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广州某校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某校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某校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某校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某校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历史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由目前的资料看,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分布以晋陕豫交界地带为核心区,向东北影响到红山文化,向东影响到大汶口文化,向南、向西分别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甘肃、青海地区。这表明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起源的特征B.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C.庙底沟文化统一了各区域文化D.彩陶的传播有利于地区间文化融合2.东汉初年,光武帝提出要“多以功举”,汉章帝要求“乡举里选,必累功劳”。汉章帝批评察举所举之人“非能显”,要求被举之人必须“以能显”,以“授之政事”。这反映出东汉初期A.君主专制权力的扩大B.选官标准日趋务实C.社会阶层流动的改善D.士族垄断人才选拔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谱局”“谱库”,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族谱的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能得到认可。这一做法A.保证血缘正统传承B.有助于维护士族特权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4.唐太宗年间,上层社会开始流行女扮男装。有学者认为这与唐朝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有关。也有学者指出,隋和唐初的统治阶层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进而提出这一现象是粟特人随着唐朝开拓疆域大批入境所致。这反映了A.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解释B.史观不同引发学术争论C.史实拓展推动史论深化D.历史研究重视学者立场5.18世纪中期,中国每年出海贸易的商船达到90-110艘,到1830年增加到220多艘,每年输入白银达到400多万两。马嘎尔尼访华时的中国粤海关每年上缴国库税银在百万两以上,成为一项重要财政收入。这些得益于A.清朝朝贡贸易促进的结果B.清朝务实态度推动对外贸易C.开明对外交往政策的推动D.西方工业革命商品输入中国6.馆藏的文物历经沧桑,却在无声地述说着历史。以下的文物能够“叙述”给后人的是A.清代的手工业制造水平B.制作工匠的共同认知C.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清代洋人的真实面貌7.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示意图。该示意图揭示出,近代中国A.传统科技体系制约转型路径选择B.“中体西用”思想受到广泛推崇C.军事科技革新引领社会全面变革D.技术进步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8.1929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提出要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力量的估量,指出要以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来决定党的策略方针,强调“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上述决议A.使中共彻底摆脱苏俄革命模式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C.使全党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迅速展开9.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A.武昌起义获得巨大胜利的推动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C.工农武装割据推动革命新道路D.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0.20世纪80年代,外汇市场存在官方汇价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外汇调剂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高于官方汇价市场。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价从5.7:1调整为8.7:1,同时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1994年汇率改革A.有利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B.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11.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贷出之时,以不足重之秤计银······收取之时,以超重之秤计银”,则“丧失其所贷付之物”该条款促进了帝国垄断商业贸易B西塞罗通过《论法律》《论责任》等著作赞颂为国捐躯的英雄和民众,奥古斯都兴建了神庙(供奉战神、凯撒大帝等)、罗马广场及凯旋门等纪念场所罗马商业发展增强了罗马民族凝聚力C阿拉伯商人苏莱曼的游记中记录了在广州贸易时唐政府收取茶叶税的情况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D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种姓制度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12.近代早期,英格兰警役(负责收税与治安)主要由在财产、老住户身份等方面有优势的乡村精英担任,他们在履行国家职能时,时常基于地方利益与中央政令发生冲突。17世纪后期,大量一般村民开始出任警役而众多乡村精英逐渐退出,警役的官方属性逐渐超越社会属性。上述变化表明当时英国A.基层自治制度已经确立B.国家权威深入基层社会C.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乡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13.新航路开辟后,一些非洲的国王、酋长及部落贵族为了获得更多的武器、商品,加强自己的权力,把整个社会体制转入适应奴隶贸易的轨道,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由此可见奴隶贸易A.导致非洲陷入分裂和孤立B.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的人口C.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使非洲社会发展进程受阻14.19世纪末,德国柏林电气公司工程师卡尔·施密特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负责设计新型发电设备,其妻克拉拉在一家化工企业担任实验室助理,负责产品质量检测。他们的儿子汉斯通过商业学校培训后成为某百货公司的采购经理,女儿安娜则考入师范学院成为小学教师。这折射出工业革命A.改善工人阶级生活环境B.带动垄断资产阶级实力提升C.推动了中间阶层的发展D.提升了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15.1917年3月,沙皇统治被推翻后,布尔什维克党的主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者能做的,就是支持临时政府,等待资本主义发展成熟,再推动新一阶段的革命。列宁则认为,争取俄国工人和农民,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将为德国和其他地方的起义铺平道路。双方的分歧在于如何认识A.世界大战与国内革命的关系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C.和平过渡与武装夺权的关系D.落后国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16.下图是1961年英国《卫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象征英国的老人左脚在试水温,右脚绑着一个沉重的船锚。该漫画反映出当时英国A.传统外交观束缚经济发展B.福利政策拖累国家发展C.国力的衰退制约贸易理念D.滞胀现象阻碍经济复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悬泉汉简的发现推动了考古研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表敦煌悬泉汉简实物图片及部分汉简内容表图悬泉置汉简皇帝橐书(密封诏书)一封,赐敦煌太守。······悬泉驿传受万年驿骑广宗,到夜少半时付平望(驿)······建平五年十一月庚申,遣卒史赵平,送自来大宛使者侯陵奉献。县(悬)泉置元平元年七月兵簿(兵簿题签,军事记录或士兵名册)。