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突破实验选择题_第1页
专题九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突破实验选择题_第2页
专题九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突破实验选择题_第3页
专题九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突破实验选择题_第4页
专题九 考点一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突破实验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

化学实睑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

[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

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4.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5.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

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6.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

方法)。7.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设计实验方案:(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⑶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考点一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突破实验选择题

n核心回扣

(一)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1.仪器的识别

(I)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②蒸发皿⑦蒸缁烧瓶⑧锥形瓶

⑨集气瓶⑩广口瓶⑪燃烧匙

(2)用于分离、提纯和干燥的仪器

O

①漏斗②分液漏斗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温度计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②表面皿③滴瓶④胶头滴管

2.仪器的简单组装

(1)物质分离、提纯装置

思维模型

物质分离、提纯是通过恰当的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开,得到纯净的物质,各组分都保留

下来,且与原来状态相同。具体解题模型如下:

分析演联系各选择最联系实验到新题选择

合物组卜•佳分高卜T仪器及适卜・设备用卜

H妞分姓卜1合理

成质方法用条件选项笨案

物性

区别:节能、选用仅比校不区别:

质B

提姥物、操作简及合适条同分再“正确”

和杂质性便可行件方法和“不

正确”

(2)可作为冷凝或冷却的装置

冰水冰水

(3)气密性检查装置

有孔塑

料板

V

3.熟记十五大基本操作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洁净干爆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

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维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

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

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9)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堵住管口移近

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说明

气体纯净。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收集满。

④氨气验满:将湿润的红色石茂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⑤氯气验满: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萌.则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10)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钳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

用的丝蘸取少量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呈黄色,则说明溶液中

含Na。若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火焰埴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11)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

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

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二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I2)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HNSOJ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3)粗盐的提纯

①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②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

面高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流纸一边弄破滤纸。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煮沸的蒸缁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溶液,当液体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一结晶一过滤。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

蒸发浓缩一冷却结晶f过滤。

(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滴入酚儆溶液,溶液变红色

OH-

一滴入紫色石筮溶液,溶液变蓝色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r:加入BaCb或CaCb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

气体。

SOf: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f:加入BaCI?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旦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的气体。

⑶利用AgNCh(HNO3酸化)溶液检验

硝酸酸

Cl-A—>白色沉淀

化的硝

Br-->—>浅黄色沉淀

酸银溶

I->一*黄色沉淀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十一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Cu2+——产生蓝色沉淀

-Fe3+—产生红褐色沉淀

2+—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

fflNa()H__e—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溶液检验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H

——A1

溶液•白色沉淀又会溶解

_+_共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41纸变蓝的气体

-K——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

焰色反应-

—Na*—火焰呈黄色

心加6|-F*——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

特殊检_

验法_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滴加新制

0一氯水或双氧水后溶液呈红色

3.离了•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含有……

例如: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HzOM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

液中含有Fe?+而不含Fe3+。

4.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检验方法或思路

0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N0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点燃时火焰呈淡蓝色,燃烧产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将气体通过灼

CO

热的CuO,C11O由黑色变成红色,且气体产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色无味的气体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又可变澄清;使燃着的

C0

2木条熄灭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使澄清

S0

2石灰水变浑浊:使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

通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并产生气泡,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水溶液

NO2

显酸性;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Cl2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靠近浓氨水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Ch溶

HC1

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使酚酰溶液变红;靠近浓盐酸时冒白烟

点燃有明亮的火焰,并冒黑烟,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酸

CH=CH

22性高铳酸钾溶液、溟水、滨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5.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检验方法或思路

卤代面首先加NaOH溶液并加热,其次加稀硝酸中和碱液,最后滴加AgNO3溶液

可使有黑色氧化膜的灼热铜丝变得光亮(生成铜L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乙醇

体(乙醛):与金属钠能够平缓地反应,产生氢气

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形成银镜: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生

醛、葡萄糖

成红色沉淀(CgO)

