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_第1页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_第2页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_第3页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_第4页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询问学生对延安了解多少。学生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对延安应该有所了解了,可以让多个同学说一下,从地理位置、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来介绍延安。教师出示对本课有帮助的介绍: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这里气候干旱,降雨少。延安窑洞是陕西省的地方传统民居形式之一,具有十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探究新知一、整体感知1.出示带本课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读,有错误的进行指导。2.出示读音,教师领读。二、合作探究(一)探究一:读好现代诗。1.①出示前两节诗歌,学生分节朗读。②出示划分的节奏,让学生试着按划分的节奏再读。③放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朗读情感,再一节一节朗读。读完后,出示“光”“阳”“香”“场”这几个字,让学生知道诗歌押的是“ang”韵。2.依次出示第3、4小节和第5、6小节诗歌,采用上面所用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3.全班齐读整首诗,将韵脚读响亮,全诗读正确。(二)探究二:了解作者是在追寻什么。1.让学生用诗歌原文说说是在追寻延安的什么。2.出示第2小节内容,重点标出“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询问学生对这些地方的了解。3.教师补充资料。延河:黄河的一级支流,延安市第二大河。被称为“中国革命母亲河”。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那里有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住过的窑洞。毛主席的窑洞前种有几棵梨树。梨花的清香伴着他和其他的革命领导者在这里迎接中国未来的曙光。南泥湾:这里曾经是一条狭窄的溪谷,野兽出没,荒无人烟。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来到这里,他们挖窑洞,吃野菜,自制生产工具,以惊人的毅力,艰苦奋斗三年,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杨家岭:这里坐落着党中央的办公楼和中央礼堂。许多重要的革命会议曾在这里召开,革命精神和党的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4.教师: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这些地方代表了什么?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一下:这几个地方都在哪里?(延安)让学生再看看这几个地方的介绍,发现这几个地方代表的革命精神。教师总结: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这些地方代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5.了解延安精神。(1)出示延安精神的具体介绍。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摘选自《陕西日报》张宝军的《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及《人民日报》王晨的《在百年党史中熠熠生辉的延安精神》,有改动)(2)总结延安精神。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延安精神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遥远,借助课外资料和图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延安和我党在延安的奋斗历史,从而深刻了解背后的延安精神。(三)探究三:理解延安精神的传承意义。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它有什么意义呢?1.出示第3、4小节。(1)指导学生找到“高楼大厦”“家用电器”和“破旧的茅屋”的对比,知道这写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找到“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和“老牛破车”的对比,知道这写的是科技的发展。(2)过渡:你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告别了“茅屋”和“老牛破车”,但是我们“忘不了”“不能丢”什么呢?预设: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点拨】①“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代表的是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②出示“宝塔山”的相关资料。宝塔山,山因塔而得名。山顶宝塔为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延安精神的扎根之地,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总结:尽管经济和科技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延安精神不能变,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2.出示第5、6小节。指导学生知道第5小节是从反面写失去延安精神的后果;第6小节是从正面写追寻延安精神。3.了解延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过渡:这么重要的延安精神,在现代还需要我们去追寻吗?(1)出示关于高铁、蛟龙号、中国天眼的图片,教师根据图片依次讲解它们背后的故事。高铁:我国的气候条件多样,地形地貌复杂,想要打造强大的高铁网络,必须要面临高原盆地、冻土雪山以及多种气候的巨大挑战。铁路部门克服了客观条件的重重限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科技为指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高铁穿过戈壁沙漠,开进冻土雪山,征服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在“实战”的锤炼与打磨中,研发出多种满足中国各种地形、气候和路况的“中国车”“中国路”,打造了一个强大的“流动的中国”。(高铁网:《中国高铁崛起背后的故事》)蛟龙号: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几乎从零开始,其困难显而易见——载人潜水器有多重?要有什么部件?各个部件如何配置在一起?总之,没有人知道深水的载人潜水器应该怎么设计。另外,载人潜水器上所有的部件或设备,如载人球、浮力材料等,都面临着在水下使用的新难题。有些在陆地上相当成熟的技术,如电机、泵、阀之类,到了水下要求体积小、重量轻、耐海水高压和腐蚀。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带着对祖国海洋事业的热爱,一点一滴搜集资料,一个一个攻破难题,终于突破了载人潜水器研制的最为核心的总体设计和集成技术,提出了大型复杂工程系统接口处理的四要素法,并采用了最新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项目组以自主创新为主,部分设备也走国外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根据统计,现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上60%的部件完全国产,剩余的40%的国外引进的设备,也已经有一半完成了国产化,另一半正在进行国产化。(人民网:《“蛟龙号”背后的故事》)中国天眼:为了给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来足迹遍布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常年的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浑水”,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冬天实在冷得受不了就与同事燃起篝火相拥取暖。在工地上,南仁东和他带领的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们生活极其节俭,每个房间住四人,洗浴、厕所全是公用的,食堂里做的是大锅饭菜。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推辞了国外高薪水的聘请,他们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2016年9月25日,举世瞩目的“大射电”竣工,被称为中国“天眼”。(央视网:《感动中国2017候选人物——南仁东》)(2)总结:无论是高铁的快速发展、蛟龙号的下潜还是“中国天眼”的建设,都是因为我们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延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