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一、基础知识整理:

1.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态叫天气J

2.一般天气包含四个方面:云量、降水量、气温和风速风向。

3.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多云、阴天和雨天。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天气旦历,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温度、

云量、降水情况、风速风向。

5.气温_就是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是重要的记录数据。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正

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在测量时,我们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气温也不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也不同。

一天中,中午和下午气温较高,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西风就是由西向东吹的风,旗帜会向东展开。

测量工具:风向标.(箭头指的就是风吹来的方向,箭头指向东,就是东风.)

可以用上个风向来描述风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7.风的速度就是风每秒行进的距离,单位:米/秒。测量工具:风速仪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个等级,即从0级到12级。(会看旗、树的摆

动程度排列风速等级大小)

我们用旗帜分:旗子不动:0一无风旗子微展;1-微风旗子

展开:2一大风

8.隆永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重要数据。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

冰雹。

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计时:24小时

气象学家根据隆水量的多少,把雨量分为2个等级:小雨<10毫米中

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大暴

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200毫米

9.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根据云量分:晴:云量<1/4多云:1/4<云量<3/4阴

天:3/4<云量,其至遮住整个天空。

10.根据云的形状和在天空中的高低分: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状是扁平层状。会变成雨层云,会出现毛毛

函、大丽、雪等天气。

积云:高于层云,形状是棉花堆n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

会发展成积雨云,下雷阵雨。

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形状是纤细羽状,通常与晴好天气联系。

第一单元(天气)

24、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5、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

26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27、科学家把风速分为几个等级,我们把风简化为几个等级?气象学家把风

速记作13个等级,我们把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无风、微风、大风。

28、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29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30、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31、气象学家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二种,云可以看作天上的雾。

3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去是层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

的云叫做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一单元、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错)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对)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错)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对)

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错)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对)

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错)

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对)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错)

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错)

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对)

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对)

第二单元《溶解》

一、基础知识整理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

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速的方法把溶液总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二M、两低、三靠“c(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

棒,玻璃棒紧靠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钵酸钾是紫黑鱼的固体小颗粒,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勺来取。进入

水中时的状态:少数颗粒溶解,大部分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为高

锌酸钾扩散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镒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

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铳酸钾溶液。

5.食盐、小苏打、高锈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

了透明、稳定的溶液。

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6.切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7.溶解现象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之间。

如水里的动物就呼吸溶解在水里的氧气,碳酸饮料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8.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常温下,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

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延克。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

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

柴。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二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

焰心的温度最低,所以我们用外焰来加热。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月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

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

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

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这个

方法叫“日晒法”,也叫“滩晒法”。

13.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用注射器吸取20亳升的雪碧,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

的针口。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可以发现注射器内的气泡变大变多了。把注射

器的活塞往里推,可以发现注射尔内的气泡变小变少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

知道,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和化学方法溶解的。

14.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材料:量筒、烧杯、水、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4)重复步骤“3”,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5)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填写好记录单。

研究结论:100亳升水能溶解大约览克食盐.

实验整理

一、天气

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

I只。

制作过程:1、选•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

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亳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

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

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实验题三、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

天气现象

天气符号

第二单元(溶解)

1、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①观察是否有沉淀,有就没溶解②是否能过滤出来,如果能,就是没有溶解。

2、面粉、沙、食盐和高锌酸钾中,只有食盐和高锌酸钾可以溶解于水。

3、胶水能溶解于水,洗发液也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只是后者需要玻璃棒充

分搅拌才能溶解。

4、醋和酒精可以溶解于水,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5、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和二氧

化碳等气体。

6、怎样加速溶解?①把要溶解的物质压碎变小②可以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用

搅拌的方法。

7、一杯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8、食盐不能随着盐水的蒸发而蒸发掉。

9、我们可以用蒸发方法,把食盐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分离出食盐.海盐是把

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数外焰的温度最高。

11食盐、沙、面粉、高钵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泗精、油.

---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镒酸钾、方糖、洗发水、醋、酒精和胶水

二单元、判断题

I、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错•)

2、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错)

3、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错)

4、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错)

5、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错)

6、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对)

7、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错)

8、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

多。(错)

9、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

杯子中搅拌。(错)

10、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对)

11、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错)

12、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错)

13、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的更快。(错)

14、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错)

15、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对)

16、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对)

17、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可以超过滤纸的边缘。(错)

第三单元《声音》

一、基础知识整理: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

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音叉上的字母代表的是童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

物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人靠声装振动发出声音。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意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

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登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

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

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7.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效果)是不同的。声音在金属、木材、棉

线、尼龙绳中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入,金属的传播效果最好、木材

第一

8.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

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9.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

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

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一一产生了信

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0.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

到声音。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

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1.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

发出的声音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又,音义发出的音高不变,轻轻击打

时声音弱,重一点击打时声音强。

12.二胡有两根弦,吉他有六根弦,空弦拉的时候,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粗的

弦发出的声音低。

13.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

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实验整理

二、溶解

实验一:制定一个“100亳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

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

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

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

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材料:2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

步骤: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2克的小份。

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6。亳升的水,温度相同.

