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考前专项拔高提分练 22.碳源与碳汇_第1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专项拔高提分练 22.碳源与碳汇_第2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专项拔高提分练 22.碳源与碳汇_第3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专项拔高提分练 22.碳源与碳汇_第4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专项拔高提分练 22.碳源与碳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碳源与碳汇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地碳排放和碳汇的情况不同。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3市组成,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下表示意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据此完成1~3题。项目土地利用类型耕地/104t林地/104t草地/t水域/t建设用地/104t2000年72.09-29.31-688.59-7756.591057.912005年13.74-28.94-678.03-7669.001254.912010年13.60-28.75-678.03-7696.162576.662015年12.86-27.95-652.50-7522.373469.362020年12.52-27.59-647.48-7729.964125.12碳排放区域形状斑块状团块状斑块状条带或斑点状团块状1.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以碳汇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有(B)①耕地②林地③草地④水域⑤建设用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2.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碳排放呈三大团块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C)A.城区水域面积大B.卫星城市多C.中心城区人口多D.功能分区少3.为减少碳排放,长株潭城市群在土地利用中可采取的措施是(D)A.大幅扩大水域面积B.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C.将草地转化为耕地D.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幸福里林盘景区(简称幸福里)位于四川成都,毗邻当地最美乡村公路,常住人口约450人,占地约300亩,拥有山、田、林、湖等资源。2020年,当地依托优势,建设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并着力建设“净零碳试验区”。下表示意2018—2021年幸福里碳排放量(单位:tCO2e),据此完成4、5题。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能源消耗170.53193.49645.45672.63农业活动11.6411.6411.6411.64废弃物处理18.6419.7639.0549.81植被与水域吸收-108.28-108.28-108.28-108.28净排放量92.53116.61587.85625.804.导致幸福里碳排放结构发生转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A)A.游客的大量涌入B.废弃物排放增多C.大规模砍伐植被D.大面积开荒农田5.幸福里的下列举措中,减碳效果最明显的是(B)A.采用太阳能智慧路灯B.开设电动公交路线C.施用低碳标准的化肥D.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海岸带生态系统在碳循环及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海岸带生态系统(C)A.促进了地球内部圈层物质循环B.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通过生物循环固定大气中的碳D.通过水循环释放土壤中的碳7.图中(A)A.潮滩利用强度增大,增加碳源B.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增加碳汇C.耕地面积减少,减少了碳排放D.芦苇面积减少,固碳效果提升碳储量通常指植被、海洋、土壤等碳库中碳素的存留量,碳储量会因碳增加与碳损失之间的差别而发生变化。土壤是陆地最大的碳库,下图为2000—2020年中国陆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变化图(注:1PgC相当于1015克碳),据此完成8.2000—2020年我国土壤碳库碳储量减少量最多的是(C)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湿地9.该时段土壤碳储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B)A.生态环境恶化B.用地结构调整C.耕地面积增加D.草地利用率减小10.为增加我国目前土壤碳储量,合理的做法是(B)A.减少耕地 B.秸秆还田C.退湿还草 D.弃草增林碳汇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又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图为农田碳循环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农田碳循环系统中(D)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了碳汇功能B.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减轻了碳排放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的效果越差D.实施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12.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有(D)①大力增施化肥②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③使用地膜覆盖④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农业兼具碳源和碳汇双重属性,可以通过农作物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唯一可以在短期内产生净碳汇的国民经济部门。近年来,农业净碳汇地区差异较大。通过改善秸秆等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碳汇可实现增长。下图示意2021年我国农业净碳汇总量空间分布。(1)分析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净碳汇量的差异。答:东北地区农业自然条件较好,种植业发达,农作物吸收大量温室气体,碳汇量大;青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碳汇量少,此外该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碳排放量大。(2)说明秸秆还田技术对农业净碳汇的有利影响。答: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加土壤的碳储量;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生长旺盛,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减少了秸秆焚烧产生的二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