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沁园春·雪》课件_第1页
语文教学《沁园春·雪》课件_第2页
语文教学《沁园春·雪》课件_第3页
语文教学《沁园春·雪》课件_第4页
语文教学《沁园春·雪》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素养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音韵美和意境美。2.掌握这首词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3.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引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化静为动就是将本来静止的事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多用拟人手法,使静物人格化,表现为动态,让无情之物变为有情之物。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诗词》。2.背景简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这期间,下了一场大雪,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豪放之词。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具体描写北国风光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过渡句,从写景转到写人恰如其分地评论五位历史人物歌颂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课前预习1.重点字音字形惟余莽莽(mǎnɡ)顿失滔滔(tāo)稍逊(xùn)风骚(sā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分(fèn)外课前预习2.重点词语莽莽:无边无际。妖娆:娇艳美好。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朗读指导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下阕:评古论今上阕:描绘北国雪景整体感知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进了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天地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由下至上,由地面至空中,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内容探究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词的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内容探究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其原因有三:1.视觉因素,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振奋精神,视大地也生动活泼;3.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高原的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让人倍感振奋,前途光明。内容探究

3.“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内容探究4.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惜”第一,惜中含褒。第二,委婉批评。第三,时代、阶级局限。第四,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内容探究5.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惋惜之极、略带嘲讽的态度。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成吉思汗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内容探究6.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评古为论今作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内容探究7.怎样理解词末的“风流人物”的内涵?新的时期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品味赏析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写法探究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本篇虽题为咏雪,实际上它却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而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上阕,即景生情;下阕抒情,寓情于议。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鉴赏评价1.试着鉴赏一下上阕。上阕重在写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方法。诗歌开篇总写北方的雪景。诗人极目远眺,只见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鉴赏评价2.按引入、评古、论今将下阕分为三层。第一层的大意是祖国的河山是这样的美好,难怪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引入下面对古今人物的评论。第二层用“惜”字对古代帝王的代表人物作了总的评价。他们都是开国之君,武功赫赫,然而文治不足,“俱往矣”一句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大气魄。第三层为论今。诗人指出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这一层与上阕的第三层遥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创造历史,迎来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鉴赏评价3.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上片写景寓情于景热爱祖国山河下片议论寓情于议评说历代英雄人物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充满自信的情怀《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词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总结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实写)(以动写静)(虚写)(写景、抒情)承上启下,引入论述具体评论:“惜”歌颂时代英雄:“数”江山如此多娇歌颂无产阶级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抒情、议论)沁园春·雪结构图示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黄河的tāotāo(

)之水,通过久久为功的生态努力万里安澜。(2)大雪足足下了一夜,早晨推开大门,整个世界粉妆玉砌,分外yāoráo(

)。(3)大河深在谷底,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zhéyāo(

)膜拜的大自然。滔滔妖娆折腰(4)无论是东方雕塑的意象韵味、深沉内敛,还是西方雕塑的具象生动、健硕外拓,都独具特色,各领fēnɡsāo(

)。(5)我们当代的青年是一代tiānjiāo(

),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6)从尽显fēngliú(

)的体育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风骚天骄风流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的国货,不仅有“小而美”,更有“大而强”,所以能在国际舞台上独领风骚。B.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C.偶像明星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受到许多少男少女的喜爱和追捧。D.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C【解析】“风流人物”指英俊杰出或功绩卓著、文采出众的人物,也指轻浮放荡、不拘礼法的人。此处望文生义。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昭平茶寿公园内绿化景观优美宜人、健身步道宽阔整洁,随处可见宣传茶寿文化的标语。它的建成让昭平人民在工作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茶寿公园的设计,处处突出了“梦境家园,长寿茶乡”的特点。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了解昭平茶寿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A.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感触昭平茶寿许多文化的神秘特点。B.通过体验,游人可以了解昭平茶寿许多文化的神秘特点。C.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感触昭平茶寿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D.游人通过体验,可以了解昭平茶寿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D【解析】缺少主语,应把“游人”调至“通过”的前面,并删去“体验”前面的“的”字。1.小明参加学校的朗读活动,准备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你认为下列哪种感情基调合适?(

)(2分)A.温柔婉转 B.慷慨悲壮C.低沉悲痛 D.潇洒豪放D【解析】《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因此“潇洒豪放”是这首词的感情基调。2.校刊编辑准备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书法作品印在校刊封底,用自然流畅、灵动活泼的书体来展现青春活力。下列书法作品中最符合校刊编辑设想的一幅是(

)(2分)D【解析】A.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这是隶书;B.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这是楷书;C.古朴大方,圆润流畅,平衡对称,这是篆书;D.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灵动活泼,这是行书。1.下列有关《西游记》的情节,都写到唐僧对孙悟空念《紧箍儿咒》的一项是(

)(2分)A.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B.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C.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

D.四圣试禅心、车迟国斗法B【解析】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唐僧不辨人妖,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违反戒律,念了《紧箍儿咒》。“真假美猴王”故事中,为了分辨真假美猴王,唐僧念了《紧箍儿咒》。“四圣试禅心”“车迟国斗法”故事中,唐僧没有念《紧箍儿咒》。2.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4分)①鲁智深(《水浒传》)

②祥子(《骆驼祥子》)

③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示例】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鲁智深的细心与粗犷: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借口镇关西诈死顺利脱身,体现他的心思缜密;他出家后不守清规戒律,吃肉喝酒,醉打山门,体现他的粗犷。[示例二]祥子的上进与堕落:祥子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车,拼命拉车,积极上进,对生活充满希望;他经历了卖车埋葬虎妞、小福子自杀等打击后,希望破灭,自甘堕落。[示例三]尼摩船长的温情与冷酷:尼摩船长智斗鲨鱼,冒险救下采珠人,体现他对弱者的同情;他用“诺第留斯号”击沉敌舰,任由舰上的人沉入大海,显示了他冷酷无情的一面。〔提炼体现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给1分;结合名著内容分析,给3分〕1.请默读上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词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北方一望无垠,洁白的冰雪覆盖着千里大地,雪花纷纷扬扬,飘向万里江山。雄伟的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奔腾的黄河,也像是一下子停止了咆哮。远方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好像是在和天比高。★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写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舞动,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白象奔跑。这样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也表现了词人要开创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3.词人在评说历史人物时,用了一个意味非常丰富的“惜”字,说一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惜”中含褒,肯定了秦始皇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②“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文治”不足,个人才华也有所欠缺。③“惜”中寓志,蕴含了词人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中国地图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他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村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两人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⑪“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⑫“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⑬“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⑭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⑮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⑯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⑰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⑱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②喜欢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③对新地图兴趣浓厚;④敏锐发现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2.小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故事”与“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