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熔化和凝固(考点解读)(解析版)
,和华导航
包和镌点饼解
1、熔化和凝固及其特点
(D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5)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息,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7)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熠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3)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
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3、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1)凝固、熔化温度时间图象:
晶体非晶体
(2)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
继续吸热(放热),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
4、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实验器材:晶体(海波或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停表。
(3)实验步骤:步骤①在小试管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
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试管中晶体粉末不宜过多,只要
全部熔化后仍能浸没温度计测温泡即可。);
步骤②在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温水(35~40℃之间),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
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步骤③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海波,当海波温度升到4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
波的状态;(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几分钟,然后撤去酒精灯和热水);
步骤④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
度变高。
、典例今折+变式制株
【考点1熔化和凝固及其特点】
【典例11】(2023•姑苏区校级一模)如图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
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
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D.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答案】D
【分析】熔化是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
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发生热传递,必须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A、“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才会
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现象,故B正确;
C、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C;
D、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典例12](2023春•九台区月考)2022年初冬一场降雨过后气温骤降,路面结冰,这是凝固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雨雪过后两天,气温增至8℃,冰雪消融,说明熔化吸热。
【答案】凝固;吸。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
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升华,汽化吸热;凝固,凝华,
液化放热。
【解答】解:路面结冰,这是路面上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熔化吸热。
故答案为:凝固;吸。
【变式11】(2023•晋中模拟)如图所示为《天工开物》中描述的古代劳动人民铸“釜”时的场景,匠人
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形。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此相同的是()
A.山间的大雾B.湖面上的寒冰
C.草地上的白霜D.树叶上的露
【答案】B
【分析】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不
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解答】解:铁水固结成形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
A、山间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湖面上的寒冰,是凝固现象,故B正确;
C、草叶上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的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树叶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的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o
【变式12】(2023•合肥一模)如图所示,画“糖人”是合肥的一种传统艺术。艺人先将固态糖放在锅里
加热熔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再用勺子将液态糖汁倒在玻璃板上进行塑形,很快栩栩如生的
“糖人”就制成了。
【答案】熔化。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解答】解:先将固态糖放在锅里加热的过程是将固态的糖变为液态,为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熔化。
【考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另口
【典例21】(2023•信都区开学)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B.冬季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C.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D.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答案】A
【分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正确;
B、天上飘落的雪花是晶体,故B错误。
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o
【典例22](2022春•黑龙江期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其中非晶体没有(选填“有”或“没
有”)规则结构,没有(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它熔化时,吸收(选填“吸
收”或“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选填“升高”或“不变”)。
【答案】没有;没有;吸收;升高。
【分析】非晶体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
规则的外形,如玻璃、松香、石蜡等,它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解: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其中非晶体没有规则结构,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它熔化时,吸
收热量,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没有;没有;吸收;升高。
【变式21】(2022秋•丰南区期中)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铜有固定的熔点,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
C.海波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D.某物质从100℃开始熔化,直到150℃还未熔化完,则该物质是晶体
【答案】B
【分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解答】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
B、铜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所以铜有固定的熔点,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正确;
C、海波是晶体,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C错误;
D\、某物质从100C开始熔化,直到150℃还未熔化完,说明该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不是晶体,故D
错误。
故选:Bo
【变式22】(2023•新沂市一模)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
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其熔点是80℃,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变(填“固态”、“液态”或“固
液共存态”)。
0()
80
60
40
20
()4812时间/min
【答案】晶体;80;固液共存态。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
晶体,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即该物质的熔点是80℃;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80;固液共存态。
【考点3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典例31】(2022秋•长沙期末)如图所示为某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0分钟
D.该物质在第11min时己经完全变为气态
【答案】B
【分析】(1)晶体熔化前为固态,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完全熔化后处于液态;晶体熔
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根据图像判定物质在第Umin时的状态。
【解答】解:A、分析图像可知,在100℃时,该物质处于沸腾过程,则该物质为液态和气态,故A错
'□
1天;
BC、分析图像可知,物质在5〜lOmin内处于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
晶体,且熔点为0℃,故B正确,C错误;
D、该物质在第Umin时已经全部熔化,此时处于液态,故D错误。
故选:Bo
