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河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河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河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河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历史试题2025.0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浙江下汤遗址文化层包含上山文化(距今约10000—8300年)、跨湖桥文化(距今约8300—7000年)、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好川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四个阶段。在上山文化时期地层中发现了较多的水稻遗存,其中驯化稻的比例高达75%。这可用来说明()A.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B.稻作农业的演进发展C.社会组织形态的衍变 D.区域之间文明的交流2.在已发现的两晋时期的民族官印中,“王”“侯”金印居多(见下图),王朝名“晋”字居印首,与汉、魏时期的民族官印无异;普遍使用的“归义”二字,在王朝名或民族名之后,与前代一致。由此可知,两晋时期对少数民族的管理()A.实现内陆与边疆一体化 B.促进了大一统格局发展C.延续汉魏以来政治传统 D.体现出羁縻政策的运用3.辽人自从五代后晋时期开始,就遵循历史上称南北并立政权为“南北朝”的习惯而自称“北朝”。宋朝建立以后,辽人积极主张与宋朝互称“南北朝”。到辽圣宗后期(1052年),“其国书始去国号,而称南、北朝”。上述举措旨在()A.推动民族融合 B.扩大统治疆域 C.缓和宋辽矛盾 D.彰显正统地位4.元代初期,由户部集中管理、盐运司分区发卖的盐引制度逐渐形成,无论商贩还是官运都遵守“引盐不相离”的原则。至元代中期,盐引衍生出支付功能,被官府和皇室广泛运用于军粮和籴、分例赏赐等。这反映出盐引()A.具备了国家信用职能 B.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C.完善了官营专卖制度 D.有利于国家控制经济5.下图分别为晚明和清前中期经济循环示意图。由此可知,明清时期()A.贸易政策变更影响了商业发展 B.南北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C.国内市场拓展强化了经济联系 D.社会经济形态出现革命性变化6.晚清时期,上海的报刊曾开展过一场有关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大多数文章对此多有感慨,认为“在他处则欲俭尚易,在上海则欲俭甚难”。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当时上海()A.四民社会结构解体 B.大众传媒业发达C.传统消费观念衰落 D.工商业经济发展7.1912年孙中山率民国官员拜谒明孝陵后,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宣传朱元璋逸闻趣事的文章,展现其诛暴平乱、重整秩序的英雄气概。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诸多要员发表文章称赞朱元璋光复华夏、再造河山之功。民国时期对朱元璋的宣传()A.反映出民族危机深重 B.顺应了现实政治需要C.强化了民族平等观念 D.推动了历史研究深入8.有学者对20世纪初全国农村钱庄进行了详细统计:大部分省区50%以上的县设有钱庄。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有钱庄的县占总数的80%以上,其中江苏、山东、山西更超过90%。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C.农村金融体系已经完善 D.传统经济仍占主导地位9.下图为1937—1945年间不同资助来源的中国外出留学生所习学科分布统计图。这一现象()A.体现出国家意志要求 B.受到时局环境的影响C.促进了文化交流传播 D.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10.夏季中暑是危害工人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劳动部制定的《工厂安全卫生规程》于195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初次把盐汽水纳入了防暑降温防护措施,很多企业开始自行建设汽水车间生产盐汽水。新中国盐汽水生产的制度化()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助推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C.反映出社会发展方向的转变 D.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1.罗马元首奥古斯都在遗嘱中多次炫耀道:基姆布利人、卡里德斯人及其他日耳曼人部族都曾通过使节到罗马寻求友谊,巴斯塔奈人、萨尔马泰人等均派遣使节向罗马表示友好,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印度使节也经常前来。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A.重视与日耳曼蛮族的交往 B.以和平方式拓展统治范围C.已形成常态化的外交制度 D.统治范围地跨欧亚非三洲12.1350—1375年间,牛津大学的学生数量持续下降,生源质量下滑明显,新生普遍缺乏拉丁语和算术基础。这迫使学校降低课程难度,将逻辑课程设为初级入门水准,并简化神学课程的理论内容。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黑死病导致的人口代际失衡 B.传统的大学教育失去吸引力C.经济发展推动教育观念转变 D.城市之间人才竞争局面加剧13.18世纪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往往自诩为“人民”的代理人,辉格党政治家威廉·皮特在内阁声称受民众号召以协助国家,“对‘人民’负责”也成为当时下院议员表达政见时的常用表述。这表明当时英国()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政党政治发展成熟C.启蒙思想影响广泛 D.责任内阁制的完善14.19世纪前期,美国社会流行“瘴气学说”,认为各种流行病是由城市的粪便、污水、垃圾等腐烂变质而产生的污浊之气引起的。在铺设排污管道之后,这种气体又被称为“下水道气体”。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城市基础设施滞后 B.公共卫生意识淡薄C.工业污染问题严重 D.医学认知存在局限15.1914年,奥匈帝国在其皇储被刺后寻求盟友德国支持,德皇威廉二世在回复中指出:第一,德国支持奥匈严惩塞尔维亚;第二,不惧俄国干涉,为此德国已准备多年;第三,俄国一定会三思而后行,不会大打出手。威廉二世的这一回复()A.反映出同盟国内部的矛盾 B.具有挑起大战的主观意图C.准确判断了国际形势发展 D.体现了德国实行绥靖政策16.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年均经济增速达5.14%,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占全球比重从43.6%上升为58.8%,2023年金砖十国的经济总量是七国集团的1.2倍。这反映出()A.新兴经济体主导世界经济 B.世界经济格局加速变革C.经济全球化进程纵深发展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北宋时,沈括曾分析其时的“钱荒”现象:“今天下生齿岁蕃,公私之用日蔓。以日蔓之费,奉岁蕃之民,钱币不足,此无足怪;又水火沦败,刓(磨损)缺者莫知其几何”。苏轼则明确指出:“夫商贾之事,曲折难行。其买也先期而予钱,其卖也后期而取值。多方相济,委曲相通,倍称之息,由此而得”。他认为“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是以法不税五谷,使丰熟之乡,商贾争籴以起太贱之价;灾伤之地,舟车辐辏以压太贵之值,自先王以来未之改也,而近岁法令,始有五谷力胜税钱,使商贾不行,农末皆病”,多次力谏朝廷颁布法令免去商品交换中的相关税额。——摘编自杨蕤《北宋时期经济思想的转型》材料二——摘编自缪德刚等《历史变局下的经济思想转型——以近代中国财富观念演进为中心》(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及近代经济思想转型的共通之处。(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经济思想转型”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标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陕甘宁边区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多轮调整。