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实词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第二讲文言文实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
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
多,变化多。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
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
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文言文实词分类
1.通假字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分
册集中整理,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进行识记。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例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一句中的“唱”字,
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
字,用“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
例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一句中的“辩”
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无法解释,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
找本字,找到“辨”(辨别),字就讲通了。
注意事项:在解释通假字的时候,要先写出其本字,然后再解释
其语境义。例如: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
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
现在变化了意思便是今义。
词义扩大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
泛指一切河流
词义缩小左佩刀,右备容臭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
闻
感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
性)今义:言行十分恶劣(贬义)
词义转移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
义:指食物味道好
【特别注意】区分古今词义变化,还要多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同。如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可”可以,“以”
凭借。另外,平时要多积累、多比较,仔细分辨,结合语境,做到“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能熟练考虑上下文的照应、勾连、暗示等关系,
推断词义,提升语感能力。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词类活用
类型解释举例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
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
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
取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名词用作动词,
出名,闻名。
名词作状语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途中
两狼,缀行甚远”(《狼》)途: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失期,法皆斩”(《陈涉
世家》)法: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
照法律”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羽本纪》)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名词
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
时间。“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朝”“暮”,时间名词
作状语,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
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潭
西南而望”(《小石潭记》)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用来修饰“望”,
限制其方向。
(2)动词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类型解释举例
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
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
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化为名词。“无
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鲜肥: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
的东西C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化为动词。
“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苦”,因带宾语“秦”,形容词作
动词,(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3)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类型解释举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渔人甚异之”(《桃
花源记》)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对……
感到奇怪)。
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稍稍宾客其父”(《伤
仲永》)“宾客”,名词活用作动词,以其父为宾客。
(4)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
法中的谓语动词,一般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
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产生相应改变。
类型解释举例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饿:动词,后有宾语“其体肤”,活用为使动,
翻译为“使体肤经受仇饿二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
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汗:本
是名词“汗水”,后有宾语“牛”,成为使动,翻译为“使牛出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如果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
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可以活用为使动动词。“凄神寒骨”(《小
石潭记》)寒:形容词“寒冷”,后有宾语“骨”,成为使动,翻译为
“使骨寒二
4.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如“亡”字
《说文解字》中:“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
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如: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今夏十余年,存亡不可知(指人的死亡);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国家的灭亡);
2.抓住词义引申的一般趋势。
(1)由具体到抽象。
如:“爪牙”,本义指鸟兽用以自卫和谋生的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劝学》中有“引无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用其本义。
(2)由个别到一般。
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3)由实到虚。
如“果”字,由果实,引申为结局,再虚化为副词、连词。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
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
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
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
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C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
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
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
中的实词词义,
如:《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林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
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田忌忿然作色”
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
色”。
(一)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
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
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
矣J夫差不悦,俾乾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
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J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⑧高,固不暇为王之
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⑨。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c②越心未平: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
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
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第:
伯第,吴国太宰。⑧亟:急,赶快。⑨用事:专权,当权。
1.解释句中加的词。
⑴以察四方之兵革焉()
⑵毕九层而不奏()
⑶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视之以伍员()
定神细视()
其人视端容寂()
【答案】1.⑴军队(士兵)⑵完成(造好)⑶本来
2.查看看视线、目光
【解析】1.本题考察考生对文言文实词的掌握程度。注意第(1)
小题,“兵”有“兵器”和“军队”两种意思,答题时结合语境“四
方之兵”可判断应为“军队”的意思。
2.本题考察文言文一词多义,在答题时要看“视”在句中的位置
和词性,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翻译。
【翻译】越国的人心还没有平服,吴王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天,
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以使参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
苦,查看各地的军事情况。到了夏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工
程,还没建到三、四层台阶,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
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了很不高兴,就让
太宰乾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乾并没有奏报实情,而且声
言:“四方的国家都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
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也不为百姓打
算,就是宰欺骗大王啊?"吴王命伍子胥自尽,枇使太宰乾掌管朝政。
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吴国。
(二)
晏元献公为童子k,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
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章尚
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
各为燕①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
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②批除晏殊,
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
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讲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J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
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
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燕,通”宴二②中:内廷中c①体:体范,规矩C
1.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欲穷其林B.其一犬坐于前C.俟其欣悦D.其如土石何?
