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考试试题库与答案_第1页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库与答案_第2页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库与答案_第3页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库与答案_第4页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库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B.因人施护和因时施护C.因地制宜和辨证施护D.整体观念和因人施护答案:A解析: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施护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护理原则()A.扶正祛邪B.调整阴阳C.三因制宜D.标本缓急E.急则治标答案:E解析:中医护理原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标本缓急等。“急则治标”是标本缓急原则中的具体应用,并非独立的护理原则。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A.曲直B.炎上C.稼穑D.从革E.润下答案:A解析:五行的特性分别为: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4.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A.惊胜怒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E.思胜恐答案:A解析:情志相胜理论是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即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惊和怒之间不存在这种相胜关系。5.患者面色潮红,高热,呼吸气粗,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数。其证型为()A.寒证B.热证C.虚证D.实证E.表证答案:B解析:热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数等。题中患者的症状符合热证的表现。6.下列哪项不属于望舌的内容()A.望舌质B.望舌色C.望舌形D.望舌态E.望舌下络脉答案:B解析:望舌主要包括望舌质(舌的神、色、形、态)和望舌苔(苔质、苔色),以及望舌下络脉。舌色属于舌质的观察内容之一,不能单独作为望舌的一项内容。7.下列穴位中,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的是()A.足三里B.合谷C.太冲D.三阴交E.列缺答案:C解析: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等肝阳上亢之证。足三里主要用于调理脾胃等;合谷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等;三阴交多用于妇科疾病等;列缺主要治疗头项部疾病。8.下列哪种中药不宜与藜芦同用()A.人参B.甘草C.黄芪D.白术E.山药答案:A解析:“十八反”中明确指出“诸参辛芍叛藜芦”,人参属于参类,不宜与藜芦同用。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黄芪、白术、山药无明显配伍禁忌。9.中医饮食护理中,下列食物与病症对应错误的是()A.寒性病症宜食温热性食物B.热性病症宜食寒凉性食物C.阳虚体质宜食滋阴食物D.阴虚体质宜食滋阴食物E.气血亏虚者宜食补益气血食物答案:C解析:阳虚体质是指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应食用温热性、具有补阳作用的食物,而滋阴食物多用于阴虚体质。寒性病症宜食温热性食物以散寒;热性病症宜食寒凉性食物以清热;阴虚体质宜滋阴;气血亏虚者需补益气血。10.患者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其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注意保暖B.饮食宜温热、清淡C.可选用麻黄汤加减D.鼓励多饮水,以清热E.中药宜热服答案:D解析:该患者为风寒咳嗽,护理应注意保暖,饮食宜温热、清淡,可选用麻黄汤等辛温解表之剂,中药宜热服以助药力。风寒证不宜多饮水清热,以免加重寒象,应适当饮用温热饮品。二、多选题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施护D.同病异护E.异病同护答案:AC解析: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是辨证施护的具体体现。2.五行相生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金生水E.水生木答案:ABCDE解析: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3.下列属于正治法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通因通用答案:ABCD解析:正治法是指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通因通用是反治法,即以通治通,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4.望神主要观察的内容有()A.精神状态B.面色C.形体动作D.两目E.呼吸答案:ABCDE解析:望神主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形体动作、两目、呼吸等方面。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通过这些外在表现可以判断患者的神气盛衰。5.拔罐法的作用有()A.通经活络B.行气活血C.消肿止痛D.祛风散寒E.清热泻火答案:ABCD解析: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它主要是通过罐内负压吸附皮肤,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一般不用于清热泻火。三、判断题1.中医护理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养”包括调养身体和精神。()答案:正确解析:“三分治,七分养”体现了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养”不仅包括对身体的调养,如饮食、起居等方面,还包括对精神的调养,保持良好的心态。2.五行相克的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答案:正确解析:五行相克的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是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3.实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答案:错误解析: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题干描述的是虚证的概念。4.针刺时,得气的感觉主要有酸、麻、胀、重等。()答案:正确解析: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会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有时还会向一定的方向传导。5.中医护理中,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应多安排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答案:错误解析:阳虚体质的患者阳气不足,喜暖畏寒,应安排在温暖向阳的环境中休息,避免寒冷刺激。四、简答题1.简述中医护理中“三因制宜”的含义。答:“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来制定护理措施。如春季气候多变,应注意防风保暖;夏季炎热,要防暑降温、补充津液;秋季干燥,需注意润肺防燥;冬季寒冷,要防寒保暖、养藏阳气。-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护理。如北方气候寒冷,人体腠理致密,护理时要注意保暖;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应注意防暑祛湿,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因人制宜: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实施护理。如老年人气血亏虚,护理时要注意起居有常、饮食调养;小儿脏腑娇嫩,要注意喂养得当、预防外感;体质虚弱者要避免劳累,加强营养支持。2.简述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答: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以情胜情法: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及情志相胜的理论,用一种情志去纠正另一种异常情志,达到治疗目的。如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开导法:通过语言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等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移情法:采用各种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从疾病痛苦上转移到其他方面,从而减轻不良情绪。如听音乐、下棋、读书、旅游等。-暗示法:通过言语、手势、表情等方式,对患者施加积极的暗示,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顺情从欲法: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以缓解其不良情绪。3.简述中药用药护理的要点。答:中药用药护理要点如下:-用药前护理: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用药史等,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该中药。向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检查药物的质量、有效期等,确保用药安全。-用药过程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用法、时间给药。中药汤剂一般温服,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也可热服或冷服。丸剂、散剂等应按时按量服用。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不良反应、症状是否改善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用药后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食用与药物相禁忌的食物。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身体的康复。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五、案例分析题患者,男,55岁。近日因工作劳累,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1.请根据上述症状,判断该患者的证型。答:根据患者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膝酸软等肝肾阴虚的表现,以及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可判断该患者为肝肾阴虚证。2.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答:护理措施如下:-生活起居护理: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居住环境应安静、凉爽、通风。避免劳累和熬夜,注意休息。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枸杞、百合、银耳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温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油炸食品等。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津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