竣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酯与滴有酚肽的稀NaOH溶液共热,红色逐渐消失

淀粉溶液遇碘变为蓝色

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加浓硝酸并微热,颜色变黄(含苯环结构的蛋白

蛋白质

质用此法)

6.常见易错的物质、离子检验举例

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判断解释

用钠丝蘸取某溶液进行一定是钠盐溶液,该

(1)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溶液中一定不含K-

向乙醉中加入浓硫酸,加

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

(2)该气体是乙烯

气休通入酸性KMnO.,溶

液中,溶液褪色

向溶液X中滴加NaOH

稀溶液,将湿泡的红色石

(3)溶液X中无NH;

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

不变蓝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

(4)Y是02

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5)该气体一定是SO2

中,品红褪色

向溶液Y中滴加稀硝酸,

(6)再滴加BaCk溶液,有白Y中一定含有sor

色沉淀生成

往CH2=CHCHO中滴入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

(7)酸性KMnO4溶液,溶液

双键

褪色

蘸有浓额水的玻璃棒靠

(8)X一定是浓盐酸

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9)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将SOz气体通入Ba(NO3)2

(10)该沉淀一定是BaSO.i

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将SO2气体通入BaCk溶

(11)SO2和BaCb不反应

液中,无明显现象

(12)将Fe(N5)2样品溶于稀Fe(NO3)2晶体已氧化

硫酸,滴加KSCN溶液,变质

溶液变红

答案(1)错也可能含K',检验K'要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

否则不含有

(2)错挥发出的乙醇、生成的乙烯及副反应生成的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错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不加热时NH?不会逸出

(4)错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h,也可能是O3、NO?等

气体

(5)错0.3、Ch等也能使品红褪色

(6)错若溶液Y中含有SO1,滴加稀硝酸时能被氧化成加入BaCb也会有白色沉淀

产生;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丁•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7)错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有机物中

含有碳碳双键

(8)错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征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口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正确Fe?+的检验方法正确

(10)错H2s0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th能将SO?氧化成SO?,故该白色沉

淀是BaSO4

(11)正确H2s0.3是中强酸,而HC1是强酸,不能由中强酸制强酸

(⑵错在Fe(NCh)2中加入稀硫酸后,Fe?十能被H\NO](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

成R?+而干扰实验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

⑴四原则

①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③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

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④易豆原:被提纯的物质要易被还原。

(2)三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去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注意加入试剂

的顺序);③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⑴升华法;(2)过滤法;(3)蒸储法;(4)萃取分液法;(5)洗气法;⑹燃烧法。

3.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1M升华法:如NaCI和1

均扬―结晶法:如KNO.,和NaCI

固+固加水难溶.易溶

।举除飒过滤法:如NaCI和Mg(OH),

L^-特殊法:如FcS和Fc分离可川酗吸引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萃取法:如从碘水中提取碘

产卜降温结晶法:如从砌铜溶液中获取胆矶晶体

固+液TL蒸脚法:如从海水中获取蒸镭水

人■过淀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蒸你法:如酒精和水.从石油中获取汽油、煤油

液+液」

逛分液法:如油和水、乙酸乙储和Na£Qi溶液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L洗气法:如8中的HCI(饱和NaHCO,溶液)

气+气——

1-灼烧法:如N?中的。2(灼热的铜网);

如CO中的COj(灼热的碳)

4.常见混合物的除杂举例

(1)常见固体混合物的除杂

固体混合物(括号

除杂试剂分离方法

内为杂质)

Na2co3(NaHCO3)加热(固体时)或加适量NaOH(液体时)

NaHCO3(Na2CO3)82和比0

NaCl(NHQ)---------------------_加热分解

FeC12(FeC13)过量铁粉过滤

FeCb(FeCb)Ch

加热升华

I2(SiO2)

Fe2O3(AhO3)过量NaOH溶液过滤

NHaCKFcCh)适量氨水过滤

结晶、重结晶

KNO3(NaCl)永

炭粉(CuO)稀盐酸过滤

镁粉(铝粉)过量NaOH溶液过滤

铁粉(铝粉)过量NaOH溶液过滤

(2)常见混合气体的除杂

混合气体(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

H2(NH3)浓硫酸洗气

Ch(HCl)饱和NaQ溶液洗气

CO2(HC1)饱和NaHCOH容液洗气

饱和NaHCOa溶液洗气

CO2(SO2)