2.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以怪之实B.主人日再食C.富贵不能淫D.军霸上
【答案】1.C2.B
【解析】
【1题】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例句:代词,指晏殊。
A.指示代词,这;B.其中;C.代词,指先达;D.用在“如……
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Co
【2题】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类活用的理解。例句:名词作状语,
当面。
A.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B.名词作状语,每天;C.使
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D.名词作动词,驻军;故选
【翻译】晏殊少年时,张知白把他推荐给朝廷,(朝廷)征召他
到了京城,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让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
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草稿还在,请另外命题。”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不隐瞒。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
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集市内的酒楼、坊间,到处都
提供帐篷作为游玩、栖息之地。晏殊这时很穷,不能出去玩乐,独自
在家呆着,与兄弟探讨学习。一天(吏部)挑选辅助东宫太子的官,
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
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
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
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
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
没有钱出去圻c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J
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明白侍奉君王的规矩,垂爱一天天加深。
仁宗登基后,(晏殊)最终被重用(官至宰相)。
(三)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官苑官司①多
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
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
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
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
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
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
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
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
“非公,联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J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
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
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1):不止,不
仅仅。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次于显仁宫又间令吴广之次所
旁从祠中
B.故欲加恩故老桓侯故使人间之
C.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D.陛下若以为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A
【解析】A.次:都解释为:驻扎;B.故:旧的,原来的。/特
意;C.食:食物/吃;D.足:满足/值得;故选A。
【翻译】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东巡狩猎,将要进入洛阳,驻扎在
显仁宫,宫里的侍从(因为侍候不周)受到很多责罚。对此,侍中魏
徵向唐太宗进谏,说:“陛下如今到洛阳,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
姓遭了罪),陛下希望这里获得安宁,所以想要对对洛阳的百姓施以
特别的恩惠°但事到如今,这里的百姓非但没得到恩惠.相反.显仁
宫的侍从还受到了很多无辜的责罚。他们有的是因为进献的物品不精
致,或者因为食物不甘美而受罚。这是因为陛下不知足,太奢侈造成
的。这样做已经违背了巡游的初衷,怎么对得起老百姓的期望?过去,
隋炀帝命令下人多多上献食物,只要食物不丰美,就要受到责罚。上
面有什么样的喜好,下面必定会加倍效仿,这样下去,人就会变得贪
得无厌,最后走向灭亡。这不只是史书所载,也是陛下亲眼所见,亲
耳所闻的。正因为隋炀帝昏庸无道,所以上天才委派你来代替他。陛
下应当战战兢兢,凡事从俭,以前人的风范为楷模,来告诫子孙后代。
为什么今天要步隋炀帝的后尘?如果陛下意足了,那么现在就能感到
满意,反之,即使比现在好过千倍万倍,也不会感到满足的唐太
宗听后大惊失色,说:“没有你,我绝不会听到这样的尊言。从今以
后,再也不会有此类事情发生了J
(四)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
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
告左右日:“闻君子不谱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
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蹬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
'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
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
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
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弹矣。然犹策之不已,
所以知其佚也J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
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
⑥,两骏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通“逸”,逃跑。②厩人:马棚的差役。③蹬:超
越。④趣:同“促二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
(2)昔者舜工于使人()
(3)然犹策之不已()
(4)兽穷则啮()
【答案】(1).通“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
(3).用鞭子打(驱赶)。(穷尽)
【翻译】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
说:“东野华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
马将会有维漏了!“定公(听后)不高兴,对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
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回退下后,不大一会儿,
管理马棚的人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出来维漏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
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回!”