1937—1939年:统一财政,其初衷是号召在全边区范围内建立统筹统支模式;1940—1941年: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实际上是全边区统一领导下各地自收自支的自筹模式;1942年:以统筹统支为主、自给自足为辅,实为全边区范围内对大部分收支项目实行统筹统支,同时辅以各单位自给,弥补边区财政供给之不足;1943年:统一领导、分区统筹,实为以分区为统筹单位,在各分区内部进行收支统筹,同时基于分区经济基础的强弱分别对其提供不同补助。——摘编自甘小武《集权与分权: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材料二1950年3月,政务院先后公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中央金库条例》等文件,规定:“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凡一切国家财政收入,均须由经收机关照规定期限,全部缴纳同级金库”“金库款之支配权,统属于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1951年5月,政务院又发布文件,强调“在继续保证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统一领导、计划和管理的原则下,把财政经济工作中一部分适宜于由地方政府管理的职权交给地方政府”。——摘编自刘晓泉等《新中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探析(1949—1959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陕甘宁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党和政府探索财政管理体制的经验,并从国家治理角度阐述其影响。(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公元751年怛逻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虏获的唐朝士兵中的造纸工匠解至搬马尔罕,获得了从采选原料、工艺程序到生产技术的全套造纸技术,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的第一座造纸厂。搬马尔罕纸厂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地效法之楷模。大马士革、特里波利、哈马、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等地先后建起了一批纸厂。这些地区有悠久的亚麻生产历史,原料充足、造价低廉。加之各级政府对造纸业采取减轻税收、固定税率、维护造纸工匠特权等保护手段,造纸业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工业支柱之一,撒马尔罕生产的纸行销世界各地。——摘编自孙锦泉《中国造纸术对8—11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影响》材料二近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交往大多以民众自发性的文化交流为主。1845年,学者马德新在麦加朝觐后回国,写作的《朝觐途记》介绍了麦加、开罗、伊斯坦布尔和耶路撒冷等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及其社会文化。甲午战后,国内学界关于埃及的译著开始大量出现。赵必振在《埃及惨状》中指出“我国人者,唯鉴埃及之衰亡,以大奋起,一变外交之局面,则诚国家之幸”。康有为在途经亚丁湾、苏伊士运河和塞得港时,写道:“望阿刺伯山势之雄拔,想见阿刺伯人才之盛,宜其文明之发,为欧洲之师也。”康有为还对奥斯曼帝国的“立宪法”“变新政”大为赞赏,主张中国应效仿青年土耳其党人发动“兵谏”。——摘编自蒋真《近代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明交往的历史图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造纸术对阿拉伯帝国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背景。(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征稿启事自1945年成立以来,联合国一直是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核心,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人权等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国际冲突频发,人类社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亦面临深刻调整。在这一历史节点,我们亟须深刻思考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挑战、变革与未来。为纪念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国际政治观察》特发起主题征稿,诚邀学者围绕相关议题(附后)展开深入研究。我们期待兼具学术深度与政策价值的研究成果,以推动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议题:联合国机构改革;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在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活动中举行主题征稿是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举措。请选取2025年周年纪念大事,仿照上述格式撰写一则征稿启事。(要求:主题突出,要素齐全,刊名不限,至少写出三个议题)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25届河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ACDBBB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ACDB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都对传统观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都认识到财富的重要性和多元性;都关注商业发展;都重视经济主体利益;都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都关注经济活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任答3点得6分)(2)示例:论题:经济思想转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阐述:经济思想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1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在此背景下,经济思想观念出现转型。沈括对“钱荒”现象的分析,基于当时人口增多、公私费用增长等经济现实。苏轼认识到商业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强调谷价对农、商的影响,主张通过政策调整(如减免商品交换税额)来促进商业发展,平衡农、商利益。这些经济思想的转变顺应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商业流通和经济繁荣。(3分)近代中国,随着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在此过程中,经济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革:从反思传统义利思想,到认可个体财富追求,强调商业致富;从批判农业致富思想的狭隘,认识到工业化对财富创造的意义。这些变革适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同时,经济思想的转型也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和制度的变革。(3分)结论:综上所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转型都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并且通过影响政策制定和经济活动,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分)18.【答案】(1)因时因地调整;统筹统支与自给自足并行;务实灵活;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任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