--整理自张德芳、胡平生编撰《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材料二悬泉置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和敦煌市交界处戈壁滩上,根据遗址出土简牍推知,它是在敦煌建郡之后所建。西汉武帝元鼎至征和(公元前111-公元前92年)约30年间开创,宋代遭废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文物7万多件,其中汉简3.5万枚,悬泉汉简记载了从汉武帝到东汉安帝前后218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许多内容不见于现存史籍。--摘编自余凯《敦煌悬泉置遗址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悬泉置的职能。(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悬泉置在宋代遭废弃的原因。(5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悬泉汉简的历史研究价值。(6分)18.关税政策调整往往反映了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15年,美英战争结束后,英国将出口棉布价格压低至美国棉布生产成本的60%,导致美国半数新建工厂濒临倒闭。于是,北方工业利益集团将高关税视为抵御英国竞争的核心工具,西部农业州期待关税收入来改善农产品的运输条件。以众议院议长亨利·克莱为代表的“美国体系”倡导者推动关税保护政策出台,希望构建自主的工业经济体系。南方农业州依赖向英国出口棉花和进口廉价制成品,最初害怕英国报复,但因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和偿还国债需求而支持法案。最终1816年《关税法》在国会以较大优势通过。--摘编自刘绪贻等总主编《美国通史(第三卷)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材料二1828年美国国会通过平均税率为45%的关税法案,南卡罗来纳州援引州权理论,使联邦政府被迫通过《妥协关税法》,承诺逐步降低税率。1890年共和党主导的《麦金莱关税法》将平均税率推至49.5%。1913年民主党推动立法,将平均税率降至27%。1930年《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将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提升至59%。法案通过后,全球25个主要贸易国在18个月内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这导致1929-1934年全球贸易额从360亿美元暴跌至120亿美元。在美国国内,农场破产率超过50%,1931-1933年全美9000家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至1933年的25%。日本对美丝织品出口下降90%,财政危机迫使军方加速侵华步伐。1934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降低关税50%,标志着国会放弃单边关税制定权。--整理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全世界经济萧条》(1)根据材料一,说明1816年美国《关税法》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简析《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实施的后果。(4分)(3)针对《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二战后人们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作了哪些调整?(4分)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不日新者必日退”。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成为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选取中国历史某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围绕“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充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新加坡在国家独立之前经历过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民族压迫,现代化也悄然走进了新加坡的社会。1867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建立了宪法下的正式的政治制度;尽管如此,(独立后的)新加坡现代化的进程更受到本国社会现实及思潮的影响。新加坡对殖民统治的反抗,客观上促使民族主义的产生。这使得新加坡现代化之路在吸收西方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又兼具本国的特色。此外,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991年推出“五大共同价值观”,有力地推动了新加坡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和社会和谐。--摘编自徐国冲《历史·比较·发展:三重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方案》材料二不同现代化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甚至会有反复和挫折。有学者这样总结,“存在通往现代化的不同国家路线,它受制于三套因素:既定国家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关系中的结构性位置;国家的特定遗传密码,它的影响越重要,文化遗产越丰富;以及个体和集体行动者的策略,这些行动者是现代化的关键代理人。在这个意义上,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国家会提出不同的反应策略,它们是文化和制度上的对等物”--摘编自赵自勇《现代化与历史学习》(1)根据材料一,简析新加坡提出“五大价值观”的背景。(4分)(2)材料二中关于现代化道路形成的要素有哪些?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进行阐述。(8分)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题号、23456へ8910111213141516答案DBBCBADBBCDBDCDA二、材料解析题17.(14分)(1)职能:信息传递(邮驿);接待过往人员(驿站);军事保障;文书(档案)记录。(3分)(2)原因:政治:宋代对西北边疆的控制减弱(民族政权并立)。(2分)经济:交通路线发生变化(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经济重心南移。(任意一点得2分)自然:敦煌地区自然环境恶化(政府政策调整)。(1分)(3)价值:是一手资料(实物史料),史料价值较高(2分);可用于研究汉代边疆治理、邮驿制度、民族交往、丝绸之路和文化习俗等问题(任意1点得1分,共2分);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充实研究材料,对传统史书进行补正(相互印证)等(2分)。18.(14分)(1)背景:美英战争结束后,美国面临英国商品倾销: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出现产业危机;利益集团和政治界达成高关税的共识;经济独立意识增强与战后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联邦政府增加收入,偿还国债的需求。(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2)后果:世界:全球贸易额大幅萎缩(推动了国际金本位制瓦解):美国:加剧了美国经济危机及社会危机(具体可答农业、工业和金融危机和失业率升高):其他国家:加剧全球经济危机,促使法西斯主义加快扩张,加速二战爆发。(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3)调整:加强国际宏观协调,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达成《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国际经济领域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19.(12分)示例:论题: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近代转型(2分)阐述:1915年,中国正处在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十字路口。虽然君主专制已被推翻,但军阀割据、复辟思潮暗流涌动,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仍禁锢着民众思想。民主共和观念和西方启蒙思想传播推动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提倡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同时推动报刊业发展,推动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1917年俄国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