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您说'好
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纸漏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
回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
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
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
民,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
上车时把马缰绳勒的大紧,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让马左盘右旋前后
进退缓行快跑耗尽了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的鞭打它,所以知道必出
细漏。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
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
会变得相互欺骗。《诗经》上说:'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
指善于驾驭马车也J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五)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
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
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
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c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
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
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
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
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
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甫冠,名闻四方()
(2)度常平不足赡()
(3)讽富人自实粟()
(4)知齐州()
(5)奉继母益至()
(6)一出其力()
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
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
【答案】
1.答案示例:(1)成年(2)猜测,估计(3)规劝(4)管
理,主持
(5)周到(6)全,都
2.答案:D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
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第二讲文言文实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
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
多,变化多C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
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
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文言文实词分类
1.通假字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分
册集中整理,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进行识记。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例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一句中的“唱”字,
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
字,用“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
例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一句中的“辩”
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无法解释,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
找本字,找到“辨”(辨别),字就讲通了。
注意事项:在解释通假字的时候,要先写出其本字,然后再解释
其语境义。例如: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
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
现在变化了意思便是今义。
词义扩大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
泛指一切河流
词义缩小左佩刀,右备容臭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
闻
感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
性)今义:言行十分恶劣(贬义)
词义转移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
义:指食物味道好
【特别注意】区分古今词义变化,还要多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同。如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可”可以,“以”
凭借。另外,平时要多积累、多比较,仔细分辨,结合语境,做到“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能熟练考虑上下文的照应、勾连、暗示等关系,
推断词义,提升语感能力。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词类活用
类型解释举例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
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
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
取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名词用作动词,
出名,闻名。
名词作状语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途中
两狼,缀行甚远”(《狼》)途: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失期,法皆斩”(《陈涉
世家》)法: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
照法律”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羽本纪》)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名词
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
时间。“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朝”“暮”,时间名词
作状语,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
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潭
西南而望”(《小石潭记》)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用来修饰“望”,
限制其方向。
(2)动词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类型解释举例
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
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寻,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二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
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化为名词。“无
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鲜肥:形容词件名词,新鲜肥美
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化为动词。
“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苦”,因带宾语“秦”,形容词作
动词,(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3)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类型解释举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渔人甚异之”(《桃
花源记》)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对……
感到奇怪)。
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稍稍宾客其父”(《伤
仲永》)“宾客”,名词活用作动词,以其父为宾客。
(4)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
法中的谓语动词,一般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
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产生相应改变。
类型解释举例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饿:动词,后有宾语“其体肤”,活用为使动,
翻译为“使体肤经受优饿工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
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汗:本
是名词“汗水”,后有宾语“牛”,成为使动,翻译为“使牛出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如果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
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可以活用为使动动词。“凄神寒骨”(《小
石潭记》)寒:形容词“寒冷”,后有宾语“骨”,成为使动,翻译为
“使骨寒”。
4.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如“亡”字
《说文解字》中:“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
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如: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今夏十余年,存亡不可知(指人的死亡);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国家的灭亡);
2.抓住词义引申的一般趋势。
(1)由具体到抽象。
如:“爪牙”,本义指鸟兽用以自卫和谋生的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劝学》中有“引无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用其本义。
(2)由个别到一般。
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3)由实到虚。
如“果”字,由果实,引申为结局,再虚化为副词、连词。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
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联系已学课文中专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
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
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
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
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
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
中的实词词义,
如:《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
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田忌忿然作色”
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
色”。
(一)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
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
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
矣J夫差不悦,俾乾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
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J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⑧高,固不暇为王之
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⑨。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
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
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乾:
伯豁,吴国太宰。⑧亟:急,赶快。⑨用事:专权.当权C
1.解释句中加的词。
⑴以察四方之兵革焉()
⑵毕九层而不奏()
⑶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视之以伍员()
定神细视()
其人视端容寂()
(二)
晏元献公为童子0T,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
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章尚
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
各为燕①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
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②批除晏殊,
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
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讲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
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
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燕,通”宴二②中:内廷中。①体:体范,规矩。
1.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欲穷其林B.其一犬坐于前C.俟其欣悦D.其如土石何?
2.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以怪之实B.主人日再食C.富贵不能淫D.军霸上
(三)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官苑官司①多
被责罚c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
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
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
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
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
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
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
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大宗大惊曰:
“非公,联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经济政策风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食品销售合同模板
- 完善VB学习的试题及答案指南
- 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风险试题及答案
- 202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认可与影响试题及答案
- 长期阅读计划对用户的价值
- 管理者的自我反省与成长计划
- 行业主管在危机中的应对措施计划
- 数据科学中的常用算法考核试题及答案
- 工行个人房屋贷款协议模板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 小学劳动教育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削果皮》课件
- 保证断绝关系的保证书
- 企业申报材料审核表
-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2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康复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含内容模板
-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的应用
- 快递云仓合同范本
- NB-T 47037-2021 电站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 2024年辅警考试公基常识300题(附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