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126中学2024年数学八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126中学2024年数学八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126中学2024年数学八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126中学2024年数学八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126中学2024年数学八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下数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如图,C、E和B、D、F分别在∠GAH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若∠A=18°,则∠GEF的度数是()A.80° B.90° C.100° D.108°2.如图所示,已知∠1=∠2,下列添加的条件不能使△ADC≌△CBA的是A. B. C. D.3.若分式有意义,则满足的条件是()A.或-2 B. C. D.4.如图,.点,,,,在射线上,点,,,,在射线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的边长为()A. B. C. D.5.以下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6.下列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 B.C. D.7.如图,直线,∠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6°,若设,,则可得到的方程组为()A. B. C. D.8.将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折叠,若,则度数为()A. B. C. D.9.人数相同的八年级一、二两班同学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A.一班 B.二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10.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1080° B.900° C.1440° D.720°11.如图,∠B=∠D=90°,CB=CD,∠1=30°,则∠2=()A.30° B.40° C.50° D.60°1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一个角的补角是钝角C.如果ab=0,那么a+b=0 D.如果ab=0,那么a=0或b=0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分解因式:a2b2﹣5ab3=_____.14.a,b互为倒数,代数式的值为__.15.在如图所示的长方形中放置了8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设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列方程组_______.16.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时间相等,那么他的步行速度为_____千米/小时.17.某种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08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米.18.质检员小李从一批鸡腿中抽查了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如图,在△ABC中,AB=AC,∠BAC=90°.(1)如图1,若直线AD与BC相交于M,过点B作AM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CD并延长BD至E,使得DE=DC,过点E作EF⊥CD于F,证明:AD=EF+BD.(2)如图2,若直线AD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M,过点B作AM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CD并延长BD至E,使得DE=DC,过点E作EF⊥CD交CD的延长线于F,探究:AD、EF、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0.(8分)综合与探究(1)操作发现:如图1,点D是等边△ABC边BA上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结DC,以DC为边在CD上方作等边△DCF,连结AF,你能发现线段AF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证明你发现的结论.(2)类比猜想:如图2,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不变,猜想:(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拓展探究:如图3.当动点D在等边△ABC边BA上运动时(点D与点B不重合),连结DC,以DC为边在CD上方和下方分别作等边△DCF和等边△DCF′,连结AF,BF′,探究:AF、BF′与AB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1.(8分)因式分解:a2(x−y)+b2(y−x)22.(10分)如图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O(点O也是BD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如图2,当EF与AB相交于点M,GF与BD相交于点N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FN的长度,猜想BM,FN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三角尺GEF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线段BD的延长线与G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3.(10分)阅读以下材料:对数的创始人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1550-1617年),纳皮尔发明对数是在指数书写方式之前,直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1707-1783年)才发现指数与对数之间的联系,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那么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比如指数式可以转化为,对数式可以转化为,我们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到对数的一个性质:),理由如下:设则∴,由对数的定义得又∵,所以,解决以下问题:(1)将指数转化为对数式____;计算___;(2)求证:(3)拓展运用:计算24.(10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y=2.25.