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中水污染控制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环境科学中水污染控制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环境科学中水污染控制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环境科学中水污染控制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选择题1.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1)工业污染

(2)农业污染

(3)生活污水

(4)自然因素

答案:全部选项。解题思路:水污染的来源是多元的,涵盖了工业生产、农业活动、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现象等多个方面。

2.水体污染物按性质分为:

(1)有机污染物

(2)无机污染物

(3)病原微生物

(4)重金属

答案:全部选项。解题思路:水体污染物性质多样,涵盖了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重金属等多种类型。

3.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重金属:

(1)汞

(2)铅

(3)砷

(4)硅

答案:(4)硅。解题思路:重金属指的是密度大、有金属光泽的元素,硅并不符合这个定义。

4.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有机污染物:

(1)石油类

(2)碳水化合物

(3)蛋白质

(4)脂肪

答案:(1)石油类。解题思路:有机污染物是含碳的化合物,石油类物质通常是碳氢化合物,因此属于有机污染物。

5.水污染治理的方法有:

(1)物理法

(2)化学法

(3)生物法

(4)土地处理法

答案:全部选项。解题思路:水污染治理涉及多种技术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土地处理等多种方法。

6.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生物处理:

(1)好氧生物处理

(2)厌氧生物处理

(3)离子交换

(4)活性炭吸附

答案:(3)离子交换、(4)活性炭吸附。解题思路: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离子交换和活性炭吸附属于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

7.以下哪种污染物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

(1)COD

(2)BOD

(3)SS

(4)油类

答案:(4)油类。解题思路:活性炭具有高度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油类等非极性有机物。

8.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

(1)絮凝沉淀

(2)离子交换

(3)电化学

(4)光催化氧化

答案:全部选项。解题思路:重金属去除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结合的方法。二、填空题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和(交通运输污染)。

2.水污染物的分类有(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3.水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和(海洋倾倒法)。

4.(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生物处理中两种重要的生物反应器。

5.(离心分离)是物理法中一种常见的固液分离方法。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

2.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病原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

3.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海洋倾倒法

4.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5.离心分离

解题思路:

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工业、生活、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2.水污染物的分类基于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是最基本的分类,病原微生物和放射性污染物则是特殊类型。

3.水污染治理方法涵盖了从源头控制到末端处理的多种技术,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和海洋倾倒法是常见的几种方法。

4.生物处理法中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两种重要的生物反应器,它们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5.物理法中的离心分离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常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固液分离。三、判断题1.水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都没有危害。(×)

解题思路:水污染会导致水体中化学物质、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例如引发疾病、影响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水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都有危害。

2.所有水污染物质都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

解题思路:并非所有水污染物质都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有些污染物可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转化成有毒形式后才对人体产生危害。例如某些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可能会被微生物转化,有毒的有机化合物。

3.有机污染物是指来源于有机物的污染物。(√)

解题思路:有机污染物确实是指来源于有机物的污染物,包括天然有机物(如腐殖质、碳水化合物等)和人工合成有机物(如农药、塑料等)。

4.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易沉积,不易迁移。(√)

解题思路:重金属污染物因其化学性质,通常在水体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容易在底泥中沉积。同时它们在水体中的溶解度低,迁移性差,因此不易在环境中广泛分布。

5.生物处理法是水污染治理中最为有效的方法。(√)

解题思路: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是水污染治理中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特别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

2.×

3.√

4.√

5.√

解题思路:

1.根据水污染的多种危害,判断题目说法错误。

2.考虑到并非所有水污染物质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判断题目说法错误。

3.有机污染物定义符合题目描述,判断题目说法正确。

4.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积性和迁移性特点符合题目描述,判断题目说法正确。

5.生物处理法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有效性和广泛应用,判断题目说法正确。

:四、简答题1.简述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a.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b.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c.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

2.简述水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b.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c.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简述水污染治理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

c.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简述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a.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传染病: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可导致霍乱、痢疾、肝炎等传染病。

毒性物质:重金属如铅、汞、镉等以及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化学药品等可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

恶化水质: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人体健康。

b.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影响饮水安全:污染水源导致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食物链:受污染的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人体健康。

c.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

慢性疾病:长期接触污染物可能导致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影响生育能力:某些污染物可影响人类生殖系统,降低生育能力。

