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文言文考点考题猜想
[内容提要]
(1)《三峡》阅读。
(2)《三峡》与《入蜀记》比较阅读。
(3)《答谢中书书》与《拟觇台记》比较阅读。
(4)《答谢中书书》与《水经注》比较阅读。
(5)《与朱元思书》《右溪记》比较阅读
(6)《与朱元思书》《三游洞序》比较阅读
(7)《记承天寺夜游》与《西湖游记》比较阅读。
(8)《记承天寺夜游》与《吴船录》比较阅读。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史记•高祖本纪》比较阅读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齐桓晋文之事》比较阅读
(11)《富贵不能淫》《史记》(节选)比较阅读
(12)《富贵不能淫》《文山先生全集》比较阅读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节选)比较阅读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吕氏春秋》比较阅读
(15)《愚公移山》《龙门子凝道记》比较阅读
(16)《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比较阅读
(17)《周亚夫军细柳》比较阅读
真题演练
第一课《三峡》
(一)《三峡》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晴初霜旦初生牛犊B.哀转久绝巧妙绝伦
C.不以疾也讳疾忌医D.高猿长啸拔苗助长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
理由。
【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三峡》与《入蜀记》比较阅读。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①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
练①然。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关西门
正对避激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④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
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匹练:成匹的长幅白绢。②罅(xid):裂缝。③滩濒(hdo)堆:在瞿塘峡口,
是江心突出的巨石。④土人:当地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仰视天如匹练然
(4)方夏秋水涨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3.结合甲文中的春冬之水,说说作者感慨“良多趣味”的原因。
4.分析甲、乙两文描写夏水的手法有何不同。
【来源】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二课《答谢中书书》
(一)《答谢中书书》与《拟叽台记》比较阅读。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然后溪之平沙①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若夫云烟开敛,
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畅②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③,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
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静观微步,旁皇④徙倚。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⑤
之乐有殊,而亦各适⑥其适也。
(节选自《拟觇台记》)
【注释】①平沙:平坦沙地。②场(ydng):晴。③厌:满足。④旁皇:徘徊。⑤寓:寄托。
⑥适:享受。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晓雾将歇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四时朝暮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3.关关和小渡阅读【甲】【乙】两文,展开以下讨论,请补全对话。
关关:小渡,这两篇文章都写到水,【甲】文中的水真①(特点)啊!
小渡:【乙】文中水富有变化,时而“平沙漫流”,时而“②一—”(原文)。
关关:【甲】【乙】两文都提及世人面对景物时的表现,作者对此亦有看法,请结合文章内
容分析他们的看法有何不同。
小渡:③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答谢中书书》与《水经注》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耒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擎,猿鸟乱鸣;夕日欲颓,药琴方眼。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江水又东径①西陵峡,《宜都记》日: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
水行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
类。林木高茂,略尽②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③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①径:经过。②略尽:在这里是“稍显凋零”的意思。③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一面之交”“饥寒交迫”中三个“交”的意思相同。
B.“晓雾将歇”中“歇”的意思为“消散”,“歇”现在常作“休息”之意。
C.“沉鳞竞跃”中“沉鳞”指水中的鱼儿,“竞跃”渲染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为
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D.”至峡口百许里”中“许”表约数,“左右,大约”的意思。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语段(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两个语段分别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三课《与朱元思书》
(一)《与朱元思书》《右溪记》比较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
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洞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
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根据下面表格提示,请你对加点词语进行释义。
方法联系内容释义
课内迁移山气日夕住(1)佳木异竹()
语境释义蝉则千转不会穷尽(2)自营溪()
关联成语莫名其妙(3)不可多状()
若:①你,你的;②像,好像;
查阅字典③假如,如果;④乃,才;(4)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⑤此,这个;⑥至,至于(《古汉
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4.阅读甲、乙两文后,小如和小通进行了下面的讨论。请你补全对话内容。
小如:文人笔下的水有相同点,《右溪记》“洞悬激注”和《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
都表现了水之湍急。
小通:是的,我还发现两文的水都有(1)的特点,分别从“(2)
“和“(3)”可以读出两位作者从正面直接写水的共
同特点。
小如:这两篇文章都是借景寓志的美文,《与朱元思书》寄托了(4):
但《右溪记》寄托的情感我却理解不了。
小通:你可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比如“怅然”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右溪(5)
的情感,进一步可以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作者年轻之时因被朝廷搁
置,长期闲赋,“怅然”一词还隐藏着(6)的情感。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与朱元思书》《三游洞序》比较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三游洞序》①(节选)[唐]白居易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
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
舟岩下,率仆夫芟芜②刈翳,梯危绳滑③,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
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④,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
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⑤日:"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
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日:"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
岂独是哉,岂独是哉!"
