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项目1 组培实验室与管理_第1页
《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项目1 组培实验室与管理_第2页
《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项目1 组培实验室与管理_第3页
《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项目1 组培实验室与管理_第4页
《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项目1 组培实验室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一组织培养认知任务二实验设备和培养条件模块一组配实验室设计与管理项目一组培实验室与管理任务一组织培养认知知识目标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一般掌握组织培养发展史;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1234技能目标掌握组培实验室的构成。能够合理设计组培实验室。12任务讲解绪

论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第四节国内外组织培养概况及发展趋势绪

论图1-1植物的组织培养绪

论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播种繁殖嫁接繁殖绪

论扦插繁殖组织培养繁殖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皮层、胚乳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即外植体explant),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1.狭义概念指对植物体组织或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直至生成完整植株。

2.广义概念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一部分(即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在人工条件下培养直至生成完整植株。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外植体由活体植物上切取下来用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等。细胞全能性——(理论基础)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即:细胞具有形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给其适宜的条件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1902年Haberlandt就预言:细胞具有全能性(1958年得到证实——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悬浮培养,诱导形成胚,发育成完整植株)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胚轴花粉胚乳胚种子果实花器叶芽茎根组织原生质体子叶子房苞片胚珠花药花梗分生组织成熟组织花托叶柄幼苗外植体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组织分裂分化细胞分裂脱分化分裂再分化器官植株已分化组织细胞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组织培养的类型1.根据培养基分类图1-2组织培养的类型(a)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组织培养的类型2.根据培养材料不同分类图1-3组织培养的类型(b)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1)植株培养(plantculture)是对完整植株材料的培养,如幼苗及较大植株的培养。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2)器官培养(organculture)即离体器官的培养,根据作物和需要的不同,可以包括分离茎尖、茎段、根尖、叶片、叶原基、子叶、花瓣、雄蕊、雌蕊、胚珠、胚、子房、果实等外植体的培养。茎段培养成苗示意图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图1-4茎段培养成苗示意图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3)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tissueorcallusculture)为狭义的组织培养。是对植物体的各部分组织进行培养,如茎尖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组织、胚乳组织和薄壁组织等等;或对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二者均通过再分化诱导形成植株。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图1-5愈伤组织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图1-6胡萝卜形成层(分生组织)培养示意图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4)细胞培养(cellculture)是对由愈伤组织等进行液体振荡培养所得到的能保持较好分散性的离体单细胞或花粉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的培养。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图1-7细胞培养的分类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5)原生质体培养(proplastculture)是用酶及物理方法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的培养。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非融合培养融合培养原生质培养图1-8原生质培养的分类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体脱分化不定器官或体细胞胚

再分化

完整植株

图1-9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愈伤组织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初代培养

芽、茎段、叶片、花器等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侧芽或不定芽、胚状体过程。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视频1-1初代培养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对应于种子胚而言,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产生一种形似胚(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胚状体图1-10

石龙芮下胚轴培养产生胚状体过程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继代培养更换新鲜培养基来繁殖同种类型的材料(愈伤组织、芽)。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生根培养将芽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成为完整植株的过程。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愈伤组织培养是最常见的形式。愈伤组织:植物受伤后在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培养上指外植体形成的薄壁细胞。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脱分化

