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热射病的基本认知:理解风险才能科学应对演讲人热射病的基本认知:理解风险才能科学应对01分秒必争:高中体育热射病现场急救全流程02预防为主:构建高中体育热射病“三级防护网”03案例与反思:用真实事件强化认知04目录2025高中体育热射病预防与急救课件作为一名从事高中体育教学15年的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每一次体育课、每一场运动会,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契机,但也暗藏风险。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我国多地夏季持续出现40℃以上高温,热射病这一原本多见于户外作业者的重症,正逐渐向青少年群体蔓延。2023年暑期,我所在的城市就有3名高中生在篮球训练中出现热射病症状,其中1例因送医及时脱险,另2例因初期未重视导致住院治疗。这些真实案例让我意识到:做好高中体育场景下的热射病预防与急救,已成为当下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01热射病的基本认知:理解风险才能科学应对热射病的基本认知:理解风险才能科学应对要做好预防与急救,首先需要明确“热射病是什么”“为什么高中生群体易发生”“它与普通中暑有何区别”。1热射病的医学定义与分类根据《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热射病(HeatStroke,HS)是由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40℃),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改变、抽搐等)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属于重度中暑的最严重类型。从致病机制可分为两类:经典型热射病(CHS):多见于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由被动暴露于高温环境引起;劳力型热射病(EHS):常见于健康青壮年,因高强度运动或劳动时产热超过散热能力导致,这正是高中体育场景中最需警惕的类型。2高中体育场景下的高风险因素1结合近5年我参与处理的12例学生中暑事件分析,以下场景或行为是热射病的“导火索”:2环境因素:夏季体育课(尤其10:00-16:00时段),气温≥33℃、湿度≥60%时,人体汗液蒸发受阻,散热效率下降约50%;3运动因素:长时间无间歇的剧烈运动(如30分钟以上的耐力跑、篮球对抗赛)、空腹或刚进食后运动;4个体因素:肥胖(BMI≥28)、近期感冒/腹泻(脱水状态)、未适应高温环境(如从空调房突然进入户外)的学生,对热耐受能力显著降低;5认知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出大汗才是运动有效”,刻意减少补水;教师因“课程进度压力”压缩休息时间。3热射病与普通中暑的关键区别许多师生会混淆“中暑”与“热射病”,但二者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见表1):特别提醒:约30%的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初期会表现为“反常无汗”(因汗腺衰竭),这是区别于普通中暑的重要信号。02预防为主:构建高中体育热射病“三级防护网”预防为主:构建高中体育热射病“三级防护网”“预防远胜于救治”——这是我在处理多起学生中暑事件后最深的体会。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总结出“环境-个体-管理”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将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1一级防护:环境风险动态评估与干预环境是热射病发生的“温床”,必须建立科学的监测与调整机制。1一级防护:环境风险动态评估与干预1.1环境监测标准根据《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及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以下监测指标(以夏季体育课为例):1基础指标:气温>32℃、湿度>60%、风速<2m/s时,启动预警;2强化指标:气温>35℃或湿球黑球温度(WBGT)>31℃(青少年阈值)时,暂停户外剧烈运动;3监测工具:配备便携式WBGT仪(精度±0.5℃)、电子温度计(测量地表温度,如塑胶跑道>50℃时需铺防晒垫)。