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初中专题04文言文对比阅读经典真题经典真题(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见往事耳
②及鲁肃过寻阳③肃意尚轻蒙④遂往诣蒙2.请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两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肃于是越席就之。4.【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乙】普①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②某人为某官,帝③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④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⑥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说,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选自毕沅《续资治通鉴》)【注释】①普:即赵普,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②除:封授。③帝:指宋太祖赵匡胤。④可:同意。⑤骤:突然。⑥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但当涉猎
(2)即更刮目相待(3)裂其奏投诸地
(4)帝大说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帝素嫌其人,不与。7.根据乙文内容,说说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8.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9.(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文言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路,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①贪污解任,自陈②尝在秦王③暮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④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亲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坐:因犯……罪或错误。②陈:陈述。③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④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①但当涉猎②即更刮目相待③上欣然纳之④相寿流涕而去(2)翻译下面句子。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上怜之,欲听还旧任。(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B.甲文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C.从乙文可以看出魏征是一个直言进谏的大臣。D.乙文划线句子的断句应为“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4)甲文“结友而别”与乙文“相寿流涕而去”各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④,其文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⑥,或⑦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选自《王文公文集》)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的事物让他做诗他就能立刻完成,⑤文理:文采和道理。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稍稍:渐渐地。宾客:把……当作宾客。⑦或:有人。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意思是连普通人都不如)。10.解释加点字含义。(1)及鲁肃过浔阳(2)卿今者才略(3)即书诗四句(4)余闻之也久1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言多务,孰若孤?(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刮目相待”也作“刮目相看”,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B.关于乙文中的划线句子,正确的断句方法为: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C.甲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D.从乙文最后一句“泯然众人矣”,可以看出方仲永最后才华横溢,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13.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分别结合甲乙两文和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及鲁肃过寻阳()(2)卿今者才略()(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意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①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②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释)①造次:鲁莽,轻率。②拊(fǔ):抚摩。16.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君宜顾之A.回头看。B.探望,拜访。C.关心,照顾。D.反而,却。①肃于是越席就之A.完成,成功。B.就在,就职。C.看,观赏。D.靠近,走近。②1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18.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卖油翁》)【乙】戴嵩①画牛苏轼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生》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④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注】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③宝:珍藏。④拊(fǔ)掌:拍手。⑤搐(chù):紧缩。19.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3)一日曝书画
(4)尾搐入两股间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②处士笑而然之。22.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①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②之。其子恚③曰:“天下姓氏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节选自《贤弈篇·应谐录》)【注】①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②趣:同“促”,催促。③恚(huì):怨恨,恼怒。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C.书一画
军书十二卷 D.无他,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24.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25.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人物原句描写方法揣摩心理陈康肃公尔安敢轻吾射AB田舍翁之子C神态、动作描写得意2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卖油翁和田舍翁之子这两个人在学习方面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27.(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乙】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①,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②其妻之机下,以目承③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⑤,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⑥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⑦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⑧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⑨。以告飞卫。飞卫曰:“汝得之矣!”(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注释】①瞬:眼珠转动,眨眼。②偃卧:仰面躺下。③承:由下向上注视。④牵挺:织布机的踏板。⑤眦:眼眶。⑥牖:窗。⑦浸:渐渐。⑧燕角之弧、朔蓬之竿:燕地牛角做的弓,北地蓬梗做的箭杆。⑨穿透了虱子的中间(1)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②但微颔之③纪昌归④以睹余物(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②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3)对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B.【甲】文含义深远,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的事告诫陈尧咨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C.