即成熟细胞或分化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再分化

由形成的愈伤组织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叫再分化(再生、分化)。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驯化移栽组培苗经人工炼苗后移栽到驯化苗床上使之适应露地或保护地条件的过程。视频1-2生根培养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图1-1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条件: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一定的温度、空气、无菌环境、适合的PH、适时光照等。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组织培养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外源激素的应用,使组织培养不仅从理论上为相关学科提出了可靠的实验证据,而且一跃成为一种大规模、批量工厂化生产种苗的新方法,并在生产上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培养条件可以人为加以控制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繁殖系数大,培养周期短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管理方便,有利于实现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探索中——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中奠基末——20世纪30年代中—50年代末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20世纪初,在Schleiden和Schwann所发展起来的细胞学说的推动下,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为许多细胞组成的观点,以及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即植物的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他首次发表了植物离体细胞培养实验的报告。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我愿意指出:在我的培养实验中,虽然经常观察到细胞的明显生长,但从未观察到细胞分裂。发现单细胞培养的条件,将是未来培养试验的难题。在未来,人们可以成功地从营养细胞培养出人工胚。《关于单离植物细胞培养实验》Haberlandt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直到1934年美国的White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并反复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使根的离体培养实验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并在以后28年间培养了1600代。这之后,White以小麦根尖为材料,研究了光、温度、通气、pH值、培养基组成等各种培养条件对生长的影响,并于1937年建立了第一个组织培养的综合培养基,其成分均为已知化合物,包括3种B族维生素,即吡哆醇、硫胺素和烟酸,该培养基后来被定名为White培养基。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Gautherer(1934)在研究山毛柳和黑杨等形成层的组织培养实验中,提出了B族维生素和生长素对组织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于1939年连续培养胡萝卜根形成层获得首次成功。同年,White由烟草种间杂种的瘤组织,Nobecourt由胡萝卜均建立了与上述类似的连续生长的组织培养物。因此,Gautherer,White和Nobecourt一起被誉为组织培养学科的奠基人。我们现在所用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基本上都是由这三位科学家建立的。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组织培养的奠基人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40年代Skoog和崔徵在烟草茎切段和髓培养以及器官形成的研究中发现,腺嘌呤或腺苷可以解除培养基中生长素(1AA)对芽形成的抑制作用,而能诱导形成芽,从而明确了腺嘌呤与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即这一比例高时,产生芽;这一比例低时,则形成根;相等则不分化。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Miller等人于1956年发现了激动素。不久即知道激动素可以代替腺嘌呤促进发芽,并且效果可增加3万倍。结果上述控制器官分化的激素模式变为激动素与生长素的比例关系。这方面的成功发现,有力地推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1960年,Morel提出了一个离体无性繁殖兰花的方法,其繁殖系数极高。由于这一方法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很快被兰花生产者所采用,迅速建立起兰花工业。在整个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的历史中,我国学者做出多方面的贡献,除了前述的崔徵的研究成效以外,还有1993年李继侗等关于玉米等植物离体根尖培养的研究工作,以及罗士韦关于幼胚和茎尖培养,李正理关于离体胚的研究培养、王伏雄等关于幼胚的研究培养工作。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1952年,Morel和Martin通过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从已受病毒侵染的大丽花中首次获得无病毒植株。

1935-1945年Muir把单细胞放在一张铺在愈伤组织上面的滤纸上培养,使细胞发生了分裂,即实施了看护培养,使单细胞培养获得初步成功。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1960年,Cocking等人用真菌纤维素酶分离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1971年,Takebe等在烟草上首次由原生质体获得了再生植株,这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无壁的原生质体同样具有全能性,而且在实践上为外源基因的导入提供了理想的受体材料。

1962年印度Guha等人成功地在毛叶曼陀罗花药培养中,由花粉诱导得到单倍体植株,从而促进了花药和花粉培养的研究。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

(1)快速繁殖种苗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生产上最有潜力的应用,包括花卉观赏植物、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生长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增殖。通过茎尖、茎段、鳞茎盘等产生大量腋芽;通过根、叶等器官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诱导产生不定芽。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试管快速繁殖的应用:繁殖杂交育种中得到的少量杂交种,以及保存自交系、不育系等。繁殖脱毒培养得到的少量无病毒苗。繁殖生产上急需的或种源较少的种苗。

1个茎尖一年可繁殖10000—1000000个。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

(2)无病毒苗的培养自从Morell952年发现采用微茎尖培养方法可得到无病毒苗后,微茎尖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若再与热处理相结合,则可提高脱毒培养的效果。已应用于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生产中心,这对于无病毒苗的培养、鉴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统程序。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

(3)在育种上的应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在常规育种中为得到纯系材料要经过多代自交,而单倍体育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可以迅速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大大缩短了育种的世代和年限。花药、花粉的培养在苹果、柑橘、葡萄、草莓、石刁柏、甜椒、甘蓝、天竺葵等约20种园艺植物得到了单倍体植株。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用原生质体进行个体细胞杂交和基因转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开发,在育种上展现了一幅崭新的前景。已有多种植物经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再生植物,有些植物得到体细胞杂种,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价值。随着这方面工作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原生质体培养一定会在育种上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用子房、胚和胚珠完成胚的试管发育和试管受精,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等:大白菜X甘蓝的远缘杂交种“白兰”(甘蓝型油菜),就是通过杂种胚的培养而得到的。利用胚珠和子房培养也可进行试管受精,以克服柱头或花柱对受精的障碍,使花粉管直接进入胚珠而受精。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利用组织培养可以进行突变体的筛选。突变的产生因部位而异,茎尖遗传性比较稳定,根、茎、叶乃至愈伤组织和细胞的培养则变异率就较大。培养基的激素也会诱导变异,因浓度而不同。此外还可采用紫外线、x射线、Y射线对材料进行照射,来诱发突变的产生。在组织培养中产生多倍体、混倍体现象的比较多,产生的变异为育种提供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利用组织培养,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突变体的筛选更加富有成效。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

