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对比阅读高分策略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
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商分策略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
专项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2秋・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中)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
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②读
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
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
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
之绝境也c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修焉而变c予情愈豁,
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
乐可言耶!
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
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③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
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
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选自《天下名山游记选•月夜游宝石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黄晋卿:黄港,
元人。③靳:吝惜。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一处)
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类屏障然
(2)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
(3)月色入户
(4)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以斯夕玩月其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从写法的角度,请你对语段【甲】中的划线句作简要分析。
5.说说【甲】【乙】两文作者感情的差异。
(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联考期中)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沂鳞竟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一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①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
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②,年十
岁,得葛洪《神仙传》③,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
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
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④,齐高
帝⑤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⑥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
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⑦,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
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⑧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
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一一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注释]①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②异操:独特的品行。操,品
行、行为。③神仙传: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
的92位仙人的事迹。④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⑤齐高帝:
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创建者。⑥除,授、拜(官职)。⑦故事:办
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⑧祖:饯行。
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养生之志
(4)诏许之
7.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8.结合【乙】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9.阅读陶弘景创作的诗歌,完成探究任务。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①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C
[注释]①梁武帝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
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
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梁武帝招
揽不成,便常派人到山中向陶弘景咨询治国之道。
结合本诗和选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会有“山中宰相”的美誉。
(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金山夜戏
明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至北固,航舟
③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噗④天为白。余大惊
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岸。林下漏
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靳王⑤金山
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阑,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搬眼翳,
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
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
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兖:兖州,位于山东省。②日晡bu:傍晚时分。③取
yI:停船。④噗x£in:喷洒。⑤韩薪王:韩世忠,南宋名将。
【任务一明晰断句】要读懂古文,先要读顺。
10.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薪王
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居h
【任务二、词句释义】疏通文意可以更好的把握内容,理解情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C
(1)念无与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已二鼓矣
(4)视为何许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任务三妙景鉴赏】“触景”方能“生情,美丽的境界更能激
发人的表现欲。
13.结合两文具体内容,从修辞的角度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形象描
绘月色之美的。
【任务四循句探情】唯有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方能领悟作者
的情感。
14.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自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在《金山夜戏》中,张岱借由僧的感
受来评说自己夜戏的行为:“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1)“闲人”一词包含着苏轼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述张岱是个怎样的人。
(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联考期中)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倨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
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
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
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⑥无得,
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C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信(dan)州:今海南,苏轼
被贬之地。③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卖肉、卖酒的
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过,苏轼幼子。⑥韩退之钓鱼:
出自韩愈《赠侯喜》,本句意指韩愈半世求官,终无所得。
15.下列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步城西人/僧舍历小巷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良月嘉夜
(4)予欣然从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18.乙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甲文所说的“闲人”心境?请加以概
述。
(2022秋•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微之①,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②二年矣。
人生几何,离阔③如此!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育安.下至家人,幸皆
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④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时饥饱。此一泰⑤也。江州风候
稍凉,滋鱼⑥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
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
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
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弹⑦记。每一独往,动⑧弥旬日,平生所
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者。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
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
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节选自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②(欲)将要。③(离阔)
阔别,久别。④(诸院)同一大家族中的各支。⑤(泰)安适。⑥(渝
pen鱼)渝江出产的鱼。渝江,今名龙开河。⑦(弹)尽,全。⑧
(动)动不动、常常。
19.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
