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_第1页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_第2页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_第3页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_第4页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B.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C.治病求本和标本缓急D.扶正祛邪和调整阴阳答案:A解析: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施护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恒动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维观念,但不是基本特点;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和调整阴阳是中医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原则,故答案选A。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A.扶正祛邪B.调整阴阳C.三因制宜D.调理气血E.标本缓急答案:C解析: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标本缓急等。扶正祛邪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调整阴阳是使机体阴阳恢复平衡;调理气血是调节气和血的关系;标本缓急是根据病情的主次先后进行护理。三因制宜是中医治疗和护理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但不属于基本法则,故答案选C。3.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A.惊胜怒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E.思胜恐答案:A解析:情志相胜理论是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来确定的。怒属木,思属土,木克土,所以怒胜思;喜属火,忧属金,火克金,所以喜胜忧;思属土,恐属水,土克水,所以思胜恐;恐属水,喜属火,水克火,所以恐胜喜。而惊和怒没有这种相胜关系,故答案选A。4.下列哪项不属于望神的重点内容()A.目光B.面色C.神情D.体态E.呼吸答案:E解析:望神主要观察人的目光、面色、神情、体态等方面。目光是望神的重点之一,有神的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含;面色红润光泽表示气血充足、神气充沛;神情反映人的精神意识状态;体态的动静、强弱等也能体现神的盛衰。呼吸虽然也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但不属于望神的重点内容,故答案选E。5.患者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称为()A.恶寒B.畏寒C.恶风D.寒战E.寒栗答案:A解析:恶寒是指患者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多为外感表证的初期表现,是由于外邪束表,卫阳被遏,肌表失于温煦所致。畏寒是指患者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多为阳虚所致。恶风是指遇风觉冷,避风则缓解。寒战和寒栗是指身体颤抖、战栗,多为正邪交争剧烈或阳虚阴盛所致。故答案选A。6.舌尖所候的脏腑一般是()A.心肺B.脾胃C.肝胆D.肾E.膀胱答案:A解析:舌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在舌面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通过观察舌的不同部位的变化,可以了解相应脏腑的病变情况,故答案选A。7.下列哪种脉象主虚证()A.滑脉B.弦脉C.数脉D.细脉E.洪脉答案:D解析:细脉的脉象特征是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因为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所以脉象细小。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等证;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数脉主热证,但也可见于里虚证;洪脉主热盛,气分热盛,邪热亢盛,充斥脉道。故答案选D。8.下列哪项不属于中药的性能()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炮制答案:E解析: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每种滋味有不同的作用;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炮制是指中药材在应用或制成剂型前,进行必要加工处理的过程,不属于中药的性能,故答案选E。9.下列药物中,需要先煎的是()A.薄荷B.钩藤C.生石膏D.砂仁E.羚羊角粉答案:C解析:先煎是指某些药物在煎煮时需要先放入锅中煎煮一段时间,再与其他药物同煎。生石膏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所以需要先煎。薄荷、砂仁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久煎易使其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所以需要后下;钩藤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分,也应后下;羚羊角粉一般是冲服,故答案选C。10.下列哪项不属于针灸的治疗原则()A.补虚泻实B.清热温寒C.治病求本D.三因制宜E.调和气血答案:E解析:针灸的治疗原则包括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等。补虚泻实是根据患者的虚实情况,采用补法或泻法;清热温寒是根据病情的寒热性质,采用清热或温寒的针法;治病求本是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三因制宜是根据天时、地理、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调和气血是针灸治疗的作用之一,而不是治疗原则,故答案选E。二、多项选择题1.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五脏一体观E.形神一体观答案:ABCDE解析: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五脏一体观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神一体观强调形体和精神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同时,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故答案选ABCDE。2.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有()A.整体观念B.辨证施护C.恒动观念D.扶正祛邪E.三因制宜答案:AB解析: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整体观念指导护理人员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辨证施护则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恒动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维观念,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和护理的原则,三因制宜是中医治疗和护理应遵循的一个原则,但它们都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故答案选AB。3.下列属于中医护理基本法则的有()A.扶正祛邪B.调整阴阳C.调理气血D.标本缓急E.三因制宜答案:ABCD解析: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标本缓急等。扶正祛邪是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来恢复机体的健康;调整阴阳是使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协调;调理气血是调节气和血的关系,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标本缓急是根据病情的主次先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三因制宜是中医治疗和护理应遵循的一个原则,不属于基本法则,故答案选ABCD。4.下列情志相胜的关系中,正确的有()A.怒胜思B.喜胜忧C.思胜恐D.恐胜喜E.忧胜怒答案:ABCD解析:根据情志相胜理论,怒属木,思属土,木克土,所以怒胜思;喜属火,忧属金,火克金,所以喜胜忧;思属土,恐属水,土克水,所以思胜恐;恐属水,喜属火,水克火,所以恐胜喜。而忧和怒之间没有这种相胜关系,故答案选ABCD。5.望神主要观察的内容有()A.目光B.面色C.神情D.体态E.呼吸答案:ABCD解析:望神主要观察人的目光、面色、神情、体态等方面。目光是望神的重要内容,有神的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含;面色红润光泽表示气血充足、神气充沛;神情反映人的精神意识状态;体态的动静、强弱等也能体现神的盛衰。呼吸虽然也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但不属于望神的主要观察内容,故答案选ABCD。6.问诊的内容包括()A.一般情况B.主诉C.现病史D.既往史E.