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综合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综合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综合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综合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综合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三角形》综合测试卷

-.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用若干根等长的小木棍搭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搭建1个等边三角形最少

需要3根小木棍,搭建2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5根小木棍,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

小木棍的根数是()

A.12B.10C.9D.6

2.如图,已知P是SBC内任一点,AB=12,BC=10,AC=6,WlPA+PB+PC的值一定

A.14B.15C.16D.28

3.已知△ABC的三条高的比是3:4:5,且三条边的长均为整数,则△4BC的边长可能是()

A.10B.12C.14D.16

4.如图,这是雨伞在开合过程中某时刻的截面图,伞骨ZB=2C,D,£分别是,2C的中

点、,DM,EM是连接弹簧〃和伞骨的支架,且DM=EM,在弹簧例向上滑动的过程中,若

加4。=30°,则=()

A.60°B.50°C.40°D.30°

5.如图,已知长方形ABC。的边长ZB=10cm,BC=8cm,点E在边ZB上,AE=4cm,如果

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以2cm/s

的速度向点。运动.则能够使^BPE与ACQP全等的时间为()

A.IsB.2sC.3sD.4s

6.如图,△ABC的面积为18cm2,4。平分NBZC,CD14。于点。,连接BD,则的面积

为()

A.7cm2B.8cm2C.9cm2D.10cm2

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点4,6,。,。,£,尸,G都在格点上,

图中不与AaBC全等的三角形是()

A.△AGEB.△GADC.△EFGD.△DFG

8.如图,在A/IGC中,4。是n片的外角平分线,尸是力。上异于力的任意一点,设PB=m,

尸/氏c,/Oh,则(行")与(ZHC)的大小关系是()

A.m+n>b^cB.m+n<队cC.m+n=b^cD.无法确定

9.如图,在RtAZBC中,zBAC=90°,CD是△ABC的角平分线,AE1CD于点E,连接BE,

ZB=6,AC=8,BC=10,则4ABE的面积是()

A.-B.2C.-D.-

555

10.在△ABC中,BD、BE分别是高和角平分线,点F在巴4的延长线上,FH1BE交BD于点G,

交BC于点H,下列结论:①NDBE=NEFH,,②2NBEF=^BAF+NC;@2^£FH=NBAC-N;

④NBGH=z4BF+NT;其中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它的周长为.

12.在AaBC中=35°/1。是8。边上的高=75°8。,CO分别平分4BC和4CB,

则/BOC=°.

13.如图,/ABC=60。,ZB=2,动点尸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

运动,设点尸的运动时间为f秒(t〉0),当AABP为锐角三角形时,/的取值范围是.

14.如图ABACP1f分别为AC/I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连接。4要三△2CE,

还须添加一个条件,如添加2。=4E,可运用SAS,证得△ABD=^ACE.请写出添加的其它

一个条件,仍能证得△ABD=AACE:.(说明:原图不再添加点和线,要求写出所

有可能)

15.如图,在△ZBC中MB>",初是中线,若血4c=2.BAD,CF14。于点F、则既

值是

16.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将这两个三角板抽象成如

图2所示的△2BC和△ZED,其中NBZC==90。,点B,C,E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连

接CD.若BC=8,CE=4,则4DCE的面积是.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

17.(6分)如图,线段ZB=CD,与CD相交于点。,且4=60:CE是由平移所得,试确

定2C+BD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B

DE

18.(6分)如图,把△2BC沿EF折叠,使点A落在点。处,

(1)若。后||AC,试判断21与22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NB+/=130°,求21+/2的度数.

19.(8分)如图,在△ABC中,BE是角平分线,点。在边48上(不与点4,6重合),连接CD

交BE于点O.

(1)若CD是中线,BC=5,4C=3,则△BCD与△2CD的周长差为

(2)若CD1AB,^ABC=60°,求/BOC的度数.

20(8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E分别是BC上两点,连接2。/E,S.AD=AE.求

证:BD=CE.

针对这道题目,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小明:“可以通过证明三AaCE得至IJ.”

小华:“可以通过证明AZBE三△47。得至!].”

小聪:“我觉得可以通过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证明.”

请你结合上述讨论,选择恰当的方法完成证明.

