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题库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下是一段《论语》的节选,请根据文意完成下列题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下列句子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字的意思是:A.习惯B.重复C.学习D.研究探讨2.下列句子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温故”指的是:A.温习旧知识B.学习新知识C.做学问D.教授学生3.下列句子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字的意思是:A.空虚B.混乱C.迷惑D.疲惫4.下列句子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师”字的意思是:A.老师B.师父C.师长D.学习榜样5.下列句子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愠”字的意思是:A.愤怒B.不满C.沮丧D.耐心6.下列句子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字的意思是:A.快乐B.喜悦C.高兴D.欣慰7.下列句子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善”字的意思是:A.好的B.善良C.善良的人D.善于8.下列句子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的是:A.男子B.君王C.有道德的人D.有学问的人9.下列句子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的意思是:A.愉快B.开心C.高兴D.欣慰10.下列句子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矣”字的意思是:A.了B.呀C.吧D.啊二、文言文翻译要求: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1.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成现代汉语是:2.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成现代汉语是:3.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四、现代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禁不住呜咽起来。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的话让我略略舒了心,默默地出门去寻久别而未见的老朋友。回家变卖了典质,匆匆地准备着;父亲我也知道是辛苦惯了,且年轻,没有经历过忧患,觉得总是苦了己身,却不知别的苦痛从哪里来。对于父亲,我只能怀着一腔的敬意。然而,我也曾有过几次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那天早晨,我下了车。看见父亲,他那肥胖的,青筋暴绽的膝盖上,便蹲着一个给我预备的乌黑的大草帽,严严地罩住了整张脸。他见我走来,便放下了草帽,微笑着,仿佛十分高兴。我看见他满眼含着泪,我便快步上前,将手围在他的腰间,紧紧地握着。他见我握着他的手,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又叹一口气,口里说:“作孽,作孽!”我懂得他的意思,却不好再说什么。我们走到车上,我先将帽子戴好,然后他扶我上了车。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路的姿势,很自然地有些屈尊。他走得很慢,似乎怕走了,我会把他落下。但是,他终于走了,走到铁道边,突然止步,看见那边没有车,又回过身来,对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我说:“不,爸爸,里面没有人,我不进去。时候不早了,我们进去吧。”他听了我的话,又并不放松地走回来,低声说:“进去吧,里头没人。”我犹豫了一下,说:“爸爸,你走吧。”他听了我的话,便慢慢走了。走到栅栏外,他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我又看见他那肥胖的,青筋暴绽的膝盖上,便蹲着一个给我预备的乌黑的大草帽,严严地罩住了整张脸。我走到车上,他的背影不见了。我用手摸着车窗,心里想道:父亲在月台上,须得出去找旅馆。他的去熟了,不必问人,信步走去,一会儿便到了,找着熟识的茶馆坐下了。我在车上,忽然觉得有东西落在我的背上,伸手去一摸,原来是他给我预备的那顶乌黑的大草帽,那顶黑布小帽,那顶破旧的草帽。1.“父亲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中的“动”字的意思是:A.移动B.行走C.坐下D.走开2.“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的什么情感?A.忧虑B.担心C.依依不舍D.无奈3.“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情感?A.感激B.担心C.依依不舍D.无奈4.“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体现了什么主题?A.父爱的伟大B.亲情的珍贵C.孝顺的品德D.人生的感慨5.“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形象?A.强壮B.胖胖的C.老年D.慈祥6.“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情感?A.担心B.爱护C.放心D.忧虑7.“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期望?A.成功B.健康平安C.顺利完成学业D.有出息8.“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态度?A.担心B.放心C.严厉D.忧虑9.“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关爱?A.生活B.学习C.事业D.健康10.“他的背影,却还站在那里,没有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情感?A.担心B.爱护C.感激D.感慨五、诗歌鉴赏要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下列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慨。B.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C.诗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D.诗中“登高望远”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象征手法。2.《登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A.对自然景象的赞美B.对人生境遇的感慨C.对岁月流逝的感叹D.对亲人的思念3.下列关于《登高》这首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B.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C.诗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揭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D.诗中“登高望远”是诗人表达对未来的期许。4.《登高》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什么?A.清新脱俗B.沉郁顿挫C.简洁明快D.雄浑豪放5.《登高》这首诗的意象有哪些?A.落木、长江、秋B.落木、长江、病C.落木、长江、客D.落木、长江、悲6.《登高》这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A.美丽宁静B.艰难沉重C.高远辽阔D.幽静深邃7.《登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A.感激B.愤怒C.感慨D.愉快8.《登高》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A.启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B.激励了人们对人生的追求C.培养了人们的文学素养D.促进了诗歌的发展9.《登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王之涣B.王之涣C.王之涣D.王之涣10.《登高》这首诗的背景是怎样的?A.战乱年代B.安定时期C.丰收时期D.经济繁荣时期六、古诗词默写要求:根据提示,将下列古诗词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阅读1.B。这里的“习”字的意思是重复,表示学习的内容需要反复练习。2.A。这里的“温故”指的是温习旧知识,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3.C。这里的“罔”字的意思是迷惑,表示学习而不思考会导致迷惑。4.D。这里的“师”字的意思是学习榜样,表示从别人的优点中学习。5.A。这里的“愠”字的意思是愤怒,表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6.A。这里的“乐”字的意思是快乐,表示有朋友从远方来感到快乐。7.A。这里的“善”字的意思是好的,表示选择别人的优点来学习。8.C。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的人,表示不被人了解而不生气是有道德的表现。9.A。这里的“说”字的意思是愉快,表示学习并按时复习感到愉快。10.A。这里的“矣”字的意思是了,表示一种肯定和结束的语气。二、文言文翻译1.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能包容一切,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2.孟子说:“得道的人多助,失道的人少助。”3.庄子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穷的。”三、现代文阅读1.A。这里的“动”字的意思是移动,表示父亲的背影没有移动。2.C。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依依不舍之情。3.C。这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4.B。这句话体现了亲情的珍贵。5.B。这句话表现了父亲胖胖的形象。6.B。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护。7.B。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健康平安的期望。8.B。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放心。9.A。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生活的关爱。10.B。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护。四、诗歌鉴赏1.D。诗中“登高望远”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象征手法,而非直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2.B。诗的主题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3.D。诗中“登高望远”是诗人表达对未来的期许,而非对亲人的思念。4.B。诗的语言风格是沉郁顿挫。5.A。诗的意象有落木、长江、秋。6.B。诗的意境是艰难沉重。7.C。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