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讲义
文体知识
(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分类
1.小说:三要素为人物、情节、环境
2.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三)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铺展情节、刻画人物
倒叙:不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转
回来追述发生在先的事
插叙:作者在叙写特定事件或主要情节的过程中,插入另外的内容
补叙: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上文相关的人或事进行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四)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五)记叙线索
L定义: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一篇文章中线索可能不止一条,有的会采用明暗线交织的形式
2.分类
具体事物或事物特征
人物或人物特征
中心事件或思想感情
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
(六)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夸
结构技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开门见山……
第1页共15页
答题方法
高频考点1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设问形式】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
-梳理全文情节,分析“我”能够写成《生命花》的原因。
-“在松阳,我总觉得自己醉了”,作者因什么而“醉”?请根据文意完成思维导图
【思路梳理】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结合题干、表格或思维导图中的提示,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答题公式:梳理概括文章内容=人物+事件+结果
【必备知识】
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要素归纳法: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组织语言
-标题扩展法:有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
容
-段意合并法:先概括每段的大意,再将段落大意综合起来
-提取信息法:通读文章后,提取和筛选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关注重点段落/语句
-人物行为法:锁定主要人物,概括其言谈举止
高频考点2赏析句子
【设问形式】
-自选角度,品析语言。
-请从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该句的语言特点。
-请从下面语句中任选其一,按要求品析表达效果。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⑫段中“跳跃着、流淌着、放射着”的表达效果。
【思路梳理】
第2页共15页
-第一步,阅读指定句子,明确句子所用的技巧;
-第二步,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运用技巧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运用该技巧表达出的效果/情感。
答题公式:赏析句子=赏析角度(词语特点/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具体表现内容+
表达效果
【必备知识】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使人物形象鲜明,使景物形象化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更好地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
-侧面描写:对正面描写的补充,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表现手法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象征: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教材典例】
提问:(《济南的冬天》)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
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
儿粉色。
第3页共15页
参考答案:
1.“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当作人来写,具有人一样的
动作一一“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
的意境。
2.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雪后夕晖,赋予“薄雪”以人的性格,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
写景要好。
高频考点3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设问形式】
-老前辈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芦花”的原因有哪些?
-“春天”为什么“开在回家的路上”?
-文章开头写“我陡生了身轻如燕之感以及登高望远的豪迈”。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这种
感受的由来。
【思路梳理】
-第一步,根据题干信息定位相关内容;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第三步,结合人物情感或具体情节作答。
答题公式: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论+具体分析内容(情感/作用/启示/道理/认识/共同点)
【必备知识】
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
-内容上:明确题干要求,确定分析对象;找到原文中与分析对象相关的主要内容。
-情感上:抓住文中表达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语句进行分析。
-主旨上:关注开头段、结尾段、标题等部分,体会文章所讲述的道理或蕴含的情感。
高频考点4分析人物形象
第4页共15页
【设问形式】
-结合相关内容,概括父亲形象。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四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名劳动者,白描身上具备哪些突出的优秀品质?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答题范围;
-第二步,找出文中有关人物言谈举止、情节或他人评价的语句;
-第三步,结合具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并归纳人物形象。
答题公式:分析人物形象=关键内容(正/侧面描写、事件/情节、人物身份、作者评价/态
度等)+形象特点(能力/性格/品质)
【必备知识】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确定人物的职业、身份、地位、经历等。
-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的分析
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抓住主要事件,结合人物做事的动机、处事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
-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进行分析并归纳。
-理解文章中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评价。
通过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高频考点5赏析词语
【设问形式】
-品析第⑥段中加点词“嫩生生”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①段中加点词“怔住”的表达效果。
-第①段中“织”字用得非常精妙,请作分析。
【思路梳理】
-第一步,体会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
第5页共15页
-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在文中描述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公式:赏析词语=词语含义(本义、语境义)+(手法/词性)+具体表现内容+表达效果
【必备知识】
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
-思想感情或文章主旨
-景物色彩或人物形象
-修辞手法
-词语本身的语法功能
【教材典例】
提问:(《秋天的怀念》)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参考答案:
1.“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重病病情,
事后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
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高频考点6理解句子含义
【设问形式】