【乙】文“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的断句是正确的。D.【甲】文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4)【甲】【乙】两篇选文都讲述了“本领”的故事,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如何练好一项本领。(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短篇,完成问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热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太宗时,有待诏贾玄,以棋供奉,号为国手。迩来数十年,未有继者。近时有李憨子者,颇为人所称,云举世无敌手。然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盖里巷庸人也,不足置之尊俎间。故胡旦尝语人曰:“以棋为易解则如旦聪明尚或不能以为难解则愚下小人往往造于精绝。”信如其言也。(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注释】①胡旦,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宗年间状元。28.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的意思。①公亦以此自矜②尔安敢轻吾射③不足置之尊俎间④信如其言也29.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以积为易解则如只聪明尚或不能以为难解则愚下小人往往造于精绝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近时有李慈子者,颇为人所称,云举世无敌手。31.甲文的卖油盐与乙文的李憨子都是市井中的普通人,但他们却可以做到陈尧咨和胡旦都做不到的事,请你谈谈甲、乙两文分别讲述了什么道理?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与文言小组一起,阅读文言小故事,感受平凡人物的光芒。【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③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清袁枚《实蒜老叟》)【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成:成全。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公亦以此自矜(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3)咳嗽不绝声(4)徐徐负蒜而归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杨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3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段开头都表现了年轻一方的本领高超,目的是为了烘托两位老人技高一筹。B.乙文的卖蒜叟在比试后“徐徐负蒜而归”,是因为他已被杨二相公所伤,在假装若无其事。C.甲文详写卖油翁“酌油”的情节,是为了突出卖油翁技艺高超,充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D.甲、乙文章中的陈尧咨和杨二相公,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最终被民间高人上了一课。35.甲乙两个故事有什么异同之处?(可以从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模拟预测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卖油翁》)【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选自宋史《碎金鱼》)【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睨之久而不去睨:(2)康肃忿然曰忿然:(3)陈尧咨善射
善:
(4)及守荆南回及: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38.【甲】文中,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39.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卖油翁》)[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①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②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①哂:微笑,讥笑。②缒:悬绳而下,这里指下坠。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但微颔之
颔:(2)康肃笑而遣之
遣:(3)老翁顾童子曰
顾:4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42.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卖油翁和陈尧咨这场矛盾冲突产生和化解的前因后果,下面是几个同学的发言,他们说得有道理吗?任选其一说明理由。李同学: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卖油翁的态度上。王同学: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也在卖油翁的语气态度上。赵同学:卖油翁用小绝活和类比的方法化解了这场冲突。张同学:陈尧咨通达爽快也是化解矛盾的一个原因。43.小人物也有大智慧,他们用自身展现的优秀品质引导我们修身养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说说你从选文中的两位老翁那里获得了什么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④甲尔。”(欧阳修《归田录》)【注释】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④属思:思考,构思。4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康肃笑而遣之③在西洛时尝语僚属45.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B.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C.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D.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4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盖未尝顷刻释卷也。47.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阅读下文,回答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卖油翁》48.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3)公亦以此自矜
(4)康肃笑而遣之4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结友而别
②而钱不湿B.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以吾酌油知之C.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D.①蒙乃始就学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50.翻译下面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51.用两个成语回答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5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③俭以养德()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5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中的“劝”与《诫子书》中的“诫”意义相同,均为劝诫、劝勉之义。B.甲、乙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则通过生动且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明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乙文认为学习是修身养德的有效途径。C.甲文记事简练,仅通过孙权劝学一个环节来表现人物性格;乙文议论精当,开篇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D.甲文通过鲁肃的语言和行为从侧面烘托吕蒙的进步之大;乙文通过“淡泊”“宁静”与“淫慢”“险躁”的对比,来论证“静”对修身养德的重要作用。55.读了两篇短文,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就两篇文章所谈及的其中一个方面说说自己的认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蒲留仙①居乡里,落拓②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③,中贮苦茗④,又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注释】①蒲留仙:蒲松龄,字留仙。②落拓:落泊,穷困失意。③瓷罂:小口大腹的盛酒器。④茗:茶。⑤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5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但当涉猎()
及鲁肃过寻阳()下陈芦席,坐于上()如是二十余年()5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58.请在需要加标点的三处地方用“/”标出来。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59.从上面文字中,我们从吕蒙、蒲松龄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专题04文言文对比阅读经典真题经典真题(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注释】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见往事耳
