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方案TOC\o"1-2"\h\u1389第一章综合管理 3291261.1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3315161.1.1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3163551.1.2安全生产标准化意义 4111071.1.3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 4263281.1.4体系建设原则 4307991.1.5体系建设内容 532602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5253651.1.6概述 530071.1.7组织机构设置 568841.1.8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 610171.1.9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 6121251.1.10车间(部门)负责人职责 6150371.1.11班组负责人职责 7275631.1.12安全生产专业人员职责 7114291.1.13全体员工职责 718329第三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4485第一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 715591.1.14制定原则 72385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在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规范。 753781.2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结合企业实际,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等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187551.3注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形成闭环管理。 782471.3.1制定内容 748982.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767132.2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7204452.3安全生产技术规章制度。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8202002.4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响应、应急处理等程序。 8122412.5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制度。设立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对安全生产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831011第二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 816562.5.1组织落实 8231141.1加强组织领导。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811061.2明确责任分工。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要求,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828071.2.1宣传培训 8187512.1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宣传。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8139362.2组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保证员工熟悉和掌握相关制度。 8232192.2.1监督检查 8160213.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893113.2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8297883.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88006第四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8125703.3.1培训目的 8231263.3.2培训对象 9161703.3.3培训内容 9145943.3.4培训方式 9134893.3.5培训周期 980463.3.6培训组织 9147313.3.7培训流程 9166793.3.8培训考核 10147643.3.9评估目的 10119083.3.10评估内容 10203413.3.11评估方法 10240973.3.12评估结果处理 1019923第五章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069263.3.13现场环境规划 10205053.3.14现场环境整治 11178393.3.15现场环境监测 1197233.3.16设备选型与采购 1111173.3.17设备安装与调试 11256223.3.18设备维护与保养 11108203.3.19设备安全防护 11260753.3.20设备淘汰与更新 123615第六章安全生产处理 12132923.3.21分类 1260623.3.22报告 1266843.3.23调查 13169353.3.24处理 13211713.3.25应急预案制定 137573.3.26应急预案演练 146319第七章安全生产投入与保障 14162413.3.27概述 14166533.3.28安全生产投入原则 1444863.3.29安全生产投入范围 14152033.3.30安全生产投入管理措施 15231363.3.31组织保障 1572573.3.32制度保障 15234403.3.33技术保障 15104233.3.34应急救援保障 164683第八章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 16200093.3.35安全生产考核体系 16116951.1考核目的 1679161.2考核原则 16561.3考核内容 16204701.4考核方式 1735281.4.1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7300472.1奖励制度 1789352.2惩罚制度 17222912.3安全生产奖惩实施 171844第九章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 17184542.3.1评审标准 17112832.3.2评审流程 18319682.3.3评审结果分类 185442.3.4评审结果处理措施 18409第十章持续改进与提升 19130442.3.5改进原则 19141442.3.6改进内容 19108032.3.7加强组织领导 20140832.3.8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20286802.3.9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136452.3.10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宣传与培训 20103542.3.11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与激励 20第一章综合管理1.1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1.1.1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在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过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旨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降低风险,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1.1.2安全生产标准化意义(1)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可以更加系统地识别和控制安全生产风险,降低发生的可能性。(2)增强企业竞争力: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3)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发生率,保证员工生命财产安全。(4)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1.1.3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1)安全生产目标: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计划和措施。(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5)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6)安全生产处理:建立健全处理机制,对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整改。第二节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1.1.4体系建设原则(1)系统性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应涵盖企业生产全过程,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2)动态性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应具有动态调整能力,以适应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3)预防性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应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4)全面性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应全面覆盖企业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1.1.5体系建设内容(1)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2)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条件。(4)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5)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6)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7)安全生产处理:建立健全处理机制,对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整改。(8)安全生产绩效评价:定期对安全生产绩效进行评价,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一节组织机构设置1.1.6概述为保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及岗位的职责。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组织机构设置应与企业规模、生产特点、业务需求等相适应,保证组织结构的合理性。(2)完整性:组织机构应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保证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3)灵活性:组织机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企业生产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变化。1.1.7组织机构设置(1)安全生产委员会: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3)车间(部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车间(部门)应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4)班组安全生产小组:各班组应设立安全生产小组,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5)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生产专业人员,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监督和检查。第二节安全生产职责划分1.1.8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1)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计划。(2)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调查处理。(5)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1.1.9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1)负责组织编制企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2)负责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3)负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修订。