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一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
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
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
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
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注释鹿柴(zh3i):王维在辆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
田县西南)。柴:通"寨"、"皆",用树木围成的栅栏。但:只。返
景(yi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复:又。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
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古诗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
面描写空山的杏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
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
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
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
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
的意蕴具体化了。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
"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
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
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
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
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
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
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
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
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
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
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
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
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
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
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
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
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
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片光影和大
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
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
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
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
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静美和壮美,是大自
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
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
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
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
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
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
不至于幽森枯寂。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
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
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
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溶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
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
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2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
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
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
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
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
弓。译文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
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古诗赏析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
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
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
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
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
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
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
物描写之中了。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
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
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
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
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
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
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
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
把感情推向高潮,给港歌造成了波澜。
3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
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
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刍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o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
怪石图卷》等。注释即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
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
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
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
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古诗赏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
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
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
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
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
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卢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
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
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
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
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
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一首小
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
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
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
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
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
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
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
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
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
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
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
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
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
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4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简介
卢梅坡,南宋诗人,"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诗风
平易。宋陈著《本堂集》录其诗一首,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录其诗一
首,元蒋正子《山房随笔》录其诗两首,《夫诗纪事》从《后村千家诗》
录其诗两首,《全宋诗》录其诗十二首。《全宋词》录其词《鹊桥仙》
等四首。注释降(xiang):服输。骚人:诗人。阁笔:放下笔。滑,
同"搁"放下。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译文梅花和雪
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
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
清香。古诗赏析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它开在百花之前,最先给人们带了
的春的气息,正如辛弃疾所说"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而雪花也
不甘落后,或落在枯枝败柯上,使"千树万树梨花开",或洋洋洒洒,
"故穿庭树作飞花",不知为人间增加多少春意。因此,它们争春,难
分伯仲,让诗人(骚人)倍加为难。"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
香〃两句,用对比手法,道出梅与雪各自的长处及不足:梅不如雪白,
雪不如梅香。这样不但点明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
梅各执一端的根据。其实,梅是幽香四溢的雪,雪是洁白无瑕的梅;二
者相互衬托,相互补足才能各显其妙。如果没有了雪的映衬,就不能凸
显梅花凌寒独开、傲霜斗雪的风骨。同时,没有梅的映衬,也难凸显雪
花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的特质。正像卢梅坡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有
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不是春。二者只有相映才能成趣。此外,这
首美丽的诗还蕴含着生活哲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须要有自知
之明;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完善提高自己。同时,作者也向
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事物的好方法,那就是比较,通过比较才能看出各
自的优点及不足。
5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
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
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
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稼丽,尤其是一些爰情诗和无题诗写得
缠绵俳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至有“诗家总爰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
笑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
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注释常娥:原作"姮娥〃,
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
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深:暗淡。长河:银河。晓星:
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灵药:指长生不死药。碧海
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
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译文云母屏
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
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古诗赏析这首诗题为〃嫦娥",
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
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
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
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
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
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
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
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
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瘠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
寞中的主人公,面花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
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
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
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
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一一嫦娥。据说她原
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
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
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
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
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
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
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
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自。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
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
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
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
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
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
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
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
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
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挛生,以及由此
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
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
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
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
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
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
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6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
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
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
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
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注释
但使:只要。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
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
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窿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
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
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
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
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
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
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
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
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
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
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
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
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戌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
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
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
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戌生活中的一
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
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
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7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苞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L人回?
作者简介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
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
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
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注释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
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古诗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
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
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
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
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
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
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
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
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
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
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
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蝶偏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
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
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
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
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
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
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
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
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
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
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
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8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
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
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
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殛》:"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
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古诗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试风纪教育及寒假安全
- 建筑设计规范与施工流程试题库
- 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方案
- 2025年经济法概论考点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阳营口鞍山三市中考语文5月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APP开发技术支持协议
- 社会责任承包协议
- 中级经济师考试应试策略及试题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数据分析试题及答案
- 农田流转服务协议
-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探析案例:以科大讯飞为例13000字(论文)】
- 培训资源整合报告
- 公司物业服务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用工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
- GB/T 19699-2023船舶和海上技术液货舱压力-真空阀和阻火装置
-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感悟
- 儿科应急预案
- 内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案
- 神经病学课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完整版
- GB/T 28714-2023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 2021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