【注释】①作者与好友元稹、弟弟白行简三人同游西陵峡口北岸岩洞,这篇序文即为此
次游览时所作。白居易此时因得罪权贵,被贬。②芟芜:割倒杂草。③绳滑:滑溜的地方拴
绳子拉。绳: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④未:未时,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今晚上
七点到九点。⑤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学习活动一:明文中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A.蝉则千转不考子子孙孙无穹匮也
B.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C.斯境胜飨沿溯阻绝
D.但水石相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
学习活动二:理文中图
3.阅读《三游洞序》,完成思维导图。
闻泉声,入缺岸(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怜奇惜别,
、\且叹且言
(1)赏昼昏景,爱不能去
学习任务三:赏文中景
4.仿照示例,请用“一字赏美景”的方法,欣赏《三游洞序》的奇山异水。
【示例】我用“幻”字,作者陶醉在美景之中,一会儿,石峡之中光线昏暗了,忽而月亮破
云而出,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明暗交替。云气在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的形象,虚实
相生,如人到了梦幻之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我用“”字,
学习任务四:感文中情
5.《三游洞序》和《与朱元思书》都写了奇山异水,但两文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
章简要分析。
小贴土:我国古代优秀的写景散文以''山川之美”作为基本描写对象,在简洁生动的写景过
程中或抒发感慨,或阐明道理,达到写景与写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因此栗多关注文中议
论和抒情的句子。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四课《记承天寺夜游》
(一)《记承天寺夜游》与《西湖游记》比较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土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相与步于中庭(2)舍无与为乐者
(3)止午、未、申三时(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安可为俗土道哉?
3.甲乙两文同是描写月色,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来源】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记承天寺夜游》与《吴船录》比较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沙湖①
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
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日:“余以手为
□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②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
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幕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写的一篇随笔小品。②庞安常:当时有
名的医生,不止医道高,而且不少医学著作。③玉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承往求疗
B.解衣欲睡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
C.而颖悟绝人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与之同游清泉寺已而白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流》)
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余手为□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4.理解文章内容。
(1)苏轼与张怀民“欣然”赏月漫步,与庞安常“作歌”游清泉寺,你能发现这两位朋友与
苏轼各有什么共同点吗?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简单质朴而富含共同的哲理,请
联系生活写出简单体悟。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五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史记•高祖本纪》比较阅读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
【乙】高祖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
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
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
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
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1.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节奏,标两处。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池非不深也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戚畔之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地而不予人利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所以失天下也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4.乙文中主要通过人物(描写)展开情节,汉高祖把自己和项羽进行了
,探究取胜原因,可见刘邦善于反思。
5.乙文中大臣们认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什么?甲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用来概括刘邦胜利的
根本原因?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齐桓晋文之事》比较阅读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孟子日:“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齐宣王日:“楚人胜。”
孟子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
里者九,齐集①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②亦反其本③矣?今王发政施仁,使
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涂④,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⑤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日:“吾憎⑥,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注释】①集:凑集。这句说,齐国土地合起来约有一千个平方里。②盖,同“盍”,何不。
③本,指仁政王道。反其本:回到根本上来,指回到王道仁政上来。④涂:通“途”。⑤赴
想;前来申诉。⑥情:同“昏”,思想混乱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季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亲戚性之()(4)我虽不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其若是,孰能御之?
