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分班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高二年级分班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高二年级分班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高二年级分班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高二年级分班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分班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箴言/缄默箪食壶浆/殚精竭虑B.恣意/趑趄锱铢必较/龃龉难入C.徜徉/倘使瞠目结舌/瞠乎其后D.蹉跎/磋商怙恶不悛/怙恩恃宠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B.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法商家的盗版软件。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是公司的总经理,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B.他这个人做事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C.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妄自尊大。D.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真是鹤立鸡群。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亲自)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地位低下)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为之奈何D.籍吏民,封府库答案:C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B.古之学者必有师。C.吾得兄事之。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答案:D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答案:B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C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吾属今为之虏矣。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沛公军霸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离骚》中,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挣扎,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于道德和理想的坚守。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2.《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决心。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4.《滕王阁序》中,王勃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事业的积极态度。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5.《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对醉翁亭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6.《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答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7.《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通过对褒禅山的游览,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改革的坚定信念,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改革的坚定态度。答案: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18.《石钟山记》中,苏轼通过对石钟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艺术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答案:石钟山下,水石相搏,声如洪钟。19.《桃花源记》中,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深刻认识。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归园田居》中,陶渊明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归隐愿望和对自然的热爱,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答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40分)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孔子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哪些学习态度和方法?答案:孔子提出了学习要经常复习、与朋友交流、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学习要结合思考等态度和方法。(2)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答案:孔子认为能够从旧知识中发现新知识的人可以成为老师。(3)孔子强调了什么学习态度?答案:孔子强调了学习要诚实、谦虚、勤于思考。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孟子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观点?答案: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政治观点。(2)孟子认为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答案: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3)孟子如何解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答案:孟子认为得到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失去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少人的帮助。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庄子》节选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1)庄子在这段文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答案:庄子在这段文字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力的淡泊。(2)庄子如何比喻自己的处境?答案:庄子通过神龟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宁愿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愿意被权力束缚。(3)庄子对楚王的使者是如何回应的?答案:庄子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不愿意接受楚王的邀请,宁愿过自由自在的生活。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韩非子》节选韩非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不可不察也。”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子产使吏执之,尽杀之。为盗者未减。子产曰:“为盗不休,唯不以德教之耳。”于是开学术,明道艺,设教士以本俗,举贤才而授之政。盗贼由是少,民以殷富。(1)韩非子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哪些观点?答案:韩非子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以德教化等观点。(2)韩非子如何看待邓析的行为?答案:韩非子认为邓析的行为是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不利于国家的治理。(3)子产是如何治理郑国的?答案:子产通过开学术、明道艺、设教士以本俗、举贤才而授之政等手段治理郑国,使得盗贼减少,民以殷富。四、作文题(20分)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