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归去来兮辞并序》_第1页
2025《归去来兮辞并序》_第2页
2025《归去来兮辞并序》_第3页
2025《归去来兮辞并序》_第4页
2025《归去来兮辞并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有的也宣扬了“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有骨气、清高。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为“辞”和“序”两部分。李白《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元好问《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归有光《悠然亭记》: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底苦闷,达到极端底和谐肃穆。陶渊明喜欢酒,喜欢菊花,喜欢与世无争。陶渊明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陶渊明风格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陶渊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诗人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表现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回顾作品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二、学习新知

(一)题解归去来兮辞语气助词回去吧回去

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辞①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②两句一组,四句一节。③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幼稚:指孩童。盈:满。盛米用的陶制容器维持生活。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营生的本领轻快的样子没有门路恰好、适逢州郡的长官因为表被动军阀战争害怕序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序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依恋的样子造作勉励思想上痛苦做官失意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夜不久农历八月辞官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讲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结合全文看,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另外三点才是根本原因。1、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序”的作用:

交代了写作时间和背景,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chóuyáng熹微zūnshāngmiǎnkējiǎoxiùyìhuányǎotiǎohuánggāozhào

正音:西畴轻飏xī酒樽壶觞眄庭柯矫出岫翳盘桓棹窈窕遑遑皋朗读载欣载奔流憩zàiqì朗读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朗读第一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自读自译这段文字,准确解释加红色的词。

芜:荒芜。

胡:为什么。疑问代词。

以心为形役:以,让,介词;心为形役,心志被形体所役使。

奚: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谏:①规劝,挽回;②挽回,纠正。此取后项义

来者:指未来的事情。追:来得及弥补。其:无实义,置句中起调整音节作用。遥遥:漂荡。飏:飘扬。形容船驶行轻快。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

熹微:微亮,天未大亮。

学习第一段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欢快心情。第一部分(第1段)小结:读悟第一段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2.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那么陶渊明具有怎样的隐士情怀呢?田园将芜心为形役以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责自悔鄙弃官场向往田园自慰自觉自醒朗读第二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朗读第二段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朗读第二段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学习第二段瞻:望见。衡宇:犹衡门。衡,通“横”。横木为门,形容房屋简陋。载: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在门口等候。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学习第二段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引:拿来。以:为了。眄:斜视。柯:树枝。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绪。形作使动,使…愉快。审:明白,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策:拄著。扶老:手杖。流憩:散步或休息矫首:抬头。遐观:远望。岫:山洞。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盘桓:徘徊,留恋不去。

带着孩子们进了屋里,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安乐。小园的门经常关闭着,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拄着拐杖到处走走,不时抬头望望远方。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仍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这一段描写初进家门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居室之乐、庭院之乐)。第2段内容概括:第二段具体分析抵家欣喜若狂居室舒适安逸涉园留连忘返第二段:归家后的怡然自得.朗读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朗读第三段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朗读第三段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学习第三段息交:断绝交游。言:语助词。焉求:何求。悦:意动用法,以…而愉快。情话:知心话。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有事:指耕种之事。畴:田地。巾车:有布篷的小车。棹:船桨,本文指划船。窈窕:水路深远曲折。以、而:表修饰。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羡慕行休:将要结束。指死亡。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俗的一切和我的志趣情志相违背,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跟乡里故人谈谈知心话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消愁解忧。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小篷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顺应天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学习第三段

复驾言兮焉求2、农人告余以春及3、将有事于西畴悦亲戚之情话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注意下列句式、古今异义和活用情况:(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名→动,用桨划)(形→动,羡慕、喜好)分析

第三段:归田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先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再写与乡里故人的交往(人情之乐),为下文写出游张本;后又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或命巾车”;最后写出游所见(出游之乐),写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亲戚:情话:讲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古指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小儿。眄庭柯以怡颜形作使动,使…愉快。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在园中,每天。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时时。悦亲戚之情话悦:形作意动,以…为快乐。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或棹孤舟名作动,划动。善万物之得时形作动,喜欢,羡慕。词类活用解读二三段陶渊明的愉快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归家途中抵家欣喜到家闲适隐居乡间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归家途中闲适自在抵家欣喜固穷守节到家闲适淡泊明志隐居乡间娱情诗酒小结:“将有事于西畴”躬耕园田隐士情怀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他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隐士情怀:

厌恶官场,蔑视权贵

保洁守志,固穷守节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

娱情诗酒、躬耕田园

知天乐命,不忘思忧析情悟道析情悟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朗读第四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朗读第四段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朗读第四段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已矣乎(已矣乎:犹言算了吧。)!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不:何不。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植杖:把手杖插在地上。耘:田地里除草。耔:在苗根培土。)。登东皋以舒啸(皋: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随顺著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归向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学习第四段学习第四段1、寓形宇内复几时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乐夫天命复奚疑注意下列句式:(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省略句)读悟第四段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绪?焦虑人生苦短2.这样的心绪在第四段中又有怎样体现的?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3.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正反分析

第四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的隐居心理自白。“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既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赢取富贵,也不指望逃脱人生的苦难而飞临仙境,便投身自然,来保全自己心灵上的一份任意自得的境界。于是他欣然地从四周的事物中,看到了种种可爱的人生妙趣。“归去来兮”出现两次,但其表现的情绪有差异。第一次是作者决心归田时的宣言,第二次出现时,作者已经过思考确已从纷繁的仕途上回来,情绪非常平静。

内容分析承上而问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自我解答富贵浮云反恬然自乐()正(

)卒章显志乐天安命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表面是消极的,但这里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思想,也流露出了他无可奈何的、听天由命的思想情怀;更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全文思路一、弃官归田的决心二、愉悦恬静的生活三、乐天安命的情怀理清本文叙事线索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出游纵情山水如何安度余生作者感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作者的形象:

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有着高洁志趣的形象。

全文主旨《归去来兮辞》

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艺术鉴赏1.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艺术鉴赏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象,尽显浪漫色彩。

本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3.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艺术鉴赏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