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3.19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3.19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3.19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3.19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导入1677年,康熙皇帝说:“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随后,一些翰林被调到乾清宫南书房值班,称为“南书房行走”。他们除陪皇帝写字作诗外,也会按皇帝的意旨草拟诏书,成为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康熙皇帝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南书房位置示意图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研读材料、填写表格,了解清朝中央机构设置的演变历程。通过图片《军机处外景和内景》与补充材料,认识军机处的特点和影响。知道奏折制度的形成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清朝文字狱的特点及影响,认识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了解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表现。(历史解释)4.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知道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表现、原因及产生的双重影响,认识政策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堂教学一、军机处的设立请阅读教材P110和材料,填写表格材料一: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示人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昭梿《啸亭杂录》材料二:康熙皇帝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权力,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中央机构设置的演变历程时期机构职责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时期南书房雍正年间军机处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根据图片及材料,结合教材正文内容,概括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外景和内景军机处位于紫禁城内养心殿南、隆宗门内,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材料研读(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卷一这句话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清朝前期政权机构设置变化的认识。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再到军机处的设立,清朝统治者的权力不断扩大。[讲述]大家在观看电视剧时,能看见皇帝批阅奏折的片段。康照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称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阆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想一想:奏折制度的形成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阅读教材,找出清朝统治者推行文字狱的目的、时期、表现及特点。目的时期表现特点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土人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规模大、次数多,远超前代。阅读教材第二目中的“相关史事”,结合教材正文内容,概括文字狱的影响。相关史事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①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皇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连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遭到杀身之祸。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专制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指出统治者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材料一:顺治九年(1652),顺治帝开始亲自祭孔,“幸学释奠,行三献两跪六叩头礼”,以示对孔子的尊崇。——摘编自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材料二:对于乾隆朝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后世评价褒贬不一。一说是在编基此书时,大量抽删、毁损、焚烧珍贵典籍,是我国文化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赵国平《扬州文汇阁及其它》表现影响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大力提倡尊孔礼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股,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阅读教材第三目正文内容及“相关史事”,概括清朝时期的社会问题。相关史事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官场腐败,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剥削沉重,人民生活贫困,等等。清朝《流民图》(局部)[讲述]当时,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和甘肃五省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他们纷纷加入白莲教①。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廷为镇压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耗军费约1.5亿两白银。白莲教起义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四、闭关政策阅读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清朝政府推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徐珂编撰《清稗类钞》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任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实。——南开大学历史系编《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展势力时,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阅读教材P114,了解清朝统治者限制对外贸易的措施。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我国出口商品,管理外国商人。阅读教材P114和材料,谈一谈清朝闭关政策产生的影响及对当下的启示。材料一:闭关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行径,保持了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越的有利地位。但是,它也给中国人民、中国社会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后果。清朝统治者艳残守缺、因循守旧、虚骄自大、故步自封,使中国人民平目愈益闭塞,思想愈益保守,逐渐形成了一种落后的民族惰性心理,以致在一定程度上阻滞和延缓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摘编自肖季文《简析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历史作用》材料二: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徐伟新、刘德福《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清朝统治者推行的闭关政策曾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国家要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他国优势,弥补自身发展短板。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课堂练习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其主题应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君主专制的强化D.文化专制的加强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时期,位进士因写下这两句诗而被处死。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CB3.从下面材料中可知()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被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A.清朝贫富差距很大B.清朝时官吏俸禄丰厚C.皇帝对大臣实施高压政策D.清朝吏治腐败严重D4.右侧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主题是“清朝的

“横线处应填人的内容是()A.社会动荡B.海外交通C.贸易发展D.闭关政策目的:维护清朝统治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根据材料,说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课堂总结清朝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清朝设立军机处、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推行闭关政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板书设计知识拓展马戛尔尼使团来华1792年,英国政府利用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机会,派马戛尔尼带领使团出使中国,希望全面扩大对华贸易,并提出割让舟山附近岛屿等无理要求。1793年,马戛尔尼在承德觐见乾隆皇帝。清廷将该使团视为英国的一次朝贡,双方发生激烈的礼仪之争。乾隆皇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觔(jī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