②及鲁肃过寻阳③肃意尚轻蒙④遂往诣蒙2.请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两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肃于是越席就之。4.【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1.了解,知晓到,等到轻视,看不起拜访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3.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②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4.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知晓。②句意:等到鲁肃路过寻阳。及:到,等到。③句意: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轻:轻视,看不起。④句意:于是去拜访吕蒙。诣:拜访。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如今东吴、西蜀虽然是一家,但关羽的确是像熊虎一样的人物,谋略怎能不预先确定呢?重点字词:东西,东吴和西蜀。为:是,成为。实:实际上,事实上。虎熊:像猛兽一样。计:计策,计划。安:怎么,哪里。豫:通“预”,预先。句子结构:“今东西虽为一家”表达的是当前的形势,与曹魏暂时结盟;“而关羽实虎熊也”表明关羽像猛兽一样;“计安可不豫定”强调(东吴)需要预先制定计划。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①重点字词:辞,推辞,拒绝。以:用,拿。多务:事务繁多。②重点字词:肃,鲁肃。于是:在这时,因此。越席:越过座位。就:靠近,接近。之:吕蒙。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刻画手法的理解分析。根据《孙权劝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可知,鲁肃对吕蒙的才略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他的进步感到惊讶。再结合鲁肃的“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吕蒙个人能力的认同,也显示出他对吕蒙的尊重和友好,愿意与之前轻视的人结为朋友,从而从侧面突显出吕蒙通过学习之后,在军事谋略和见识上的显著提升,达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程度。【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鲁肃接替周瑜,准备去陆口,经过吕蒙的军营外。鲁肃心中还有些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赫,不可以用旧的想法来看待他了,您应当去看看他。”(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饮酒酣畅,吕蒙问鲁肃:“您接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防止意料之外的情况?”鲁肃轻率地回答说:“到时候再采取适宜的措施。”吕蒙说:“如今东吴、西蜀虽然是一家,但关羽的确是像熊虎一样的人物,谋略怎能不预先确定呢?”(吕蒙)就为鲁肃谋划了五个策略。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抚摸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已达到了这样的水平。”(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好友后才离去。(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乙】普①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②某人为某官,帝③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④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⑥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说,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选自毕沅《续资治通鉴》)【注释】①普:即赵普,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②除:封授。③帝:指宋太祖赵匡胤。④可:同意。⑤骤:突然。⑥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但当涉猎
(2)即更刮目相待(3)裂其奏投诸地
(4)帝大说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帝素嫌其人,不与。7.根据乙文内容,说说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8.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案】5.只,只是擦拭撕裂,撕开同“悦”,高兴6.(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脱。(2)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7.①劝说皇帝要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8.甲文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评价、结友的言行,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的进步;乙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赵普自身的言行,表现他关心天下、执着坚定和随机应变的品性。【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2)句意: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3)句意: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裂:撕裂,撕开。(4)句意:皇帝非常高兴。说:同“悦”,高兴。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重点词有:(1)辞:推脱;务:事务。(2)素:向来;嫌:讨厌;与:同意。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和分析。①根据【乙】文“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可知,赵普表示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能因自己喜爱或讨厌而独断。赵普劝说皇帝要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根据【乙】文“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可知,皇帝举行盛宴,因下大雨皇帝很愤怒,而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百姓因盼到了雨水,而喜笑颜开,奏乐庆祝。赵普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8.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人物描写手法。根据【甲】文中“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别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鲁肃夸赞吕蒙有进步,并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甲文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评价、结友的言行,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的进步;根据【乙】文“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和“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可知,【乙】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描写赵普的言行和过思想,表现他关心天下、执着坚定和随机应变的品性。【点睛】参考译文:【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皇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人)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这个名叫普的人能够随着情况变化灵活机动的应付,总是能像这样回应皇帝的意图。9.(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文言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路,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①贪污解任,自陈②尝在秦王③暮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④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亲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坐:因犯……罪或错误。②陈:陈述。③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④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①但当涉猎②即更刮目相待③上欣然纳之④相寿流涕而去(2)翻译下面句子。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上怜之,欲听还旧任。