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南中考:历史高频考点_第1页
2025湖南中考:历史高频考点_第2页
2025湖南中考:历史高频考点_第3页
2025湖南中考:历史高频考点_第4页
2025湖南中考:历史高频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湖南中考:历史高频考点

以下是一些湖南中考历史可能涉及的高频考点: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夏商周的更替与制度-世袭制的确立(禹传启,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包括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和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春秋战国的变革与思想文化-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思想,如儒家孔子(“仁”“礼”)、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2.秦汉时期-秦的统一与巩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文字(小篆)等。-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设刺史);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经济上盐铁专卖、统一铸五铢钱等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3.隋唐时期-隋朝的贡献-大运河的开通,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科举制的创立,打破门第限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通道,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轻徭薄赋等措施)、武则天的统治(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发展科举制,重视农业生产等)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朝的全盛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等)。-唐朝的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民族交往方面如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方面,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4.宋元时期-宋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表现(农业上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手工业方面,景德镇成为瓷都,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商业上打破市坊界限,出现早市和夜市,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宋代的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如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有勾栏等表演场所。-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大统一。-行省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民族融合的表现,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5.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明朝的统治-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等);实行八股取士等。-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清朝前期的统治-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实行文字狱(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太平天国的重要纲领,如《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但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这是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把目标指向中国)。-《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内容包括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利益)。-《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内容包括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洋务运动的评价(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由于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等;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戊戌变法的意义(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但由于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镇压而失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等白话文小说,把反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传统文化有绝对否定的倾向)。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五四运动的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北伐的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等)和北伐胜利进军的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红军长征-长征的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的主要过程(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及将台堡地区会师,长征结束)。-长征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三、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等;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新中国的巩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目的是保家卫国。在战争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1950-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三大改造(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方式(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改造过程中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