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1页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2页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3页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4页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8年1月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当年万里觅封侯,.O(《诉衷情》)

2.,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3.,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狼》)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

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

7.卜.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也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搐排秋意。

D.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c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C便金船,从口入c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o(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煮饭成粥

宾客承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佟姿而窃听。炊忘著

算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馅②?“元方、李方长跪日:“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炊忘著算,饭今成糜。"太丘日:“尔颇有所识③不?”对日:“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

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

①算(bi):蒸板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算,放算子。②馅:蒸饭。③识:记住。④更相易夺:

相互修正失误遗漏。

11.解释加点字(4分)

(1)宾客手陈太丘宿诣()(2)住姿而窃听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山匕但糜自可,何必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话概括元方兄弟俩煮饭成粥的原因。(2分)

14.从仝文看,元方兄弟具有的品质;其父陈太丘是的人。(4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8分)

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

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

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

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杳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

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摩”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

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杳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

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

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

⑤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

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

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

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

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⑥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

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

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察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唉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

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

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尸多冬”那盘水煮鱼的味

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

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

么模糊。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脸。味道因此是一种

独特的记忆。

⑦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去至能

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

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呼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

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⑧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

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

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

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

⑨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

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5.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2分)

A.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B.“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

C.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D.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

16.请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交给老楚,命他带上几名骑兵,去七十里外的镇上,采购食材,速去速回。

(10)但直到第二天上午,老楚才赶回来。好不容易办齐东面,却碰上了鬼子,那几名骑兵阵亡,

老楚绕了很远的道,才赶回驻地。

(11)敢死队,早已在昨夜攻了上去。见到师长,老楚放声大哭,师长哇,我回来晚啦……师长

说,不晚,待敢死队撤下来,就用东坡肉kdold。他们。

(12)老楚赶紧回到炊事班,开做。

(13)将猪肉刮洗干净,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在沸水里煮去血水,然后,在一口大锅里,用竹算

子垫底,铺上葱、姜,再将猪肉块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冰糖、酱油、黄酒、葱结,盖上盖,

密封,旺火烧开,之后,用文火烟酥……

(M)几小时后,大功告成。当二百碗红泗油亮的东坡肉摆上桌,老楚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人

们这才发现,老楚身上,有枪伤。

(⑸老楚让人将他扶到一块巨石旁,背倚石壁,坐下,睁大双眼,眺望富金山主峰阵地。那里,

枪声正烈,硝烟弥漫。

(16)恍惚间,老是看见敢死队员们,蜂拥而至,端起东坡肉,狼吞虎咽……

(17)老楚咧开嘴笑了。

(18)时至黄昏,敢死队的兵,却一个也没能下来。

(19)老楚已死去多时,笑意僵在脸上,而双眼,依然圆睁,紧盯着富金山的方向。

(20)残阳如血,映在那一碗碗东坡肉上,天地一片红光。

(选自2016年第12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9.⑴在第(11)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kaoldo___________________

⑵填入第⑶段横线上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A.不当家不知柴米贵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屋漏偏逢连夜雨D.饱汉不知饿汉沉

20.小说以“东坡肉”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老楚和兵们闲聊拿手菜“东坡肉”一①一一老楚弥留之际笑迎兵们吃东坡肉

21.对小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门见交代小说主人公老楚原先是掌勺大厨的身粉。

B.交代老线从军前的经历,表现了老楚不简单6勺阅历身世。

C.交代老是毅然从军的原因,表现老楚对侵略者的刻骨九恨。

D.交代故事发生的必要背景,为小说情节展开作有效的铺垫。

22.第⑬段详细叙写了老楚做“东坡肉”的过程,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的用意。(5分)

23.本文结尾虽短,却句句意蕴丰厚,请做具体分析。(6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2017年12月13日是第4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

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4.同学们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填写。[3分)

网站介绍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权威性

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①

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