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备课时间:2025年5月日上课时间:2025年月日教学内容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明清时期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2.通过设疑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3.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清朝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个性设计一、激情导入引课明标请大家观看视频,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用一两个词语形容一下。答案提示:繁华、繁荣、热闹……这幅图名叫《姑苏繁华图》,又叫《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貌的巨幅画作,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再现了18世纪中叶,苏州风景秀丽、物产丰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是中国康乾盛世的一个缩影。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社会图景呢?让我们走进本课,学习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同步练习册自主导学。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2.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3.人口的增长及带来的问题。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同桌相互检查练习册自主导学完成情况,对自主学习的问题先同桌研讨,之后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多媒体展示“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展示材料:(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减耗。——(顺治年间)《河南通志·户口》(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清世祖实录》卷十三教师:根据“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和材料,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提示:战乱未平,经济萧条,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等。2.教师:每一个王朝的建立基本上都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采取了哪些措施?鱼鳞图清朝《耕织图·耕》【相关史事】明太祖鉴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隐匿现象,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相关史事】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提示:(1)允许民众开垦荒田。(2)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3)组织大规模移民屯田。(4)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文册(“鱼鳞图册”)。(5)兴修水利。(6)引进农作物。(7)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趣味历史】:你为什么能吃上红薯(甘薯)?甘薯原本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侵占美洲和吕宋(今菲律宾)后,甘薯便被传播到吕宋。当时,南洋、吕宋一带已有许多中国人侨居谋生。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见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但西班牙当局却禁止此物种外传。无奈之下,陈振龙只好设法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并向当地人学得栽种方法,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携子陈经纶回到福州。适逢福建大旱,为备荒计,金学曾特地敦聘陈经纶为“门下士”协助推广甘薯,饬令所属各县如法授种,还刊印《海外新传七则》教导农民掌握种植要领。当年,闽省各地即告甘薯大丰收,灾民由此度过了荒年。自此之后,甘薯便在福建大范围地安家落户,开花结果。福建人民有感于金学曾推广甘薯之德,复称甘薯为金薯。后人为纪陈振龙引薯之功,还特地在福州乌山立了一座“先薯祠”,诵诗曰:“种薯功与课农兼,闽海家家乐利沾。三百年来修缺典,名山祠宇瓣香拈。”3.教师: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①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③农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教师: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了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自主学习:【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117,归纳手工业蓬勃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棉纺织业从南方向北方推广;手工业生产基地涌现:松江(棉纺织业中心)、苏州(丝织业中心)、景德镇(制瓷中心);手工业制品畅销海内外;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2、问题探究:结合材料说一说什么是手工工场?这一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有何特点?答案提示:机户提供生产资料,雇用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雇佣关系、规模大、分工合作教师指导:根据材料描写,苏州“机户”雇⽤的劳动者“织⼯”总数众多,这些⼈完全脱离了⽣产资料,以出卖劳动⼒为⽣,按⽇领取⼯资,形成“机户出资,织⼯出⼒,相依为命久矣”的状况。⽽且他们与雇主并⽆主奴、师徒⼀类依附关系,属于⾃由劳动者。这种⼀定规模的⼿⼯业⾃由雇佣劳动,有学者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3、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8,归纳商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海外贸易繁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4、问题探究:对比以往城市,天下四大镇有什么新变化?答案提示:城市商品经济功能凸显。自主学习:①结合教材P118,归纳商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山西·晋商:粮食、食盐、绸缎、茶叶、票号等。徽州·徽商:食盐、粮食、绸布、茶叶、木材、典当等。②商帮的出现,对社会有何影响?答案提示: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指导:乔致庸:“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全方位展现了晋商文化和晋商的富有。胡雪岩:著名的徽商,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6、问题探究:【唯物史观】概括指出材料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答案提示:现象: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下一代读书。因素:重农抑商。答案提示:明清时期受到传统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生产的资本,没有发展出新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7、问题探究:【历史解释】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小组讨论说一说明清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答案提示:引进高产农作物;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出现手工工场,形成雇佣关系;白银货币化;商帮形成;工商业市镇经济功能凸显。三、人口的增长(一)原因【师】:根据教材内容,简析明清时期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生】: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疆域的扩大;经济总量的增长;政府赋税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的需要;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二)表现【师】: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三)影响【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生】:1.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师】:大量人口流向边疆地区,开荒垦田,发展生产,极大促进了边疆的社会繁荣。五、训练反馈检测自评课后活动1、2题。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我们一起回顾下今天所学的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农业上,政府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扩大,新农具的使用以及玉米、甘薯等新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丰富了农作物种类,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手工业方面,无论是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还是民营手工业的蓬勃发展,都展现出当时高超的生产水平,尤其要注意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