个人史和家族史答案:ABCDE解析:问诊是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重要方法,其内容较为全面。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主诉是患者最痛苦、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现病史是围绕主诉详细询问当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等情况;既往史是了解患者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曾患过的疾病;个人史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偏好、婚育情况等,家族史是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故答案选ABCDE。7.下列属于中药性能的有()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毒性答案:ABCDE解析: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等方面。四气反映药物的寒热属性,分为寒、热、温、凉四种;五味是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每种滋味有不同的作用;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归经说明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了解药物的毒性有助于安全用药,故答案选ABCDE。8.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有()A.修治B.水制C.火制D.水火共制E.其他制法答案:ABCDE解析:中药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修治是对药物进行纯净、粉碎、切制等简单加工处理;水制是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如洗、漂、泡等;火制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加热处理,包括炒、炙、煅、煨等;水火共制是既要用水又要用火,如煮、蒸、淬等;其他制法还有制霜、发酵、发芽等,故答案选ABCDE。9.针灸的治疗作用包括()A.疏通经络B.调和气血C.协调阴阳D.扶正祛邪E.消肿止痛答案:ABCD解析: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等。疏通经络是指通过针刺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调和气血可以调节气和血的关系,改善气血瘀滞或不足的状况;协调阴阳是使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协调;扶正祛邪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消肿止痛是针灸治疗的具体功效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治疗作用,故答案选ABCD。10.拔罐的作用有()A.通经活络B.行气活血C.消肿止痛D.祛风散寒E.吸毒排脓答案:ABCDE解析: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多种作用。通经活络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行气活血能改善气血的流通,缓解气血瘀滞;消肿止痛对于局部的肿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祛风散寒可驱散体内的风寒之邪;吸毒排脓对于一些痈肿疮疡等病症,能吸出局部的脓液和毒素,促进病情的好转,故答案选ABCDE。三、填空题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解析: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辨证确定证型,然后根据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2.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标本缓急)。解析:扶正祛邪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调整阴阳是使机体阴阳恢复平衡;调理气血是调节气和血的关系;标本缓急是根据病情的主次先后进行护理。3.望神主要观察的内容包括(目光)、(面色)、(神情)、(体态)。解析:目光是望神的重点之一,能反映神气的盛衰;面色红润光泽表示气血充足、神气充沛;神情反映人的精神意识状态;体态的动静、强弱等也能体现神的情况。4.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解析:四气反映药物的寒热属性;五味是药物的滋味及作用特点;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归经说明药物对特定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毒性关系到用药的安全。5.针灸的治疗原则有(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解析:补虚泻实根据患者的虚实情况选择补法或泻法;清热温寒针对病情的寒热性质进行治疗;治病求本是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三因制宜考虑天时、地理、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四、简答题1.简述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答: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心主血脉,肺主气,心与肺通过气血的运行相互配合,保证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形神一体观:形体和精神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体是精神的物质基础,精神是形体的功能表现。如《内经》所说“形具而神生”,同时精神活动也会影响形体的健康,长期的精神抑郁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域环境等。人体的生理功能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夏季,人体的气血趋于体表,出汗较多,以适应炎热的气候;冬季则气血趋于体内,以抵御寒冷。同时,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也可能导致人体发病,如春季多风,易患风邪外感疾病。-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社会地位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紧张、经济状况的好坏等都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下,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进而影响身体健康。2.简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答: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主要有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护理:护理人员要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仅关注疾病的症状,还要了解患者的情志、饮食、睡眠等方面。例如,对于一个患有心脏病的患者,除了关注心脏的症状外,还要注意患者的情绪是否焦虑,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心脏病的病情。同时,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护理: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防暑降温。对于社会环境方面,了解患者的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环境。-辨证施护:-辨证: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证型。例如,对于咳嗽的患者,通过辨证可以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肺阴虚咳嗽等不同证型。-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风寒咳嗽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寒,可给予温热的饮食,如生姜红糖水;风热咳嗽患者则要注意清热,可给予清淡的饮食,如绿豆汤等。3.简述中药的炮制目的。答: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某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通过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例如,乌头含有乌头碱,毒性较强,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分解,毒性降低,而其止痛等有效作用仍然保留。又如半夏生用有毒,经过炮制(如姜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和刺激性。-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使其更适合临床需要。如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经过蒸制后成为熟地黄,其性由寒转温,功能也变为滋阴补血。