2.简述水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影响物种多样性:水污染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灭绝或数量减少,降低物种多样性。

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污染物可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

b.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影响水质:受污染的水体可影响陆生生物的饮水安全。

影响生物栖息地:水污染可能导致生物栖息地退化,影响陆生生物的生存。

c.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受污染的水体可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

影响旅游业:水污染会影响水体的景观,降低旅游业收入。

3.简述水污染治理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优先考虑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

在水污染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水污染程度。

b.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采用先进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注重经济效益,降低水污染治理成本。五、论述题1.试论述水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及意义。

(一)水污染治理的紧迫性

1.1水资源短缺

1.2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3生态环境恶化

1.4经济损失

(二)水污染治理的意义

2.1保障水资源安全

2.2保护生态环境

2.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4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结合实例,分析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一)案例一:工业废水治理

2.1治理措施

2.1.1废水预处理

2.1.2废水深度处理

2.1.3废水回用

(二)案例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2.2治理措施

2.2.1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2.2.2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

2.2.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三)案例三:城市生活污水治理

2.3治理措施

2.3.1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改造

2.3.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2.3.3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水污染治理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损失等方面。水污染治理的意义包括保障水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结合实例,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工业废水治理:通过废水预处理、深度处理和废水回用等手段,减少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源头控制和治理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通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改造、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解题思路:

1.分析水污染治理的紧迫性,从水资源、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类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3.在论述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和重要性。

4.注意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保证论述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六、应用题一、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COD含量为300mg/L,请设计一套去除COD的工艺流程。1.题目要求:

设计一套针对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COD含量为300mg/L的去除COD的工艺流程。

2.解题思路:

(1)对化工厂的污水进行预处理,以降低污水的悬浮物含量,为后续COD去除步骤做好准备。

(2)针对COD的去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化学氧化法:使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对COD进行氧化分解;

b.生物氧化法:通过微生物的生物代谢活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CO2、H2O和硝酸盐、硫酸盐等无机物;

c.物理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材料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

(3)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COD去除。

3.工艺流程:

预处理→化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物理吸附法→二级处理→污泥处理→排放二、某生活小区排放的污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00mg/L,请设计一套去除悬浮物的工艺流程。1.题目要求:

设计一套针对某生活小区排放的污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00mg/L的去除悬浮物的工艺流程。

2.解题思路:

(1)对小区污水进行预处理,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为后续悬浮物去除步骤做好准备。

(2)针对悬浮物的去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沉淀法: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在沉淀池中沉积;

b.过滤法:通过过滤设备,如砂滤、微滤等,对污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

c.沉淀池/澄清池结合法:将沉淀法与过滤法结合,提高悬浮物去除效果。

(3)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悬浮物去除。

3.工艺流程:

预处理→沉淀法/过滤法/沉淀池/澄清池结合法→二级处理→污泥处理→排放

答案及解题思路:一、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COD含量为300mg/L,请设计一套去除COD的工艺流程。答案: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可以采用以下工艺流程:

1.预处理:混凝沉淀;

2.化学氧化法:加入过氧化氢,氧化COD;

3.生物氧化法:接种微生物,进行生物处理;

4.污泥处理:浓缩、稳定、处置;

5.排放。

解题思路:

针对COD的去除,本题选择了化学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能有效降低COD含量。污泥处理是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环节,保证了COD去除效果的同时也能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二、某生活小区排放的污水中悬浮物含量为200mg/L,请设计一套去除悬浮物的工艺流程。答案: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可以采用以下工艺流程:

1.预处理:混凝沉淀;

2.过滤法:使用砂滤池对污水进行过滤;

3.污泥处理:浓缩、稳定、处置;

4.排放。

解题思路:

针对悬浮物的去除,本题选择了混凝沉淀和过滤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能有效降低悬浮物含量。同时污泥处理保证了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同时也能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七、计算题1.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计算

题目: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1.0×10^4mol/m³,已知水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1.5mg/L,请计算水体中的一氧化碳饱和浓度。

解题步骤:

1.将一氧化碳的浓度从mg/L转换为mol/L。

2.使用溶解度系数计算饱和浓度。

解题思路:

一氧化碳的分子量为28g/mol。

将1.5mg/L转换为mol/L:1.5mg/L/28g/mol=0.0536mg/L/g/mol=5.36×10^5mo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