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湘名校联盟·2021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题卷语 文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丝绸之路开辟之初,西汉、东汉的中央政府便频繁派出使者西行。他们带去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和平的愿景和合作的期望。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丝路精神,更是将“和平、合作、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中国的茶文化应该如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呢?实际上,中国茶和茶文化需要一次面向世界的“再传播”!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茶叶年产量已逾200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40%以上,但出口量却不及肯尼亚和斯里兰卡,中国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能与一百多年前相比。中国茶和茶文化影响力的再传播可参考如下路径。重建中国茶在世界市场地位。茶是茶文化的载体,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直接决定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就种质、品种、栽培条件和栽培技术来讲,中国茶在世界上有着领先的水平。但就商品茶来说,品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制约着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因此,国家应参考国际标准尽快制定出更加严格的种植标准作为中国茶的出口标准,树立中国茶最安全的世界形象,进而在世界茶市场重新崛起。发扬茶文化传播的引领性。前面提到,茶文化是由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成的,要站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摒弃门户之见、学科之别,以茶文化传播为牵引,通过不断研究创新茶叶种植、制作技艺,弘扬茶的自然之美;运用吉祥图腾、装饰纹样、民族图案甚至民间剪纸作为包装设计元素,弘扬中华传统艺术朴素之美;带动茶文化周边产业发展,如茶具、茶盘涉及的瓷器、陶器、木雕、根雕等艺术形式,弘扬中华文化小中见大、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发挥茶文化传播的渗透性。茶自古以来就是和平友好的使者,深入、细致、全面地研究沿“一带一路”诸国与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历史,了解“一带一路”诸国自身的茶文化的发展与内涵,找准文化交流的切入点,以兼容并蓄的姿态与“一带一路”诸国进行深入的民间文化交流,将“茶为国饮”确立为茶文化国际传播的目标:即茶为“中国之饮”“国人之饮”和“国际之饮”。区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文化发展的不同层面,做好布局规划,立足国内,扎根东亚,放眼世界。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时,借力儒家文化推广,加紧编修茶文化教材,加强茶文化作品外译,开发茶文化旅游,搭建茶文化交流国际平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携序渐进、潜移默化。逐步建立以中国茶叶种植、制作技艺为基础的世界茶叶生产标准,同时构建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世界茶文化体系。融入大文化传播体系。茶文化传播只是中国特色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国际传播的一个有机构成。因此,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必须符合大文化观,将茶文化自身特点与其他文化形态有机结合,共融共进。一方面茶文化的国际传播,要成为其他文化形态国际传播的裁体,为其他文化的传播穿针引线,架桥修路;另一方面,茶文化的国际传播,还要借助其他文化渠道,甚至成为其他文化形态表达的内容。只有实现了茶文化国际传播的“系统思考”才能有其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茶文化才能更加多元化和多层次,从而在国际传播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蔡圆圆(“一带一路”上的茶文化传播))材料二:中国茶文化,首先是一个艺术宝库,中国人“喝茶”与“品茶”是大有区别的。喝茶者,消食解渴,重视茶的物质功能,保健作用,品茶者,则不仅含品评,鉴赏功夫。还包括精细的操作艺术手段和品茗的美好意境。且不说唐代的茶圣、茶仙和宋代贡茶使君,以及明清艺茶专家与“茶痴”,即便近现代的真正茶人,品茶亦不同凡响。以老北京人来说,喝茶先要择器,讲究壶与杯的古朴或是雅致。壶形特异,还要有美韵。杯要小巧,不只为解渴,主要为品味。品茶还要讲与人品、环境协调,尝茶的滋味,同时还要领略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连家居小酌,也要包含仪礼、情趣。