CO2(CO)灼热CuO

CO(CO2)石灰乳或NaOH溶液洗气

水洗气

NO(NO2)

灼热铜网

N2(O2)

溟水

CH』(C2H4)洗气

酸性高锯酸钾和石灰乳

图IV

图IV为冷凝除杂,如除去SO?中的SO3气体;CO?中的H2c2。4气体等。

B真题研究

角度一仪■识别与基本操作

1.(2018•全国卷HI,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1溶液滴定NaHCCh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配为指示剂

C.用你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燃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储时,加入液体的体枳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用标浪盐酸滴定NaHCO;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弱龄性,应选用甲柒橙作指示剂.

B项错误;加几滴CuSCh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Zn与置换出来的Cu及稀

H2s。4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放出H2的速率,A项正确;黄色是Na'的焰色,C项正

确:常压蒸储时,加入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项

正确。

2.(2018•全国卷11,13)卜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配制0.4000mol1-1的称取4.0gNaOH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储水溶解,

A

NaOH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

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

C制取并纯化氢气

液、浓硫酸和KMnOs溶液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

D

影响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B

解析Fe”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溶液颜色发生变化,B项正确;NaOH溶于水

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A项错误;若H?最后通过KMnCh溶液,则H?中会

含有水蒸气,C项错误:NaHSOa与双氧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

率的影响,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III,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操作

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

A取20.00mL盐酸

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配制浓度为0.010molL」称取KMnO4固体0.158g,放入100mL容量瓶

D

的KMnQi溶液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答案B

解析A项,滴定管最大刻度至尖嘴部分液体不在刻度内,若把30mL刻度处的液体全部放

出,其放出液体体积大于20mL,错误;B项,碘易溶于酒精,故可用酒精清洗碘升华实险

所用的试管,正确:C项,pH试纸测定醋酸钠溶液pH时不能用水泗湿,否则醋酸钠溶液被

稀释,导致测定结果偏小,错误:D项.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在烧

杯中溶解固体,不能直接把固体放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

4.(2016•全国卷H,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h溶液中

B由MgCb溶液制备尢水MgCl2将MgCL溶液加热蒸干

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鼾,过滤、洗涤、干燥

D比较水与乙醉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答案D

解析A项,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h溶液中生成Fe(OH)3沉淀,而Fe(OH)3胶体的制

备是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出现红褐色,错误;B项,氯化镁是强酸弱

破扯,MgCL水解产生的HCI易挥发.将MgCb溶液加热蒸干生成Mg(OH)2,故由MgCL

溶液制备无水MgCL要在HC1气流中加热蒸干,错误;C项,铜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

酸或稀硫酸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错误:D项,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

中,利用反应的现象: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可比较水和乙爵中氢的活泼性,

正确。

角度二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5.(202。全国卷I,9)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气体(杂质)方法

通过酸性高链酸钾溶液

ASO2(H2S)

BCI2(HCD通过饱和的食软水

CN2(O2)通过灼热的铜吆网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NO(NO2)

答案A

解析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不仅能与H6反应,而且也能与SO2反应,A项不能实现目的。

6.(2020•天津,6)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待检验物质所用试剂

A海水中的碘元素淀粉溶液

BSO2气体澄清石灰水

C溶液中的CM+氨水

D溶液中的NH;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答案C

解析淀粉遇碘单质才会变蓝,海水中的碘元素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法检脸,A错

误;SO?气体和CO2气体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的离子可以和氮水光再成氢氧

化铜蓝色沉淀,再与氯水结合生成铜鼠络合离子Cu(NH3)f,可以检验,C正确:氨气可使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篮,D措误。

7.[2020•新高考全国卷1(山东),8]实验室分离FC和A产的沆程如卜:

