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考试(二)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考试(二)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考试(二)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考试(二)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考试(二)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考试(二)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德阳市高中2022级质量监测考试(二)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丨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金融到医学,人工智能(A)正深刻改变着现代生活。如今,它开始进军古代文本研究:

从希腊与拉丁典籍到中国甲骨文,人工神经网络正成为解读古文字的钥匙。它不仅能驾驭浩

瀚档案,填补字符空缺,还能解码几乎无迹可寻的罕见或灭绝语言,令古代智葚在现代科技

之光下重现辉煌。

2023年10月,费德里卡·尼科拉尔迪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附带的一张图片彻底改

变了她的研究。此图显示了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浩劫中幸存的一卷莎草纸残骸,它于18

世纪在赫库兰尼姆古城的一处豪华别墅遗迹中被发现。这些历经沧桑的莎草纸,曾是数百卷

古籍之一,却因岁月侵蚀而变得脆弱不堪,多数已无法展开。

尼科拉尔迪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一名莎草纸学者,她曾参与一项利用A读取难解

文字的研究。而今,她见证了一项奇迹:图片上,一片莎草纸带上,希腊字母密布如织,于幽暗

中焕发新生。这一名为“维苏威挑战"的项目只是A重塑古代历史研究的“冰山一角”。

几十年来,计算机一直被用于对数字化文本进行分类和分析,但目前最令人兴奋的是神

经网络的使用。神经网络由相互连接的节,点组成的分层结构组成,尤其是具有多个内部层的

“深层"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能够从图像中精准捕捉网格状数据结构。CNN模型在光学

字符识别领域大放异彩的同时,也开辟了其他多元化的应用途径。例如,中国研究团队在探

索甲骨文时,巧妙地运用这些模型来复原遭受严重侵蚀的文字图案,深入分析甲骨文随时间

的演变轨迹,并将破碎的文物碎片重新拼凑起来,重现历史原貌。

与此同时,循环神经网络(RN)作为一种专为处理线性序列数据设计的模型,开始展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现出在搜索、翻译以及填补已转录古代文本缺失内容方面的巨大潜力。那么,神经网络能否

在历史的残片中找出人类专家难以发现的联系?

2017年,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合作开启了探索之旅,当时,两名研究人员正面临破解西

西里希腊铭文的难题。

古典学者通常依赖对现存文本的理解来诠释新材料,但难以全面掌握所有相关资料。牛

津大学研究人员认为,这正是机器学习可发挥作用的领域。他们使用基于RNN的Pythia模

型,并用数万份希腊铭文来训练它,最终成功预测了文本中缺失的单词和字符。

2022年,他们又推出Ithaca模型,不仅能预测缺失内容,还能为未知文本提供日期和来

源地建议。Ithaca利用了Transformer模型的突破,能捕捉更复杂的语言模式。当前风靡全球

的聊天机器人,如OpenAI的ChatGPT就是基于Transformer模型。

韩国研究人员有一项棘手的任务:整理历史档案。该档案详细记录了27位朝鲜王国国

王自14世纪至20世纪初统治时期的日常,涵盖数十万篇文章。美国纽约大学机器翻译专家

金亨俊表示,这些文本数据量极为庞大。将这些文本人工译成现代韩文,预计需耗时数十年。

金亨俊携手韩国同行,利用Transformer网络训练自动翻译系统。结果显示,AI译文在准确性

和可读性上远超古韩文,有时甚至优于现代韩文。

(摘编自张佳欣《AI进军古代文本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正成为解读古文字钥匙》)

材料二

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日常生活的每部分都与电脑息息相关。从阅读到购物再

到做决策,背后几乎都有电脑的身影。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把电脑看作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是辅助我们更高效工作的工具。

直到最近,随着人工智能能力的迅速提升,这种传统的角色分配开始发生悄然变化。我们不

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给人类配备了一台电脑,还是给电脑配备了一个人?当电脑和人

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时,我们与这些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否已经发生了反转?是否有一天,

我们将成为自己发明的科技的“奴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人类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然而现在,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处理任务,它还开始学习、推理、甚至做决策。

如BM的“沃森"曾在《危险边缘》知识竞赛节目中击败了多位人类冠军。沃森的成功不

仅因为它能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而且它具备了某种“推理”能力,这意味着

它能够理解问题的深层含义,并提出最符合逻辑的答案。沃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

已经成为了一种“助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推理能力超越了人类的直觉。

再如,愈来愈多的大模型所展示的语言处理能力,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迅速替代人类

