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1页
常青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2页
常青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3页
常青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4页
常青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青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高一语文答案

1.(3分)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形成‘包抄’之势的标志"错误,

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现代诗集只是人工智能在写作领域的一个表现,不能说是以难以阻挡

的趋势对写作领域形成“包抄”之势的标志。故选A。

2.(3分)D,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D.“同之处在于,突出

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错,根据“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

对话性更为突出,但也存在文学性不足的问题”“《机忆之地》如同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的

未来寓言"可以看出文章并没有提到是突出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

故选D。

3.(3分)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根据“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可知提供写作创意的能力已经开发。

故选C。

4.(4分)①强化了论点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补充论证了人工在智能在创造力和变通能力

上的缺陷。②丰富了论证方法③反向验证观点,引起读者的思考,在假设的前提下,得出

可能出现的结果,引起读者对人工智能写作的思考。(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

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可知人工智能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

够创作出质量较高的作品。

根据《“天命使徒》是一部超大体量的‘网络玄幻小说’,它有主人公,故事情节大略完整,相

较于情节和叙事,风景和人物内心描写更为突出”“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对话性更为

突出"可知虽然这两部小说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小说创作领域

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且在情节、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表现。

②根据“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

资料”可知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作家快速收集和整合大量的资料,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根据“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可知人工智能可以为作家提供情节

大纲的框架,激发创作灵感,为文学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③根据“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可

知在一些格式较为固定、内容相对规范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能够熟练地完成任务,表现

出较高的写作水平。

5.(6)①在科技时代,文学能够展现艺术独有的核心创造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

无法模仿的存在。②在科技时代,文学能够将复杂的感性经验进行艺术转换,传递个体复

杂的感性经验。③文学作品在科技时代能为人们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④在科技时代,文

学能够引导人们进行反思,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中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①根据“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

更无法模仿的存在"可知艺术的核心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和模仿的,文学作为艺术的

一种形式,能够展现人类这种独有的创造力,这是科技时代文学的重要价值之一。

②根据“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

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

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可知文学能够将这些复杂的感性经验进行艺术转换,这是人工智能难

以做到的,在科技时代这种对人类经验的传递显得尤为珍贵。

③根据“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的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

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可知文学与科学不同,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审美

形象,使得文学作品在科技时代能为人们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

④根据“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对社会现象、人性、道德

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在科技时代,文学依旧可以引导人们对社会和自身进行反

思,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

6.(3分)A(“由此直接切入了变法话题"错,上船之后苏轼说“苏轼这里还有一桩旧事未谢”,

先感谢王安石在乌台诗案中出手相助,然后才谈到变法,并非直接切入变法话题。)

7.(3分)D(“王安石还借与驴的对话讽刺了苏轼不懂变法、一意孤行"错(,对“驴)你现在

是越来越倔了,我跟你说后人提起他(指苏轼)不说他怎么升怎么贬,做了什么官,只说

他诗文千篇,炖肉一碗!”是借跟驴说话说出后人对苏轼的评价,目的不是讽刺苏轼)

8.(4分)①犯了错误坦诚承认,苏轼当初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新法也有可

取之处,于是坦然承认自己不如王安石有远见,表达对王安石的敬意。②不因对方政治地

位改变而改变自己的看法,苏轼不因为王安石的官职变动而肯定或反对新法。③拥有独立

判断能力和自主精神,苏轼虽承认王安石新法中有可取之处,但依然反对其激烈变法的方

式。(每点2分,答对任意2点即满分)

9.(6分)①交代背景,介绍人物,为戏剧情节展开作铺垫。如开头王安石、苏轼上场后

串场人介绍二人的姓名、身份,当时的情况、背景,便于观众理解戏剧内容,也为后面剧

情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②补充相关内容,交代结果,使情节完整。如结尾通过串场人交

代故事起因,也交代了变法的结果和人物结局。③推动情节发展。如“要变天咯”,才引出苏

轼邀请王安石上船躲雨的情节。④烘托、活跃气氛。比如两次分别点出“尬聊”“尬叫”,显得

轻松幽默,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满分)