-画线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结合上下文,体会文章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品味语言,说说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的理解。
【思路梳理】
-第一步,将句子放回原处,体会其表层含义;
-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第6页共15页
-第三步,分析句子所蕴含的主旨或情感。
答题公式:理解句子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情感
【必备知识】
理解句子含义的角度
-中心句:从写作目的入手,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体会句子的含义。
-矛盾句:结合关键词句,把握其语境义,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哲理句:抓住说理的相关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修辞句:将生动或夸大等的内容还原为未经修饰的说法,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或用意。
-文中难懂句:反复阅读,可以借助同义词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材典例】
提问:(《散步》)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
世界。
参考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是写他们走
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非担当不可。从深
层含义上理解,这句话很有象征意义,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担着赡老扶
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从“慢慢地”“稳稳地”行走中,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
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背上就是“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时
的心理: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高频考点7分析段落作用
【设问形式】
-选文第③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情同学认为,在阅读时间受限时,可以删除第⑤段。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从内容或结
构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思路梳理】
-第一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分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公式:分析段落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表达效果/表达情感
第7页共15页
【必备知识】
段落作用
-开头段
-内容上: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照应标题。
-中间段
-内容上:交代具体内容;点明中心;丰富文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
铺垫;照应标题/上文。
-结尾段
-内容上:深化(升华)文章主题;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引人深思,给人带来启示。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教材典例】
提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
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直接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联想。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作者先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
草中的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
作者,而这故事让作者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所以多年以后作者还清楚地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作者童年时期心目中世界的奇
特的色彩,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频考点8拓展运用(谈启示/感悟/看法/评价)
【设问形式】
-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脱贫、学习、发展、勤勉……请任选一个词语,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丝瓜的成长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文章回忆了母亲日常生活中的多件小事,其中哪一件事打动了你?又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
感悟?请写出来。
第8页共15页
【思路梳理】
-谈启示/感悟
-第一步,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抓住文中表明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的感叹句、哲理句等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
谈自己得到的启示/感悟。
-谈看法/评价
-第一步,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结合文章关键内容(人物、事件、背景等)和自身的生活体验,针对题干所说事
件/问题展开分析;
-第三步,表明自己的看法/评价,紧扣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答题公式:
-谈启示/感悟=启示/感悟(文章主旨)+做法(联系生活实际)
-谈看法/评价=观点+具体分析内容(结合文章内容/生活实际)+结论(点题)
高频考点9理解词语含义
【设问形式】
-结合语境,解释第③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体味和推敲下列加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文章,理解词语表层含义(本义);
-第二步,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词性、修饰成分或感情色彩等,理解词语深层含义(语境
义);
-第三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情感。
答题公式:理解词语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表达效果)
【必备知识】
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
-理解词语本义:明确其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第9页共15页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找到词语所在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把握词语的修辞义、双关义:把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其中隐含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高频考点10分析标题作用(妙处)
【设问形式】
-文章以《春联儿》为题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文章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
-“题好一半文”,联系全文,谈谈《北极熊如盛开的白莲花》这一标题好在哪里。
【思路梳理】
-分析标题作用
-第一步,回忆标题的常见作用;
-第二步,结合重点语句和主旨,分析标题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第三步,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其他作用。
-分析标题妙处
-第一步,结合文章内容,思考标题的含义(一般是深层含义);
-第二步,结合重点语句和主旨,具体分析标题在内容上的作用;
-第三步,回顾全文,分析标题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公式
-分析标题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表达效果
-分析标题妙处=标题含义+标题作用
【必备知识】
标题的一般作用
-内容上:交代写作对象、环境、背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构上:充当文章线索,贯串全文。
-情感上:作为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写法上:语带双关,具有象征意义;运用修辞,生动形象。
-主旨上:作为“文眼”,揭示文章中心,暗示主旨。
-形式上:疑问句形式,引人思考;用词新颖,巧妙别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材典例】
提问:(《驿路梨花》)再想一想,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妙处?