(4)负责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5)负责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1.1.10车间(部门)负责人职责(1)负责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组织制定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开展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4)组织开展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5)及时报告和妥善处理安全生产。1.1.11班组负责人职责(1)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组织本班组成员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3)监督本班组成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安全生产。1.1.12安全生产专业人员职责(1)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监督。(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3)参与安全生产的调查处理。(4)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1.1.13全体员工职责(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3)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积极参与隐患整改。(4)发生时,及时报警并采取应急措施。第三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第一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1.1.14制定原则1.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在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规范。1.2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结合企业实际,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等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3注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形成闭环管理。1.3.1制定内容2.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2.2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2.3安全生产技术规章制度。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2.4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响应、应急处理等程序。2.5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制度。设立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对安全生产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第二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2.5.1组织落实1.1加强组织领导。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1.2明确责任分工。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要求,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1.2.1宣传培训2.1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宣传。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2.2组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保证员工熟悉和掌握相关制度。2.2.1监督检查3.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2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3.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四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第一节安全生产培训计划3.3.1培训目的为保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降低风险,制定本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培训旨在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3.3.2培训对象(1)企业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2)新入职员工及转岗员工。(3)需要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的其他相关人员。3.3.3培训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政策。(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3)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注意事项。(4)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5)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与维护。(6)环保与职业健康安全。3.3.4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2)实践培训:结合岗位实际操作进行。(3)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3.3.5培训周期(1)新入职员工及转岗员工:入职一个月内完成培训。(2)其他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培训。第二节安全生产培训实施3.3.6培训组织(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公司领导审批。(2)各部门根据培训计划,组织本部门员工参加培训。(3)培训师资由公司内部具有丰富安全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员工担任,也可邀请外部专家进行授课。3.3.7培训流程(1)培训前: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通知培训人员做好准备。(2)培训中:保证培训质量,做好培训记录,解答员工疑问。(3)培训后:组织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3.3.8培训考核(1)培训结束后,组织闭卷考试,检验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2)考试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3)考试不合格者,需进行补考,直至合格。第三节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评估3.3.9评估目的通过对安全生产培训效果的评估,了解培训成果,为后续培训提供依据,持续改进培训工作。3.3.10评估内容(1)培训覆盖率:检查培训是否覆盖了全体员工。(2)培训满意度: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包括培训内容、方式和师资等。(3)培训效果:通过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评估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4)安全生产状况:观察培训后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变化,分析培训成果。3.3.11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收集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意见。(2)考试成绩:分析员工考试成绩,了解培训效果。(3)安全生产数据分析:对比培训前后的安全生产数据,评估培训成果。3.3.12评估结果处理(1)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培训经验教训。(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3)对培训效果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激发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培训。第五章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第一节安全生产现场环境管理3.3.13现场环境规划(1)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生产现场进行合理规划,保证生产现场布局科学、合理,满足安全生产需要。(2)生产现场应划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各区域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3)生产现场应保持清洁、整齐,通道畅通,不得随意堆放杂物,保证现场环境整洁有序。3.3.14现场环境整治(1)企业应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整治,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现场环境符合安全生产要求。(2)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设施完好,运行正常。(3)对生产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发生。3.3.15现场环境监测(1)企业应建立健全现场环境监测制度,定期对生产现场的空气质量、噪音、振动等指标进行监测,保证现场环境符合国家标准。(2)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生产现场环境安全。第二节安全生产现场设备管理3.3.16设备选型与采购(1)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选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2)设备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设备质量。3.3.17设备安装与调试(1)企业应按照设备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安装质量。(2)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3.3.18设备维护与保养(1)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2)对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3.3.19设备安全防护(1)企业应按照国家安全标准,为设备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防止设备带病运行。3.3.20设备淘汰与更新(1)企业应根据设备使用年限、功能等因素,适时淘汰老旧设备,提高生产现场的安全水平。(2)设备更新应遵循先进、适用、经济的原则,保证设备更新后的安全生产水平。第六章安全生产处理第一节分类与报告3.3.21分类根据的性质、原因、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分为以下几类:(1)工伤: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员工伤亡。(2)设备:指因设备故障、维修保养不当等原因导致的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3)环境污染:指因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泄漏、排放过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4)爆炸:指因化工生产过程中气体泄漏、火源失控等原因导致的爆炸。(5)火灾:指因化工生产过程中火源失控、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火灾。(6)中毒:指因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泄漏、员工误食等原因导致的中毒。3.3.22报告(1)发生后,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大和次生灾害。(2)单位应在发生后1小时内,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情况。(3)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2)发生时间、地点、简要经过;(3)类别、影响范围、危害程度;(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5)原因初步分析;(6)伤亡、损失情况。