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I卷01)(参考答案)_第1页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I卷01)(参考答案)_第2页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I卷01)(参考答案)_第3页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I卷01)(参考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01语文·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2.(3分)A3.(3分)D4.(4分)①“作家的能力”指的是作家的艺术才能;“他的权力”指的是他在作品中对笔下人物行为与命运的操纵。②艺术才能缺乏的作家,会空洞地、自以为是地操控笔下人物的命运;而作家的艺术才能越大,他操纵人物行为和命运的权力就越小,这意味着人物往往会按照小说的内部逻辑走向自己的命运。(每点2分)5.(6分)答案一:不删。①个人“三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众多因素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课文中林冲雪地复仇并不能决定性地影响孩子的“三观”。②阅读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往往深远而长期,近几十年以来的众多研究,都无法找到两者之间一锤定音的因果关联。此处的阅读与孩子以后的行为无确定关联。③过度保护孩子存在弊端,与其删掉限制阅读,不如保留展开建设性的对话和辩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④这是“莎士比亚化”进程的必然,作者此时说不上话。(每点2分)答案二:删。①作品体现保护主义之上的原则,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止摧毁孩子的“三观”;②删掉并不影响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③阅读经典书籍是要从中汲取精华,删掉并不影响阅读的目的。(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D7.(3分)C8.(4分)①狂风暴雨的恶劣环境烘托出老酋长坚忍不拔的斗志,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生动。②狂风暴雨熄灭了敌人的火把,象征着激烈的斗争,暗示情节的结局走向。③狂风暴雨使红灯笼更显鲜艳,激励了老酋长,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更富感染力。④营造了悲壮慷慨的氛围,使小说更震撼人心。(每点1分)9.(6分)①对于老酋长而言,“红灯笼”是他守护的信仰和希望,是部落存续发展的精神标志。②对与兄弟二人来说,“红灯笼”是复仇使命的指引,是他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兄弟之情的证明。③对于群众而言,“红灯笼”是获得解放的希望,是战斗的信念。④对于敌人而言,“红灯笼”是他们恐惧并企图消灭的对象。(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古代诗文阅读(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3分)BDF11.(3分)B12.(3分)A13.(8分)(1)即使萧复打算停留不走,刘从一怎么肯附和他呢?(“借使”,假使;“安”,怎么;“附会”,附和。每点1分,大意1分。)(2)既不会荒废法度,也不会舍弃人才,虽然细微的过失都一定受到惩罚,但可使用的人才不会缺乏。(“废”,废除;“纤介”,细小的过失;“匮”,匮乏。每点1分,大意1分。)14.(5分)①交替使用赏罚两种手段;②善于发现并运用人的长处;③不因一言一事而赏罚过当。(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萧复曾向皇帝上奏说:“宦官自国家灾乱以来,多担任监军,仗恃着陛下的恩宠任意而为。这种人只应该掌管皇宫的事情,不适于把兵权和国政委托给他们。”德宗不高兴。萧复又曾经与卢杞一起奏议朝事,卢杞顺承皇上的旨意,萧复面色严正地说:“卢杞讲话不正直!”德宗感到吃惊,退朝后对亲近的人说:“萧复对朕太轻视了!”戊子(十六日),德宗命令萧复担当淮南、福建、岭南等道宣慰、安抚使,实际上是疏远萧复。接着,刘从一以及朝中大臣不断奏请将萧复留在朝中,德宗对陆贽说:“朕想起出行以来,长江、淮河地区远在一方,有时会有消息传闻失实,所以打算派遣朝中居于重要职位的大臣前去安抚,朕与宰相和朝中大臣商量此事,都说应当这么做。现在竟然这样翻来复去,朕为此恼恨了好几天。你知道萧复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他不愿意出行,用意何在?”陆贽上奏认为:“萧复痛下决心,修省自勉,向往做清正廉洁之士,办事虽然有不够周详的地方,但他的品行还是可以保证的。至于像这样任意行诈,萧复一定不肯做。即使萧复打算停留不走,刘从一怎么肯附和他呢?现在陛下所言相互矛盾,希望陛下能够分明地加以辨别查问。如果萧复有什么请求,刘从一怎么会允许他为自己隐瞒?陛下有什么忌惮,而不肯将此事辨别明白,以至于只能如此恼恨呢!一般说来,将事情分析明白了,便没有疑惑;把事情辨别清楚了,便没有冤屈。没有比事先猜疑别人存心欺诈却不予以分析明白更为严重的疑惑,没有比遭受猜疑却不予以辨别清楚更为痛切的冤屈。这会使真伪掺杂,忠邪不分。我所说的这些话,实际上便是身居高位、驾驭下属的关键,希望陛下多加留意。”德宗最后还是没有再辨别此事。材料二:德宗性情好猜忌,不肯把政事委派给臣下,官职无论大小,一定亲自选拔然后任用,宰相的奏呈,很少称赞认可;群臣一旦受到斥责,往往终身不再重用;喜欢以口才选拔人才,却得不到敦厚实在的人才;难以获得晋升的机会,众多人才滞留不被重用。陆贽上奏谏言,其大意是:“提拔进用是为了褒奖功勋,降职罢免是为了惩戒过失,这两者交替使用,治理如同循环。被提拔后若有过失则予以惩戒,惩戒后若能改正则再予以进用。这样既不会荒废法度,也不会舍弃人才,虽然细微的过失都一定受到惩罚,但可使用的人才不会缺乏。因此能让被降职的人努力以求再被重用,被提拔的人警惕而谨慎地做好本职工作,君上没有疑忌,臣下没有怨恨。”