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负势竞上()
②猛浪若奔()
③多类北地()
④随意乱书()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大抵若是,不能弹记。
22.简要概括文章第三段中“一泰”、“二泰”“三泰”的内容。(每
条不超过四个字)
一泰二泰三泰
23.最能概括【甲】【乙】两文山水之景共同特点的一个字是
【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甲】文表达的情感:
【乙】文表达的情感:
(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
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将④药草自供。以《周
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
皆不答。
性简傲⑤,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
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④靖:移植。⑤傲:放纵。
2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薄:
(2)以疾罢归以:
(3)日与对酌日:
(4)好饮酒好: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国刺史谒见,皆不答C
(2)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27.品味《野望》颔联中“皆”的精妙之处。
28.结合材料和注释,探寻“采薇”的内涵。
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
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
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29.结合【乙】文,分析【甲】诗中王绩"徒倚欲何依”的原因。
(2022秋・江苏徐州・八年级统考期中)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①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战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
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
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
明之间,俯仰百变。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像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二
(选自苏轼《放鹤亭》,有删减)
【注】①像(SU)朝、向。
30.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3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
B.①沿溯阻绝—②哀转久绝
C.①故渔者歌曰—②迁于故居之东
D.①甚驯而善飞—②陈康肃公善射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或立于陵田,或用于云表,暮则俅东山而归。
3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工【乙】两文语言风格相似,都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
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B.【甲】文按水势涨落的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的景色,表达了
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
C.【乙】文中彭城山的特点是山势连绵、山岗从四面合拢,放鹤
亭就建在该山的山顶上。
D.联系作者,通过揣摩,我们可知【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
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
(2022秋•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选自王绩《野望》)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4.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
B.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
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C.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
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营造了静谧、悠闲、恬淡的氛围。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3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薄暮
(2)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
(4)沉鳞竞跃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
(1)晓雾将歇,穗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7.试赏析【甲】文尾联。
38.【甲】【乙】两文情感有何异同?
(2022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中)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
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
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
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乎卒长,曰:“河将害
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
侪小人.当效命c”率其徒持畚铺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铺,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
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3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徙知徐州
(3)轼诣武卫营
(4)卒全其城
40.下列各句中与“以虞水之再至”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春冬之时(《三峡》)
B.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D.久之,目似暝(《狼》)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
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2秋・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中)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新城游北山记
晁朴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
有蹊①介然②,仅可步。如③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④履来
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
铎皆鸣。二三子⑤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⑥在
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⑦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
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
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蹊(xi):小路。②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③如:
去、往、至h③蹑:穿(鞋袜)。⑤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
里特指年轻人。⑥适:恰好。⑦摩戛:摩擦。
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③稍西()
④迟明,皆去()
4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语,愕而顽山川之美(《答谢中中书》)
B.如四五里,乃闻鸡声乃悟前狼假寐(《狼》)
C.山风飒然而至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D.因追记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4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
46.翻译下列句子。
(1)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47.甲乙两文结尾各显其妙。甲文提及“康乐”的原因是①;乙
文作者“往往想见其事”的作用是②。
(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白水书付过①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
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③,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
缱④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
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使仰⑤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⑥
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⑦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写于作者贬官惠州期间。白水:山名。付:交给。
过,苏轼第三子。②殆:大概,差不多。③仞:古时的八尺或七尺为
一仞。④缱: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c⑤甚:厉害;傥仰:
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⑥汰:水波。⑦余甘:
橄榄的别称。
4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各一处)。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其源殆可熟物
49.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时俱备()
(2)食余甘煮菜()
(3)顾影颓然()
(4)书以付过()
5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51.【甲】文划线句的写景很有特色,试简要赏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2.【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言文对比阅
读高分策略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2秋・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中)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
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②读
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
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
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
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
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
乐可言耶!