21.(10分)如图1,AB^CD,要求用尺规在CD上取一点“,使得44平分NBZC,下面是两位

同学的做法.

小明:如图2,以点4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E,F,再分别以E,F为圆

心,大于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于点G,连接并延长4G交CD于点”.

小红:你的作图是正确的,我的做法和你不一样,如图3,以C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与CD的

交点就是点”.

(1)请证明小明的做法是正确的;

(2)小红的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2.(10分)如图1,在△ABC中,。为BC上一点,且=60:4CB和44。的平分线CF、

4E交于点M,CF与交于点G.

图1图2

(1)求Z1MC的度数;

(2)连接BM,交2。于点”,若NBME=60°,如图2.求证:△AHM=△BCM.

23.(12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2BC中,是BC边上

的中线,若=8,AD=5,求边AC的取值范围.小琪同学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

下的解决方法:延长4。至点E,使DE=AD,连接BE,请根据小琪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EDB三AADC,依据是^.

A.SSSB.SASC.AAS

(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边AC的取值范围是.

解后反思: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

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之中.

【感悟方法】

(3)如图2,4。是△ABC的中线,BE交4C于点£,交4。于点F,AC=BF.试说明\AE=EF.

24.(12分)某校七年级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4,6的距离,甲、乙、丙三位

同学分别设计出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

甲:如图①,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接到达/,6的点C,再连接ZC,并分别延长2C至。,

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4,B的距离.

乙:如图②,先过点6作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两点,使,接着过点。作BD的

垂线DE,交2C的延长线于点£,则测出DE的长即为4,6的距离.

丙:如图③,过点8作BD1AB,再由点。观测,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这

时只要测出BC的长即为4,6的距离.

(1)请你分别补全乙、丙两位同学所设计的方案中空缺的部分.

乙:;丙: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分析】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通过对图形观察,思考,得出需要小木棍的根数,然后图

形对比,选出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

【详解】图1没有共用部分,要6根小木棍,

图2有共用部分,可以减少小木棍根数,

仿照图2得到图3,要7根小木棍,

△AZVAZ

图1⑹艮)图2(5根)图3(7根)

同法搭建的图4,要9根小木棍,

如按图5摆放,外围大的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5个等边三角形,要9根小木棍,

如按图6摆成三棱锥(西面体)就可以得到4个等边三角形,

..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6根.

AAZ;心

图4(9根)图5(9根)图6⑹艮)

故选:D

2.A

【分析】在三个三角形中分别利用三边关系列出三个不等式,相加后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

到正确的结论.

【详解】解:如图所示,在AABP中,AP+BP>AB,

同理:BP+PC>BC,AP+PC>AC,

以上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到:

2(PA+PB+PC)>AB+BC+AC,

即PA+PB+PC>j(AB+BC+AC),

/.PA+PB+PC>|x(12+10+6)=14,

艮PA+PB+PC>14

故选A.

3.B

【分析】此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由三角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与三条

高的比是3:4:5,求得三条边的比,设三边为ZB,BC,AC三条对应的高为的,a2,,根

据42BC的面积的求解方法即可求得SMBC=|ZBai=^BCa2=^ACa3,由△ABC的三条高的

比是3:4:5,易得4B:BC:4C=20:15:12,又由三条边的长均为整数,观察4个选项,即可

求得答案.

【详解】解:设三边为ZB,BC,AC三条对应的高为的,a2,,

可得:SAABC-5aBxa[=]BCxa.2—x,

已知的:a2:=3:4:5,

可得=20:15:12,

•••三边均为整数.

又•••4个答案分别是10,12,14,16.

・•.△4BC的边长可能是12.

故选:B.

4.A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由线段中点定义得到4。=2E,又MD=ME,AM=AM,

因此△ZDM三△ZEM(SSS),得到/WAD=^MAE,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证明::D,£分别是ZB,AC的中点,

11

:.AD=-AB,AE=-AC,

22

:AB—AC,

:.AD—AE,

:MDME,AMAM,

/.△ADM=△ZEM(SSS),

:.^MAD=^MAE=30:,

;.NDAE=2^MAD=60°.

故选:A.