【典例32】(2022秋•藁城区期末)如图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1)锡的熔点是230℃,由此可知锡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BC段,锡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锡在从lO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凝固过程(填“熔化”或“凝固”)。该过程
【答案】(1)230;晶体;(2)固液共存;(3)凝固;放;不变。
【分析】从图象可看出,O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的温度,然后随时间温度逐渐升高,BC段温度不
变,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D点后随时
间温度逐渐降低,EF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
(1)BC段对应的温度为锡的熔点,是230℃,由此可知锡是晶体;
(2)在BC段,锡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其存态;
(3)锡在从lO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EF段)处于凝固过程,该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230;晶体;(2)固液共存;(3)凝固;放;不变。
【变式31](2023•临淄区一模)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温/匕
A.该物质的熔点是25℃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
D.在第9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C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的温度为晶体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
变,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完所用时间就是凝固经历的时间。
【解答】解:A、由图可知BC段为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5℃不变,即熔点为45℃,故A错误;
B、晶体熔化过程中需不断吸收热量,故B错误;
C、EF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从第12min到第15min,持续时间为3min,故C正确;
D、第9min已熔化完,还没有凝固,所以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Co
【变式32](2023•无为市三模)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
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判断该物质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15min。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无固定的熔点;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熔化过程所需的时间。
【解答】解:根据图线可知,该物质在吸热过程中具有固定的熔点,故该物质为晶体;
由图可知,物质熔化的起始时刻是第lOmin,结束时刻是第25min,则熔化时间t=25min-10min=15mino
故答案为:15。
【考点4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典例41】(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小雪用图甲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
浓盐水冻成的冰块打碎后放进小烧杯中,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乙是该晶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A.甲图中温度计的读数是-12℃
B.乙图中第2min烧杯内物体分子动能和第6min烧杯内物体分子动能相等
C.该碎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计内的煤油质量不变
D.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外壁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C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先确定0℃位置,再确定分度值进行读数;
(2)分子动能的影响因素,本题考虑第2分钟和第6分钟时物质的温度和吸热情况进行判断;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4)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解答】解:A、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先确定0℃位置,再确定分度值进行读数,如图所示,分度值为
rc,温度计内液柱液面最高处位于以下,读数为-8℃,故A错误;
B、分子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第2分钟和第6分钟时物体质量相等,第6分钟温度高
于第2分钟温度,且第6分钟在熔化过程中仍在吸收热量,图乙中第2分钟烧杯内物体分子动能小于第
6分钟烧杯内物体分子动能,故B错误;
C、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煤油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
外壁出现白霜,霜是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o
【典例42](2023・莱西市二模)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某物质进行加热,该物质从熔化直至沸腾,在此过
程中,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中分析可知。
(1)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3min,其凝固点是0℃0
(3)在DE段所示的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4)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沸点是,若把该物质带到珠穆朗玛峰加热至沸腾,它的沸点将上
低(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晶体;(2)3,0;(3)吸收;(4)100,降低。
【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解:(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反映在图像上是
存在一段平行于(或重合于)时间轴的线段,如图所示,BC段随时间变化温度一直保持不变,判
断出此物质是晶体;
(2)该晶体熔化时在1分钟〜4分钟这段时间内温度一直保持0℃不变,熔化过程用时3分钟,0℃就
是此晶体的熔点,也是晶体的凝固点;
(3)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如图所示,该物质在加热后最终保持在100℃这一温
度,说明100℃是该物质的沸点;在相同条件下,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压降低,沸点也
随之降低。
故答案为:(1)晶体;(2)3,0;(3)吸收;(4)100,降低。
【变式41】(2023•包头模拟)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冰的熔化规律。
甲乙丙
(1)实验时酒精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3℃o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内能增加。
(4)在第8min时,若将试管从温水中取出,立即放入熔点为-4℃的盐冰水混合物中,此时试管中物
质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化学;(2)-3;(3)增加;(4)不变。
【分析】(1)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方向是0刻度下方三格位置;
(3)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
(4)晶体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1)酒精灯在燃烧过程中,是将蕴藏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方向是0刻度下方三格位置,读数为-3℃;
(3)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质量也没有变化,内能增加;
(4)第8分钟时,试管中的水温度是0℃,且还没有熔化完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立即放入熔点为
-4C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外界温度低于试管内温度,试管内的冰水混合物将会凝固,晶体在凝固过程
中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化学;(2)-3;(3)增加;(4)不变。
【变式42】(2023•大兴区二模)小丽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加热该物
质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的判断依据是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在2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在20min至30min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A温度代
【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表现在图象上是
晶体熔化图象有一个吸热温度不变的水平段,而非晶体则没有;
(2)晶体在熔化的过程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吸热,内能增大。
【解答】解:(1)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即有固定的熔化温
度,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
(2)读图可知,加热至第20min时,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的过程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在20min至30min过程中,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吸收热量,物质的内能变大。
故答案为:(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2)固液共存;(3)变大。
混双闿制体
一、选择题。
C.嘴里呼出“白气”D.冰块变成水
【答案】D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化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A.樟脑球变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物态变化为升华,故A不正确;
B.湿手被吹干,物质状态有液态变为气态,物态变化为汽化,故B不正确;