再如麻黄生用发汗力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而润肺止咳作用增强。-增强药物疗效:炮制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增强疗效。如种子类药物经过炒黄等炮制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此外,一些药物通过酒制、醋制等方法,可引药入经,增强对特定脏腑经络的作用,如醋制柴胡可增强其疏肝止痛的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某些药物经过炮制后,其作用趋向会发生改变。如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入肝,盐制下行等。大黄本为沉降药,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可用于治疗上部的火热病症。-便于调剂和制剂:药物经过炮制后,便于粉碎、称量、制剂等。如质地坚硬的矿物药、贝壳类药,经过煅淬等炮制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有利于制剂和煎出有效成分。-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一些药物经过炮制后,可杀死虫卵,防止霉变,延长保存时间。如种子类药物经过炒后,能防止虫蛀和霉变,保证药物的质量和药效。4.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答: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疏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当经络不通时,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针灸通过针刺穴位,激发经气活动,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使经络通畅。例如,对于因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经络痹阻疼痛,针刺相应的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调和气血: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针灸可以调节气和血的关系,促进气血的运行和分布。当气血瘀滞时,针刺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当气血不足时,针刺可以补气养血,增强脏腑的功能。如针刺气海、血海等穴位,可以调和气血,治疗月经不调等病症。-协调阴阳: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针灸可以通过针刺不同的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阳盛则热的病症,可采用针刺泻法,以清热泻火;对于阴盛则寒的病症,可采用针刺补法或艾灸等温热疗法,以温阳散寒。如针刺太溪、涌泉等穴位,可以调节肾阴肾阳,治疗肾阴阳失调的病症。-扶正祛邪: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祛邪即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针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祛除病邪。对于正气不足的患者,针刺可以扶正固本,如针刺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于外感邪气的患者,针刺可以祛邪外出,如针刺风池、大椎等穴位,可治疗感冒等病症。5.简述拔罐的注意事项。答:拔罐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患者的选择:-皮肤过敏、溃疡、破损处不宜拔罐,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引起感染。-体质虚弱、精神紧张、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不宜拔罐。-环境要求:拔罐应在温暖、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患者着凉。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避免直接对着风扇或空调拔罐。-拔罐前的准备:-选择合适的罐具,根据拔罐的部位和患者的体质等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检查罐具是否完好,有无裂缝、破损等情况。-向患者解释拔罐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消除其紧张情绪。-拔罐的操作:-拔罐时要掌握好火力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一般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皮肤水疱。-拔罐的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调整。-拔罐的部位要准确,应选择肌肉丰厚、皮下组织充实且毛发较少的部位,如背部、腰部、臀部等。-拔罐后的护理:-拔罐后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不能洗冷水澡,以免寒邪入侵。一般建议拔罐后2-3小时再洗澡。-拔罐后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反应,如出现轻微的红晕、瘙痒等,属于正常现象,可让其自然消退。如果出现水疱,小水疱可任其自然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具挑破,放出液体,再涂以烫伤油等,并用消毒纱布包扎,以防感染。-拔罐后要让患者适当休息,饮用一些温开水,以补充津液。五、论述题1.结合临床实际,论述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答:辨证施护是中医临床护理的核心,它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以下结合临床实际,从辨证和施护两个方面论述其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辨证:-收集资料: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望诊包括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如面色是否红润或苍白,眼神是否明亮等。例如,面色潮红可能提示有热证,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嗅患者的气味等。如声音高亢有力可能是实证,呼吸微弱可能是虚证。问诊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切诊主要是按脉和触按患者的肌肤、手足等。如脉象弦数可能提示肝郁化火,手足心热可能是阴虚内热。-分析判断: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证型。以感冒为例,若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可辨证为风寒感冒;若患者发热、微恶风、有汗、咽痛、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则辨证为风热感冒。-施护:-生活起居护理:根据不同的证型,为患者提供相应的生活起居指导。对于风寒感冒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寒,可适当增加衣物,保证室内温暖。而风热感冒患者则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穿着过厚。对于阴虚体质的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风寒感冒患者可给予温热、辛温解表的食物,如生姜红糖水、葱白粥等,以助发散风寒。风热感冒患者则宜食用清淡、清热的食物,如绿豆汤、苦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温热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应给予易消化、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粥、小米粥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情志护理: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影响。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烦恼,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而对于惊恐伤肾的患者,要为其创造安静、安全的环境,避免再次受到惊吓。-用药护理:根据证型的不同,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于风寒感冒患者,服用辛温解表的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温度和服用方法,一般宜热服,服药后可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风热感冒患者服用辛凉解表的药物时,可稍凉后服用。同时,要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不良反应等。-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若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同时配合按摩、针灸等治疗方法,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总之,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2.论述中药的配伍关系及其临床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