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年级/班级:九年级试卷标题: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每题3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①《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茶房说,“你父亲若是再来呢?”父亲说,“不用告诉他。”我心中暗笑他的迂;哪知他后来也的确没有再来。我看见黄包车慢慢地在后面,那随行的人,低声地说着话,父亲是那最胖、最矮的,向人说话时,总低声下气,教人听不清楚。我的心里暗笑他的滑稽。我有时望望父亲,有时却只注意船头天际的曙光和日光的微斜,因为我在这里看见的是我的气象,看见的是我的希望。在浦口换车的时候,我的朋友和我同去见了父亲,我将他托付给茶房,便坐车走了。他送我到车上,将我安顿,然后自己又走了。待茶房将我送下车时,父亲又已出来,交待了茶房,便又回去了。我等到开车时,父亲还不见来,我愈放愈担心。我猜他也许要来,也许已经坐在我不能看见的处所,教我找不着。我又担心他是否因为家事忙,不放心我,而走回去。我走到车窗前,不觉地回头看了几遍。我不能忘记那一次的背影。②《背影》阅读理解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背影”为题,通过描写父亲送别“我”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B.文章开头直接点题,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C.文章运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形象。D.文章结尾处,作者再次提到“背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祖母去世,父亲赋闲,表现了家庭的困境。B.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描写细致入微,如“父亲是那最胖、最矮的,向人说话时,总低声下气,教人听不清楚”。C.文章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父亲的形象。D.文章结尾处,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再次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二、文言文阅读(共5题,每题3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①《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②《论语》阅读理解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论语”为题,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展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B.文章结构严谨,以“子曰”开头,以“子贡曰”结尾,使文章层次分明。C.文章运用了对话的形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碰撞。D.文章中,孔子对“贫”和“富”的看法,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观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B.文章中,孔子提出了“仁爱”思想,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C.文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的定义,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D.文章中,孔子对“贫”和“富”的看法,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思想。三、诗歌鉴赏(共5题,每题3分)要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①《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登鹳雀楼》阅读理解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登鹳雀楼”为题,通过描写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B.诗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景象。C.诗歌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D.诗歌结尾处,诗人提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观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登鹳雀楼”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诗歌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C.诗歌结尾处,诗人提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观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D.诗歌中,诗人通过描写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四、文学常识(共5题,每题3分)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背影》的作者是谁?2.《论语》的作者是谁?3.《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4.《背影》出自哪部作品?5.《论语》出自哪部作品?五、作文(共50分)要求: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材料:最近,我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六、综合阅读(共5题,每题3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等。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②《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阅读理解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为题,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B.文章结构严谨,以食品安全问题为线索,贯穿全文。C.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D.文章结尾处,作者提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作者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读者的关注。B.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我国政府为保障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措施。C.文章中,作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D.文章结尾处,作者提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使文章具有警示意义。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1.D解析:文章开头直接点题,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2.D解析:文章结尾处,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再次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1.B解析:文章结构严谨,以“子曰”开头,以“子贡曰”结尾,使文章层次分明。2.B解析:文章中,孔子提出了“仁爱”思想,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三、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1.D解析:诗歌结尾处,诗人提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观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2.A解析: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