41一级防护:环境风险动态评估与干预1.2环境干预措施当触发预警时,需立即采取以下调整:场地调整:将体育课改至阴凉场地(如树荫下、体育馆内),无条件时搭建遮阳棚(需覆盖80%以上活动区域);时间调整:避开11:00-15:00高温时段,将体育课提前至7:30-9:30或延后至16:30-18:00;设施补充:在运动区5米内设置移动补水站(提供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温度10-15℃最佳)、放置冰袋(用于紧急降温)。2二级防护:学生个体风险筛查与健康管理每个学生的热耐受能力不同,需通过“筛查-教育-跟踪”三步实现精准防护。2二级防护:学生个体风险筛查与健康管理2.1精准筛查高风险人群每学期开学前,联合校医室完成以下筛查:基础信息:收集学生过敏史、慢性疾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近期用药(如抗胆碱能药物会抑制出汗);体质测试:通过“3分钟台阶试验”评估心肺功能,结合BMI、体脂率判断代谢产热风险;适应能力:对暑期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的学生,开学第一周安排“渐进式热适应训练”(每日增加10分钟户外暴露,同时监测心率、出汗量)。2二级防护:学生个体风险筛查与健康管理2.2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班会、海报、情景模拟演练,向学生传递3个核心认知:“补水≠口渴时喝”:运动前30分钟喝200-300ml温水;运动中每15-20分钟喝100-150ml(小口慢饮);运动后2小时内补足丢失的体重(每丢失1kg补1.5L);“出汗异常是警报”:若运动中突然“不出汗”或“汗量骤减”,需立即停止运动;“身体信号要重视”:出现头痛、恶心、动作不协调时,主动向教师报告,避免“硬撑”心理。2二级防护:学生个体风险筛查与健康管理2.3特殊学生跟踪管理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学生(如肥胖、近期腹泻),建立“一人一档”:1运动时安排专人(教师或学生干部)陪同,每10分钟观察状态;2限制其单次运动时长(不超过20分钟),增加休息次数(每15分钟休息5分钟);3运动后测量体重,若丢失超过1%(如60kg学生丢失0.6kg),需联系家长加强居家补水。43三级防护:教师与学校的管理保障预防工作的落地,离不开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校的制度支持。3三级防护:教师与学校的管理保障3.1教师能力建设体育教师需掌握3项核心技能:风险预判:能根据天气、学生状态调整课程强度(如气温34℃时,将800米跑改为间歇跑+拉伸);现场观察:重点关注“沉默型学生”(因怕影响集体而隐瞒不适),通过“三看”(看面色是否苍白/潮红、看动作是否迟缓、看是否频繁揉眼/摸头)快速识别异常;应急物资管理:确保急救包(含冰袋、降温贴、血压计、血糖仪)每节课随队携带,移动补水站水量充足(按学生人数×2L/人配置)。3三级防护:教师与学校的管理保障3.2学校制度保障我校通过3项制度将预防工作常态化:高温预案:由校长牵头,联合体育组、校医室、后勤处制定《高温天气体育活动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如后勤处负责监测WBGT,校医室负责现场急救);家校联动:通过家长群定期推送热射病科普(如“孩子运动后尿色深黄需警惕脱水”),要求家长配合控制学生暑期空调使用时间(每日不超过6小时);演练考核:每学期组织1次热射病应急演练(从发现症状到送医全程计时,要求≤15分钟完成),考核体育教师、班主任、校医的协同能力。03分秒必争:高中体育热射病现场急救全流程分秒必争:高中体育热射病现场急救全流程尽管我们全力预防,但仍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此时,“黄金30分钟”内的正确处置,直接决定学生的预后。结合《中国热射病急救指南》及我的实战经验,总结出“5步急救法”。1第一步:快速识别,启动应急响应当发现学生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立即判断为“疑似热射病”:核心体温>40℃(可通过耳温枪测量,注意排除运动后即时体温升高);意识改变(如呼唤无反应、答非所问);抽搐或肌肉强直;皮肤干热无汗(后期)或大量出汗但体温持续上升。操作要点:教师需在30秒内完成初步判断,同时让2名学生分别联系校医(携带急救箱)、拨打120(明确说明“疑似热射病,需配备冰袋的救护车”);安排其他学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避免拖拽,防止二次伤害)。2第二步:快速降温,控制核心体温降温速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目标是在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2第二步:快速降温,控制核心体温2.1现场降温措施(优先级从高到低)蒸发降温(最常用):脱去患者外衣(保留内裤避免失温),用湿毛巾(20-25℃)擦拭全身,同时用风扇(风速≥3m/s)持续吹拂,利用蒸发带走热量;冰袋冷敷:将冰袋包裹干毛巾,放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血管走行处),每10分钟更换位置,避免冻伤;冷水浸泡(仅适用于无意识患者):若现场有泳池或大水桶,将患者躯干浸入15-20℃冷水中(头部露出水面),每5分钟测量体温,降至39℃时移出。