5.A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

角形的性质.设能够使^BPE与△CQP全等的时间为ts,则BP=2久cm,CP=BC—BP=

(8-2%)cm,CQ=2xcm,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得解:①△BPE=△CQP;@ABPE=△CPQ.

【详解】解:vAB=10cm,AE=4cm,

・・.BE=AB-AE=6cm,

设能够使^BPE与ACQP全等的时间为ts,

则BP=2xcm,CP—BC—BP=(8—2%)cm,CQ-2xcm,

分两种情况考虑:

©△BPE=△CQP时,

CP=BE,

即8-2%=6,

解得久—1,

此时BP=CQ=2cm,

1s时能够使^BPE与△CQP全等;

BPE=△CPQ,

CQ=BE,

即2%=6,

解得尤=3,

此时BP—6cm,CP—8—2x—2,

即BPjCP,与4BPE=△CPQ矛盾(舍去);

综上,能够使△BPE与△CQP全等的时间为1s.

故选:A.

6.C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延长CD交于点E,证明△ZDE三△ZDC(ASA),得出DE=DC,S^ADE=S^ADC,即可推出结

果.

【详解】解:如图,延长CD交于点E,

A

・••CD1AD,

:.^ADE=^ADC=90°,

又;40平分,

^EAD-^CAD,

又•••ADAD,

ADE=△ZDC(ASA),

,1•DE=DC,S^ADE=^LADC,

S&BDE­S^BCD,

S^ADE+S^BDE—S“DC+S^BDC,

SMDE+S^BDE—^AABD-]S&ABC=9cm2.

故选:C.

7.C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AS,AAS,ASA,SSS,HL,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网格特点,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去判断即可.

【详解】解:如图:

由网格可知△CM2三△EM4(SAS),

=N2,

由网格可知△CBM,△ENG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N3=N4=45°,

'.'AB=AG=3,

:.^ABC三△AGE(ASA),故A可以证明全等,不符合题意;

如图:

同理可得NG=A:AB,AB=AG,^DAG=^CBA,

DAG=△CBZ(ASA),故B可以证明全等,不符合题意;

如图:

同理可得NB=NF,AB=DF,^CAB=^GDF,

CAB=△GDF(ASA),故D可以证明全等,不符合题意;

如图:

由上可得"GF=/FGT+/EGT=90°,而△ABC是钝角三角形,

故△4BC与△FEG不可能全等,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延长用I至£点,使得AE=AC,连结ED、EP,

平分

:.zEAD=zCAD,

:AC=AE,AP=AP,

:4AP*APE〈SAS),

:.PC=PE=n,

在中,PB+PE>AB+AE=AB+AC,即m+n>b^c,

故选:A.

9.C

【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与性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延长2E

交BC于点F,作AM1BC与点、M,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4EC=△FEC(ASA),可推出2E=

EF,FC=AC=8,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可求得力M,从而得到S-BF,最后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

质可知S-BE=^SAABF,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延长4E交BC于点F,作AM1BC与点M,如图所示,

BFMC-:AECD,CD是△ABC的角平分线,

^AEC=NFEC=90°,^ACE=NFCE,

在和△?£1(7中,

^AEC=NFEC

EC=EC

^ACE=NFCE

AEC=△FEC(ASA),

AE=EF,FC=AC,

•••NBAC=90°,ZB=6,AC=8,BC=10,

・•.BF=BC-FC=BC-AC=10-8=2,

11

-S^BC^-AB-AC^-BC-AM,

..ABAC6X824

・・.A4M=---------=—=—

BC105

1

-1xc2x—24=—24

S^ABF~2BF,力”=255

vAE=EF,

故选:c.

10.A

【分析】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高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

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

zDBE=NEFH,故①正确;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C=zEBA=,再根据三角

形外角的性质得出NBZF=^ABC+N/EBC=NBEF-N,从而即可求出2/BEF=^BAF+

NC,故②正确;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Z1BC=180-^BAC,结合角平分线的定

义可得出,BC=90。—+/B2C),又可知NCBD=90°-NC,结合“BD=NBD-

NEBC和NDBE=NEFH,即可求出=NBAC-N,故③正确;由题意易求得/FEB=

NABE+4,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NFGD=/FEB,由对顶角相等得出—GO=NBGH,从

而可求出NBG”=NABE+4,故④错误.