其次要讲水,什么惠山泉水、扬子江心水、初次雪水,梅上积雪、三状雨水……还有如何汲取、储蓄,或藏之经年,或埋之地下,用何种水泡何种茶,用时如何摇动均匀,或是静取不动,皆有一定讲究,一定之理。至于茶,则论雀舌、棋枪,又讲“明前”(清明前)、“雨前”(谷雨前)等。今之红绿花茶,西湖龙井,真正茶道家并不一定视为上品。煮茶的功夫则更大,柴炭,锅、火候、色、香、味,需处处留神丝毫不爽。对现代人来说,吃杯茶还要有那么多繁复的讲究,大多数人无论时间、精力皆不大可能。于是,有人怀疑,有无重新发掘、介绍中国古老茶道的必要。我以为,中国茶文化的精华是它的茶道精神。但古人宣传这些精神是通过一定茶艺形式,否则只讲茶道精神而空洞无物,人们便很难理解。况且,旧的茶艺形式也可以变化改造,文化精神可融于新的茶艺形式之中,这有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但要创新则先需知旧,所谓“温故知新”便是这个道理。况且,中国古老的茶艺,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也不一定完全失去意义,完全向大众推广大可不必,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则可再次展现。(摘编自(中国茶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茶文化发展层面不同,它们都是世界茶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B.中国茶在种质、品种、栽培条件和栽培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但商品茶的市场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C.喝茶与品茶大有区别,喝茶重保健,品茶重品鉴、茶道和意境,老北京人品茶讲究择器、讲水、论茶和煮茶功夫。D.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道内容丰富,完备。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有很强的影响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茶文化是由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所以茶为国饮一定会成为“中国之饮”“国人之饮”和“国际之饮”。B.“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传统的丝路精神,将“和平、合作、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为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面向世界“再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C.茶文化的国际传播既要将茶文化自身特点与其它文化形态相结合,也要借助其他文化渠道,甚至成为其他文化形态表达的内容。D.现代人喝茶大可不必繁复的讲究,因为时间、精力皆不允许,中国茶艺向大众推广完全不必。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品茶”之道的一项是(3分)A.“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醉月仙人)B.“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白居易)C.“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苏轼)D.“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郑板桥)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用哪些措施可以让更多的中外年轻人接受中国茶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义 士 墓耿 立乡间的墓地上兀立着一个石碑。石碑上镌着魏碑“义士哑孩”。哑孩没有名字,王士臣喊他哑孩,别人也喊他哑孩。日本人来之前,王师傅风雪天赶会,在一个雪窝里捡到一个两三岁的小人,到了家里,王师傅把孩子的衣服脱掉,放在被窝,三天三夜,那孩子才醒。王师傅唤他,一字不应,孩子的眼睛告诉了王师傅,这是一个哑巴。王师傅带了哑孩来到了日本人的营房和炮楼,为那些人做饭。为首的日本人,来自日本列岛的山口县,文文静静的,戴一副眼镜,人们叫他桥本,是学生出身,但随身的一把军刀和一条纯种的如牛犊大的狼狗,使人感到了一股戾气和不祥。桥本对汉学颇精通,他从什集的老中医秀才石远来那里借明版的《金瓶梅》看,到了中秋,他让王师傅备好菜,烙上石远来爱吃的葱花千层饼,让哑孩送到,然后,桥本就和石远来聊起《黄帝内经》,说起阴阳辨证。老中医就慢慢地应付。桥本有时也和王师傅喝酒,是纯正的日本清酒,王师傅嫌淡,就让哑孩到什集隅首的酒店打烧酒,小小的一茶碗,王师傅仰脖就灌掉。桥本有时就唱日本的歌曲《君之代》(日本国歌),唱着唱着就流泪。这个时候,王师傅就起来走开,哑孩见师傅走开也像尾巴跟着师傅走了。师傅就去伺候桥本的那条狼狗,哑孩看狼狗温顺地在师傅的手下吃着特意烧炙的牛肉,那是一条俊秀的狗,也是令人生畏的狗,直矗一对尖尖棱棱的耳朵,扫帚似的尾巴和一双惨绿而放射凛凛寒光的眼睛。谁知,一天黄昏,师傅在喂狗时,一根骨头卡在了狗的喉咙,其时桥本正在饮酒,师傅直觉着麻烦要来了,就唤哑孩拿醋往狗嘴里灌。狼狗挣扎着,后爪子抓地前爪立起,两眼由绿到红,痛楚满布的脸上闪烁的是凶光,当师傅灌醋的时候,那狼狗就急急地一下子生吞了师傅的手。