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中的风俗民情与地方特色解析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中的风俗民情与地方特色解析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中的风俗民情与地方特色解析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中的风俗民情与地方特色解析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中的风俗民情与地方特色解析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诗词中的风俗民情与地方特色解析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的是()A."千里江陵一日还"B."独在异乡为异客"C."日出江花红胜火"D."劝君更尽一杯酒"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描绘的节日习俗主要是()A.蒸年糕、扫墓B.吃粽子、赛龙舟C.赏月、吃月饼D.剪窗花、贴春联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聊表寸心诚,愿君千万岁。"这首诗反映的民俗活动是()A.中秋赏月B.重阳登高C.端午节D.七夕乞巧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首词描写的民俗活动是()A.元宵赏灯B.中秋赏月C.重阳登高D.清明扫墓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诗体现的乡村生活场景最可能是()A.北方旱地农耕B.江南水乡种稻C.西北牧区放牧D.云贵山区采茶6."寒食梨花落,清明麦饭香"这句诗反映的地域特色最明显的是()A.东北地区B.华东水乡C.华南亚热带D.西北高原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诗描写的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在()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东沿海D.华南地区8."竹报平安,梅传春信"这句俗语体现的植物在民俗文化中的功能主要是()A.食用价值B.装饰作用C.吉祥象征D.药用功效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中"行人"的情感基调最可能是()A.欢快愉悦B.悲伤凄凉C.悬念紧张D.恬静平和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体现的节日习俗最特殊的是()A.吃月饼B.登高望远C.赏菊饮酒D.赠送糕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2."五月五日竞渡时,江上风来水拍岸"这句诗描写的民俗活动是_________节。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反映的时节最可能是_________。4."家家户户贴窗花,男女老少喜洋洋"这句俗语描述的节日习俗是_________。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体现的文人雅趣与_________地区的自然风光密切相关。(以下为答案区,考试时请勿拆分)1.杜牧2.端午3.春天4.春节5.江南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烘托节日氛围的?请结合诗句分析。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聊表寸心诚,愿君千万岁。"这首诗中"赠艾"的习俗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古代文化知识说明。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首词中"花市"和"灯"的描写反映了宋代哪些都市生活特色?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诗描绘的乡村儿童活动场景,体现了古代哪些家庭教育的特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结合《清明》《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诗的内容,分析唐诗中"节日诗"是如何通过具体生活细节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要求:首先概括每首诗描写的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然后分析诗人如何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不同地域的民俗特征,最后总结唐诗中"节日诗"的文学价值。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C解析:A句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B句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句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句出自白居易《忆江南》,描绘江南春色,符合题意。2.A解析:诗句出自杜牧《清明》,描绘清明时节扫墓和春雨景象。"路上行人欲断魂"点明是扫墓时节,符合清明节习俗。B是端午节;C是中秋节;D是春节。3.C解析:诗句出自北宋张耒《端午三首》,明确提到"五月五日",结合"赠我一枝艾"的习俗,判断为端午节。A是中秋节;B是重阳节;D是七夕节。4.A解析:词句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描写元宵节夜晚花市灯火通明、男女相约的场景,符合元宵节习俗。B是中秋节;C是重阳节;D是清明节。5.B解析:诗句出自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描写江南水乡儿童学种瓜的场景,结合"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判断为江南地区。A是北方旱地;C是南方种稻;D是山区采茶。6.B解析:诗句出自高翥《清明》,描写清明时节梨花飘落、麦饭飘香的景象,"麦饭香"是江南地区清明节特有的习俗。A是东北;C是华东;D是西北。7.D解析:诗句出自林杰《乞巧》,描写七夕节女子乞巧望月、穿针的习俗,结合"红丝"(针线),判断为华南地区。A是东北;B是西北;C是华东沿海。8.C解析:俗语出自《清平山堂话本》,竹报平安(竹子常青象征健康)、梅传春信(梅花报春),体现植物作为吉祥象征的文化功能。A是食用;B是装饰;D是药用。9.B解析:诗句出自杜牧《清明》,结合"雨纷纷"的压抑氛围和"欲断魂"的悲伤情感,判断行人因扫墓而心情凄凉。A是欢快;C是悬念;D是平和。10.B解析:诗句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高处""插茱萸"是重阳节习俗,"少一人"点明诗人独自登高思念亲人,这一习俗具有孤独思念的特殊性。A是中秋;C是重阳;D是春节。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杜牧解析:诗句出自杜牧《清明》,题目已明确出处,属于常识性考查。2.端午解析:诗句出自张耒《端午三首》,结合"五月五日""竞渡时",判断为端午节。3.春天解析:诗句出自高鼎《村居》,描写儿童放风筝的场景,结合"东风"(春风)和"纸鸢"(风筝),判断为春季。4.春节解析:俗语描写家家户户贴窗花、贴春联的春节习俗,结合"贴窗花"这一典型活动,判断为春节。5.江南解析:诗句出自陶渊明《饮酒》,结合"采菊东篱下"的隐逸生活和"南山"(代指江南山水),判断与江南地区文化意境相关。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解析:诗句通过"雨纷纷"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清明时节阴雨连绵的天气特征,"路上行人"点明了扫墓人群的奔波状态,"欲断魂"直接抒发了行人对逝者思念的悲伤情绪。这种景物与人物情感的交织,烘托出清明节既充满自然生机又饱含人文哀思的双重氛围。具体来说,"雨"既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哀伤;"行人"既是具体的人,也代表了所有扫墓者的普遍心境;"断魂"则将抽象的悲伤情感具象化,使节日氛围更具感染力。2.解析:"赠艾"的习俗源于古人认为艾草具有驱邪避瘟的药理作用。诗句中赠送艾草给友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愿君千万岁"),也体现了端午节"驱邪祈福"的民俗内涵。在古代文化中,植物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艾草作为端午节的重要象征物,其"赠"的行为既是对习俗的遵循,也是情感传递的方式。这种习俗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医疗观念和祈福心理,通过具体的生活行为表达对健康长寿的向往。3.解析:词句中的"花市"反映了宋代都市经济繁荣和市民文化兴盛。宋代城市商业发达,元宵节期间花市灯火通明,不仅售卖鲜花,更成为市民观赏、消费、社交的场所,体现了商品经济的进步。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描绘了都市夜生活场景,表明市民在节日中享受休闲时光。"柳"作为古代园林和城市绿化的常见植物,其意象与都市环境融为一体,共同展现了宋代都市生活的精致与开放。4.解析:三首诗展现了唐诗中节日诗的地域文化特色。首先,《清明》通过"雨纷纷"和"麦饭香"展现了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饮食习俗,反映了该地区的农耕文化。《元日》中的"桃符""屠苏""春风"等意象,体现了宋代都城开封的都市生活和节日氛围,反映了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通过"登高""茱萸"等习俗,展现了重阳节在北方山区的具体表现,以及游子思乡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节日细节,如饮食、服饰、活动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叙事性,更展现了唐诗关注现实生活、体现地域文化的文学价值。四、论述题答案及解析解析:三首诗通过具体生活细节展现了唐诗中节日诗的地域文化特色。《清明》以"雨纷纷"的气候特征和"麦饭香"的饮食习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农耕文化氛围;《元日》通过"桃符""屠苏""春风"等意象,展现了宋代都城开封的都市生活场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