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与文化》阶段检测卷(原卷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与文化》阶段检测卷(原卷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与文化》阶段检测卷(原卷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与文化》阶段检测卷(原卷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与文化》阶段检测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性检测卷《哲学与文化》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5分,共50分)

1.(2024・山东•高考真题)矶衡抚辰仪由十八世纪在华任职的欧洲学者主持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

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2024年初,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利用3D技术制

作了矶衡抚辰仪一比一复制品,并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斯洛文尼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坐落于北京天文馆

古规饮台的矶篇抚辰仪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矶衡抚辰仪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

②矶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④赠送复制品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24・全国•高考真题)2016年以来,我国已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建有20多家“鲁班工坊”。“鲁班工坊.

系统推广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创新开发了百余个国际化标准,开展了千余人次参加的海外教师研修

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今,“鲁班工坊”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创办“鲁班工坊”()

①超越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既有模式

②是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③增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认同和影响

④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跃升到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24•全国•高考真题)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

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

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23・湖南・高考真题)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

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

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

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2024•吉林・高考真题)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图)是唐三彩中的国宝级精品,其造

型为一峰骆驼驮载五位胡、汉乐舞人表演的形象。该文物展现了盛唐时期国际化都城长安百姓喜爱的胡人

乐舞艺术,是当时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证。这表明()

三彩骆花就乐俑

①乐舞表演构成了长安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②胡汉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唐代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③三彩骆驼载乐俑艺术地折射出长安繁荣的社会景象

④胡汉民族杂居为胡人乐舞风靡长安提供了现实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2024・浙江・高考真题)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

“万桥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

见()

①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④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23・湖北・高考真题)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

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

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

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

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2023•福建・高考真题)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

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

们坚信共产主义()

①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2024.江西吉安・模拟预测)长期以来,生物钟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精密调控着机

体重要生理功能。最近,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

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该发现对节律本质的认识和节律紊乱所致疾病的

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体现出()

①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科学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③科学研究作为最基本实践形式,是人们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24•福建宁德•模拟预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

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

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这

表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

①立足部分,统筹兼顾,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1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2024年1月6日,贵州榕江的“村超”开哨,开启2024年新赛季。在这场

欢乐的体育赛事之前,榕江多次策划城市IP塑造活动,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终点燃这把火的,还是当

地老百姓最喜欢的足球。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彰显人民群众的创新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2024・湖北•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

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此

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

①做到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实事求是

②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旧事物,让其成长壮大

③分清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正确方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大文物

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把课堂“搬”进博

物馆,使学生在探寻文物过程中,见证古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由此

可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有利于()

A.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B.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及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C.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D.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育人

14.(2024.湖南湘西.一模)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近年来在社会中逐渐受到重视。众所周知,汉

服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制和款式,其伴随古老的中华文明而生,历经五千多年风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

脉,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载体。由此可见,汉服()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硬实力

③是文化传承的物化形式,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逐渐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24•江苏南通・模拟预测)2023年底至2024年初热播的剧集《繁花》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收视成绩

亮眼。这部由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为现象级作品,既让人们见识到了文学作品改编为

电视剧的强大感召力,也带动了取景地上海的文旅消费。由此可见()

A.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根源

B.我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标准化、均等化

C.影视改编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表达和传播

D.“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凸显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6.(2024•山东范泽•模拟预测)2023年12月,全国“四季村晚”之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在浙江丽水古堰

画乡举办。行进式演艺《画乡渡》采用船帮号子、情景展演、古今对话等多元形式,由“村晚”无缝衔接至“村

玩”沉浸式体验,与千年古镇的文雅韵味、时尚画乡的艺术风格融为一体……在浙江丽水,这样的“村晚”已

经举办了43个年头,成为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本、文化密码。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

②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中,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④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文化主体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2024・浙江•模拟预测)下列名言与漫画《我要飞得更高》(根据刘志永漫画改编)揭示的哲学道理相

一致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2024・海南•模拟预测)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长征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

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

走好自己的长征。新时代再出发,长征永远在路上。这反映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物质生活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19.(2024.山东潍坊.三模)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

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

射带动作用。长三角各地要各扬所长,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据此,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需要(

)①具体分析长三角各地的不同矛盾,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

②建立长三角地区生产力发展的一体化机制,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

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长三角发展与整体规划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024.海南.模拟预测)近年来,海南省大中小学校不断创新形式,把非遗文化传承融入日常教学中,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非遗入校旨

在()

①利用美育课程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②利用非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担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1.(2024・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启动、各级党委齐抓共管

的重大工程。工程实施20年来,经历了从部分乡村到全省域乡村的扩展,从乡村环境治理到美丽乡村建设

再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变化,如今正向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推进。工程的实施使浙江大地发生了

美丽蝶变。

材料二A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结合本村实际实施“千万工程”,统一规划开发,先提升农村

人居环境,再引入高品质业态,盘活闲置资源。如今的A村已从“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宾客闹盈盈、

群众喜盈盈、口袋满盈盈”。

(1)判断“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乡村是否发生了质变,并说明理由。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A村为什么会改变面貌。

(3)说明A村的实践如何体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答两项)

22.(2024.山东.高考真题)挺膺担当、逐梦未来。

国一辈子办成一件事。

习近平勉励年轻研发人员:“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

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被誉

为“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在焊

工岗位上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艾爱国,不懈奋斗成为焊接领域“领军人”,展现大国工匠风采……

新时代,广大青年选择更多、赛道更宽、天地更广……

(1)“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回一代代奋进为中华。

一本《共产党宣言》,一场伟大的革命,将真理的力量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

高举真理的旗帜,持续推进“中华之崛起”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真理赋予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气象,

中国道路拥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2)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3.(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

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噢: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

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

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

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

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

(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4.(2023•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咏唱中国经典名

篇,到《中国诗词大会》以选手积极竞答、观众广泛参与、专家深度阐释的方式展示中国诗词之美;从《典

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到《中国成语大

会》讲述成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

元素,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经过创作者的深入发掘、精心编制、

精彩演绎,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典籍、文物、建筑遗产“活起来”,为观众带来

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的意义。

(2)创新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运用辩证否定观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请就新时代青年如何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提出两点建议。

25.(2023・山东・高考真题)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

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

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

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

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绰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

生活的新时代。

(1)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

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神灯塔]

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又系于无数心怀山海的接棒者。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

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

•摘编自《南方日报》

(2)“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

认识。

26.(2024湖北襄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关乎人

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

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中国秉承“弘义融利''又利现。同国际社会合

力应对各类突发挑战;胸怀为人类谋进步的光荣梦想,脚踏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吸吮绵延不断的文明养

分。中华民族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民族携手,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命运与共,大道不孤”的理解。

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