浓盐酸乙醍水

I,I,1

Fet-T酸化I-取:分液I反萃取I族懦卜*Fc“

1I

A产乙醛

已知四十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该配离子在乙醛〔日2。,沸点34.6"C)中生成缔

合物EbOHFFeC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R.分液时,应先将F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放出

C.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

D.蒸播时选用直形冷凝管

答案A

解析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A项错误;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B项正确:水相为无色说明黄色配离子基本被萃取出来,C项正确;直形冷凝管有利于液体

流出,D项正确。

8.(2020•全国卷IH,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一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

的是()

答案B

解析H2s与稀盐酸、NO与稀H2SO4、CO2与饱和NaHCO.a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形成喷泉,

A、C、D错误。

角度三简单实验方案的分析、设计与评价

9.(2019•全国卷11,10)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向盛有酸性高钵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量的乙烯后静置

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笑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C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稀盐酸

向盛有FcCh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

D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答案A

解析酸性KMnC)4溶液能将乙饰氧化成CCh,故可以看到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但静置后

液体不会分层,A项符合题意;点燃的铁条能在CO?中燃烧,臭气瓶中产生浓烟(MgO颗粒)

和黑色颗粒(单质碳),B项不符合题意;向盛有饱和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

+

中发生反应S2Or+2H=SO2t+SI+H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项

不符合题意;向FeCh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可以看到溶液中

黄色逐渐消失,加入KSCN后,溶液及天色不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10.(2019•全国卷HI,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实验

A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1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加快氧气为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z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答案A

解析d2与水反应生成HCI和HC1O,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a2c。3水解使溶液呈硬性,

水解产生的OFF能同时消耗HQ和HC1O,无法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A符合题意;

向过氧化氮溶液中加入少量MnO?能加快H2O2的分解,从而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B不符合

题意;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而且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

分液,C不符合题意;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符合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可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D不符合题意。

角度四有机物制备及性质实验

11.(2019•全国卷I.9)实验室制备澳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澳内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月是吸收澳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溟苯

答案D

解析苯和澳均为挥发,苯与液澳在澳化铁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释放出澳化羲气体

(含少量茶和淡蒸气),先打开K,后加入苯和液澳,避免因装置内气体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

A项正确:四氯化碳用千吸收澳化/气体中混有的澳单盾,防止泡单质与碳粉钠溶液反应,

四氯化碳呈无电,吸收红棕色淡蒸气后,液体呈浅红包,B项正确:漠化氢极易溶于水,倒

置漏斗防倒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易吸收澳化氢,发生反应为Na2CO34-HBr=NaHCO3

+NaBr,NaHCO5+HBr=NaBr+CO2t+H2O,C项正确: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混有苯、液

澳、澳化铁和少量浪化氢等,提纯澳苯的正确操作是①用大量水洗涤,除去可溶性的澳化铁、

淡化氮和少量浪:②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剩余的浪等物质;③用水洗涤,除去残留的

氢氧化钠;④加入干燥剂除去水,过滤:⑤对有机物进行蒸馅,除去杂质苯,从而提纯澳苯,

分离澳笨,不用“结晶”的方法,D项错误。

12.(2018•全国卷I,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D

答案D

解析A是制备乙酸乙酯的操作,B是收枭乙酸乙酯的操作,C是分禺乙酸乙酣的操作。D

是蒸发操作,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未涉及。

13.(2018•全国卷II,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答案D

解析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CH』+Ch」三=CH3cl+HCI,CH3cl+Cl2二匕

光甲光M

CH2CI2+HCI,CH2CI2+CI2—^CHCh+HCl,CHCh+ChCCI4+HC10黄绿色的氯气

参加了反应,逐渐减少,生成无色的气体,因此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反应生成的HCI

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因此试管内液面上升;生成的CH2Q2、CHC13、CCh

均为无色油状液体,附着在试管壁上,因此试管壁上出现油状液滴;生成的HC1气体遇到水

蒸气溶解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因此试管中有少量白雾。综合上述现象,答案选D项。

E1题组集训

题组一直述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废弃物不得随地乱丢,应丢入水槽

B.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而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C.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D.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作用四氯化碳灭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

