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_第1页
学校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_第2页
学校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_第3页
学校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_第4页
学校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

1.1接入系统方案

本系统共用5台500kW逆变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09

年7月《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小型光伏电

站接入电压等级为0.4kV;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10

-35kV;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66kV及以上电网。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本项目

新建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为2.5MW,采取就地消纳,故

采用0.4kV并网点,不同电压等级接入电网。满足本工程接

入系统需求。建议本期光伏发电系统低压侧并网,具体以本

项目的接入系统审查意见为准,最终接入系统方案以电网主

管部门的接入系统报告审批意见为准。

1.2光伏方阵电气设计

1.2.1系统直流侧最高工作电压

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系统直流侧的最高工作电压主

要取决于逆变器直流侧最高电压,以及在直流回路中直流断

路器额定工作电压。但设备的工作电压与设备所处的工作环

境和海拔高度有关,南昌市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

地区,空气相对比较潮湿,根据GB31L1《高压输变电设备

的绝缘配合》、GB/T16935《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及

直流开关、并网逆变器的资料,电站现场设备的绝缘水平应

与正常使用条件基本相当。

1.2.2组件串联方式设计

在计算组件串联数量时,必须根据组件的工作电压和逆

变器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同时需要考虑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

系数。

并网逆变器SG500K3为例,最大阵列开路电压880V,MPPT

范围450V-820Vo多晶240厢组件开路电压为37.5V,峰值

工作电压30V。设串联组件数为S,最多为Smax,

①Smax=UDCmax/V0C=880V/37V=23.8(块),选取23块,

结合厂家推荐的最佳MPPT范围560V-620V,则

S=600/30二20(块)。每支路的太阳电池组件功率为20X

240Wp=4800WpoS<Smax,每支路串联20块组件满足系统耐

用及最大功率跟踪的要求。SG250K3,SG500K3同样可以选择

20组件串联排列方阵。

②组件串联的最大功率点电压=20X30V=600VV880V。

故设计符合要求.

1.2.3电气系统防孤岛效应设计

孤岛效应是指光伏系统并网逆变器在并入的电网失压时

或电网断电时,逆变器仍然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

路继续供电的状态,这样电力孤岛效应区域会发生电压和频

率不稳定现象,有可能对外部设备造成损坏或发生触电安全

事故。

根据《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2005对于

防孤岛效应的规定:当光伏系统并入的电网失压时,必须在

规定的时间内(2s内)将该光伏系统与电网断开,防止出

现孤岛效应。

为此,在该发电项目孤岛效应设计时,接入交流接触器

对孤岛效应进行防护,即当电网电压断电时并入电网的接触

器线圈失电,连接在并网回路的接触器常开触点断开,便并

网回路断开逆变器停止工作,起到整体对于孤岛效应的防护

作用。

1.2.4电气系统构成选型设计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组件、直流汇流箱、并网逆

变器、计量装置、上网配电系统及监控系统组成。太阳能通

过光伏组件转化为直流电力,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至并网型

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波

电流。直流逆变为380V交流后并入厂内电网。

1.3系统设备选型设计

1.3.1光伏组件选型设计

对于该并网发电系统电池组件选型遵循以下原则:

•在兼顾易于搬运条件下,选择大尺寸,高效的电池组件;

的上述两种电池封装成组件之后,多晶产品的组件效率要高

于单晶产品,因此,即使单晶电池效率比多晶电池要高,但

在封装成组件之后,组件效率差距要小于1%。

低衰减、长寿命。多晶电池组件拥有与单晶电池组件相

同的寿命-长达25年,且衰减很小,20年衰减不高于20%,10

年衰减不高于10%。

在遵循以上组件选型原则的前提下,本项目太阳能电池

组件选用235瓦高效多晶硅产品。该组件具有高转换效率、

高质量,25年的使用寿命,组件安装方便、快捷,被广泛

应用在BIPV等并网发电系统等领域。

1.3.2逆变器选型设计

参照标准: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19964-

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2005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11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20046-2006

《400V以下并网光伏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CGC/GF001:2009

根据以上规范要求,本项目选择规格为SG500K3三相并

网逆变器。之所以选择此产品,有如下考虑:

①技术先进,研发力量雄厚

选取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源产品研

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和

控制器、风机变流器、回馈式节能负载、电力系统电源等,

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及技术服务,是我国最大的光伏

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也是我国光伏和风力发电行业为

数极少的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

业之一。

并网逆变器具有如下功能特点。

•电能质量保障。

•电压偏差保护。

•谐波和小型畸变。

•电压不平衡度保护。

•过/欠电压保护。

•过/欠频率保护。

•防孤岛效应。

根据《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2005对于防

孤岛效应的规定:当光伏系统并入的电网失压时,必须在规

定的时间内(2S内)将该光伏系统与电网断开,防止出现

孤岛效应。

1.3.3电线、电缆选型设计

电气连接应有牢固的机械强度使热循环引起的松动减

小到最小并提供足够的电源线扣。在光伏组件和逆变器器间

采用防水、机械良好和表皮防紫外线的光伏系统专用电缆连

接。导线连续通过的最大电流额定值不小于总阵列短路电流

的125%,并且不小于导线过电流保护器件的额定值。

逆变器直流侧采用耐候性好的光伏发电系统专用铜芯

软电缆(导线),电缆(导线)能够在-50℃,100℃的环境

温度下正常工作,导线耐压不小于1000V,太阳电池组件的

串并联所使用的电缆线应满足抗紫外线、抗老化、抗高温、

防腐蚀和阻燃等性能要求,电缆(导线)经过紫外线长期照

射后不会发生硬化、绝缘降低,满足不少于20年室外使用

的要求。逆变器的交流侧使用阻燃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

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采用标准:

IEC60512Part3

IEC60364-7-712

IEC60512Part3

直流电源导线应根据允许压降选择适当的截面,其计算公式

如下:

AU=IL/TS

S:导线的截面积(mm2)

I:导线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长度m

T:导电系数

铝的为T为4铜T=57

AU:允许电压降

交流电源导线应根据最大负荷和电力电缆的安全载流

量(即导线最大容许持续负荷)选择截面。

选择导线截面,应符合卜列要求:

•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

压的要求;

•按敷设方式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当冷

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m,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

电缆的截面,或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导体的允许载流量,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

正,温度校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K=V(tl-t2)/V(tO-tO)

式中K温度校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