(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B.甲文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C.从乙文可以看出魏征是一个直言进谏的大臣。D.乙文划线句子的断句应为“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4)甲文“结友而别”与乙文“相寿流涕而去”各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①只,只是。②另,另外。③采纳。④眼泪。(2)①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②皇上李世民怜悯他,想听从他的申说恢复他原来的职务。(3)D(4)都是侧面描写,起到衬托的作用。鲁肃与吕蒙“结友”,是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相寿“流涕而去”是因为唐太宗没有帮他官复旧职,以他离开的失望痛苦,反衬唐太宗虚心听取劝谏,不徇私枉法。【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是。②句意: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更:另,另外。③句意:皇上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纳:采纳。④句意:庞相寿流着眼泪走了。涕:眼泪。(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②重点词:之,代词,他;欲,想;还,回复。(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有误,该句句意:现在作为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单单偏袒过去的朋友。应断为: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故选D。(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结友而别”意思是:鲁肃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说明鲁肃被吕蒙的才情所折服。这是从侧面突出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相寿流涕而去”意思是:庞相寿流着眼泪走了。因为唐太宗没有帮相寿官复旧职,从侧面表现了唐太宗虚心听取劝谏,不徇私枉法。【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濮州刺史庞相寿犯了贪污罪被罢官,自己上奏说曾经在秦王幕府中做事。唐太宗李世民同情他,想要听从他的请求让他回去复职。魏征规劝说:“秦王身边的人很多,恐怕人人都要依仗私情恩惠,这足以使从善的人害怕。”皇上愉快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对庞相寿说:“我过去做秦王,只是一个王府的王;现在作为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单单偏袒过去的朋友。“赏赐给他帛让他走,庞相寿流着眼泪离开。(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④,其文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⑥,或⑦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选自《王文公文集》)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的事物让他做诗他就能立刻完成,⑤文理:文采和道理。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稍稍:渐渐地。宾客:把……当作宾客。⑦或:有人。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意思是连普通人都不如)。10.解释加点字含义。(1)及鲁肃过浔阳(2)卿今者才略(3)即书诗四句(4)余闻之也久1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言多务,孰若孤?(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刮目相待”也作“刮目相看”,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B.关于乙文中的划线句子,正确的断句方法为: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C.甲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D.从乙文最后一句“泯然众人矣”,可以看出方仲永最后才华横溢,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13.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分别结合甲乙两文和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答案】10.(1)到,等到;(2)才干和谋略;(3)写;(4)听说11.①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②让(他)写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12.D13.示例:甲文中吕蒙后天认真学习,才略进步惊人;乙文中方仲永天赋聪明过人,却因“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可见不论先天禀赋如何,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现在学习,不管我们天赋再好,如果我们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复习不及时,再聪明也很难得到好成绩。【解析】10.本题考查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1)句意: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的时候。(2)句意:您现在的才干谋略。才略:才干和谋略。(3)句意: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书:名词用作动词,写。(4)句意: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闻:听说。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1)重点词语: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务,事务;孰,谁,哪个;若,比得上;孤,古时王候的自称。(2)重点词语:令让,使;作,写作;称,相当、相称;前时这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泯然众人矣”的句意:“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可知,仲永才华失尽,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了,他并未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所以此选项有误。故选D。13.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作答此题注意题干要求:结合甲乙两文和自身学习经历谈启发。示例:甲文中吕蒙后天才开始努力学习,却才略过人,让人刮目相看;而仲永自幼聪明过人,天赋极高,却因不认真学习,最后和普通人一样。可见,不管先天聪明与否,只要后天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作为我们学生,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用心学习,定会学有所成;否则,三天逮鱼,两天晒网,心浮气燥,最终一事无成。【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乙】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的事物让他做诗他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及鲁肃过寻阳()(2)卿今者才略()(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意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①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②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释)①造次:鲁莽,轻率。②拊(fǔ):抚摩。16.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君宜顾之A.回头看。B.探望,拜访。C.关心,照顾。D.反而,却。①肃于是越席就之A.完成,成功。B.就在,就职。C.看,观赏。D.靠近,走近。②1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18.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4.到,等到才干和谋略另,另外15.(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2)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16.BD17.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18.①吕蒙能够听取他人的劝告,努力通过学习增长个人才略。②在政治军事方面有远见和谋略,令人叹服。【解析】14.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2)句意为: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才略:才干和谋略;(3)句意为: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更:另,另外。15.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辞,推托;以,介词,用;务,事务。(2)句重点词语: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1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您应该拜访一下他。