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道路工程)经典试题及答案一_第1页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道路工程)经典试题及答案一_第2页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道路工程)经典试题及答案一_第3页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道路工程)经典试题及答案一_第4页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道路工程)经典试题及答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道路工程)经典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某高速公路基层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设计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4.0MPa。现场取混合料制备试件时,养生条件应为()。A.温度(20±2)℃,湿度≥95%,养生6d后浸水1dB.温度(25±2)℃,湿度≥90%,养生7dC.温度(20±2)℃,湿度≥90%,养生6d后浸水1dD.温度(25±2)℃,湿度≥95%,养生7d答案:A解析: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养生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95%,养生6d后浸水24h(即第7d)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2.某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中,测得试件毛体积密度为2.450g/cm³,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为2.580g/cm³,则试件的空隙率为()。A.4.6%B.5.0%C.5.2%D.5.5%答案:A解析:空隙率VV=(1-毛体积密度/理论最大相对密度)×100%=(1-2.450/2.580)×100%≈4.6%。3.用于高速公路底基层的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其击实试验应采用()。A.重型击实标准,每层击98次B.重型击实标准,每层击59次C.轻型击实标准,每层击27次D.轻型击实标准,每层击59次答案:B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高速公路底基层属于重交通等级,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锤重4.5kg,落高457mm),分3层击实,每层59次。4.水泥混凝土路面芯样劈裂强度试验中,芯样直径与高度之比应为()。A.0.8~1.0B.1.0~1.2C.1.0~1.5D.1.2~1.5答案:C解析:《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3420-2020)规定,芯样劈裂试验要求芯样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0~1.5,否则应重新钻取。5.某沥青针入度试验结果为85(0.1mm),该沥青标号应为()。A.70号B.90号C.110号D.130号答案:B解析:道路石油沥青标号按针入度(25℃,100g,5s)划分,90号沥青针入度范围为80~100(0.1mm),因此85属于90号。6.测定细集料棱角性时,采用流动时间法,试验温度应为()。A.20±2℃B.25±2℃C.15±2℃D.30±2℃答案:A解析:《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规定,细集料棱角性(流动时间法)试验温度为20±2℃,以消除温度对流动时间的影响。7.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确定水胶比的主要依据是()。A.弯拉强度和耐久性B.抗压强度和工作性C.弯拉强度和工作性D.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答案:A解析: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弯拉强度为设计指标,同时需满足耐久性(如抗冻性、抗渗性)要求,因此水胶比由弯拉强度和耐久性共同确定。8.贝克曼梁法测定路基路面弯沉时,百分表的分度值为()。A.0.01mmB.0.001mmC.0.1mmD.1mm答案:A解析:《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规定,贝克曼梁弯沉仪百分表分度值为0.01mm,读数精度为0.01mm。9.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中,试件成型后需在60±1℃环境中保温()。A.2hB.4hC.6hD.8h答案:B解析:《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规定,车辙试验前试件需在60±1℃恒温环境中保温4h,以确保温度均匀。10.测定土的液限时,若采用锥式液限仪,锥质量为100g,锥角为30°,入土深度()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A.10mmB.17mmC.20mmD.25mm答案:B解析:《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2020)规定,100g锥入土深度17mm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76g锥入土深度10mm为液限(适用于细粒土)。本题未明确锥质量时,默认100g锥对应17mm。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错选、漏选均不得分)1.关于水泥安定性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雷氏法和试饼法可任选一种,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B.雷氏夹试件需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24±2hC.沸煮结束后,立即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距D.试饼法判断安定性时,若试饼边缘出现裂缝则判定为不合格答案:ABD解析:C错误,沸煮结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测量雷氏夹指针间距;A正确,标准规定两种方法任选,争议以雷氏法为准;B正确,养护时间为24±2h;D正确,试饼有裂缝或弯曲则安定性不合格。2.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A.沥青标号B.集料级配C.空隙率D.粉胶比答案:ABCD解析:沥青标号越低(针入度越小),高温性能越好;粗集料含量高、级配偏粗的混合料抗车辙能力强;空隙率过小易泛油,过大则耐久性差但高温稳定性可能降低;粉胶比过高易导致沥青胶浆过稠,影响高温性能。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有()。A.闷料时间:水泥稳定材料≤2h,石灰稳定材料≥12hB.每层击实后,试样高度应超出试筒顶10~15mmC.脱模后,若试件高度与试筒高度偏差超过2mm,试验结果无效D.同一组试验应做5~6个不同含水率的试件答案:ACD解析:B错误,每层击实后试样高度应略高于试筒顶,以保证击实后刮平,偏差不超过6mm;A正确,水泥稳定材料闷料时间过久会影响水泥水化,石灰稳定材料需充分消解;C正确,高度偏差超过2mm会影响密度计算;D正确,击实曲线需5~6个点绘制。