答案D

解析实验中的废弃物不得随地乱丢,应丢入指定回收容器中,故A错误;试管能直接在酒

箱灯上加热,故B错误;金属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中,故C错误;

普通泡沫灭火器不可用于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可能会漏电威胁人身安全。四氯化碳密度大

于空气,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适用于扑灭电器引起的火灾。

2.下列各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溶液的pH

B.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

D.蒸发操作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垫上石棉网加热

答案C

解析用pH试纸测定硫酸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湿润,否则会对溶液起稀释作用,A

错误;金属钠着火燃烧产物是Na?。?,NazCh与水及CO2会发生反应产生O2,导致燃烧更加

剧烈,所以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要用沙子或土灭火,B错误:加入硫酸,碳酸钠与硫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襟:酸的与硫酸反应生成林酸沉淀,硫酸钠与硫酸不反应,现象各不

相同,可鉴别,C正确:蒸发时,蒸发皿可以放在铁图上或泥三角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蒸

发皿耐高温,不用垫石棉网,D错误。

3.(2020•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疏酸中

B.用苯萃取滨水中的溟时,将澳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卜口放出

C.在蒸储操作中,应先通入冷凝水后加热蒸镯烧瓶

D.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不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答案C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水大,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在烧瓶中加入一

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加入浓琉酸,边加边振荡,顺序不能颠倒,故A错误;呆的密度比水

的密度小,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则;臭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B错误:蒸馀时,

应充分冷凝,则先通冷凝水后加热蒸馅烧瓶,防止馅分来不及冷却,故C正确:引流时玻璃

棒下端在刻度线以下,玻播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错误。

题组二仪器组合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从碘水中萃取碘

B.用装置乙验证SO2的漂白性

C.用装置丙检验溶液中是否右K卡

D.用装置丁将FeCh溶液蒸干制备FcCh

答案A

解析苯与水不互溶,与碘不反应,且L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干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可用

苯作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12,可以达到实脸目的,A项正确;S02与酸性的高镒酸钾之间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锈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不能证明S02具有漂白性,不能达到实脸

目的,B项错误;用焰色反应捡脸K.时,观察火焰的颜色时要透过蓝色的牯玻璃,不能达到

实验目的,C项错误:将FeCL溶液蒸干的过程中.Fe3+水解生成Fe(0H)3,加热后生成Fe.Os.

因此将FeCh溶液蒸干不能制备纯净的FcCb,且蒸发应用蒸发皿,不能达到实脸目的,D项

错误。

5.用卜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ccu和I?浓硫酸

代^^的混合物

6铜粉

A.分离CC1.和I?的混合物B.获取少“tSO.气体

C.除去CO,气体中的少D.蒸发NaCI溶液柒斛

俄so?NaCI晶体

答案D

解析12易溶于CC14,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获取少量SO?气体,可采用铜粉

与浓硫酸加热的方法制得,但图示没有加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二氧化硫

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可电离生成HSO3■和H+,而饱和NaHSCh;容液中HSO二已经饱和,则不

能溶解SO?,不能达到实脸目的,应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采用蒸发结晶法可

从NaCI溶液中获得NaCI晶体,图示操作无误,故D正确。

A.装置I:先从①口进气收集满CO2,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

B.装置H:可用该装置分离荀萄糖和淀粉的混合溶液

C.装置III:试管中盛有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可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

D.装置IV:证明铁发牛.吸氧腐蚀时空气参加反应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和NO不反应,且NO密度小于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二氧化碳气

体法收集NO,故A正确;淀扮溶液为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葡荀糖分子能通过半透膜,

能用该装置分离前葡糖和淀粉的混合溶液,故B正确;乙醇易挥发,产生的乙端中含有乙醇,

且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钛酸钾溶液褪色干扰实险,该实险不能达到实脸目的,故C错误;证明

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空气参加反应,在中性溶液中发生吸氧腐蚀则氧气消耗后红墨水左高右低,

故D正确。

题组三实验”操作一现象一结论"关联性判断

7.(2020・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