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

实验结论:50亳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7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2份左右。食盐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

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

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

实验想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

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

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

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

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

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了两个、水、锤了1把

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

盛有水的杯子中。

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

很慢。

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

实验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

面粉、沙、食盐、高镒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

面粉沙食盐高钙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能能否否

分布是否均匀否否是是

是否有沉淀出现有有否否

能否用过渡的方法分高能能S否

是否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

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实验六:“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

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

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亳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I至2亳升醋、酒精和食用

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

沉入水底,浮在水面上,

怎样进入到水中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

蜷缩在底部不进入水中

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快速扩散无法扩散

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

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藤荡后(食用油会溶解)。

实验七: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材料准备: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步骤: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

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观察记录:慢慢地偶尔高出气泡。

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慢地往多气泡,并的气泡变大,

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

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

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

实验八:加快物质溶解的研究

A.搅拌

材料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食盐

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

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

③一个烧杯静置不动,另一个烧杯内搅拌。

实验结论:搅拌的那个烧杯内的食盐溶解的快,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B.温度

材料准备:2个烧杯、食盐

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数量的水,一个冷水,一个热水。

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静置片刻。

实验结论:热水的烧杯内食盐溶解的快,温度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温度高溶解快,

温度低溶解慢。

C.打碎

材料准备:2个烧杯、粗盐

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

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粗盐,其中•份打碎。静置片刻。

实验结论:打碎的那个烧杯内的实验溶解的快,物体越细越容易溶解。

实验九:验证物质是否溶解

方法:A.有没有沉淀B.有没有均匀分布C.过滤

材料准备: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

注意事项: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

②滤纸不能高出漏斗,液体不能高出滤纸

③漏斗要紧靠下边的烧杯。

实3佥结论: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

第三单元(声音)

1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振动次数。

13、什么是振动物体?一个物体(比如音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的重复

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振动物体。

14、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15、怎样描述声音的强弱?声间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

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16、怎样描述音高?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

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

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17、伸出桌面的尺子的长度越长声音就越低,

18、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体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

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19、声音在真空的情况下不能传播声音。

20、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的。

23、声音可以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三单元、判断题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错)

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错)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对)

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

声音的。(对)

5、物体一般都能好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对)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

时不振动。(错)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对)

8、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对)

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对)

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错)

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对)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对)

实验整理

三、声音

实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

振动尺子-------我施听到和着到的

尺子仰Hi弟面的我的侦测我听翎的我看刎的育在的变

长度(降兆)孤/力快快的两孤/力快慢彳匕顿〉子

8cm高块尺子伸

包点亶依Z,

音图越

12cm较用较快

动越快

16cm较低较慢

2Ocm低慢

并高用尚、较高、较低、低来描述.际动快慢用快、较快、较慢、

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实验二:声音高低变化材料:相同的四个直筒杯子

方法:1号杯子满杯、2号杯子四分之三杯、三号杯子二分之一杯、四号杯子一个底

A.用同一个力道一次敲击水杯:

实验结论:敲击水杯,水和杯子一起振动,但由于杯子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是水

在振动,水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相反,水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A.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

实验结论: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振动的是杯子里的空气,空气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

高;反之,空气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实验三:空气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材料:玻璃罩、闹钟、抽气管

实验结论:慢慢抽掉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直到完全听不到;再慢慢地把空

气注进玻璃罩,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一、科学知识整理:

1.从外形看,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一部分组成,一般左右对称。

2.我们可以通过听、看、触摸来推测身体内部的一些组成部分。

3.身体能做很多工作,而且总是有多企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人的肢体活动表现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

肌肉:保护骨骼,牵引骨骼运动,共600多块。

骨骼: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共辿多块,股骨(大腿骨)最长。

关节:使骨骼运动灵活,分活动关节和固定关节。

5.呼吸系统: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且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肉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氮气最多(78%),氧气第二(16%),二氧化碳第三(4%)。

6.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脏、血液、血管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同

时收集二氧化碳排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

管输送到仝身。

7.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口腔:牙齿一门齿(切开)、犬齿(撕开)、臼齿(磨碎、

咀嚼)

(初步消化)舌头一搅拌。

唾液一湿涧、初步分解淀粉。

食道:输送,约0.4米。

胃:进一步消化,充分磨碎,分解食物。

小肠:主要的吸收营养的场所,约5米。

大肠:吸收剩余营养,排出残渣。

8.我们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比平时多,同时需要血液不

断输送的全身,所以心跳也会加快。

9.我们用洗耳球模拟心脏跳动:洗耳球一心脏,手一捏一松一心脏跳动,塑料管

一血管。

10.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能增大肺活量,

使心脏更强健。

11.食物(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

原有状态:一一粒一粒,有点干。

短时间咀嚼:变成小碎粕,有些湿.

长时间咀嚼:成米糊状,很湿。

12.屈肘、伸肘示意图

13.连线题

牙齿^拌作用“

舌头〉<二咬碎食物”

唾液-------►润湿食物,消化淀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