这时不知哑孩从哪里拿起一根劈柴,顺势就往狼狗的臀部狠狠敲去,狼狗“嗷”地叫了一声放开了师傅,骨头也随即吐了出来,满嘴的血滴在什集的土地上,狗趁势准备向哑孩扑去,像要撕掉人的筋骨和灵魂。黄昏在那时凝滞了,桥本棠棠地出来了。他看到了师傅血淋淋的手、地上的劈柴和狗吐出的牛骨。桥本两眼狐疑,他走到狼狗的跟前,用手抚慰着狗。师傅和哑孩的眼睛里布满恐惧。桥本吹起了哨子,然后就回到屋里,扎上武装带,穿上马靴,挂上了军刀,狼狗呜咽呜咽地叫着,像是控诉。大家刚吃究晚饭,听到集合的哨子,都急匆匆地跑出集合,日本人和汉奸惊恐地看着两眼发红的桥本。然后,桥本说了一句日语,就从队列里出来了两个日本兵,把王师傅架起,刹间,王师傅被吊在了出操的单杠上,哑孩用手比划着哇哇向师傅扑去,想解下师傅臂膀上绑的绳子,日本兵一脚踢得哑孩跌在几步外的沙土里,跌得很响。桥本走到离师傅几十米的地方,脸朝着师傅,微笑着举起了匣枪。“看,支那人,左脑壳!”“啪!”枪响了,桥本的匣枪很脆很响,震得炮楼上的蝙蝠扑扑地旋飞,人们想,王师傅完了,那时,杀掉一个中国人,像屠掉一只狗。可是枪响了,王师傅还是那样被吊着,眼睛惊恐地看着哑孩,光光的脑袋,只左耳有花生大的凹痕在滴血。桥本是像猫对待耗子般拿人作弄?还是真的把活人做靶子?这时桥本的手又举起了,他瞄向王师傅的右脑壳,扣动了扳机。还是很脆很响的一声枪响。但是王师傅只右耳有花生大的凹痕在滴血。像是到了高潮或结尾,队列中的日本人高举双臂过头高呼“崽!”(日语:万岁)桥本满意地一挥手,然后马靴一并,转身回到炮楼,王士臣被卸下了。王师傅的命被保住了,但经那一吓,就卧在了床上,再没能起来。——父亲说,王士臣虽然是厨子,整日与刀和火打交道,但胆子奇小,过年时连炮仗都不敢放。师傅死掉了,炮楼的厨房里只剩下了哑孩,孤单单做好饭,就站在厨房的门口,向吊过师傅的单杠望去,一连几天,哑孩都是这样的神情。后来,整个炮楼的日本人都全身发乌、口吐白沫痛苦地死去,桥本和他的狗也死了。哑孩自己把自己吊在了那个单杠上,像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也是一个问号。这是1945年春天的事,离日本人投降还有半年的时间,那时麦子开始扬花。80岁的老中医石远来把哑孩埋掉了,用一只木匣子,他称哑孩为小义士,在石碑的背面,石远来先生用遒劲苍老的魏碑写了一段话:呜呼!故国神州,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如此毒杀倭寇者,有几人欤?每次到父亲的墓地,我总是用手抚去这墓碑的杂草与牛羊的粪迹,父亲去世有年,墓草苍黄,父亲是亲见过哑孩的,父亲曾亲手为哑孩成殓,父亲说老中医石远来对流泪的成殓的人说,不要把泪珠滴在哑孩的身上,那样,哑孩归去的路上,就走得不安稳。(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师傅救下哑孩并抚育他长大,体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人世的温情。B.桥本没有开枪打死王师傅,因为王师傅给日本人做饭,也和自己喝过酒。C.桥本的狼狗俊秀但令人生畏,其实就是桥本本人形象的写照。D.描写哑孩吊在单杠上的尸体像是感叹号,也像是问号,含义丰富深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多但很有表现力,“黄昏在那时凝滞了”“那时麦子开始扬花”等几处简洁的环境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画面感与悲剧氛围。B.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并没有“脸谱化”。比如桥本,叙述他精通汉学,借明版的《金瓶梅》,喜欢和老中医聊天等,就让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多元。C.小说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比如描写桥本枪击王师傅时“微笑着举起了枪匣”,“微笑”这一细节就意味他只想吓唬王师傅。D.小说语言平实,重叙事,少抒情。比如描写桥本枪击王师傅,只有平静近乎冷酷的叙述,但字里行间让人凝神屏气,压抑得喘不过气来。8.请简要分析小说塑造哑孩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4分)9.小说写完石远来先生写在石碑背面的一段话后即可结束,为什么作者还要写最后一段,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褒,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鐼之书。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迷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几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迷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赞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注】①累绁:本意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B.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C.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D.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A.郎中,本是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沿置,帝王侍从官的统称,地位比较高。作为医生的尊称始自宋代。