(12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CBE的度数;(2)过点D作DF∥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26.为了比较+1与的大小,小伍和小陆两名同学对这个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1)小伍同学利用计算器得到了,,所以确定+1(填“>”或“<”或“=”)(2)小陆同学受到前面学习在数轴上用点表示无理数的启发,构造出所示的图形,其中∠C=90°,BC=3,D在BC上且BD=AC=1.请你利用此图进行计算与推理,帮小陆同学对+1和的大小做出准确的判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逐步算出答案.【详解】解:∵AB=BC,∴∠ACB=∠A=18°,∴∠CBD=∠A+∠ACB=36°,∵BC=CD,∴∠CDB=∠CBD=36°,∴∠DCE=∠A+∠CDA=18°+36°=54°,∵CD=DE,∴∠CED=∠DCE=54°,∴∠EDF=∠A+∠AED=18°+54°=72°,∵DE=EF,∴∠EFD=∠EDF=72°,∴∠GEF=∠A+∠AFE=18°+72°=90°.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AB∥DC,∴∠BAC=∠DCA,由,得出△ADC≌△CBA,不符合题意;B、由AB=CD,AC=CA,∠2=∠1无法得出△ADC≌△CBA,符合题意;C、由得出△ADC≌△CBA,不符合题意;D、由得出△ADC≌△CBA,不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由已知得到两个已知条件,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找出能使△ADC≌△CBA的另一个条件.3、B【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进行计算即可.【详解】∵分式有意义,∴a-1≠0,∴a≠1.故选:B.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关键是熟记:当分母不为0时,分式有意义.4、B【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可求得,进而证得是等腰三角形,可求得的长,同理可得是等腰三角形,可得,同理得规律,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是等边三角形,∴,∴,∴,则是等腰三角形,∴,∵,∴=1,,同理可得是等腰三角形,可得=2,同理得、,根据以上规律可得:,即的边长为,故选:B.本题属于探索规律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等角对等边和探索规律并归纳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D【分析】由积的乘方运算判断A,由积的乘方运算判断B,由同底数幂的运算判断C,由积的乘方运算判断D.【详解】解:故A错误;故B错误;,故C错误;,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积的乘方运算,同底数幂的运算,掌握以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详解】A、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B、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C、是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D、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7、B【解析】根据∠1与∠2互补,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6°列方程组即可.【详解】∵,∴∠1+∠2=180°,即x+y=180.∵∠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6°,∴∠1=∠2+56°,即x=y+56°.∴.故选B.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出列方程组所需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C【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折叠∴,AB=AB’∵CD∥AB∴∴∴AE=EC,∴DE=EB’∵=3DE=DE+EC=DE+AE∴AE=2DE∵∴=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矩形的性质、折叠的特点及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9、B【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判断.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详解】解:∵,

∴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乙班.

故选:B.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0、C【解析】解:∵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多边形的边数为360°÷36°=10,∴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2)•180°=1440°.故选C.11、D【解析】试题分析:在Rt△ABC和Rt△ADC中,∵BC=DC,AC=AC,∴Rt△ABC≌Rt△ADC(HL),∴∠2=∠ACD,∵∠1+∠ACD=90°,∴∠2+∠1=90°,∵∠1=40°,∴∠2=50°,故选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2、D【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补角的概念、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判断即可.【详解】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A是假命题;钝角的补角不是钝角,B是假命题;如果ab=0,那么a=0或b=0,C是假命题,D是真命题;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ab2(a﹣5b).【分析】直接提取公因式ab2,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a2b2﹣5ab3=ab2(a﹣5b).故答案为:ab2(a﹣5b).本题考查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提公因式法.14、1【解析】对待求值的代数式进行化简,得∵a,b互为倒数,∴ab=1.∴原式=1.