10.(3分)BEG【解析】“明号审令”翻译成明审号令,结构紧密,在“令"后断开;“勇锐冒将

之士”结构完整,在“士"后断开;“人操炬火”,整个句子结构表意完整,在“火"后断开,所以

答案为BEG。

11.(3分)A【解析】A项错误,两个“敝”意思相同。C项正确,意思不同。《愚公移山》

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的两个“固”意为顽固、固执。

12.(3分)A【解析】“但由于轻敌,结果率军连夜追到介州后,败于敌军"错误。原文“追入

介州,一战败之”,是说率先追到介州后将敌军战败。

13.(4分)(1)众多贼寇锋芒正锐,不可抵挡,很容易采取计谋使他们屈服,很难单凭武

力同他们争斗。(“当"为“抵挡”之意,“屈"为“使屈服”,“竞"为“争胜、角追”,各1分,句意1分)

(4分)(2)现在用少数兵力突然出击,在狭隘道路上击鼓鸣金,敌人虽多,但也没有不

惊慌骚动的。(第二个“卒"为“突然”、"于阨路“状语后置,“莫”为“没有“各1分,句意1分)

14.(5分)①材料一是不战。(1分)“不战"是针对一般的作战情形,以此来消耗敌方军力;

(1分)②材料三是出战。(1分)“出战”是在敌国境内遭敌军夜袭的特殊情形下所采取的措

施,以出其不意来打败敌人。(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作战,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力对比于我方不利的形势下;或者敌人

虽远道而来,但粮饷供应源源不断,这些情况下我方都不能与敌方交战,而应当坚守壁垒,

持久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然后再一举消灭他们。诚如兵法所说:“不轻易与敌人交战的

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讨伐割据势

力刘武周。当时江夏王李道宗只有十七岁,随军出征,与李世民一道登上五壁城观察敌情。

世民回过头来问道宗说:“敌人依仗其兵多势众,企图与我军决战,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

道宗回答说:“众多贼寇锋芒正锐,不可抵挡,很容易采取计谋使他们屈服,很难单凭武力

同他们争斗。现在我们应固守深沟高垒,防止他们进攻,便可挫杀敌人锐气,敌人人数虽

多但属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作战,等到他们粮草耗尽,必定自然离散,那时我们就可以擒

获敌人了。"李世民称赞地说:“你的看法跟我一样。”其后,敌人果然粮尽而连夜北逃,李世

民率军追到介州,一战而把刘武周的军队打得大败。

材料二:

武侯问:“如果敌众我寡,怎么办呢?"吴起答:“在平坦地形上避免和他作战,而要在险

要地形上截击它。所以说:以一击十,最好是利用狭窄道路;以十击百,最好是利用险要

地形;以千击万,最好是利用阻绝地带。现在用少数兵力突然出击,在狭隘道路上击鼓鸣

金,敌人虽多,但也没有不惊慌骚动的。所以说:使用众多兵力,务必选择平坦地形;使

用少数兵力,务必选择险要地形。”

材料三:

武王询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结果正好遭遇敌人突袭,敌众我寡,敌强

我弱,而敌人又利用夜暗掩护前来攻击,有的攻击我左翼,有的攻击我右翼,使我军恐慌,

我想进攻能够取得胜利,防御牢不可破,应该怎么办?"太公答道:“这样的敌人叫作震寇。

对付这样的敌人,以出战为利,不适合防守。挑选勇武的士兵,以战车、骑兵为左右两翼,

迅猛地攻击敌人正面,快速地攻击敌人侧后。既攻击敌人阵外,又攻击敌人阵内。这种情

况下敌人士兵必然会乱作一团,敌人将帅必然惊恐骇惧(一定会被打败)。”武王又问:“敌人

如果在远处阻我的前方,并急速地攻击我军后方,遮断我精锐的部队,阻我应援的材士,

使我前后方失去联系,以致全军扰乱,散乱逃走,士卒没有斗志,将官无心固守,应该怎

么办?"太公答道:“君王问的这个问题真是高明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明审号令,出动

我军精锐的士兵,让每个人手持火炬,两人同击一鼓。这样,就一定能探明敌人所在的位

置,然后发起攻击,或攻击敌人的外部,或冲击敌人的内部,攻击的时候,部队都佩戴暗

号,以便互相识别,并扑灭火炬,停止击鼓,之后内外互相策应,各部按预先约定的计划

行动,全军迅猛出击,英勇奋战,敌人必然失败灭亡。”

15(3分).B(“实写"错误,颔联是诗人想象彭民望在乡时的状况,为虚写。)