B.《诗》《书》,即《诗经》《尚书》,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与《论语》《孟子》《春秋》并称为儒家经典“五经”。C.《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D.赞曰,相当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汉书》中用来表示作者对所记载的人和事的评价、议论的标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年轻时代周游天下,注重实地考查与学习,比如他曾在邹地学习乡射的礼节,为他以后著述史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司马迁子承父业,答应父亲全力编撰先人留下的史料,在父亲死后,服丧期满,司马迁就继任太史令,开始著述史书。C.司马迁因为李陵一事,入狱受刑,一度觉得自己不能写史,后来受“诗”“书”的影响,发愤图强,成就史书巨著。D.司马迁的史书记载的历史截止到汉武帝“获麟”一事,距离武帝“获麟”到司马迁开始写作史书中间有四百多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4分)(2)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4分)14.选文“赞曰”评价司马迁写作史书“不虚美,不隐恶”,请你从《史记》中列举一个历史人物对此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书愤其一①陆 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写作此诗时,陆游73岁,闲居鉴湖边已多年。②张巡,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上,最后竞嚼齿吞舌,不屈而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的一个“卧”字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孤居山野,无所作为的状态,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B.诗歌颔联写苏武的“厄穷”,张巡的“忧愤”,这是运用典故来含蓄的表达诗人自己的困境与忧愤。C.诗歌颈联对仗精工,细腻地描画出“上林苑”“洛阳宫”这些皇家园林宫殿在春雨夜月中美好的景象。D.诗歌尾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英本色。16.陆游曾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面无言,始发为诗。”《渭南文集》),试结合全诗,分析诗中积累了陆游怎样的“悲愤”。(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于是我索性抛书,躺在墙角的藤椅里,用了这种混成的实感而环视室中,①。有的东西变好了:像这个房间,在夏天常嫌其太小,()了一切窗门,还不够,几乎想拆去墙壁才好,但现在忽然大起来,大得很!不久将要用屏帏把它隔小来了。又如案上这把热水壶,以前曾被茶缸驱逐到碗橱的角里,现在又像纪念碑似地()在眼前了。棉被从前在伏日里晒的时候,大家讨嫌它既笨且厚,现在铺在床里,忽然使人悦目,样子也薄起来了。沙发椅子曾经想卖掉,现在幸而没有人买去。反之,②:像风,从前人遇到了它都称“快哉!”欢迎它进朱。现在渐渐拒绝它,不久要像防贼一样严防它入室了。又如竹榻,以前曾为众人所宝,极一时之荣。现在已(),形容枯槁,毫无生气了,壁上一张汽水广告画。角上画着一大瓶汽水,和一只泛溢着白泡沫的玻璃杯,下面画着海水浴图。以前望见汽水图(),看了海水浴图恨不得自己做了画中人,现在这幅画几乎使人打寒噤了,希腊古代名雕的石膏模型维纳斯立像,把裙子褪在大腿边,高高地独立在凌空的花盆架上。我在夏天看见她的时候,③这几天望去忽觉其容有蹙,好像在悲叹她自己失去了两只手臂,无法拉起裙子来御寒。(节选自丰子恺《初冬浴日漫感》)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打开 矗立 无人问津 口齿生香B.打开 直立 置之不理 口齿生香C.洞开 矗立 无人问津 口角生津D.洞开 直立 置之不理 口角生津19.与文中画破浪线句子里的冒号作用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的冲刺!”B.“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开会。”C.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D.座右铭: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语文课堂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语文知识,②更要发扬它的育人功能。③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筛选的。③富有深刻的内涵,教师应该往深里挖掘。⑤实现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指向的教学目标。⑥尤其是近两年国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⑦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要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思政教育,⑧目标就是不仅让学生有很好的知识和技能,⑨更应该懂得爱国,学会做人。