(4)工厂化育苗组织培养育苗工厂化生产,是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物质的人工合成培养基上,并附加一定量的生长调节物质,把脱离于完整植株的本来已经分化的植物器官或细胞,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及pH值条件下,利用细胞的全能性以及原有的遗传基础,促使细胞重新分裂、分化长成新的组织、器官或不定芽,最后长成和母株同样的小植物体。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育苗的工厂化生产,就是取样品株一定部位的叶片为材料,消毒后切成一定大小的块,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在培养室内培养,两个月左右在切口处产生不定芽,这些不定芽再切割后又形成新的不定芽,如此继续,即可获得批量的幼小植株,按需要量生产与样品株完全相同的苗子。组织培养育苗的无毒化生产,还可减少病害传播,更符合国际植物检疫标准的要求,增加产品市场的销售能力,同时可以减少气候条件对幼苗繁殖的影响,缓和供需矛盾。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从60年代就已经开始,并随着生长、分化规律性探索的逐步深化,到了70年代仅花卉业就已在兰花、百合、非洲菊、大岩桐、菊花、香石竹、矮牵牛等二十几种花卉幼苗生产上建立起大规模试管苗商品化生产,到1984年世界花卉幼苗产业的生产总值已达20亿美元,其中美国花卉幼苗市场总值为6亿多美元,日本三友种苗公司有60%的幼苗靠组织培养技术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繁殖。1985年仅兰花一项,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就有100余家,年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由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加快了花卉新品种的推广。以前靠常规方法推广一个新品种要几年甚至十多年,而现在快的只要1-2年就可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普及和应用。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我国采用快速繁殖技术,也使优良品种达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如广东切花菊“黄秀风”的应用,使菊花变大,长势加强,花色鲜艳,抗病力增强,打开了进入香港市场的渠道,使30多种观叶植物的推广很快遍及全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将自然界的几百个野生金钱莲品种繁种驯化,培养了一批园林垂直绿化的材料,促进了园林业的发展。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视频1-3组织培养用途简介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植物组织培养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是繁殖效率与商品需要量的矛盾,有些作物由于繁殖方法尚未解决,因而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其次是在培养过程中如何减少变异株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应降低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更好的投产应用。第四节国内外组织培养概况及发展趋势植物组织培养的商业化应用始于70年代,1985年全球年产组培苗量约1.3亿株,到1991年已达5.13亿株。在1996年,仅印度全国年产组培苗已超过1.9亿株。组培苗的世界年生产量每年以10—15%的速率递增。即便组培产业发展如此迅速,需求仍超过生产,这为该产业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2000年预计全球年产组培苗已达15亿株。第四节国内外组织培养概况及发展趋势早期,组培苗产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象美国、荷兰等,但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已成为组培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相反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工资能生产出低成本的试管植物。如印度的微繁工业,起步虽比西方晚了近10年,而产量却从1988年的500万株跃升到1996年1.9亿株,企业数量相应地从4家发展到75家。因此业内人士认为,组培产业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东移和南移,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第四节国内外组织培养概况及发展趋势我国目前从事组织培养人员和实验室面积居世界第一,估计约有3000个以上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这一工作,人数2万人以上。我国拥有大量的优秀科技人才,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低廉,操作工人一般是年轻的女工,在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昂,而在不发达国家,年轻的妇女大都没有文化,很难适应这一技术比较高的工作,因此我国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我国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积累,例如北方的脱毒马铃薯,中原地区的第四节国内外组织培养概况及发展趋势脱毒大蒜,华南的脱毒香蕉组培苗以及一些花卉组培苗已进入规模化生产,因此完全有可能成为今后世界上组培苗的主要生产国和外资在这方面投入的一个主要国家;与此同时不少具有实力的企业也投资效益农业,故近一、二年组培企业如雨后春笋,估计我国的组培苗生产企业负荷运转的话,生产量可超过3亿株。目前,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部分或大部分都用离体快繁提供苗木,试管苗已出现在国内外市场上并形成产业化。第四节国内外组织培养概况及发展趋势由于没有详尽的调查,根据报道广东200个,广西和四川150,江苏和湖南120,山东、河北、辽宁各100,甘肃70。(96年报道的组织培养单位)培养的植物种类约445种,木本150,花卉139,药用植物53,园艺植物29,草本小果9,谷物和豆类44,其他16。具有一定规模的50—60种,年生产种薯8000万株。第四节国内外组织培养概况及发展趋势我国的组培技术虽有一定成效,但发展不大,效益不高,原因:市场问题;成本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人员问题等。任务小结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皮层、胚乳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即外植体explant),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按照外植体的不同,组织培养可分为植株培养、器官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5种类型。12任务小结组织培养具有: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因而发展迅速。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快速繁殖优良苗木;获得脱毒苗;育种上应用;工厂化育苗。34思考练习什么是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什么是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什么是“外植体”?按照外植体的不同,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分成几类?比较常用的是哪些?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特点?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上有什么价值?为什么?12345单元二实验设备和培养条件技能目标掌握组织培养实技能目标验室的设计;掌握组织培养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掌握调控组织培养的主要环境条件。123任务导入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设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任务导入AGlimpseofPlantTissueCulture任务导入实验室设置及仪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性很强,无菌条件很高,要求有最基本的实验设备条件及熟悉一般操作技术才可以进行。去分化再分化整个操作核心是无菌操作。

