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江淮协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高一历史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5.在中世纪后期的西欧,贵族日益贫困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40座庄园以上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家锐减至19家。1600年时,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导致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兴起B.商业革命C.王权专制D.价格革命6.1804年3月《法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法典共有2281条,宣布保护私有财产权,否定封建等级特并规定工人没有罢工和结社的权利等。这说明该法典A.传播了法国革命的革命原则B.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时代特征C.构建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D.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7.1799年的英国工厂里,70%的工人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其中绝大多数是13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纺织厂中,50%以上的工人都是儿童,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圈地运动导致农民失去土地B.青少年更容易学习技术C.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D.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贪婪8.圣西门提出只有由实业家和学者掌握权力的实业制度才是真正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在新的制度中,社会组织的唯一而长远的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的现有知识来满足A.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B.已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C.为实现理想社会找到了正确途径D.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9.1898年7月10日,法国马尔尚上尉率领远征队从法属刚果进驻尼罗河左岸法绍达村,宣布他们已“有效占领”尼罗河上游谷地。9月19日,一支兵力占据优势的英军赶抵法绍达村,扎营同法军对峙。经过谈判,法国政府下令远征队撤出法绍达,而英国让法国得到苏丹达尔富尔省以西一大片地区。这表明A.欧洲列强放弃了武力殖民扩张方式B.英法妥协为协约国结盟奠定了基础C.柏林会议的有效占领原则遭到抛弃D.殖民争夺受实力与利益权衡的影响10.1917年后,美国各大工厂、商厦和办公室都不得A.开始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B.经济危机已经克服C.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领先D.民主政治得到完善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11.下表为1924-1937年苏联公有制经济在同类经济指标中所占的比重(%)情况。表格信息的变在国民收入中在工业总产值中在农业总产值中在商业企业零售商品周转额中A.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平衡B.国家经济体制逐步转型C.社会主义工业加速发展D.国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2.1940年1月8日,英国开始实行食物配给制,百姓们需到政府登记,每人配给食物如咸肉、黄油,每人每周4盎司。6月1日,布料开始实行配给,每人一年有66张定量布票,做一条长裤需要花掉8张。这说明A.战争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B.英国尚未走出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困境C.英国采纳苏联计划经济模式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已经开启13.下图是苏联人库克雷尼克塞所作的政治讽刺画《马歇尔计划开张》,图中人物所拿物件为“马嚼A.讽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并无实效B.反映了西欧对美国经济援助的迫切需求C.揭露了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控制西欧的意图D.体现出美国强化对苏联的意识形态对抗高一历史第3页(共6页)14.下表内容是巴拿马政府与美国政府1977年9月签订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及《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条约》的有关条款摘录。表中条款表明巴拿马运河将保持永久中立,无论和平或战争时期,各国船只均可平等通行巴拿马承诺保持运河开放,并允许美国在紧急情况下优先通行A.世界殖民体系已经被摧毁B.巴拿马政府已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C.美国已放弃霸权主义政策D.美国保留了在巴拿马运河的特殊利益15.下图所示为1973—1983年欧美国家失业率的统计情况。为应对图中失业率走势所反映的经济情况,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C.增强福利国家建设力度D.发挥科学技术新发展带来的优势16.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学生广泛开展反征兵活动。他们或想方设法弄一份可免服兵役的医疗或精神病医院证明;或直接冲击征兵卡,拒不参加征兵体检,更有甚者干脆不到军队报到;还有人为逃避服兵役逃往国外。这一现象A.体现了美国青年对民权运动的积极响应B.蕴含了美国民主制度下公民的自由权利C.源于美国深陷越战引发的国内社会矛盾D.凸显了美国民众反对与苏联争霸的心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7世纪许多欧洲旅游家和商人都以美慕的口吻夸赞印度织造品的优美:印度的细纱布“织得太好了,你拿在手上简直感觉不到它”。为此,英国用大量的白银交换印度的棉纺织品。1824年英国政府对进口印度纺织品规定关税率为:棉布按价征67.5%,其他棉织品50%。而英印殖民政府对各类输印棉纺织品只征2%~3.5%的关税。印度向英国输出的棉布,1814年是126万匹,到1835年降到30万匹,最终退出英国市场。——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高一历史第4页(共6页)材料二甘地主义认为印度人应当用自己极大的耐心和善良制服帝国主义者,只有道德感化才能迫使英国良心发现,结束对印度的殖民压迫。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这一运动因超出非暴力原则最后停止。1930年甘地决定发动用“文明的非暴力”形式实现的、不服从政府法律的运动。甘地选定反对食盐专卖法作为这次抗争的突破口。这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发生了非暴力抵抗最后一幕——“退出印度运动”。——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上卷)》材料三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其中规定:(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为主体的印度斯坦和伊斯兰教徒为主体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2)在新成立的两个国家的国界未作最后确定前,先就孟加拉、旁遮普是否各自划分为两部分,各部分的归属问题,以及西北边境省、信德和阿萨姆的锡尔赫特县的归属问题分别进行投票。(3)授予各土邦自由选择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的权利如果不愿意加入任何自治领,可以保持与英国的旧关系。