【详解】解:刀。是高线,

:zDBE+NDEB=90°.

:FH1BE,

:.NEFH+NDEB=90°,

:./DBE=NEFH,故①正确;

是角平分线,

1

.'EBC=NEBA=久ABC.

2

■:NBAF=^ABC+NC,

:.^BAF=2/EBC+NC,

:.^BAF=2NEBC+NC

;NBEF=NEBC+NC,即/BC=NBEF-NC,

:.^BAF=2(NBEF-㈤+4,即NB”=2/BEF-N,

:2/BEF=^BAF+”,故②正确;

:^ABC=180°-^C-^BAC,

:.NEBC=jNABC=j(180-NBAC)=90D-|(^C+NB2C).

:BD1AC,

:.NCBD=90°—4,

:.NEBD=NBD-NEBC=(904)-[90-NB4C)]=j^BAC-4).

;NDBE=NEFH,

:2/EFH=zBAC-NC,故③正确;

:/FEB=NEBC+NC,^ABE=NEBC,

,/FEB=^ABE+NC.

:BD1FC,FH1BE,

"NFGD=NFEB.

,.NFGD=NBGH,

:.NBGH=NFEB,

:zBGH=NABE+NC,故④错误.

综上可知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二.填空题

11.20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长度为4和8两边,没有明

确是底边还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能够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①当4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8,

4、8、8可以构成三角形,

故周长为20;

②当4为腰时,

其它两边为4和8,

•••4+4=8,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故答案为:20.

12.110或125

【分析】分两种情形:当高4。在△2BC内部时,由+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

得出NOBC+^CB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当高在△ABC外部时,同法

可得可求.

【详解】解:当高4。在AaBC内部时,如图所示:

■:4BC和Z1CB的平分线交于0点,

A)BC+^OCB=1+^4CB)=;1x110。=55。,

NBOC=1800-JOBC+0CB)=180。-55°=125°;

当高在△ABC外部时,如图所示:

DCB...^ABC=35°,^ACB=180^ACD=18075105°,

nABC+^ACB=35°+105°=140°,

•・•/4BC和z4CB的平分线交于0点,

A)BC+NOCB=jSBC+^ACB)=|x140°=70°,

NBOC=1800-JOBC+N)CB)=180。-70°=110°;

故答案为:110或125.

13.1<t<4

【分析】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两种情况:当4PB=90时,

当NBZP=90用寸,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Z1PB=90时,如图:

:^ABC=60°,

:.NBAP=180^APB-^ABP=30

1

:.BP=-AB=1;

2

当-BZP=90用寸,如图:

A

:^ABC=60°,

:zBPA=180nBAP-zABP=30°,

:.BP=2AB=4;

•.动点尸从点6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运动,设点尸的运动时间为/秒

(t>0),ZkABP为锐角三角形时,

/.I<t<4,

故答案为:1<t<4.

14.NABD=^ACE,^AEC=/ADB,OB=OC,BE=CD,^BAO=^CAO,NBEC=NDB,

NOBC=^OCB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掌握判断定理是解题关键;要△ZB。=AACE,

已知一组对应边相等和一个公共角,再添加一个条件可以是角相等,NABD=z4CE或Z1EC=

zADB、^BAO=NCAO,依据是ASA或AAS,也可以是间接条件,得出2。=AE,如BE=DC,

能间接证出△4BD和△4CE再有一组角相等或一组边相等即可

【详解】解:添加NIB。=^ACE,依据是ASA,

添加4EC=^ADB,依据是AAS,

添加NBZ。=^CAO,可先得出△ZB。=△T4CO(SAS),从而得出ZIBD=^ACE,然后依据ASA

可证△ABD=△ACE;

添加NBEC=NJDB可得/AEC=NADB,则依据AAS证明△ABD=△ACE;

添力口NOBC=RCB可得=^ACE,则依据ASA可证△ZB。三XACE;

添加OB=OC,先证△ZB。三△ZCO(SSS),从而得出24BD=^ACE,进而得出△ABD三AACE,

依据是ASA,

添加BE=CD,可得出4。=AE,进而△ABD=△ACE,依据SAS,

故答案为2ABD=^ACE,^AEC=MB,0B=OCBE=CD/BAO=^CAO/BEC=NCDB,

NOBC=NOCB.

