东北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西部重点在交通建设。成效:形成合理工业布局,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15/4116/4117/41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包围、封锁等敌对政策。发展重工业是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政权当务之急。

(2)新中国成立之初,当代工业基础微弱,门类残缺不全。要想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3)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国防当代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4)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18/41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议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影响B.新中国经济恢复需要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孤立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方面开展需要解析:结合新中国成立早期形势可知,西方国家采取敌视和孤立新中国政策,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故C项正确。答案:C19/41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二十年中失误及教训

1.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主动性,造成了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4)十年“文革”: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20/412.教训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

(3)重视客观经济规律作用,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要科学发展。

(4)防止追求过高公有化程度,以调动劳动者主动性。21/412.下表是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情况:(单位:千吨)年份195719581959196019611962出口2092.62883.44157.52720.41355.01030.9进口166.8233.52.066.35809.74923.0以下关于该表分析不正确是(

)22/41A.1959年,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故出口多,进口少B.1957~1962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故粮食出口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多C.1961年,中国共产党主动纠正“左”倾错误,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D.1962年,国民经济虽逐步恢复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故粮食出口少而进口多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图表正确解读,首先要关注数字所对应时间,回顾当初历史情况,然后对数据正确解读。1959年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大量出口原因,并非是“取得大丰收”。答案:A23/4124/41[典题例析][例1]

(·北京高考)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一样全部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

B.1952、1956C.1966、1976 D.1978、198225/41[解析]

全民全部制和集体全部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主要成份,其比重逐步增加表达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步建立;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主要形式,其比重增加反应了社会主义改造深入,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答案]

B26/41[题组冲关]1.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几个主要经济成份。”毛主席所讲“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何时退出历史舞台(

)A.1949年 B.1952年C.1956年

D.1978年27/41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全部制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退出历史舞台。答案:C28/412.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人搞农业,24%人搞纯科学,只有14%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翻译……出版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翻译只占3%到6%。这一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29/41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句“58%翻译人员……工程技术”“俄文……38%到45%,而其它语种……3%到6%”能够看出这一时期是以“俄国”为师,以“工程技术”为中心,能够判断选B。其它历史时期关注“俄国”比较多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但当初重点在革命思想和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属于社会科学。答案:B30/4131/41[典题例析][例2]

(·天津高考)下列图介绍信内容所反应实质是(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旅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32/41A.国内粮食供给比较担心

B.中国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施粮食凭票供给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遵法

[解析]

抓住图中时间信息“1963年”及“粮票”这一特定历史事物,依据题干要求,可判断B项正确。A、C、D三项均属于历史表象,并非历史本质。

[答案]

B33/41[题组冲关]3.下列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应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情况。对此解读错误是

(

)34/41A.它统计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C.该图采取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应了农业生产巨大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时间信息以及图片信息可知此时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这是重大失误而非成就,选择D项。答案:D35/414.1966~1968年国民经济情况以下列图所表示(部分),阅读下面图表,指出造成后两年经济下降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主动性B.国际形势担心,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备战C.“文革”动荡扩展到经济领域D.我国出现了严重自然灾害36/41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时间和数字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解读。1966年“文革”开始,1967年扩大到经济领域,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C37/4138/41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彰显中国历史新纪元图说历史主旨句归纳(1)建国早期,中国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2)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