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
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③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
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
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选自《天下名山游记选•月夜游宝石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黄晋卿:黄港,
元人。③靳:吝惜。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一处)
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类屏障然
(2)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
(3)月色入户
(4)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以斯夕玩月其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从写法的角度,请你对语段【甲】中的划线句作简要分析。
5.说说【甲】【乙】两文作者感情的差异。
【答案】
1.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
2.像,类似优美门一起
3.①将在这个晚上到(在)这宝石山上赏玩月亮。②只是少有
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4.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直接描写月色“倏焉而变”之美
妙,侧面写自己的陶醉之情突出月色之美妙。
5.【甲】文抒发的是作者赏月时愉悦陶醉之情。【乙】文诗人因
“闲”而能尽情欣赏月色的欣慰、陶醉的乐观豁达,也有怀才不遇的
失落惆怅悲凉。(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
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
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
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老
朋友周学谕和我从山北攀登而上。在主谓之间断开,因此断句为:故
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
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
等现象。
(1)句意:像道屏障。类:像,类似;
(2)句意:看见西湖岸上有一座宝石山风景很优美。胜:优美;
(3)句意:月光从门户照进来。户:门;
(4)句意: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一起。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
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有:
(1)斯:这;夕:指晚上;玩月:赏玩月亮,赏月。
(2)但:只是;耳:罢了。
4.考查赏析句子。
“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写阳西下,明
月照在轩廊上,山容水色,变幻多姿;运用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展
现月色“倏焉而变”的美妙之景;“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
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写作者沉浸于眼前的
景致之中,举杯痛饮,闲庭信步,忘记入睡,忘记到了什么时辰,运
用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写作者的陶醉之情,突出月色之美妙。
5.考查理解作者情感。
【甲】文,结合“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
“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
寒清虚之府”可知,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写月下之景的美好,表现作
者赏月时愉悦陶醉之情;
【乙】文,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可知,作者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表
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后用“闲人”自
比,和“忙人”(朝廷官员小人)对比,表现对“忙人”的鄙夷与讽
刺,既表现了怀才不遇的失落惆怅悲凉,又表现了作者随缘自适的乐
观豁达心胸。
【参考译文】:
(甲)明孝宗弘治十五年的秋天,八月十六日,我到了杭州,(远
远)看见西湖岸上有一座宝石山风景很优美,将在这个晚上到(在)
这宝石山上赏玩月亮。老朋友周学谕和我从山北攀登而上,在元代黄
晋卿学士读书的屋子里饮酒,俯瞰全湖,万顷碧水,吴山在湖东南像
道屏障。其余如凤凰山、南屏山,万松岭、慈云岭等,又都蜿蜒回环,
像是想要争先往前。冻面是钱塘江,浩浩渺渺,一望无际,而西陵的
群山出没于水烟之间,确实是天下绝美的胜境啊。夕阳西下,明月照
在轩廊上,山容水色,变幻多姿。我的心情十分舒畅,举杯痛饮,在
廊间闲步而忘记入睡,竟不知夜深到了什么时辰,仿佛置身在月宫中,
快乐得无话可说了!
我生性就喜欢月亮,丙辰年的中秋,我曾经在扬子江的金山上赏
月,常向别人夸耀,认为那是我平生少见的奇异的景象。今天又到了
这里赏月,今天又到了这里赏月,才知原来是造物者对我不吝惜,这
哪里是容易遇到的呢?湖的风光,山的景色,千年以来就是永远不会
消失的,这只是根据人的心情的而有所不同,所以景物的悲、喜也就
随着变化。在我前面来的是否赏到月亮的,他的心情是悲是喜我就不
得而知了。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
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
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
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
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
人罢了。
(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联考期中)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①人也c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
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②,年十
岁,得葛洪《神仙传》③,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
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
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④,齐高
帝⑤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⑥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
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⑦,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
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⑧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
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注释]①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②异操:独特的品行。操,品
行、行为。③神仙传: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
的92位仙人的事迹。④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⑤齐高帝:
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创建者。⑥除,授、拜(官职)。⑦故事:办
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⑧祖:饯行。
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养生之志
(4)诏许之
7.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8.结合【乙】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9.阅读陶弘景创作的诗歌,完成探究任务。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①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释]①梁武帝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
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
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梁武帝招
揽不成-便常派人到山中向陶弘景咨询治国之道C
结合本诗和选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会有“山中宰相”的美誉。
