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2024-2014-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吉林省_第1页
DB22-T2024-2014-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吉林省_第2页
DB22-T2024-2014-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吉林省_第3页
DB22-T2024-2014-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吉林省_第4页
DB22-T2024-2014-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吉林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B05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2024—2014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ThetechnicalstandardofresistanceidentificationtodownymildewforChineseCabbage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2/T2024—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梅、韩玉珠、张浩、马贵龙、王薇、赵欣欣、刘朴、王雪。IDB22/T2024—2014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的接种体制备、接种方法、室内抗性鉴定、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以及鉴定记载表格。本标准适用于大白菜资源对大白菜霜霉病抗性的室内鉴定及评价。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霜霉病cabbagedownymildew由卵菌门霜霉菌属芸薹叉梗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Fr.)引起的一种气传病害,属专性寄生性卵菌病害,该病害是我省大白菜最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不同生育期均严重发生,流行重病年份造成大白菜减产50%~60%,导致大白菜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参见附录A。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scale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置于植物体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病情级别diseaserating1DB22/T2024—2014人为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2.7病情指数diseaseindex(Dl)通过对植物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3接种体制备3.1采集从田间采集具有典型霜霉病病斑的大白菜病叶,用清水冲洗掉病斑上老的霉层后,置于20℃、湿度(RH)100%的培养箱中,黑暗保湿24h,待长出灰色霉层后,将病叶浸于水中,用干净的毛刷将病斑上新产生的孢子囊刷于盛有无菌水的烧杯中,获得分离物。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芸薹叉梗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Fr.后,直接用于接种或扩繁备用。3.2接种体繁殖和制备3.2.1接种体繁殖常用的繁殖方法为:在温室内将霜霉病菌的分离物接种在感病品种上繁殖。3.2.2接种悬浮液制备接种前用干净毛刷刷取叶片上长出的新鲜孢子囊于盛有无菌水的烧杯中,再滴加0.06g/LTween-20,高速搅拌(1200r/min)3min~5min后即得孢子囊悬浮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稀释至接种浓度。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30min,从菌液制备到接种完成应限制在2h内。3.3.1活体植株保存法将霜霉病菌接种到易感霜霉病的大白菜品种叶片上,4d~5d后取发病叶,置于5%蔗糖液内保湿,这种方法可保存霜霉菌30d,可产生大量接种体。病叶存于-20℃条件下,保存60d后孢子囊仍有致病力。可将此法与寄主活体保存交替进行。4室内抗性鉴定4.1鉴定室人工接种鉴定室应具备人工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的条件,使人工接种后具备良好的发病环境。鉴定设计2DB22/T2024—2014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重复3次,每一处理10株苗。4.3鉴定对照材料设高抗品种为抗病对照品种,设当地易感病品种为感病对照品种。4.4鉴定材料育苗4.4.1种子消毒鉴定种子经5%次氯酸钠溶液浸种10min后,清水冲洗,放入垫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8℃催芽。待胚根长至0.5cm时,播种于育苗钵内。4.4.2育苗基质育苗基质为草炭:蛭石:菜田土=2:1:1,经134℃高温蒸汽灭菌30min。4.4.3育苗在日光温室里育苗,室内温度为20℃~25℃,每钵1苗。4.5接种4.5.1接种时期大白菜为9~10叶期。4.5.2接种体浓度5×104.5.3接种方法采用喷雾接种法。用小型手持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地喷于大白菜叶片正、反两面欲下滴为止。3个孢子囊/mL。将植株置于18℃~20℃鉴定室内黑暗保湿(RH为100%)24h,每日天光照14h,不再保湿。接种后管理期间适时浇水(每五天浇一次水),温度控制在20℃~24℃范围内。5病情调查接种后7d调查病情。5.2病情级别划分病情级别及其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3DB22/T2024—2014表1大白菜霜霉病病情级别划分病情级别症状描述012345无症状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10以下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10~1/4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4~1/2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2~3/4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3/4,以至干枯5.3调查方法调查接种株发病情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进行调查,记载单株病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DI)。病情指数按公式(1)计算:å(s×n)DI=×100...................................(1)N×S式中:DI—病情指数s―各病情级别代表数值;n―各病情级别病株(叶)数;N一调查总株(叶)数;病情指数(DI)DI=0抗性评价免疫(I)高抗(HR)抗病(R)中抗(MR)感病(S)高感(HS)4DB22/T2024—2014当感病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DI>50),该批次抗霜霉病鉴定视为有效。7鉴定记载表格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表3。表3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记载表品种/种质重复病情级别病情平均病指抗性评价编号来源名称区号指数012345ⅠⅡⅢ播种日期接种日期接种生育期调查日期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5DB22/T2024—2014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白菜霜霉病病原菌的相关资料A.1分类地位大白菜霜霉病病原菌(PeronosporaparasiticaFr.)属管毛生物界(Stramenopila),卵菌门(Oomycota),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霉科(Peronosporaceae),霜霉属(Peronospora)。A.2形态描述菌丝体无色,无隔,在丝胞间生长,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水分和营养,吸器为囊状、球状或分叉状。无性繁殖时,从菌丝上生出孢囊梗,由气孔伸出,无色,无隔,单生或2~4根束生,长260μm~300μm,主枝基部稍膨大,重复的两叉分枝,顶端2~5次分枝,主轴和分枝呈锐角,顶端的小梗尖锐,弯曲,每端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24~27)μm×(15~20)μm,萌发时多从侧面产生芽管,不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单胞,球形,黄褐色,直径30μm~40μm,表面光滑,胞壁厚,表面皱缩或光滑,抗逆性强,条件适宜时可直接萌生芽管侵染寄主。A.3寄主范围大白菜霜霉病菌可以侵染大白菜、小白菜、萝卜、油菜、花椰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A.4病害症状幼苗受害,子叶正面产生黄绿色斑点,叶背面有白色霜状霉层;成株期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叶正面出现淡黄色或黄绿色不明显病斑,后扩大变为黄褐色病斑,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背密生灰白色霜状霉层;留种株茎部、花梗发病呈肥肿弯曲畸形;种荚染病表现黑褐色坏死斑。大白菜霜霉病发病特性与环境湿度密切相关,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层,病斑连片,常造成大白菜叶片变黄枯死,严重影响大白菜包心。低温多雨、温度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露水大易发生霜霉病,而且病害症状易发生变化,为病害正确诊断造成了困难。A.5传播途径大白菜霜霉病菌主要由病斑上长出的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从植株的表皮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十字花科蔬菜植株上或冬贮种株的根头上越冬,有时还可混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次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侵染幼苗,由春播十字花科蔬菜传到白菜等秋播十字花科蔬菜上,混在秋播种子上的病菌,播后直接为害幼苗。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可在寄主上全年传播为害。A.6大白菜霜霉病发生规律6DB22/T2024—2014A.6.1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休眠菌丝潜伏在白菜留种株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卵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来年春季,越冬卵孢子萌发侵染小白菜、白菜、甘蓝、薹菜等,以后再侵染大白菜,引起发病。秋季大白菜播种越早发病越重;病毒病流行年份霜霉病也大发生。A.6.2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A.6.2.1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为20℃~24℃,产生孢子囊的适温为8℃~12℃,孢子囊萌发适温为7℃~13℃,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入均需要较高湿度,最好有水滴存在。孢子囊对光敏感,不耐干燥。A.6.2.2湿度高湿是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染的重要条件,多雨时病害常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