22.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对文段进行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形成一个新闻的导语部分,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4分)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个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举办之际,世界正面临诸多挑战;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各国之间的信任危机、分歧和冲突不断出现,政治杂音甚至波及到这场体育盛会本身,在此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排除一切干扰成功举办,必将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提振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让“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大放光芒。如今,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临近,国际社会呼吁团结合作、反对体育政治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近日在《奥林匹克评论》杂志上撰文指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一个重要时刻,以和平,友谊和团结精神把世界凝聚在一起,他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会的支持显而易见,“只有所有人都尊重奥运会必须超越政治分歧的观念,我们才能完成团结全世界的使命”。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第二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无数的人和事,总会触动你的心灵,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湘名校联盟·2021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题卷·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有很强的影响力”错,材料一原文“中国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能与一百多年前相比”。)2.B(A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所以茶为国饮一定会成为“中国之饮”“国人之饮”和“国际之饮”。”因果关系错误。C项,“既要”……“也要”……逻辑关系错误,原文是总分关系。D项,“中国茶艺向大众推广完全不必”错误,原文为“中国古老的茶艺”“完全向大众推广固可不必”。)3.C[C项,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最能体现“品茶”之道。A项,诗人喜欢品茶读书胜过饮酒赏花。B项,茶助文思,茶助诗兴。D项看淡名利,清苦生活,自得其乐。]4.①首先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中国茶和茶文化需要一次面向世界的“再传播”,(1分)②然后指出中国茶在世界的影响力现状。(1分)③最后从“重建中国茶在世界市场地位”“发扬茶文化传播的引领性”“发挥茶文化传播的渗透性。”“融入大文化传播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中国茶和茶文化影响力的再传播可参考的四个路径。(2分)5.①用“美”吸引中外年轻人接受中国茶文化。设计制作出能呈现中国茶文化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和谐之美的产品。②用“新”吸引中外年轻人接受中国茶文化。将中国茶文化自身特点与其他文化形态有机结合,制作充满时尚元素的影视作品展现中国茶文化,编修生动的茶文化教材,加强茶文化作品外译,开发符合中外年轻人特点的茶文化旅游。③用“简”助力中外年轻人接受中国茶文化。总结、整理中国茶文化中丰富、完备的茶道并进行简化,将中国茶文化精神融于简便易行的新的茶艺形式之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B(强加因果,因为桥本想用一种更可怕的方式对待王师傅。)7.C(“微笑”这一细节展示了桥本阴险歹毒,让人不寒而栗。)8.①动作描写。“这时不知哑孩从哪里拿起一根劈柴,顺势就往狼狗的臀部狠狠敲去”,体现出哑孩的机智。“哑孩用手比划着哇哇向师傅扑去,想解下师傅臂膀上绑的绳子”,在师傅面前跪下等,体现出哑孩对师傅的深情和他的知恩图报。②神态描写。“师傅和哑孩的眼睛里布满恐惧”,哑孩“就站在厨房的门口,向吊过师傅的单杠望去,一连几天,哑孩都是这样的神情”,这些描写都体现出哑孩子对敌人的恐惧和愤恨。(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9.①在情节上,与开头交代的墓地环境以及文中插叙的父亲对王士臣的介绍相呼应。②在达效果上,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③在主旨上,老中医石远来的话以及当时人们掉下的眼泪,体现出人们对哑孩大无畏精神的赞颂,“我”在墓地所抒发的情感,也体现出后来的人们对哑孩的纪念,深化了文章主题。