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某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魔冕。披

魔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该学者评价的是()

A.隋文帝B.唐太宗

C.宋太祖D.成吉思汗

2.《宋史・文苑传》记载:“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

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治国政策是()

A.轻徭薄赋B.以德化民

C.分权制衡D.崇文抑武

3.北宋中期为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这次变法在经济方

面的主要措施有()

①青苗法②保甲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募役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

A.宋朝推行崇文抑武方针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海外贸易发达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5.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其中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6.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了如下材料:哪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

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由此判断他们要讲述的是()

A.王安石变法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D.元朝的建立

7.元朝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按内地汉族区域置行省,而设置符合该地区

该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例如在吐蕃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机构,并

由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对有些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在政治上从其本俗,在

经济上也听任其固有形式继续存在。这表明元朝()

A.边疆地区实行自治B.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C.民族交融互通有无D.因地制宜有效治理

8.到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

可进行。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

张。”由此可知,宋代()

A.经商突破了时空限制B.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繁荣

C.商业侵占了城市的空间D.政府不再限制商业的发展

9.宋代海外贸易频繁,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香料到泉州出售。他到达泉

州港口后,办理手续并缴税应该去()

A.蕃坊B.榷场C.市舶司D.都护府

10.据考证,世界上现存三百多件元青花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博物

馆有40件,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A.统治疆域较为辽阔B.中外交通四通八达

C.对外关系缓慢转型D.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11.下面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与此项科技

成就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

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李清照B.毕昇C.朱熹D.关汉卿

12.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编订

的《授时历》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时”,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

这表明中国古代制定历法的目的在于()

A.理论创新B.服务生产

C.巩固统治D.方便祭祀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B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1)图A(人物)于960年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

图B中①处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结束了

的分裂局面,统治者为强化中央集权,实行的方针。

(4分)

材料二方镇(地方势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宋初出现了什么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为

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材料三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

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

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及对其的评价。(3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学会看历史地图是地理与历史学科综合学习的途径之一。

辽、北宋、西夏时期形势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时期形势图(114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A政权的名称和建立B政权的民族,

(2分)并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时代特征。(1分)

材料二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

辽钱物,称为“岁币”。……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

材料三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

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住建7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

分)

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与辽订立了什么和约以及北宋与西夏和

约的内容。(2分)这些和约分别对宋辽、宋夏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

影响?(2分)

②宋金达成和议后,双方形成什么局面?(1分)依据材料三,指出双方的分界

线。(1分)从中可以看出南宋统治者什么态度?(2分)

材料四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

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

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宋朝虽然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

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3)依据材料四,指出辽、宋、西夏时期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1分)综合上述

材料,谈谈此交往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2分)

15.某校七年级(2)班展开以“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

与探究。(16分)

【实现统一】

材料一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域概念,又用来指称政权,

同时又是一种美称。不仅汉族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政权也自称“中

国,,,“中国,,的概念存在一种复数现象。元朝实现了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

国”的转变。

—摘编自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一试论

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⑴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现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的

标志性历史事件。(1分)元朝在加强地方管理上实施了什么制度?(1分)

【边疆治理】

材料二历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方式,其中的一种类型

是:历代中原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统治,并将少数民族

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

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

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摘编自《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

管理?(2分)这些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1分)元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管

理台湾?(1分)

【民族交融】

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

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

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

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3)材料三中所述的“新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1分)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民族

关系发展的原因。(2分)

【科技文化】

材料四

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九儒十

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

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

囱,拈/珏…注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

囹A枝牝俳子公

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

本意图

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

(4)图A转轮排字法的发明者是谁?(1分)依据材料四,概括元曲艺术的鲜明特

点。(1分)

[①1

材料五到了南宋,西北陆路交通受阻……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

多个,大多数分布在南洋群岛及亚洲东南、南部、西南部的沿海地区。……

元代使用统一的货币,遵奉着同一的政令,陆运、河运和海运畅通无阻,无

远不至。东欧、西亚、非洲I、日本、朝鲜、南洋各地,都有商队、使团来到

大都。与泉州有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与中原的“重农抑商”观念不同,

元代实行的是重商政策,对外贸易开放,无论水陆均“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5)依据材料五,概述元代对外贸易的新发展。(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

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2分)结合材料五,请你为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1

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答案

圆形方孔的铜钱,这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契丹和西夏的钱币吸收了中原王朝钱币

的设计样式,体现了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互鉴,D项正确。

5.B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

局面;916年,北方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政权;960年,

赵匡胤建立北宋;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

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并立;H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

建立南宋,南宋与西夏、金并立。据此可知,正确的演变顺序应为①③④②,

B项正确。

7.D点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元朝在不同民族地区采取了符合当地特点的

管理方式,这说明元朝在治理地方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实际情

况,采取灵活合理的管理措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D项正确;元

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符合该地区该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并不是自治,排除A

项;材料反映了元朝因地制宜进行治理,未涉及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和民族交

融的信息,排除B、C两项。故选D。

12.B点拨:材料中的“按节气定月份”“敬授民时”和“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

时令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都与农业生产有关,其制定目的在于服务

生产,B项正确;历法的内容不属于理论创新,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巩固

统治,排除C项;材料与祭祀无关,排除D项。故选B。

13.⑴赵匡胤开封五代十国崇文抑武(每空1分,共4分)

(2)问题:地方势力强大,君弱臣强(或武将专权,权力过大)。(1分)措施:任

用文臣管理军务,解除节度使兵权,定期换防;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行三年任期制,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目的:实现富国强兵。(1分)评价:一定程度改善了北宋积贫的局面,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急于求成,实际上加

重了人民的负担;触犯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强兵效果并不明显,没有改善北宋积弱的局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14.(1)政权:辽。(1分)民族:女真。(1分)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