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选修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1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

在_________内,由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一定空间生物群落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片森林、一条河流等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2.范围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个体种群群落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

生物圈相互作用统一整体生物圈一、生态系统的范围3.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4.结构由组成成分和

(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营养结构5.功能进行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结构1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性动物等。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分解者(decomposer)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等)气候条件:光照、温度、气压等无机物:H2O、CO2、O2、无机盐等(1)作用(2)地位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生态系统的基础。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产者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生产者(producer)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细菌)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1)作用(以光合自养型为例)CO2+H2O有机物+O2光能CO2+H2O有机物化学能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产者(2)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基石①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菟丝子、捕蝇草、猪笼草蓝细菌、硝化细菌菟丝子:不含叶绿素,营寄生生活食虫植物捕猎其实是在给自己施肥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消费者食虫性植物寄生生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菟丝子、病毒、寄生菌①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1)作用(2)地位:是生态系统

。最活跃的成分消费者并不都是动物,动物也并不都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异养型生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秃鹫、蚯蚓、蜣螂绝大部分动物消费者(consumer)捕蝇草、猪笼草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蚯蚓、蜣螂、秃鹫等分解者(decomposer)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1)作用(2)地位:是生态系统

。必需的关键成分②分解者都是异养型,异养型生物并不都是分解者。蚯蚓①分解者并不都是微生物,微生物并不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蓝细菌、寄生细菌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分解者①腐生是生物体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腐生②凡从无生命的有机体(动物尸体、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

获取有机物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积累:有些生物具有双重“身份”猪笼草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大肠杆菌消费者:捕食昆虫消费者:生活在肠道中分解者:生物在腐烂的有机体中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根据生物代谢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自养型生物”=“生产者”②“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③“腐生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识误区①植物≠生产者②动物≠消费者③细菌≠分解者菟丝子(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秃鹫、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等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细胞代谢及其类型细胞代谢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释放能量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加以氧化分解自养型异养型同化作用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营养方式。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细胞代谢及其类型兼性厌氧型异化作用需氧型厌氧型如:酵母菌人:水稻:蛔虫: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光能自养需氧型绝大多数植物、动物、微生物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蛔虫……习题巩固1.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①菟丝子②硝化细菌③玉米④噬菌体⑤秃鹫⑥蜣螂⑦蓝细菌⑧结核杆菌⑨蘑菇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②③⑦①④⑧⑤⑥⑨习题巩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A为

,有“3”个指入箭头的B为

,最后根据A→D→C,A→C,确定C为

,D为

。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消费者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且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为无机物。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和寄生生物。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生态系统的结构1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联系排列的链状顺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说的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思考1捕食关系树叶蝉螳螂黄雀用箭头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思考2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第五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初级次级三级四级(1)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的营养级=消费等级-1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玉米蝗虫蛙蛇鹰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②箭头方向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还表示捕食关系,

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③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

的。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

,不代表单个

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5逐级递减所有生物习题巩固2.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其余能量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流到第五营养级时,余下的能量很少(即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甚至不足以养活一个种群,因此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有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体内含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越多。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食物网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食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在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1)概念(2)形成原因(3)特点Ⅰ.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不止一种。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间既有

关系,又有

关系。种间竞争捕食2.食物网(3)特点Ⅱ.在食物网中的同一消费者可能处于多个营养级。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分别占有

营养级,即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第三第四第五第六(4)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错综复杂的食物网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认为,食物网越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

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代替。复杂越强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

,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生物种类根据各类信息书写食物链的方法1.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书写食物链营养级ABCD能量(有机物)15.9870.71.9141.02.根据重金属、DDT等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mg·L-1)0.0570.51680.39B→D→A→C根据各类信息书写食物链的方法3.根据数据的各种变式模型书写食物链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D→A。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2.“天敌”减少的情况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上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①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习题巩固A.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6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B.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C.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习题巩固4.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

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

主要是温度的原因C.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

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

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B习题巩固5.葛(葛藤)之覃兮,施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C课堂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结构捕食食物链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渠道习题巩固1.(选择性必修2P48)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

。2.(选择性必修2P5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3.(选择性必修2P5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4.(选择性必修2P50)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

,将太阳能固定

中,太阳能转化为

,从而可以被生物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

。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光合作用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化学能生态系统的基石5.(选择性必修2P50)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

转化为

,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

。6.(选择性必修2P50)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7.(选择性必修2P51)食物网: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8.(选择性必修2P52)

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9.(选择性必修2P5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有机物无机物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机物食物链错综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过程。输入传递转化散失1.输入源头:总能量:太阳能(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情况下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传递途径:形式: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转化太阳能4.散失途径:形式:呼吸作用热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而非照射若为人工生态系统,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还有人工补充的能量。习题巩固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生物体