16.(6分)①对友人艰难处境的不平。首联下句运用冯谖典故,写彭民望有冯谖之才却不

得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不平之心;②对友人艰难处境的同情。颔联写彭民望穷愁

潦倒、生计艰难,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③对自己无力相助的愧疚与无奈。尾

联写自己虽然身处京城,却未能有所作为,无法向友人伸出援手,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与无

奈。④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人情阅尽见交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及对友人的思念。⑤对友人安贫乐道的赞美。”苜蓿盘“这一典故暗含对友人安贫乐道的赞美。

(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7.(6分)(1)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18.(2分)A.和谐共生;B.博大精深(一空1分,共2分)

(1)“和睦相处"美美与共”不合乎语境,都不给分(2)“源远流长"与前面汉字的“深厚魅力”

不对,不给分。

19.(4分)①将“发挥“改为"运用“、”使用“或在句末加上"作用“(2分)

③句首加上“以”、“用"(2分)

20.(4分)甲:更展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要和“不仅”形成递进关系、核心为“创新")

乙:蕴含着美好祝福的“谐音梗”(动词要和逗号前的“主题"搭配、核心为“谐音”)(每句2分,

共4分)

21.(4分)①原文中“一把"是对“惊艳”的补充,表达出中式美学对人们心灵的震憾;②“一

把"表达口语化,更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每点2分,两点4分)

22.(4分)①“凭”与“萍"谐音,(1分)“你是萍”表达出鲁侍萍对周萍出于本能的爱(1分);

②从“"你是萍“转变为“凭什么”写出鲁侍萍想与儿子相认却不能内心的痛苦(1分);同时也

表达出鲁侍萍对于周萍打鲁大海的愤激之情(1分)。

23.(60分)例文:

以野草之名,绘青春之色

玫瑰虽美,却非人人都能成为;野草虽平凡,却能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生活中,我

们大多数人或许无法成为那朵引人注目的玫瑰,但我们都可以成为一株坚韧不拔的野草。

无惧岁岁枯荣,力求生生不息,风吹满山,为岁月镌刻生命的印痕。

璀璨夜空并不只有明月,星汉灿烂亦增光辉。

人人都爱玫瑰、人人崇尚光辉伟大。因此,我们或许常常会陷入这样的思维误区:光彩亮

丽、成就斐然者才算伟大,才能创造人生价值。于是我们总是仰望那些名垂青史的著名科

学家、文学家,艳羡那些收入不菲的明星、网红……诚然,人生确实需要价值,但有价值者

一定是成就斐然吗?非也。在这个社会上,在我们身边,正是许多兢兢业业、奋斗不息的

平凡人,让这个世界绚烂多彩、车水马龙。正如中国成功克服疫情,靠的不仅仅是终南山、

陈薇等“先行者”,也有许许多多无名无姓的“逆行者”;“中国天眼"的巨眼凝眸,牵头人南仁东

先生居功至伟,但也离不开整个中国天眼工程团队里许许多多我们并不熟悉的无名英雄。

目光若执着于远方,常常会忽略路边的风景。所以,“慢慢走”,看一眼脚下,去发现野草之

美吧!

但安于平凡不是躺平摆烂,生而渺小,就得付出更多血汗。

玫瑰生来就会受到诸多呵护,而无人关注的野草,凭借的是它卓绝的生命力与坚持力,才

能破土而出、生生不息。正如青春的我们,虽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与困难,但只要心中有梦,

脚下有力,就能在任何环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鉴外,足球运动员内马尔于尘埃中苦

练球技,在赛场上不畏强敌,奋力拼搏,朝乾夕惕,功不唐捐,终“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

风云上九重"光耀球坛;览内,听障姑娘江梦南面对“纤尘飞尽,万籁无声”的寂静世界,知

难而进,沉淀学识,告诉世人“生命远比想象的坚强"……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我们生而平

凡,却未必都终于平凡。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者,往往能以一往无前之态,克服那些常人

无法忍受的痛苦,终聚星星之火于燎原之势,卷满山野,遍布天地,另造一种惊心动魄之

美。

风吹草不折,弱极而生刚。我辈当以野草之名,绘青春之色。在青春的田野上尽情生长,

用自己的坚韧与毅力,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4月21日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联想到去

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

成式人工智能的苹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

象力的高峰攀登。

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

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

“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

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