C.嘴里呼出“白气”,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物态变化为液化,故C不正确;
D.冰块变成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物态变化为熔化,故D正确。
故选:D。
2.(2022秋•鞍山期中)保温瓶中装有大量0℃的水,然后放入少量-FC的冰,盖好瓶塞,则()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水凝固成冰
C.冰、水多少都不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答案】B
【分析】①冰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不断吸热;
②水的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
【解答】解:保温瓶中装有大量的水,然后放入少量-1℃的冰,盖好瓶塞后,冰吸热升温至0℃的
水,不能再吸热熔化,0℃的水由于放热且在凝固点,因此会有少量的水结冰。
故选:Bo
3.(2022秋•祥符区期末)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墨料、沥青、蜂蜡B.明矶、水、石英
C.蔡、铁、松香D.水晶、食盐、
【答案】D
【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水晶、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
沥青、松香。
【解答】解:晶体拥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A.墨料、沥青、蜂蜡是非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明矶、石英是晶体,水是液体,不是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蔡和铁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晶、食盐、是晶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新乡二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D.乙物质在加热3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D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
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
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
不变。
【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
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正确;
B、分析图象可知,甲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吸收热量,故C错误;
D、乙物质在加热3min时处于熔化状态,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5.(2022秋•朝阳区校级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
图象可以判断()
A.甲可能是晶体B.甲一定是非晶体
C.乙一■定是非晶体D.乙可能是晶体
【答案】A
【分析】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
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解:乙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乙有固定熔点是晶体;
甲温度不断上升,甲从图像上没看到有固定的熔点,可能还没达到熔点,所以甲可能是非晶体,也可能
是晶体。
故选:Ao
6.(2023•惠州一模)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
加热,得到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七
100
90
60
甲乙
A.该物质在10~1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大
C.该物质熔点为80℃,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气压
D.在20min时撤去酒精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马上停止
【答案】B
【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AB、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升高到80℃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间段内该
物质在熔化,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是晶体;
该物质在10~15min内一直在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因为该晶体正在熔化;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故A错误,B正确;
C、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为80℃,但不能确定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气压,故C错误;
D、在20min时撤去酒精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不会马上停止,是因为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物质可以继续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Bo
7.(2023•从化区一模)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物质(
A.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
C.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D.在B点的内能小于在C点的内能
【答案】D
【分析】分析图象判断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根据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分析3min时温度与熔点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解:AB、从3min〜6min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熔点,故该物质为晶体,
由图可知,该物质从3min到6min是熔化过程,经历时间:6min-3min=3min;故A、B错误;
C、在BC段是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则在B点的内能小于在C点的内能,故D
正确。
故选:D。
8.(2022秋•锦江区期末)如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
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冰水混合物
t温度七
111,,1,
_丫卜5fo1529^0时间氤11if
F
甲乙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全是液态
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
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
【答案】D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
断降低;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
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
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lO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
态,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为-2C,低于冰的熔点,故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所以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会逐渐增加,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2022秋•锦江区期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
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14温度/七
50
05101520253035时间/食
甲Z
A.该物质在10-25min内温度不变,一直处于液态
B.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内物质加热是为了缩短实验时间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其凝固点是80℃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答案】C
【分析】(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水浴法加热可使物质受热均匀;
(3)根据图像分析物质的凝固点;
(4)除图甲中的实验器材,还需要秒表记录熔化时间。
【解答】解:A、该物质在15-20min内处于熔化阶段,温度不变,吸收热量,第25min处于液态,故
A错误;
B、“水浴法”加热,可使物质受热均匀,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熔化时间,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物质熔化从第lOmin开始,25min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由图可知,该物质
的熔点是8OC,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温度,故C正确;
D、除图甲中的实验器材,还需要秒表记录时间,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故选:Co
10.(2023•云岩区校级一模)2022年12月7日,第十三届高性能塑料展中,无规共聚聚丙烯系列材料脱
颖而出,其具有较强抗冲击性能、化学稳定性、水蒸气隔离性能和器官感觉性能(低气味和味道),且
熔化温度较低。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材料不可以制作()
A.自来水管B.食品包装材料
C.医药包装材料D.火箭外壳
【答案】D
【分析】根据所给信息中材料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BC.无规共聚聚丙烯系列材料,具有较强抗冲击性能、化学稳定性、水蒸气隔离性能和
器官感觉性能(低气味和味道),可以用来制作自来水管、食品包装材料、医药包装材料,故ABC不
符合题意;
D.因为该材料的熔化温度较低,所以不可以制作火箭外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2秋•唐县期末)根据小资料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几种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
晶体熔点/℃晶体熔点/℃晶体熔点/℃
鸨3410铝660固态水银-39
铁1535铅328固态甲苯-95
钢1515锡232固态酒精-117