顾:拜访;故选B。(2)句意为:鲁肃于是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就:靠近,走近;故选D。17.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故停顿是: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18.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甲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可知,吕蒙是一个善于听取建议,知错能改之人;从乙文“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可知,吕蒙面对鲁肃的傲慢轻敌,没有与之为伍,反而为鲁肃着想,可见他深谋远虑,有军事才干和谋略。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怜惜而饶恕了他。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劝说鲁肃:“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拜访一下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卖油翁》)【乙】戴嵩①画牛苏轼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生》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④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注】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③宝:珍藏。④拊(fǔ)掌:拍手。⑤搐(chù):紧缩。19.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3)一日曝书画
(4)尾搐入两股间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②处士笑而然之。22.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9.自夸只是晒大腿20.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1.①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②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说的话)是对的。22.示例:我不赞成小李同学的做法,【甲】卖油翁的“无他,唯手熟尔”和【乙】文中的“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作为学生,我们不但要静心读书,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样才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康肃公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自夸;(2)句意:只是微微点点头。但:只是;(3)句意:有一天,他晾晒书画。曝:晒;(4)句意: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股:大腿。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戴嵩《牛》一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了一个事实,即某人有一幅戴嵩画的《牛》图。“尤所爱”这个短语紧接着前面提到的画,说明这幅画特别受到某人的喜爱,所以它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短语存在。“锦囊玉轴”是两个并列的名词短语,描述了这幅画是如何被装裱和保存的。因此,它们之间不应该断开。“常以自随”这个短语表示这幅画经常被某人带在身边,所以它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短语存在。据此断句为: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重点字词:亦:也。无他:没有别的。惟:只。熟:熟练。尔:罢了。(2)重点字词: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戴嵩画牛》中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据此,针对“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这一情况,可以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促进知识的学习”等角度来谈即可。示例:我不赞成小李的做法。《卖油翁》和《戴嵩画牛》告诉我们,实践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小李同学只埋头读书而不参与实践活动是不可取的。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际的体验和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不断进步。读书确实重要,但不能忽视实践,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点睛】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乙】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①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②之。其子恚③曰:“天下姓氏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节选自《贤弈篇·应谐录》)【注】①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②趣:同“促”,催促。③恚(huì):怨恨,恼怒。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C.书一画
军书十二卷 D.无他,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24.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25.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人物原句描写方法揣摩心理陈康肃公尔安敢轻吾射AB田舍翁之子C神态、动作描写得意2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卖油翁和田舍翁之子这两个人在学习方面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答案】23.B24.(1)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2)让儿子早晨起来写请帖,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25.语言描写生气(愤怒、不满)其子辄欣欣然掷笔26.①卖油翁启示我们要勤学苦练,才会熟能生巧。卖油翁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见他明白技艺的精湛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②田舍翁之子启示我们学无止境,不要一知半解,骄傲自满。田舍翁之子刚学了三划,就“欣欣然掷笔”,认为自己学会写字了,结果贻笑大方。【解析】2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代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代词,代指葫芦;B.都意为“只”;C.写/文书,公文;D.同“耳”,罢了/你;故选B。2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释,放下;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2)令,让;治状,写请帖;久之,过了很久。2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内容理解。AB两处:“尔安敢轻吾射”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这句话是陈尧咨听到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言论后的反应,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陈尧咨生气愤怒的情形,侧面体现出陈尧咨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C处:由“神态、动作描写”及人物心理揣摩“得意”可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结合【乙】“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知,田舍翁之子以为学习写字十分简单,于是在学完“三”后便“辄欣欣然掷笔”,即:高兴地扔下笔,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形象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烘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黄山传媒公司策划方案
- 股民考试题目及答案
- 巩固几何考试题及答案
- 高职餐饮考试题及答案
- 产品研发流程规划与执行监控工具
- 房产客服考试题及答案
- 发票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俄国战争考试题及答案
- 小说人物冲突与戏剧性解析教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民宿入住免责协议书范本
-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管廊运维招聘题库及答案
- 江西省2025年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卷物理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与解析
- 污水处理站运行记录台账范本
- 天坛建筑结构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