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1页
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2页
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3页
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4页
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把握故事内容,体会文章将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妙处,学习科幻小说巧妙的构思。(重点)

3.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难点)

【课时安排】1或2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任务三研读写法析巧妙情节

任务四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到“中国科幻第一人”,你们会想到谁?他的哪些作品让你印象深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带上她的眼睛》,是刘慈欣一篇获奖无数的短篇小说。标题中的“眼睛”为什么能被“带走"?“她”是谁?她的眼睛又藏着什么秘密?

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代表作】

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

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

2015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知识补充】

了解三体

《三体》三部曲是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史诗,包含《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作品讲述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生死博弈,以“黑暗森林”理论颠覆宇宙想象,糅合量子物理、宇宙社会学等硬核设定,探讨文明存续的残酷法则。其凭借宏大叙事与哲学深度,成为首获雨果奖的亚洲科幻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以科学逻辑重构人类文明寓言,重新定义了世界科幻格局。

【写作背景】

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20世纪末,人类已经逐渐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但对于地球内部,人们还是知之甚少,于是,作者在科学的基础上融入合理的想象写成了本文,以激励人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知识链接】

科幻小说:

概念: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并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

特点: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三要素:

科学、幻想、小说。

【字音字形】

形近字:缀-辍-啜-掇、暇-瑕-遐、炙-灸、钝-沌-吨-饨

易错字:潜、核、炽、睫、犀、啬

【多音字】

【理解词语】

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点缀)

(2)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不期而至)

(3)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蒙眬)

(4)指彼此心意相通,文中指“我"心里似有感应。(心有灵犀)

(5)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天涯海角)

词语辨析:

蒙眬:跟眼睛有关,用来形容快要睡着或刚醒时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朦胧:既可以指“月光不明”,也可以指某事物“不清楚,模糊"。

任务二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看到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快速浏览全文,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思考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小说主角设定,填写《科幻故事主人公档案》)

2.思考小说的情节线索,说一说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3.思考小说的写作顺序,分别以“我"和“小姑娘”的视角,复述小说情节。

【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指导:学习浏览

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说说你对“浏览"的认识。

1.浏览即“大略地看”,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采用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

线式阅读,指在阅读时,以短语或者句子为注视单位,一眼扫过去,可以捕捉到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行。

面式阅读,指阅读时把两行以上的,或者整段的、整页的文字作为每次眼停时的注视单位。这两种阅读方法视野比较宽阔,眼睛停顿的次数比较少,因而阅读所花的时间会大为缩短,速度会大大提高,可以快速摄取大量信息。

2.阅读时要精神集中,可以随手勾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特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3.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1.思考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小说主角设定,填写《科幻故事主人公档案》)

小说中的人物有:

“我"、她(小姑娘)和主任

主要人物:

“我”和她(“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主人公:

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我":是小说的叙事者,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

《科幻故事主人公档案》

2.思考小说的情节线索,说一说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小说有两条线索,明暗线交织。

明线:“我”的经历见闻转变;

暗线:“她(小姑娘)"的故事回述

构思特点:

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

3.梳理顺序,复述故事。

思考: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分别以“我”和“小姑娘"的视角,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梳理小说的结构层次,复述小说情节。

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中间补叙了“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

我的视角

开端:主任让“我”带上小姑娘的“眼睛"去度假。

发展:“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高潮、结局:“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补叙地航飞船“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

尾声:“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她的视角

开端:“落日六号”飞船被困地核,“我"是唯一的幸存者。

发展:“落日六号”的生命循环系统继续运行,但“我"无法再返回地球表面。

高潮:借助“眼睛”酣游草原,“我"最后一次感受着地面世界的美好。

结局:微子通信设备能量即将耗尽,“我”发送出最后的感言;在与地面失去联系后,“我"坚持观测以期望为后人留下资料。

任务三研读写法析巧妙情节

活动安排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悬念和伏笔的地方,在相应的文字处旁批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明作用。

(2)小组内分享批注,讨论设置悬念、运用伏笔有哪些作用,形成小组结论。

(3)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分享小组结论,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悬念