故本题应填写:1.15、【分析】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根据长方形ABCD的长为17,宽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式列出方程组即可得解;【详解】解: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根据题意得:,整理得:;故答案为: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根据图形,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6、4【分析】先设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他步行1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骑自行车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出骑自行车的速度,再根据步行速度=骑自行车速度-8可得出结论.【详解】设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题意得:=解得:x=12,经检验:x=1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则步行的速度=12-8=4.答:他步行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故答案为4.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分式方程的应用.17、【分析】把一个数表示成a与10的n次幂相乘的形式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以此可得.【详解】,故答案为:1×10-1.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知识点,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记数法是本题的关键.18、【分析】极差就是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详解】,,,,,,,这组数据的极差是:79-72=7故答案为:7本题考查了极差的定义,掌握极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8分)19、(1)见解析;(2)AD+BD=EF,理由见解析.【分析】(1)将△AB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ACG,得到BD=CG,延长GC交DE于点H,证明四边形ADHG为正方形,则AD=GH,证明△DEF≌△DCH,得到EF=CH,则得出结论;(2)作CN⊥AM,证明△DEF≌△CDN,得到EF=DN,证明△ADB≌△CNA.得到BD=AN.则AD+AN=DN=EF.【详解】证明:(1)∵AB=AC,∠BAC=90°,∴△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将△AB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ACG,∴BD=CG,延长GC交DE于点H,∵AD⊥BE,∠DAG=∠AGC=90°,AD=AG,∴四边形ADHG为正方形,∴∠DHC=90°,∴AD=GH,∵DE=DC,EF⊥CD,∠EDF=∠CDH,∴△DEF≌△DCH(AAS),∴EF=CH,∴AD=GH=GC+CH=EF+BD;(2)AD+BD=EF,理由如下:作CN⊥AM,∵AD⊥BE,∴∠EDF+∠ADC=90°,∵∠DCN+∠ADC=90°,∴∠EDF=∠DCN,∵∠F=∠DNC=90°,DE=DC,∴△DEF≌△CDN(AAS),∴EF=DN,∵∠BAC=90°,∴∠DAB+∠NAC=90°,又∵∠DAB+∠DBA=90°,∴∠NAC=∠DBA,∵AB=AC,∴△ADB≌△CNA(AAS).∴BD=AN.∴AD+AN=DN=EF,∴AD+BD=EF.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1)AF=BD,证明见解析;(2)AF=BD,理由见解析;(3)AF+BF′=AB,理由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中中,结论:AF=BD.证明△BCD≌△ACF(SAS)可得结论.(2)如图②中,结论:AF=BD.证明△BCD≌△ACF(SAS)可得结论.(3)如图③中.结论:AF+BF′=A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如图①中中,结论:AF=BD.理由:∵△ABC,△DCF都是等边三角形,∴CB=CA,CD=CF,∠BCA=∠DCF=60°,∴∠BCD=∠ACF,∴△BCD≌△ACF(SAS),∴BD=CF.(2)如图②中,结论:AF=BD.理由:∵△ABC,△DCF都是等边三角形,∴CB=CA,CD=CF,∠BCA=∠DCF=60°,∴∠BCD=∠ACF,∴△BCD≌△ACF(SAS),∴BD=CF.(3)如图③中.结论:AF+BF′=AB.理由:∵△ABC,△DCF都是等边三角形,∴CB=CA,CD=CF,∠BCA=∠DCF=60°,∴∠BCD=∠ACF,∴△BCD≌△ACF(SAS),∴BD=CF.同法可证:△ACD≌△BCF′(SAS),∴AD=BF′,∴AF+BF′=BD+AD=AB.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和判定定理.21、(x−y)(a+b)(a−b)【分析】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详解】解:原式=a2(x−y)−b2(x−y)="(x"−y)(a2−b2)="(x"−y)(a+b)(a−b)22、(1)BM=FN,证明见解析(2)BM=FN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OBM≌△OFN,所以根据全等的性质可知BM=FN;(2)同(1)中的证明方法一样,根据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OB=OF,∠MBO=∠NFO=135°,∠MOB=∠NOF,可证△OBM≌△OFN,所以BM=FN.试题解析:(1)BM=FN.证明:∵△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F=45°,OB=OF.又∵∠BOM=∠FON,∴△OBM≌△OFN.∴BM=FN.(2)BM=FN仍然成立.证明:∵△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BA=∠GFE=45°,OB=OF.∴∠MBO=∠NFO=135°.又∵∠MOB=∠NOF,∴△OBM≌△OFN.∴BM=FN.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知识在几何综合题中运用,旋转前后许多线段相等,本题以实验为背景,探索在不同位置关系下线段的关系,为中考常见的题型.23、(1),3;(2)证明见解析;(3)1【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把指数式43=64写成对数式;(2)先设logaM=m,logaN=n,根据对数的定义可表示为指数式为:M=am,N=an,计算的结果,同理由所给材料的证明过程可得结论;(3)根据公式:loga(M•N)=logaM+logaN和=logaM−logaN的逆用,将所求式子表示为:log3(2×6÷4),计算可得结论.【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指数式43=64写成对数式为:3=log464,故答案为:3=log464;(2)设logaM=m,logaN=n,则M=am,N=an,∴==am−n,由对数的定义得m−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