在创意领域的部分工作。无论是百度的文小言,还是字节跳动的豆包,不仅可以完成斯闻写

作,还能生成小说,甚至进行复杂的学术讨论。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的创作任

务,现在只需几秒钟。我们似乎已不再是电脑的“主人”,而是它的“合作伙伴”,我们向它发出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德阳市高中2022级质量监测考试(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个3分)

一、现代文阅读

1.D(“正因为电脑如此迅猛发展,人们才能高效工作"强加因果。)

2C(“其推理能力超越了人类”不是“人类的助手"的原因,同时“其推理能力超越了人

类”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3.A(B项“对比鲜明"错误,论据“BM的‘沃森'”与“百度的文小言,字节跳动的豆包"是

并列关系不是对比关系,不存在“对比鲜明”一说;C项材料一是总分结构不是总分总结构;D

项“这让所有人担心"中“所有人”犯了绝对化错误。)

4.①运用“从…到…"句式,体现行业跨度广、国家地域宽,说明AI应用范围广,引发

读者的好奇。

②开头一段开门见山,情感充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运用表范围、表程度的副词、形容词,如“几乎、浩瀚、罕见、灭绝”等,这些词用词严谨

准确富有感染力,能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

(一点2分,答到两点即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

5.①强大的海量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②具备学习、初步推理的能力

③在多种大模型支撑下的语言处理能力

(一点2分,答到两点即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

6B(“意识到小杨不是自己的亲爸爸"是对小说理解有误。)

7.B(“情节跌宕,充满戏剧性”表述不准确。)

8(1)老杨:当时我自己下海就好了,就牺牲我一个,好过牺牲鱼儿全家,鱼儿也不会这样。

(2)将军:鱼儿爹是去救潜艇而牺牲的,这是军人的使命,却害鱼儿现在这个样子。

(每句2分,共4分。注意老杨是以个体与战友的身份的愧疚,将军是以指挥者的身份的

愧疚)

9.(1)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将军询问鱼儿的情况及爸爸在哪里等问题,引出鱼儿娘的

回答,进而让将军表明身份,情节得以快速推进。

(2)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将军喝住卫兵,询问鱼儿爹的情况,并对鱼儿说“孩子,我送你

回家"表现出将军的侠骨柔情。

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

(3)升华主题。在对话内容中的“军人献出的,仅仅是自已的生命…”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将个体命运与军人的使命相连,从家庭的小切口拓展到对军人价值的思考。表

达了作者对军人群体的赞美。(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BEG(每处1分,只限三处;多答不给分)

(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从怨恨、讽刺产生,来说出了逐臣寡妇的慨

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11.A(前为使动用法,使一陷人困境;后,陷人困境,非使动用法。C.前“幸”,表有幸,后

“幸”,表示希望的意思,带有恳请的语气。)

12.B(原文中提到“而未有荐于上者”,但并未说“没有人愿意将其推荐给朝廷”,只是结

果上没有人椎荐他,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一定是“不愿意"。)

13.(1)译文:大凡胸藏才智但又不能在世上充分施展才智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

去放浪形骸。

(评分细则:“蕴其所有”“状语后置"放”各1分,句意1分)

(2)译文:长丞羁旅他乡,(“老"亦可译为“变老”)没有用来施展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的办法,所以他的诗作声调抑扬跌宕、内容深广,感情深沉,有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懵人厅的

痛苦的情感(志向)。

(评分细则:“老"劾”“志"各1分,句意1分。“奶”通“效”,表示效力施展”。)

14.甲文的答案是“诗穷而后工”,强调是诗人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2分)乙文的答

案是“诗必游而后工,必穷者之游而后尤工”。强调是是诗人在游所之后才能写出精妙的诗

歌,处境困厄的诗人在游历之后能写出更加精妙的诗歌。(2分)

15.B(错误。“湍急"错误,应为清澈平静。)

16.(1)意新:“野凫眠岸”“老树着花"皆为乡村常见之景。但用一个“闲”字来修饰“野凫

眠岸”,赋予野鸭以人的情态,显得野鸭格外悠闲自在;老树着花,本为平常之景,但用一个

“无丑枝”来表述,突显出老树逢春后的勃勃生机。常见之物,诗人赋予“闲意"丑枝”的主观

情感,使得写景之句具有质朴理趣的新意。

(2)语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