悬念,是小说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设置的“关子”

结合内容理解,说说本文中的悬念有哪些作用。

1.吸引阅读兴趣:故事开头藏着许多谜团(比如“她是谁?为什么被困?"),像侦探游戏的线索,吸引你一直读下去找答案。

2.放大情感冲击:前期故意不告诉你女孩的真实处境(比如她看一朵花都像看全世界),最后揭开“她永远困在地心”的真相时,那种孤独感会直击心灵。

3.深化小说主题:通过悬念让你先关注“科幻设定”,再思考背后的深意——比如过度依赖科技(如用“眼睛”看世界)是否让我们忽略了真实生活的美好?

悬念就像包装纸里的礼物:先让你猜,再给你惊喜和思考。

伏笔

1.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2.寻找伏笔的方法:

留意文中特殊环境描写;

留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动作描写。

结合内容理解,说说本文中的伏笔与照应有哪些作用。

1.悄悄埋线索:

前文多次出现奇怪细节(比如女孩摸小草像摸钻石、反复看落日),其实是暗示她“永远被困地心"的真相,读到最后你会惊呼“原来早有提示”!

2.让故事更完整:

前面提到的“眼睛"传感装置、地航飞船失踪新闻,后文都变成拯救行动的关键,像拼图突然严丝合缝。

3.加深情感共鸣:

女孩之前对普通事物的珍惜(比如露水、风声),照应她失去自由后的绝望,让你更懂“平凡日常有多珍贵”。

伏笔像提前埋下的魔法种子,照应就是它开花时照亮整个故事!

任务四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两个人物“我"和“小姑娘”,结合关键语句,赏析人物形象,感悟精神品质

活动安排:

(1)我带上“她"的眼睛去了哪里,根据文章内容画一画“我”的游踪示意图。

(2)“我"和“她”对所“见"的风景有什么不同表现?分析人物特点。

(3)分析描写小姑娘的处境和第45段语言描写的语句,感悟人物精神。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的形象与作用。

(1)我带上“她”的眼睛去了哪里,根据文章内容画一画“我"的游踪示意图。

(2)“我”和“她"对所“见”的风景有什么不同表现?分析人物特点。

“我"

终日忙于工作,对美好的事物不屑一顾,对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已经感到麻木。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精神世界是孤独寂寞的“沙漠”。

“她"

天真、纯洁,感官细腻,感受敏锐,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生活和美好的事物无比热爱和珍惜。

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她”这个形象塑造得更成功,对读者也更具有震撼力。

(3)分析描写小姑娘的处境和第45段语言描写的语句,感悟人物精神。

处境:

①飞船被惠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是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②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③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刚毕业的一个娇小的姑娘,正值花样年华的青春美少女,就要在这狭小、封闭、闷热的空间里孤独地度过余生。除了无尽的孤寂,她还将独自面对死亡的恐惧。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她还能冷静地坚持科学研究工作,不得不说她那份敬业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令人佩服。

第45段:“……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从文中“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请你们放心"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少姑娘尽职尽责、善良、为他人着想;

从文中“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人物形家;

从文中“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乐观、对地球的无限热爱。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的形象与作用。

“我”在文中的形象与作用

1.串联情节:“我"是小说的讲述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

2.衬托人物:通过“我"对小姑娘的情感变化和人物表现对比,突出了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3.丰富主题:“我”的形象也很立体,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感的一面,还有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我"的形象中蕴含了对当今社会人类心灵钝化的反思。

小姑娘的形象及作用

①坚强勇敢、善良乐观

②尽职尽责、为他人着想

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④对地球的无限热爱

【作用】

“小姑娘”作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慌乱,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坚强勇敢、善良乐观、尽职尽责的精神品质,

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通过她的形象,赞美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

【写作特色】

1.善用悬念、构思巧妙。

(1)巧设悬念: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开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令读者对她奇怪的表现感到好奇

“她身处的环境常…奇怪的隔热太空服"

她身处的环境不得不令人深思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