禁忌操作:禁止用酒精擦浴(可能经皮肤吸收中毒)、禁止大量饮用冰水(可能诱发胃痉挛)、禁止使用退烧药(对热射病无效且可能加重器官损伤)。32143第三步:生命体征监测与支持在降温的同时,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送医提供依据。循环系统:触摸桡动脉(手腕内侧),若脉搏>130次/分或<50次/分,提示心衰风险;呼吸系统:观察呼吸频率(正常12-20次/分),若>30次/分或出现叹息样呼吸,需保持气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意识状态:用“AVPU评分”(Alert警觉、Verbal言语反应、Pain疼痛反应、Unresponsive无反应)记录变化,每5分钟评估1次。4第四步:送医途中的持续干预救护车到达后,需向医护人员清晰传递以下信息:01患者运动时长、环境温度、末次补水时间;02已采取的降温措施及体温变化(如“10分钟内从41.5℃降至39.8℃”);03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哮喘、是否对药物过敏)。04途中配合:05若使用救护车的移动降温设备(如冰毯),协助固定患者体位;06记录到达医院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因热射病患者需在2小时内完成器官功能评估。075第五步:后期随访与复盘患者出院后,需完成2项关键工作:健康随访:联合校医室跟踪1个月,观察是否有后遗症(如记忆力下降、肌肉酸痛),调整其运动计划(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事件复盘:组织体育组、校医室召开分析会,总结“预防漏洞”(如是否漏筛高风险学生)、“急救改进点”(如降温措施是否高效),更新应急预案。04案例与反思:用真实事件强化认知案例与反思:用真实事件强化认知2023年7月,我校高三(3)班在暑期篮球训练中发生的1例热射病事件,成为我们优化预防体系的重要转折点。1事件回顾时间/环境:15:00-17:00,气温36℃,湿度65%,塑胶跑道地表温度52℃;患者情况:男生,18岁,BMI29(超重),暑期每日吹空调12小时以上,训练前未补水;发病过程:训练30分钟后,学生自述“头晕、恶心”,教师以为是普通中暑,安排到阴凉处休息并喝温水;10分钟后患者出现抽搐、意识模糊,测量耳温41.2℃,立即启动急救流程,15分钟后送医。2经验教训预防漏洞:未提前监测地表温度(塑胶跑道吸热强,实际环境风险高于气温显示);对暑期“空调依赖”学生未开展热适应训练;急救改进:初期仅让患者休息,未及时启动降温(延误了10分钟关键期);未第一时间测量核心体温,导致判断延迟;后续优化:新增地表温度监测指标;暑期开设“热适应夏令营”(每日1小时户外轻运动);为体育教师配备快速体温测量仪(误差≤0.3℃)。结语:以专业与责任守护每一次运动的安全作为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动”,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安全运动”。热射病的预防与急救,不是某一个环节的“应急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军事采购管理办法
- 军校式管理办法
- 农业招商管理办法
- 农房产权管理办法
- 农村水费管理办法
- 农民水稻管理办法
- 农药联合管理办法
- 冬季鸽棚管理办法
- 冶金标样管理办法
- 出差培训管理办法
- 快递店运营管理制度
- 现场仪表维修课件
- 时空地理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指引
- 2025年四川内江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输血法律法规理论培训试题及答案
- 工程进度工作报告
- 2025年磁性展示板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精细化物业管理手册(服务细节亮点及创新服务图集)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解读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中考诊断性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安全生产考试题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