中,而另一部分通过生物的

作用以

的形式散失至非生物环境中,两部分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有机物呼吸热能相等能量输入某营养级能量储存能量散失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二、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生产者所同化的全部太阳能呼吸作用散失(热能)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利用残枝败叶分解作用散失未利用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第一营养级的

量,一部分能量用于呼吸消耗,余下的用于自身的

,即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同化生长、发育和繁殖注意:如果在每一时间段去分析去向,还应有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也将被分解者利用)。小结某营养级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1.某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2.某营养级的能量某段时间内的能量去向某营养级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三、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遗体残骸呼吸作用散失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次级消费者摄入分解者利用粪便呼吸作用热能散失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吗?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4)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___+___+___。初级消费者摄入(a)初级消费者同化(b)粪便(c)分解者利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次级消费者摄入(i)遗体残骸(f)呼吸作用(d)散失呼吸作用散失…未利用(j)(1)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___(填字母)。(2)粪便中的能量(c)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该营养级

同化的能量,应为: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___+___。b不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deifj尿液中所含能量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动物同化量的一部分。属于三、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2.能量流经最高营养级最高营养级摄入最高营养级同化粪便分解者利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体残骸呼吸作用散失呼吸作用散失【思考】最高营养级同化的

能量去向有哪些?①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生产者呼吸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呼吸分解者…三级消费者呼吸呼吸能量输入①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②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各种生物的

(代谢过程)。③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模型分析①A是初级消费者摄入量;B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C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量;D是次级消费者摄入量。②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③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④生长发育繁殖量=遗体残骸+次级消费者摄入量。1.能量流动过程的“一来二去”模型模型分析

①D、E、F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同化量。②三条去路(最高营养级除外):

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利用。2.能量流动过程的“一来三去”模型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中不存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模型分析3.能量流动过程的“一来四去”模型①D、E、F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同化量。②四条去路(最高营养级除外):

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利用、未利用。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最终也将被分解者利用。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中不存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课堂小结①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②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③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④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能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由于每一营养级和分解者都需要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能量,所以各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太阳能的补充。能量最后以热能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包括各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习题巩固2.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多少大象的

同化量?为什么?0;大象摄入量=大象同化量+大象粪便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3.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

b+c(填“>”“=”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四、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

营养级流向

营养级。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能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再利用。

低高(1)表现(2)原因

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

再回到该生态系统,原因是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四、能量流动的特点2.逐级递减流入呼吸作用分解者利用暂未利用流出流出/流入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464.696.312.529362.813.52%62.818.82.129.312.620.06%12.67.5微量5.0能量传递效率自身呼吸散失分解者利用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10%~20%两个营养级之间(1)原因(2)规律思维拓展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能量利用率=生产者能量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100%习题巩固4.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方框大小表示所含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

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习题巩固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

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

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C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1.正推型(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最少选

食物链

获能最多选

食物链

。最长×10%×20%最短不涉及“最多”、“至少”,计算时,需按具体数值计算。提醒:2.逆推型(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需能最少选

食物链

;需能最多选

食物链

。最短÷20%最长÷10%习题巩固6.如图食物网中,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则猫头鹰的体重若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重量为(

)A.600g

B.900g

C.1600gD.5600gB

已知高营养级求至少需要低营养级的能量时,需按照最大传递效率进行计算,即20×2/5÷20%÷20%+20×2/5÷20%÷20%+20×1/5÷20%÷20%÷20%=900(g)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按比例分别计算,最后相加7.在右图的食物网中,如果C从B、F中获得的能量比为3∶1,C增重1kg,则最少需要消耗A多少kg?消耗A最少,按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前级是后级5倍):沿食物链A→B→C逆推:3/4kgX5X5=75/4kg沿食物链A→D→E→F→C逆推:1/4kgX5X5X5X5=625/4kg

75/4kg+625/4kg=175kg习题巩固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A2.0×108kJB.2.32×108kJC.4.2×108kJD.2.26×108kJAEBCDA不是以个体或种群为单位,而是以营养级为单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1.能量金字塔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1)特点:能量在流动中总是逐级递减的。从能量流动金字塔可以看出: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

。越多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2)原因: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2.生物量金字塔如果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可能倒置。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干重g/m21.51137809一般来说植物的总干重通常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而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也大于肉食性动物的总干重。(1)特点:(2)原因: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2.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是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呢?一般情况下,是上窄下宽。但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金字塔形。例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总的来看,浮游植物的总的生物量还是比浮游动物的要多。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3.数量金字塔如果表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如果消费者的个体小而生产者的个体大,则会呈现倒置金字塔。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个体数量昆虫树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个体数量鼠草鼬第三营养级(1)特点:(2)原因:五、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形状每一层含义特点象征意义单位时间内,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的多少自然生态系统一定为正金字塔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单位时间内,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一般为正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一般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干重)随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一般为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