他又说:“普通人才以上,各有优点,如果区分得当,委以适当的职务,各适其性,各展其能,在于合作来建立功业,也和全能人才没有区别。只要在于明察和宽广的胸怀,以合适的方法使用他们就可以。”又说:“因为一句话舒心就认为有能力,却不核实真伪;因为一件事情违背心意就认为有过错,而不考量忠诚与邪恶,那些称心快意的就交给重任,结果超过其能力,不考虑他是否能做到,那些违背心意的就责罚失当,不宽恕他所不能做到的,所以在职责范围内不会建立功绩,在君臣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B16.(6分)①“仁”即“爱人”,“仁以为己任”要求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朱熹此诗便体现出这种精神。②首联中诗人初见西湖,便想到它的成功开浚可使官民同乐;颔联中诗人见眼前的“芰荷”,而联想到秋日粮食收成,均体现其心系百姓的仁爱精神。③尾联“一心忧国愿年丰”更是直抒忧国忧民之情。诗人虽与人酬唱,但并未陶醉于山水玩乐之中,而是心忧国家百姓,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每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①.岂有谷城公付授②.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④.不可胜记⑤.世来年味薄似纱⑥.谁令骑马客京华(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每句1分,错一字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4分)①用词方面,句子采用形象的词语如“躲猫猫”“犄角旮旯”“两眼一抹黑”等,这些词语很生动地表达了消费者在寻找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时的困难和无奈,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②修辞手法,采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它们使文章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躲猫猫”将标注不易被发现的状态形象化,“两眼一抹黑”夸大了老年人看不清楚的窘境,这些修辞手法加强了读者对问题的共鸣和理解。(每点2分)19.(2分)A.不胜枚举B.不可分割(每个2分)20.(4分)②但这也不是绝对的④也不等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每点2分)21.(4分)甲:认为“过期食品不能吃”乙:即使过了保质期(每句2分)22.(4分)丽丽妈妈的行为是有道理的。因为尽管材料中提到过期食品在某些条件下仍可能是安全的,但已过期的牛奶仍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而新鲜榨取的果汁不在这风险之列,从健康和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妈妈给予丽丽果汁是较为稳妥且合理的选择。而且,果汁在新鲜状态下确实更有营养,这符合食品最佳食用状态的观点。四、写作(60分)23.(60分)例文:且行己路,无问西东“咱们往哪走啊”,尽管不一定有人真正问出过这个问题,但它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心声。小到个人的一生,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扑朔迷离的未来都不像书本上写着的过去一般纤毫毕现。我们试图在无尽的未知中找到一个“前”,找到一个能确定无误走向成功的方向,找到一个“成功学”宝典和“人生赢家”经历中显现的坐标,向它远航。但或许,我们错了。无论个人抑或国家,每个主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成功的路径也是由本身的个性化特征塑造的。“哪是前啊”,别人的坦途或是我的歧路,只有自己走出的才是“前”。在苏俄,“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让社会主义的红色在曾经“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绽放;极北严寒中,坚守阵地的红军也成功将凶暴的敌人赶走,寸土不让。然而在中国,南昌与长沙的义军攻下城市却仍孤掌难鸣;反“围剿”的阵地也似是失去了它坚不可摧的力量,连战连败,中国红军蒙受巨大伤亡。同样的城市革命道路,同样的阵地战略策略,在不同的土地上获得了截然相反的结局。这正说明了照搬模仿、邯郸学步的不可取。正确的方向不是一句“往哪走”问出来的,而是无数个脚印中走出来的,无数次实践中检验出来的。因此,面对“前路”的迷茫,不必无谓地徘徊,更不必一味地追问。且探新路,且向前行。城市革命失败后,党立足于我国农村矛盾激烈、农民力量强大的国情向山区农村开进,终究于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中斩荆辟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阵地战和反“围剿”失利后,党又总结了以前以基数少、装备差的军力与敌人“以卵击石”的教训,转阵地战为机动战,于长征中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置死地而后生。党的成功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从他人的镜子中照不见自我,在过往的篇章中也翻不到未来。只有迈着蹒跚而坚定的步伐,勇敢出发,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前方。反观今日,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年轻人在乱潮中愈发迷茫。前路似乎并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自ABCD中挑出一个便可启程无忧;日新月异的世界使我们面对着“填空题”,每扇门后都有无限可能。面对现实,越来越多人寄希望于“成功学”和“人生规划师”,不惜重金请“专家”拆解自己的人生,拼凑一条无数个他者经验融合而成的“坦途”。实际上,自己的路又怎能让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