4.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中,试件破坏荷载应满足()。A.不小于试验机量程的20%B.不大于试验机量程的80%C.不小于试验机量程的10%D.不大于试验机量程的90%答案:AB解析:为保证试验精度,破坏荷载应在试验机量程的20%~80%范围内,避免读数误差过大。5.关于路面构造深度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铺砂法适用于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B.构造深度TD=砂体积/(π×(D/2)²),D为砂面直径C.每处测定3次,取平均值作为结果D.测试前需用扫帚清除表面浮土答案:ABD解析:C错误,铺砂法每处应测定3次,取最大值作为结果(避免局部凹陷影响);A正确,两种路面均可使用;B正确,构造深度计算公式正确;D正确,浮土会影响砂的填充。6.粗集料洛杉矶磨耗试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有()。A.试验前集料需烘干至恒重B.钢球数量根据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确定C.旋转次数为500转D.筛分用筛孔为1.7mm答案:ABCD解析:A正确,烘干避免水分影响质量;B正确,如公称最大粒径≥40mm时用12个钢球(总质量5000±25g),<40mm时用11个(总质量4850±25g);C正确,标准旋转次数为500转;D正确,筛分用1.7mm筛,计算筛余质量百分率。7.沥青延度试验中,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有()。A.拉伸速度B.试验温度C.试件尺寸D.沥青种类答案:ABCD解析:延度试验条件为温度(通常15℃或25℃)、拉伸速度(5cm/min),试件尺寸(8字形,断面1cm²),不同沥青(如改性沥青)延度差异大,均会影响结果。8.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灌砂法的适用范围包括()。A.细粒土B.中粒土C.粗粒土D.填石路基答案:ABC解析:灌砂法适用于各种土、集料,包括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但填石路基(粒径>60mm)因无法准确测量试坑体积,不适用。9.关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确定配制弯拉强度B.计算水胶比C.确定单位用水量D.计算单位水泥用量答案:ABCD解析:设计流程为:根据公路等级确定配制弯拉强度→计算水胶比(满足弯拉强度和耐久性)→确定单位用水量(根据坍落度和集料特性)→计算单位水泥用量(用水量/水胶比)→调整砂率→计算砂石用量→验证工作性和强度。10.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试件需在20±2℃条件下养生24hB.试验前需在试件表面涂密封材料C.初始水位应至标记线(100mm)D.渗水系数计算公式为V=(H1-H2)×A/t答案:BCD解析:A错误,渗水试验试件为现场钻芯或实验室成型的马歇尔试件,无需额外养生;B正确,涂密封材料防止边缘渗水;C正确,初始水位至100mm刻度;D正确,渗水系数V=(H1-H2)×A/t(H1为初始水位,H2为t时间后水位,A为试件面积)。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划“√”,错误划“×”)1.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缝施工时,切缝深度应不小于板厚的1/3,且不小于70mm。()答案:×解析:《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规定,缩缝切缝深度应不小于板厚的1/4,且不小于60mm(重交通不小于板厚的1/3)。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中,当试件高度不符合63.5±1.3mm要求时,结果需进行高度修正。()答案:√解析:马歇尔试件高度偏差超过±2mm时,稳定度和流值需按公式修正,高度在63.5±1.3mm范围内时无需修正。3.土的CBR试验中,贯入量为2.5mm时的承载比大于5.0mm时的承载比,应取5.0mm时的结果。()答案:×解析:CBR试验若5.0mm承载比大于2.5mm,应重新试验;若仍如此,则取5.0mm值作为结果。4.水泥细度越细,早期强度越高,但后期强度可能降低。()答案:√解析:细度过细会增加早期水化速率,提高早期强度,但后期可能因水化产物过多导致结构疏松,后期强度增长有限甚至下降。5.路面平整度检测中,3m直尺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的施工平整度,结果为最大间隙。()答案:√解析:3m直尺法操作简便,适用于施工过程中平整度检测,以最大间隙(mm)表示结果。四、综合分析题(共40分)(一)某二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设计压实度≥98%(以重型击实标准密度为基准)。实验室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为2.35g/cm³,最佳含水率为5.8%。现场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检测数据如下表(试坑体积用标准砂标定,标准砂密度为1.45g/cm³):|测点|试坑湿土质量(g)|灌砂前砂+筒质量(g)|灌砂后砂+筒质量(g)|盒号|湿土质量(g)|干土质量(g)||------|------------------|----------------------|----------------------|------|--------------|--------------||1|4500|5000|2200|1-1|50.0|47.2||2|4650|5000|2050|2-1|50.0|47.5|问题:1.计算测点1、2的湿密度和干密度。(10分)2.计算测点1、2的压实度,并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0分)解答:1.试坑体积计算:试坑体积=(灌砂前砂+筒质量-灌砂后砂+筒质量)/标准砂密度测点1体积=(5000-2200)/1.45=2800/1.45≈1931.03cm³测点1湿密度=湿土质量/体积=4500/1931.03≈2.33g/cm³测点1含水率=(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50.0-47.2)/47.2×100%≈5.93%测点1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率/100)=2.33/(1+0.0593)≈2.20g/cm³测点2体积=(5000-2050)/1.45=2950/1.45≈2034.48cm³测点2湿密度=4650/2034.48≈2.28g/cm³测点2含水率=(50.0-47.5)/47.5×100%≈5.26%测点2干密度=2.28/(1+0.0526)≈2.17g/cm³2.压实度=(现场干密度/最大干密度)×100%测点1压实度=2.20/2.35×100%≈93.6%测点2压实度=2.17/2.35×100%≈92.3%设计要求压实度≥98%,两测点均不满足要求,需返工。(二)某高速公路沥青上面层采用AC-13C型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测得:沥青密度1.02g/cm³,集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5,沥青用量5.0%(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毛体积密度2.43g/cm³,稳定度12.5kN,流值2.8mm,空隙率4.5%,矿料间隙率16.2%,沥青饱和度72.3%。问题:1.计算该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