第10页共15页
参考答案: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
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
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一一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一一助人为
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一一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一一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
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起来,和谐一体;同时,
“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高频考点11分析文章主旨
【设问形式】
-在你看来,迷失在森林中的旅人是否真的遇到了风琴手?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阅读体验进行
探究。
-请概括归纳本文的主题。
-在本文中,“他”抱起了父亲;《散步》中,“我”背起了母亲。请根据下面的【链接材
料】,结合选文内容,探究这“一抱一背”的深刻内涵。(可从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回
答)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文章,明确文章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第二步,联系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主要情节、重复句、感叹句、哲理句等内容进行
分析;
-第三步,总结归纳文章主旨。
答题公式:分析文章主旨=关键内容(标题、开头、结尾、主要情节、重复句、感叹句、哲
理句)+文章主旨(揭示/批判/赞美等)
【教材典例】
提问:(《植树的牧羊人》)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
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
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第11页共15页
参考答案:首段总起议论,奠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叙述基调。尾段对牧羊人进行
了总评,认为牧羊人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升华了主题。文章通过描述在荒芜的阿
尔卑斯山下的普罗旺斯地区,一位牧羊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三十多年来一直心无旁鹫地种树,
使一片荒地蔚然成林的故事,赞美了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告诫人们:只有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人类除了
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只要胸怀无私的大爱,有坚定的信念、毅力和精神,同样可
以创造奇迹。
高频考点12分析人物/作者情感
【设问形式】
-细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情感。
-选文最后一段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标点符号会说话。第⑦段中“最令人期待的春节来了”后面的“!”包含了“我”哪些情
感?
【思路梳理】
-第一步,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抓住题干所给角度或文中有关人物言行、态度、情感等关键信息;
-第三步,分析人物/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公式:分析人物/作者情感=关键内容(哲理句/感叹句)+思想感情
【必备知识】
分析人物/作者情感态度的方法
联系文章标题,探知情感态度
抓住主要事件,分析情感态度
联系文章主旨,体味情感态度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情感态度
分析写作背景,把握情感态度
-根据文章人物(作者)(喜怒哀乐),感知情感态度
【教材典例】
提问:(《散步》)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本文的感
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第12页共15页
参考答案:《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
的宁静。《散步》的感情基调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语句也有含蓄
未言的深意。
高频考点13理解标题含义
【设问形式】
-文章标题《接过铜豌豆》有什么含义?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中的“小书”和“大书”?
-联系全文思考,题中的“红”有哪些含义?
【思路梳理】
-第一步,从标题本身看,理解其表层含义;
-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
-第三步,分析标题所表达的情感主旨。
答题公式: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思想感情)
【必备知识】
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中词语的字面意思、概括的内容等
-深层含义
-是否使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等
-是否双关:词的多义或同音,使语句具有多重意义
-是否有象征:借某一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是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是否揭示文章主旨
【教材典例】
提问:(《秋天的怀念》)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参考答案:标题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是,“秋天”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
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
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
的意义。如果说,标题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生命”的意味。
第13页共15页
高频考点14分析句子作用
【设问形式】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客户经理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电子商务专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院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昌联考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尘肺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外企职业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蚂蚁金服java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阿城中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历届二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模电数电试题及答案
- 全国劳动安全防护知识竞赛备考试题库及答案
- 楼顶防水施工安全协议
- 紫外线灯管消毒、检测、注意事项及维护紫
- 机加工成本分析表标准模板
- 医生进修汇报(修订版)
-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长效运维和监督管理办法
- 《消毒供应室》课件
- 《基础心理学感觉》课件
- DLT 754-2013 母线焊接技术规程
-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个案查房课件
- 柴油采购合同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