15.-

2

【分析】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合理的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

键试点B作BH14。于〃延长ZM至£使ZE=AC连接CE利用AAS证明△BHD=△CFD,

△EFC=^AH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线段的和差求解即可.

【详解】解:过点6作14。于〃,延长D4至E,使ZE=AC,连接CE,

•・•NDAC=NE+^ACE,NDAC=2/BAD,

・•・^BAD=NE,

••・a。是中线,

BD=CD,

在^BHD^\ACFD中,

"=NFD=90°

|/BDH=NCDF'

IBD=CD

BHD=△CF£)(AAS),

BH=CF,DH=FD,

在和中,

fNE=^BAD

|NEFC=NH=9。°'

ICF=BH

EFC=△2”B(AAS),

EFAH,

:.AE=FH=DH+FD=2FD,

AC=2FD,

DF1

・•,就=/

故答案为.

2

16.24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根据SAS证明

AACD=AAB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NIC。=NB,CD=BE,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BC、△Z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B=45°,AB=AC,AD=AE,^BAC=^EAD=90°,

・••/BAC=^EAD=90°,

zBAC+^CAE=^EAD+^CAE,即NBZE=^CAD,

在AZBE和△ac。中,

(AB=AC

<zBAE=^CAD,

IAD=AE

ACD=△ABE(SAS),

^ACD=NB=45°,CD=BE,

NBCD=/ACB+^ACD=90°,

•••BC=8,CE=4,

BE=12,

CD=12,

11

SADCE=户•DC=ax4x12=24,

故答案为:24.

三.解答题

17.解:由平移的性质知,与CE平行且相等,AC=BE,

:AB=CD,

:.CE—CD,

当B、D、£不共线时,

:AB^CE,

:.NDCE==60°,

/.△CE。是等边三角形,

:.DE=AB,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BE+BD=AC+BD>DE=AB,

即AC+BD>AB.

当D、B、£共线时,AC+BD=ZB,

综上,ZC+BDNZB.

18.(1)解:21=/2,理由如下:

•.2。是由翻折得到,

:./D=,

:DE||AC,

=^A,2Z=ND,

=N2.

(2)解:+"=180°,NB+/C=130°,

:.^A=50°,

:DE||AC,

=N2=4=50°,

+N2=50°+50°=100°.

19.(1)解:;CD是A/BC的中线,

AD=BD,

•••BC=5,ZC=3,

BCD与△47。的周长差

=(BC+BD+CD)-(AC+AD+CD)

=BC-AC

=5-3

=2,

故答案为:2;

(2)解:•••C。,ZB,

NBDC=90°,

•••^5是^ABC的角平分线,^ABC=60°,

11

^ABE--/ABC=-x60°=30°,

22'

・•・/BOC=NBDC+^ABE=900+30°=120,

20.小明的方法证明:

\'AB=AC,

:.NB=H,

:AD=AE,

:.^ADE=NAED,

:.NADB=^AEC,

/.△ABD三△ZCE(AAS),

:.BD=CE;

小华的方法证明:

:AB=AC,

:.NB=NC,

:AD=AE,

:./AED=NADE,

即44EB=MC,

/.△ABE三△ABD(AAS),

:.BD=CE;

小聪的方法证明:

如图,过点a作a”iBC于H,

:AB^AC,AD^AE,

:.BH=CH,DH=EH,

:.BH-DHCH-EH,

即B。=CE.

21.(1)证明:如图2中,连接EG,FG,

由作图可知ZE=ZF,EG=FG,

在AZGE和AaGF中,

(AE=AF

lEG=FG,

14G=AG

/.△AGE三△ZGF(SSS),

"NEAG=^EAF,

./“平分”/。;

(2)解:正确,理由如下:

如图3中,连接2”,

由作图可知ca=CH,

:.^CAH=^AHC,

:AB^CD,

:.^BAH=^AHC,

:.^CAH=/BAH,

平分NBZC.

22.(1)解:•••ZE,CF分别是^CAD和^ACB的平分线,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