【答案】
6.季节欣赏志向允许
7.(1)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2)仰望高空中的云朵,观看正午时分的太阳,也不觉得自己
离它们很遥远(也不觉得是很遥远的事情)。
8.童年就有修仙得道,养生长寿的志向;在朝为官不喜与人交
际,只专注于批阅文稿;主动辞去官职9.能够欣赏人世间少有
的仙境精致;喜欢山林间自由畅快的生活;具备指导君王治国理政的
能力。
【解析】
6.本题考查加点字的含义。
(1)句意:四季常存。时:季节;
(2)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欣
赏、领悟;
(3)句意:养生的志向。志:志向;
(4)句意:皇帝答应了他。许:答应、应允。
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实:实在。欲界:人间。
(2)仰:仰望。睹:观看。
8.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古文内容。
根据【乙】文“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
寻,便有养生之志”可知,陶弘景自童年就表现得异于常人,有修仙
得道,养生长寿的志向;根据“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
为务”可知,陶弘景在朝为官时不喜与人交际,只专注于批阅文稿,
特立独行;
根据“永明十年,上表辞禄”可知,在那个权欲熏心,宦海沉浮
的年代,陶弘景主动辞去官职;根据“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可知,陶弘景从小就喜欢发现大自然的乐趣,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
所以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C
9.本题考查分析古文内容。
根据【乙】文“朝仪故事,多取决焉”可知,朝廷礼仪事务,一
般都向他请教决断。表现出朝廷对他的倚重。结合题干“梁武帝招揽
不成,便常派人到山中向陶弘景咨询治国之道”可知,陶弘景虽然只
是个隐居道士,但皇帝屡次向他请教,他是一个对朝政有相当影响的
人,因此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
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
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
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
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
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
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
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
他对别人说:“仰看高空,观看太阳,不感到是很遥远的事了。”等到
他长大后,身高七尺四寸,神态仪表出众,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宽广,
身材很长,耳朵肥大。读书超过万卷。善于弹琴下棋,草书、隶书写
得很好。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封为诸王的陪读,任命
为奉朝请。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一个人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
只是批改翻阅文稿。朝廷礼仪事务,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永明十年,
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布匹丝帛。临行时,公卿
官员在征虏亭设宴为他送行,因为钱行而设的帷帐和车马太多,堵住
了道路,都说从刘宋、箫齐以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朝廷和民间
都认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鱼入户,欣然起行C念无
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金山夜戏
明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至北固,取舟
③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嘿④天为白。余大惊
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
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薪王⑤金山
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阑,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搬眼翳,
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
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
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兖:兖州,位于山东省。②日晡bii:傍晚时分。③取
yI:停船。④噗x£in:喷洒。⑤韩薪王:韩世忠,南宋名将。
【任务一明晰断句】要读懂古文,先要读顺。
10.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靳王
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居I]。
【任务二、词句释义】疏通文意可以更好的把握内容,理解情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已二鼓矣
(4)视为何许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
(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任务三妙景鉴赏】“触景”方能“生情”,美丽的境界更能激
发人的表现欲C
13.结合两文具体内容,从修辞的角度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形象描
绘月色之美的。
【任务四循句探情】唯有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方能领悟作者
的情感。
14.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自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在《金山夜戏》中,张岱借山僧的感
受来评说自己夜戏的行为:“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1)“闲人”一词包含着苏轼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述张岱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0.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薪王金山及长江大战
诸剧。
11.(1)击鼓(2)处所(3)想到(4)一起、共同
12.(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若交错其
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树林里,从树缝里漏下皎洁的月光疏疏落落,像残雪一般。
13.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存交横”,乙文“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都写出了月色皎洁。
14.(1)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达观。(2)因月光之美而一时兴起,开船游于江上,来到
大殿前,接着“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薪王金山及
长江大战诸剧”,在寂静的金山寺,锣鼓震天地唱了一夜的戏。这种
只为尽兴而不顾世间礼法、别人看法的行为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体现
了他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随性而为的个性。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
句。
句意: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薪
王在金山和长江大战的几出戏。
根据句意故断为: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薪王金
山及长江大战诸剧C
1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含义。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3)句意:已经是二更时分了。鼓:名词动用,击鼓;
(4)句意:该看作什么地方的人。许:处所。
1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重点词有:
(1)庭:庭院。如:好像。盖:大概。
(2)漏:洒下。如:好像。
13.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
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
竹柏影也”可知,苏轼将月光比作庭下积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明澄澈;