3.【甲】文中的“,"与【乙】文的“孰能御之”一句相照应,
想取得这样的结果,就要实施孟子的治国主张。
4.请结合【乙】文画线句子和【甲】文内容,分析孟子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六课《富贵不能淫》
(一)《富贵不能淫》《史记》(节选)比较阅读
【甲】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
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
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
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
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丙】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及孝文帝即位,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日:“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
日:“社稷臣。”盎日:“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②。方吕后时,诸
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
尉生兵道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韭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日:“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③清室④。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主在与在,主亡与亡;即与皇帝生死与共。③征;追究;
系;拘囚、关押。④清室;监狱的代称。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使……迷惑)
B.军中不得您融(纵马奔跑)
C.改容或车(同“轼”,这里指车前的横木)
D.上.庄(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宗室诸公莫敢为言
B.周无何居天下之广周
C.天下之大道天子之诏
D.使人称谢盎遂不堪
3.对材料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B.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C.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D.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胄之土不拜,请以军礼见。
(2)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5.请运用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分别结合乙、丙两文中的周亚夫和周勃的表现,
分析哪一位更具有大丈夫气概。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富贵不能淫》《文山先生全集》比较阅读
【甲】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往送
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章》)
【乙】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日:“孔日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日:
“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
递。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所学何事此物巧足贵
B.从容谓吏日此之谓大丈夫
C.吾事毕矣吾与汝学力平险
D.见闻有无不流涕经纶世务考
2.用/为划线句子断句。(限段两处)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4.链接《周亚夫军细柳》所学过的知识,根据【甲】、【乙】两文完成如表。
任务揣摩句子分析形象学习“大丈夫”的品质
文天祥①②威武不能屈
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土不拜,刚正不阿
周亚夫③
请以军礼见。”不卑不亢
5.请你仿照《感动中国》的节目,为孟子写一段颁奖词。要求概括人物主要事迹、精神;运
用第二人称。
示例:
你宣传仁政思想,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政治观点,提出
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准则,刚直不阿,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你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和机智应变的能力。你,做顶天立地中华大写人。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七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节选)比较阅读
【甲】
舜发于跃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漫,——亘里奚举于市.。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毛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
伊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叹日:''吾终于此乎?"种①日:''一②系夏登,文王四麦③里,看重
耳奔翟,.左小自奔莒④,,甚至壬霸。一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
''太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⑤治国政,蠡对日:''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
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
吴归蠡。后勾践伐吴,吴呼败绩。
(选自《史记》,有改动)
【注】①种:文种,辅佐勾践灭吴。②汤:商汤,夏桀假召汤入朝议事,将他囚禁于夏王朝
监狱,后灭夏建商。③菱:ydu,古地名。④莒:衿,中国周代诸侯国名。⑤范蠡:扶助越王
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芳其筋骨劳:(2)法家理士拂:
(3)玄忘会稽之耻女:(4)吴帅败绩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日:“吾终于此乎?”
3.两篇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列举的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可以作为【甲】
文②观点的事实论据。
4.从两篇选文来看,你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需要哪些条件?
【来源】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吕氏春秋》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喊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教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实,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
地。楚、越之间有寒冬生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中人畏鬼,而越人信襁③。可长有
者,其唯此也。“孙叔教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寒冬生,故至今不失。孙叔教之
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禳:(jT):信神、向神求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舜发于吠亩之中()(2)困于心,衡于虑()
(3)王数封我矣()(4)而子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3.[乙]文中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来源】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第八课《愚公移山》
(一)《愚公移山》《龙门子凝道记》比较阅读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齿匕,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西域贾胡有持宝来售,名日璃①者,其色正赤如朱樱,长寸者,直瑜②数十万。龙
门子问日:''瑞可乐饥乎?"日:''否。心可已疾乎?"日:''否。如能逐厉③乎?日:''否。"能使
人孝弟乎?"日:''否。"日:''既无用如是,而价中奇数十万,何也?"日:''以其险远而获之艰深
也。“龙门子大笑而去,谓弟子郑渊日:''古人有云:黄金虽重宝,生服之则死,粉之入目则
眯④。宝之不涉于吾身者尚矣。吾身有至宝焉,其值不特数十万而已也。水不能濡,火不能房
⑤,风日不能飘炙;用之则天下宁,不用则身独安,乃不知夙夜求之,而唯此为务,不亦舍
至近而务至远者耶!”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先王枢》)
【注释】①瑞(Ian):玉的色彩。这里指玉。②瑜(yU):超过。③厉:通''疙",疫病。④
眯:灰沙入眼而不能视物。⑤烟(rud):烧。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盾居天下之广盾
B.汝心之卧固不可彻凰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苛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D.操蛇之神厚之有厚而传之者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寓言的情节设计是为寓意服务的。如果把结局设计为愚公和他的子孙们经过世代努力终于
移山成功,跟借助神力搬走大山这一结局相比,哪一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4.两文的表达意图有什么共同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思考。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比较阅读
【甲】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日:“吾与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栗有遗男,始献,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真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狗狗褥疮的护理
- 供热单位行政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 车库认购定金协议书
- 酒店厨房合同协议书
- 龙虾摊位承包协议书
- 饰品木条转让协议书
- 酒店寄存免责协议书
- 包子铺股份合同协议书
- 道路安全运输协议书
- 个体户餐饮股东协议书
- 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 单词表
- 市委政研室主任关于如何写稿子的讲话
- 在建项目雨季施工(防汛)安全隐患排查表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模板
- YY/T 1064-2022牙科学牙科种植手术用钻头通用要求
- GB/T 40848-2021饲料原料压片玉米
- GB/T 12237-2021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球阀
- GB/T 1094.11-2007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 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通用合同条款) 14300字
- 空白户口簿模板
- 护士分层级管理及培训陶英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