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评价、观点、启示、原因、影响类 常考问题+答案_第1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评价、观点、启示、原因、影响类 常考问题+答案_第2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评价、观点、启示、原因、影响类 常考问题+答案_第3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评价、观点、启示、原因、影响类 常考问题+答案_第4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评价、观点、启示、原因、影响类 常考问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评价、观点、启示、

原因、影响类常考问题+答案

-:评价类

01.如何评价隋炀帝?

(1Hr隋炀帝时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

制度的一大变革。

(2)过: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

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02.评价唐太宗与汉武帝:

①都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开创了我国古代的盛世

局面②都重视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和友好往来,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都重视对外交往,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03.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

①从皇权与相权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

这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②从三省间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

第1页共17页

分工明确,这既分工合作、牵制监督,又提高了办事效率③从影响来看:

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04.全面评价科举制

①积极: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

步。它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又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既提高了官员的素

质,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垄断,又大大加强了中

央集权②消极: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走向了极端和反

动,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

步。

05.如何评价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扭

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频发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繁荣,封建文明发展到

中国封建历史的巅峰;但也导致宋朝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

权的军事冲突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06.对澧渊之盟的评价

对于辽来说,演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

演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

族的发展史来看,;亶渊之盟的订立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

第2页共17页

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使双方边境

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繁荣了经济。从长远来看,它有利

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07.想一想:岳飞是抗金英雄,还是民族英雄?

岳飞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民族英雄应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同外

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而女真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满族的前身,宋金

之战是兄弟之战。民族间的战争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说,没有侵略与被侵

略之说。

08.如何评价宋金议和?

①对北宋来说一一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

的负担;

②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来看一一双方和议以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现,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民族交

融。

09.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元朝统一全国,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具有进步性。元朝

统一后,疆域广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社会经济的

第3页共17页

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在元统

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是通过军征服来完成全国统一的,大肆屠杀和

掠夺激起各族的反抗,而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

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

10.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I:积极:①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②经济:有

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③社会: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和各地

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口:消极:①政治: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现象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③思想: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

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进步。

二:观点类

1.主题: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世界文明的多样与不均衡

观点:文明相互交流推动世界发展

2.主题:中国古代盛世局面

观点:统治者以民为本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3.主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第4页共17页

观点:加强皇权(中央集权)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4.主题: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

观点: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

5.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观点:各朝有效的边疆治理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主题: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观点: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观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观点:君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7.主题: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观点: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为商业发展奠定物资基础

8.主题: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认识

观点:各民族和平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观点:世俗化和平民化是古代文化发展的趋势

第5页共17页

观点:中国古代科技从领先世界到注重经验总结

三:启示类

01.“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启示?

①要重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②要重视生产,发展经济;

③要善于用人,选拔人才。

02.唐朝前期社会繁荣局面的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

义?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

济发展的必要条件③先进的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④处理好民

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有利于经济的繁荣⑤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

要力量⑥要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

性。

03.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方式:

第6页共17页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的天山南北地区。

②和亲政策: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城公主

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

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④军事反击: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⑤会盟: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2)启示:各民族之间应和平相处,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等等。

04.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

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

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

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05.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

第7页共17页

①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

重要保证;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

⑤重视对外贸易。

06.秦汉唐治国思想的演变及启示?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博大精深,经历了由法家(秦朝)至道家(西汉初年)

再到儒家(汉武帝以后)的演变在之后形成了“外儒内法"、兼容趋同的

趋势。我们应该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

四:原因类

0L归纳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和个人领导才能;③统治

者戒奢从简、任用贤人和虚心纳谏;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革新;

⑤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⑥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力。

第8页共17页

0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维护,同时也是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②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

固其统治地位,同时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③社会:广大人民渴望

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④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

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理论基础⑤

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

力的政权进行管理

03.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①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③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

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

发展海上贸易。

04.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第9页共17页

I:有利①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②农民自身:农民不同程度的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

③政府扶植: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

n:不利①经济: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

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顽固的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政治:

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③灾害:严重自然灾害

05.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①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

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②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

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

和世代严守技术保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③劳动者:官营手工业对

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④统治者:统治者往往

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

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06.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②政

治: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③文化: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

了思想和创新④对外: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

科技文化的交流

第10页共17页

07.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1)高起点,是在隋唐文化基础上的继续发展。

(2)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朝城市

空前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疆域空前

辽阔,对外海陆交通空前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08.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和对外

交往四个角度回答)

提示:①经济: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

会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③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

化交流频繁。④对外交往:对外交往增多,各国之间互相学习,丰富本民

族文化。

09.中国自然经济经济解体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前提条件:

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③

内部根源: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的有力进攻④

客观因素: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

然经济的瓦解

第11页共17页

10.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原因?

(1)客观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郑和远航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宋元以来,

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大为发展,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

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客观条

件。

(2)主观原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雄大无畏的气概,有一定的

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便于同西洋各国沟通。

11.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爰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12.近代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有统治地位。

(2)封建专制统治下,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

第12页共17页

(4)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抑制了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13.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政策,重视兴修水利,鼓励发展生产。

③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民族交融的加强和中外交流的频繁。

14.明清时期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

①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技发

展缺乏物质基础;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②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

③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人才培养不能同社会生产相结合;

④外交上:(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总

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

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是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差距拉大;

第13页共17页

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是国家走向统一,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五:影响类

01.安史之乱的影响。

(1)战乱使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一蹶不振。此后统一的中央王朝实际上已

经无力再控制地方。

(3)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

盾日益尖锐,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后期农民起义的高

潮。

(4)经过安史之乱,唐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02.重文轻武政策利弊(影响)。

(1)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

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④(文

教措施的意义影响)

(2)消极: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

军队的战斗力。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宜僚集团,③政治机构

第14页共17页

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④又增加了朝廷的

财政支出。

03.南宋与金议和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社会较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的进步。

②消极影响: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

担;,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0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①交通贸易上:财政重心与军政中心分离,促进海运、河运发展②人口分

布上: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③民族关系上:促进了南北民族融合,文化

习俗交融④南方环境上:南方环境逐渐遭到破坏⑤教育与人才上:文化重

心南移,南方人才辈出。

0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

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安全

第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