要点:设备设施、培养基、培养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通常是外植体愈伤组织植株任务导入实验室设计原则:保证无菌操作,达到工作方便,防止污染。实验室组成:化学实验室[准备室]、洗涤室、无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察室。任务导入图1-12实验室布局示意图任务讲解第一节实验室第二节设备和器材第三节培养条件第一节实验室实验室要求

环境要求:理想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产品的运送。实验室的建设均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二是实验室的规模,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和实验性质。第一节实验室

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所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更加完善。第一节实验室一、洗涤室洗涤室用于完成玻璃器皿等仪器的清洗、干燥和贮存。室内应配备大型水槽,最好是不锈钢水槽。为防止碰坏玻璃器皿,可铺垫橡胶。上下水道要畅通。备有塑料筐,用于运输培养器皿。备有干燥架,用于放置干燥涮净的培养器皿。视频1-4洗涤第一节实验室二、准备室准备室要求明亮、通风。在准备室内要完成培养基制备。负责母液、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等工作。第一节实验室(1)大型中央工作台(2)药品柜(3)普通冰箱(4)电子分析天平和托盘天平(5)电蒸馏水器(6)磁力搅拌器(7)电炉或电饭锅、铝锅。(8)酸度计(pH计)(9)高压灭菌锅(10)光照培养箱或人工气候箱(11)烘箱干燥洗净的玻璃器皿,也可用于干热灭菌。用于干燥需保持80-100℃;进行干热灭菌需保持150℃,达1-3h。第一节实验室图1-13准备室设备(a)第一节实验室电子分析天平电子精密天平图1-14准备室设备(b)第一节实验室图1-15准备室设备(c)第一节实验室三、无菌室(接种室)主要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接种、试管苗的转接以及一切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技术程序。主要设备:紫外灯、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器械(接种镊子、剪刀、解剖刀、接种针)等。接种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平米,要求地面、天花板及四壁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配置拉动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接种室要求1~2盏紫外灯,用以照射灭菌。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接种室应设有缓冲间,进入无菌操作室前在此更衣换鞋,以减少进出时带入接种室杂菌。缓冲间最好也安一盏紫外灯。第一节实验室图1-16无菌室设备(a)第一节实验室图1-17无菌室设备(b)第一节实验室图1-18无菌室设备(c)第一节实验室图1-19无菌室设备(d)第一节实验室图1-20无菌室设备(e)第一节实验室超静工作台图1-21无菌室设备(f)第一节实验室电子灭菌器电子火焰灭菌器图1-22无菌室设备(g)第一节实验室工作台面图1-23无菌室设备(h)第一节实验室视频1-5接种室操作第一节实验室四、培养室培养室是将接种的材料进行培养生长的场所。培养室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而定。其设计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能源为原则。培养架大多由金属制成,一般设5层,最低一层离地高约10cm,其他每层间隔30cm左右,培养架即高1.7m左右。培养架长度都是根据日光灯的长度而设计,如采用40W日光灯,则长1.3m,30W的长lm,宽度一般为60cm。第一节实验室培养室最重要的因子是温度,一般保持在20-27℃左右,安装空调机。由于热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等不同种类要求不同温度,最好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培养室。室内湿度也要求恒定,相对湿度以保持在70%-80%为好(视情况),可安装加湿器(除湿机)。控制日光照时间可安装定时开关钟,一般需要每天光照10-16h。现代组培实验室大多设计为采用天然太阳光照作为主要能源,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能源,而且组培苗接受太阳光生长良好,驯化易成活。图1-24培养室设备(a)第一节实验室第一节实验室图1-25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