(每点2分)10.A(这句话是对于“孝”的一种诠释,三个排比句都是来揭示“孝”的内涵,因此,“且夫孝”应该单独列出。“立身”是“终于”的对象,对应前面的“事亲、事君”的动宾结构的词语。)11.B(“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12.D(选文中“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说的是子著《春秋》截止到“西狩获麟”。此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13.(1)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判断句,省略的“于”字构成的介宾短语倒装句式,“典”字,各1分,句意1分。)(2)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出来。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最先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他的书)于是公布开来。(“稍”“祖”“宣布”,各1分,句意1分)14.示例:项羽,书中描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功业,也揭示了他的目光短浅和气量狭小的不足。(举例1分,“不虚美”分析1分,“不隐恶”分析1分。)15.C(这里是虚写想象中的沦陷区皇家园林宫殿荒凉颓败的景象。)16.首联以“白发萧萧”的外貌描写,一个“卧”字的动作描写,表达出诗人因年迈力衰,远离朝廷而生的悲愤;颔联运用典故,以苏武忠心不改,却遭遇长久的困厄,张巡的矢志不渝也只能徒然地死去而感伤自己也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悲愤;颈联虚写沦陷区的皇家园林与宫殿已经如此荒凉与颓败,朝廷却没有收复的行动与打算,让诗人悲愤不已。总之,这首诗歌抒发的就是自己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悲愤。(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2)《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3)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18.C(“洞开”有门窗等大开之意,“打开”是一般性动词,此处用“洞开”更合适;都有“矗立”“直立”都有笔直树立之意,但常用对象不相同,“矗立”有直而高的意思,一般用于物,“直立”一般用于人;“无人问津”“置之不理”都有放在一边,无人理睬之意,但“置之不理”隐藏的主语是人,与后面的句子衔接不上;口角生津,是指口腔中分泌出很多唾液,用在这里很形象,口齿生香,满口都是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19.C(A项冒号作用是提示下文;B项冒号作用是提起下文;C项冒号作用是引起下文的分说;D项冒号作用是用在解释性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20.①觉得有许多东西大变了相 ②有的东西变坏了 ③她的脸孔是带笑的(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21.序号②,将“发扬”改成“发挥”;序号⑤,将“以……为指向”去掉;序号⑧,将“不仅”放到“让学生”的后面;序号⑨,将“懂得爱国,学会做人”改为“学会做人,懂得爱国”。(每改对一处给1分)22.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临近,国际社会正在期待一场纯粹的体育盛会,“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必将大放光芒。(“北京冬奥会即将成功开幕”的信息,1分;“团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指南
- 因果关系在护理研究中的试题及答案
- 掌握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知识体系全面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自考行政管理课程结构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多元化考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法考试流程详解试题及答案
- 提升执业护士考试通过率的试题及答案
- 专科咳嗽咳痰课件
-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研究综述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检测(整式的加减)附答案
- 皮肤修复与周期调控
- 歌尔在线测评题
- DB3301-T 0222-2024 国际化医院建设规范
- 2024年假离婚夫妻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工程 第4节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 电厂化验规程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官方答案及解析)
- DL∕T 860.10-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