灰铸铁1177蔡80.5固态氮-210
铜1083海波48固态氧-218
金1064冰0固态氢-259
A.用铝锅不能熔化铜
B.常温和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是固态
C.在寒冷的(-50℃)北极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
D.我国劳动人民掌握青铜器铸造技术比冶铁技术早的原因之一是铜的熔点比铁低
【答案】B
【分析】根据表中信息,找出铝、水银、酒精和铜的熔点,再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解答】解:A、铝的熔点比铜低,故用铝锅不能熔化铜,故A正确。
B、常温和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是液态,故B错误。
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故在寒冷的(-50C)北极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故C正确。
D、从表中信息可知,铜的熔点比铁低,故D正确。
故选:Bo
二、填空题。
12.(2023•安徽模拟)如图所示的解冻神器“超导料理盘”采用铝合金复合材料和新型高效热管技术,
在室温下约15min就可解冻150g由冷冻室拿出的冻肉,且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超导料理盘”解冻
冻肉时,冻肉中的冰主要发生了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熔化。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解答】解:解冻冻肉时,冻肉中的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了熔化现象。
13.(2023•景德镇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由于天然降雪无法满足要求,按照国际惯例,高山滑雪场
地均使用人工方式造雪。如图所示,造雪机产生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水滴喷向寒冷的外部空
气中,水滴迅速凝固成冰晶,形成降雪,此过程需要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凝固;放热。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解答】解:水滴变成冰晶,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14.(2023•香洲区二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
杓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是熔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此过程
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铁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铁是晶体(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
【答案】熔化;吸热;晶体。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或者放热,但温度保持熔点或凝固点不变。
【解答】解:“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铁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因此属于晶体。
故答案为:熔化;吸热;晶体。
15.(2022秋•香洲区期末)夏天往饮料中加少量冰块,冰块在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加
冰后饮料温度不会(选填“会”或“不会”)达到零下10℃,冰块属于晶体(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
【答案】熔化;不会;晶体。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冰块的温度低于饮料温度,饮料放热温度降
低,冰块吸热温度升高;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夏天往饮料中加少量冰块,冰块在熔化时吸热;冰块温度升高到0℃时,饮料温度高于0℃,
冰块吸热熔化成的水,饮料放热温度降低,但不会达到零下10℃;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0℃
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故答案为:熔化;不会;晶体。
16.(2023•温江区模拟)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中信息可知,
【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80℃就是其熔点,所以固体物质是
晶体;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吸收;80o
17.(2023•东莞市一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物质是晶体,在第0-4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增加(选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观察物质熔化的图象时,通过寻找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可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
体;找出关键的温度点,将图象分成不同的时间段,可判断每一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
(2)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解答】解: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读图可知,甲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
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甲物质为晶体。乙物质温度一直升高,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为非晶体;在第0-4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处于固态,此过程中甲物
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甲;固态;增加。
18.(2023•宜兴市二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
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
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BC段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试管中
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此时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温
度不变(变大/变小/不变),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不能(能/不能)沸腾,AB段和CD段
斜率不同说明冰和水的比热容(密度/内能/比热容)不同。
乙
;不变;不能;比热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沸腾条件的熟知程度。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不变,内能增大;物质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由、=。111"判断冰和水的比热容大
小;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解答】解:本题从图像可以分成几个阶段:①AB段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还没有开始熔化;②
到达BC段冰才开始熔化,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③CD段冰已全部熔化成水,继续
吸热,温度上升,④DE段,水温上升到100℃,达到沸点,但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可以从酒精灯处吸
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可以沸腾,但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所以
不能沸腾。
由图象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冰用的时间长,吸热多。
由Q=cmAt,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故答案为:固液共存;不变;不能;比热容。
19.(2022秋•惠州期末)如表中列出了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
物质熔点(℃)沸点(℃)
酒精-11778
水银-38.8357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
(2)水银的凝固点是-38.8℃;
(3)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酒精温度计(选填“酒
精”或“水银”)。
【答案】(1)热胀冷缩;(2)-38.8;(3)酒精。
【分析】(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
(2)查表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营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系统项目的合作模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培训备考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师德师风考试模拟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一般工业固废分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新建输送分拣设备及输送带项目报告表
- 2025年“互联网+”开放合作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体育器材知识产权保护与电子商务平台责任研究考核试卷
- 光学玻璃抗冲击性能优化设计考核试卷
- 印刷企业品牌宣传的跨渠道整合营销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风机混塔吊装施工方案
- 粉末静电喷涂安全培训
- 画展展厅合同协议
- 军事心理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投融资岗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换位思考》课件
- 2024年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芯片产品测试报告书模板
- 2024年宁夏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配电线路工)竞赛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肺叶切除术后出血护理
- 二零二四年度景区品牌授权合同:某知名景区与某品牌公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