代表印度教徒的国大党和代表穆斯林的穆盟虽然对这个方案不满意,但都接受这个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独立。在分治后的13个月中,约有1500万难民彼此迁移到对方境内,在迁移的过程中产生的教派仇杀令人触目惊心,因仇杀使印巴结下的怨仇,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摘编自汪长明《印巴分治与英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角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棉纺织品输人英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度这一时期民族运动的主要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蒙巴顿方案》。(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希腊人对其航海技术越发自信,其财富与人口也日益增长。因此,他们开始为过剩的人口寻找新的家园。公元前730年至前580年,大批希腊移民在地中海世界中四处迁徙,他们的目标就是寻找拥有一个优良的港口或可以避风的港湾,以及足以养活定居者的土地。为了贸易,他们不断开拓新的据点,开发当地的资源,并与当地土著交换商品。东起黑海西至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岸,希腊人的身影在整个地中海地区中随处可见。材料二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摧毁波斯帝国,征服了直至非洲沙漠、跨越药杀河、远及印度河的领土,古希腊的统治和教化远播至消亡文明的子民,希腊化开始了。(如图)……亚历山大绝不是浴血冒进的一介武夫,征战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促使东西贸易交流才是他心之所向,东西方文明高一历史第5页(共6页) 1 1 118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启蒙运动的 45第四节/启蒙时代的文学和艺术…………… 59 72 94 26高一历史第6页(共6页)123456789BACBDBDBDABACDAC(1)变化:从畅销英国到输入减少,最终退出英国市场。原因: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导致棉纺织品物美价廉;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印殖民政府对输印棉纺织品征低关税;英国政府通过高关税政策阻碍印度棉纺织品进入英国市场。(变化3分;原因每点2分,共6分。本小题共合计9分)(2)特点:以甘地主义为指导;以非暴力不合作为主要形式;呈现阶段性特征。(每点2分,共6分。)(3)评析:二战结束以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印度人民在甘地和真纳的领导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迫使英国同意印度独立;(任意一点2分)为了削弱印度反英力量,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力图继续保持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力。(2分)该方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得以相继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满足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以宗教信仰为划分依据,引发宗教冲突;为克什米尔等地区的领土争端埋下隐患,对印巴两国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一点2分,共6分)(1)动因:希腊本土人口膨胀,需要为过剩人口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渴望发展贸易与获取财富。(每点2分,共4分)历史条件:城邦经济的繁荣,为殖民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城邦体制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城邦拥有先进武器和航海技术(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2)影响: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推动了区域政治格局的重塑;打通了欧亚非之间的贸易通道,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不同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丰富了世界文化内涵;给被征服地区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6分,四点7分,消极影响必答))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示例一论题:近代科技与人文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阐述:近代以来,科技与人文文化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技发展奠定人文基础。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鼓励人们追求知识、探索自然。它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思想的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思想条件。近代科技进步推动人文文化发展。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长期宣扬的“地心说”,引发了人们对宇宙观和世界观的重新思考;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8世纪的启蒙运动正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下蓬勃发展,启蒙思想家们以科学精神为指引,倡导理性、自由、平等,构建了新的社会政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文文化。人文文化的发展又为科技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精神,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自然规律,追求真理。19世纪,电磁学、化学理论等不断完善,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总之,近现代科技与人文文化相互交织,科技发展为人文文化注入新内涵,人文文化进步又为科技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示例二论题:近代科技进步重塑精神文化格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为科技发展提供思想土壤。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打破宗教神学对宇宙观的垄断,激发人们对科学的探索欲,使科学精神逐渐深入人心,推动精神文化从蒙昧走向理性探索;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精神文化发展注入理性内核。18世纪科技进步促使启蒙运动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成为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有力武器,自由、平等、民主等新人文主义理念广泛传播,文学艺术也呈现出理性与人文关怀兼具的风格,精神文化迎来重大变革。19世纪科技大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飞跃,科学的社会建制形成。这一时期,科技发展引发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新思潮不断涌现,精神文化格局持续重塑。总之,近现代科技不断突破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持续重塑精神文化格局,成为推动精神文化发展演变的关键力量。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选择题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