根据《金山夜戏》“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可知,张岱将月
光比作“残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两篇文章都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都写出了月色皎洁。
14.(1)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
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
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
含着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
人”,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
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
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
往与欣赏,用与“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相对的“闲人”来写自己,
表现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金山夜戏》“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嘿天
为白C余大惊喜c移舟过金山寺二可知,张岱乘船途中,因月光之
美而一时兴起,停舟江口,看到月光溶溶,江涛渗渗,因之才有“余
大惊喜”之情绪。于是乘兴又开船游于江上,这个乘兴,是张岱狂放
情性的流露。
根据“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薪王金山及长江
大战诸剧”可知,作者来到大殿前,带人在寂静的金山寺,锣鼓震天
地唱了一夜的戏。这种只为尽兴而不顾世间礼法、别人看法的行为是
令人匪夷所思的,体现了他狂放不羁、洒脱任怛、率真自然、随性而
为的个性。
根据“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撅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
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可知,
在张岱锣鼓震天地唱了一夜的戏时,老僧竟如小孩子一样天真地看着
这些夜半来客,但连他也不敢动问来者是何许人、以何事在何时到寺,
只是定睛注视而已,通过表现了寺僧的惊讶诧异、山僧的反应,从侧
面说明了张岱特立独行的行为在当时是不为世人所理解与接受的。
【参考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
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
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
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
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
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金山夜戏
崇祯二年中秋的第二天,我路过镇江前往克州。日暮时分,到达
北固山,将船停靠在江口。月光如水从囊中倒入江中,江中波涛汹涌,
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色。我感到十分惊喜。划动小
舟去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都漆
黑寂静。树林下洒漏的月光,淅淅疏疏如同残雪一般。我呼唤小奴携
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薪王在金山和长江大战的几
出戏c锣鼓喧哗,全寺的人都起来观看c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
眼翳,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慢慢地定睛,(到底)
该看作什么人,为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来到的,都不敢去问。戏演
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山僧送到山脚,久久地目
送我们,弄不清楚我们到底是人、是怪、还是鬼。
(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联考期中)
(甲)
元本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傅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
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
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
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⑥无得,
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脩(dan)州:今海南,苏轼
被贬之地。③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卖肉、卖酒的
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过,苏轼幼子。⑥韩退之钓鱼:
出自韩愈《赠侯喜》,本句意指韩愈半世求官,终无所得。
15.下列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良月嘉夜
(4)予欣然从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18.乙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甲文所说的“闲人”心境?请加以概
述。
【答案】
15.C
16.考虑,想到只是好的,美好的高兴的样子
17.(1)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
苏过问我为什么笑/苏过问我笑什么,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18.第一,体现“闲人”的悠闲,乙文中“欣然从之”写出作者
出游的随性、欣喜,或“步”“入”“历”三个动词写出作者从容赏景,
或“归舍已三鼓矣”写出作者乐而忘返;
第二,体现“闲人”的自嘲、自慰,乙文中苏轼“自笑”是苦中
作乐的自我慰藉之笑,用韩愈的典故,也有一生“钓鱼无得”的几分
自嘲;
第三,体现“闲人”的达观,乙文中苏轼发出“走海者未必得大
鱼”的感慨,表明自己忘怀得失、达观的人生态度,或苏轼虽被贬,
但仍有上元之夜出游赏景的雅趣,表现出作者自得其乐,更体现了达
观的生活态度。
【解析】
15.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
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
过了小巷。故断为: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
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
(3)句意:这么好的月夜。良:好的,美好的;
(4)句意: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欣然:高兴的样子。
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亦,也。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于,在。
(2)何笑,为什么笑。盖,大概是。自笑,笑自己。
18.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中的“闲人”有悠闲的人的意思。乙文中的“予欣然从”和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可以看出作者出游的随性与从容悠闲。
甲文中的“闲人”有自嘲之意。作者自嘲自己是一个无所事事之
人。乙文中的“过问先生何笑,盖白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量化交易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VB考试考生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设计师解答技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专业中的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问题解析试题及答案总结
- 年度市场推广战略的制定计划
- 财务预算工作汇报
- VB程序设计常见题库及答案
- 【苏州】2025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9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软考设计师本科知识体系试题及答案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2023年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8篇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超市消防监控系统设计
- 封样管理规定
- 黄腐酸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立项备案
- 管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 自动旋转门PLC控制
- 电影场记表(双机位)
- 毕设高密电法探测及数据处理解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