第二节调查与处理3.3.23调查(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2)调查组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单位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3)调查组应采取以下调查方法:(1)现场勘查: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查,收集相关物证、影像资料;(2)询问当事人、目击者:了解发生经过、原因及采取措施;(3)查阅资料:收集单位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维修保养记录等资料;(4)技术鉴定:对原因进行技术分析,提出防范措施。(4)调查组应在发生后15日内提交调查报告。3.3.24处理(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对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2)处理措施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等。(3)对责任人的处理,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第三节应急预案3.3.25应急预案制定(1)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预先制定的应急响应措施和救援方案。(2)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预警与信息报告;(2)应急组织与职责;(3)应急响应程序与措施;(4)应急资源与保障;(5)调查与处理;(6)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演练。3.3.26应急预案演练(1)应急预案演练是指模拟发生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演练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3)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总结评估,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4)演练成果应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七章安全生产投入与保障第一节安全生产投入管理3.3.27概述安全生产投入是化工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体现。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3.28安全生产投入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安全生产需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2)预防为主原则:将安全生产投入重点放在预防发生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3)经济合理原则: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3.3.29安全生产投入范围(1)安全生产管理费用: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资、培训、差旅等费用。(2)安全生产设施投入:包括安全设施建设、改造、维护、检测等费用。(3)安全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包括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费用。(4)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投入:包括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竞赛等活动费用。(5)应急救援投入:包括应急救援设备、物资、演练等费用。3.3.30安全生产投入管理措施(1)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预算制度: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需要,编制年度安全生产投入预算,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2)加强安全生产投入监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投入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投入进行全过程监控。(3)完善安全生产投入绩效考核:将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绩效挂钩,激发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第二节安全生产保障措施3.3.31组织保障(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研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2)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企业应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到人。(3)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企业应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3.32制度保障(1)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3.3.33技术保障(1)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发:企业应加大安全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2)提高安全生产设备水平: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保证设备安全可靠。(3)优化安全生产工艺:企业应不断优化安全生产工艺,降低安全生产风险。3.3.34应急救援保障(1)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制定应急救援预案。(2)配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企业应根据风险,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3)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第八章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3.3.35安全生产考核体系第一节安全生产考核体系1.1考核目的安全生产考核体系旨在全面评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1.2考核原则(1)公正、公平、公开:考核过程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2)科学、合理:考核体系应结合企业实际,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分配权重,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性。(3)动态调整: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考核指标和权重,使考核体系始终保持科学性和适应性。1.3考核内容安全生产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包括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及员工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包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3)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包括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宣传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4)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包括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5)安全生产投入: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保障情况。(6)安全生产绩效: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指标、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等。1.4考核方式安全生产考核采用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不定期抽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1.4.1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第二节安全生产奖惩制度2.1奖励制度(1)奖励对象:对企业安全生产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班组和员工。(2)奖励标准:根据安全生产绩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表现,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奖励方式:对获奖部门、班组和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2.2惩罚制度(1)惩罚对象: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导致安全生产的部门、班组和员工。(2)惩罚措施:根据性质、损失程度和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职、撤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3)处罚程序:按照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将处罚结果通报全体员工。2.3安全生产奖惩实施(1)安全生产奖惩实施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奖惩制度的规定执行。(2)奖惩决定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3)对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奖惩措施落实到位。第九章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第一节评审标准与流程2.3.1评审标准(1)依据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2)评审标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与运行。(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3)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4)设备设施安全功能的保障。(5)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6)报告、调查处理及整改措施的落实。(7)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管理的实施。(8)安全生产绩效的评估与持续改进。2.3.2评审流程(1)企业自评:企业应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自评,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内部评审:企业应成立评审组,对自评结果进行内部评审,保证自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外部评审:(1)企业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评审申请。(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3)专家评审组依据评审标准,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4)评审组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审报告。第二节评审结果处理2.3.3评审结果分类(1)达标:企业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入股分红协议书
- 合伙运营线路协议书
- 合伙入股退股协议书
- 商铺合同解除协议书
- 厂里工程安全协议书
- 员工公司赔付协议书
- 医生退休返聘协议书
- 合伙办幼儿园协议书
- 商场临时场地协议书
- 合作分店撤股协议书
- 浙江省现代化水厂评价标准
- MOOC 音乐导聆-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保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 农行超级柜台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
- 研究生英语翻译答案
- GB 15607-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 手表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3门面装修合同范本
- DB34-T 4170-2022 软阔立木材积表
- 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车队及车辆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