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言文阅
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5小题)
1.(2023春•乌鲁木齐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陋室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仙则多____________
③谈笑有尊儒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对文章简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朝文学家,著名诗人。从他的诗歌《秋词(其一)》和《陋室铭》一文,
我们可以感悟到刘禹锡豪迈的气质。
B.文章短小精悍,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
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C.文章运用了起兴、白描、夸张和用典等表现手法,凸显“陋室不陋”;但句式不够整齐,韵律感不
强,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陋室铭》是中国古典散文的精品,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文
章生动形象、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4)作者心目中的“陋室不陋”,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5)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表达效果。
2.(2024春•罗湖区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靠,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①,灌之溉之,蓬蓬如
偃②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③岫岭④之间,干⑤青云,透碧霄,矫矫⑥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如何
也?嘻!士君子之失身⑦于人,亦犹是尔。
(王牌《松喻》)
【注】①节:树木枝干交接处。②偃(ydn)盖:车盖或伞盖。③夫(依):代词,那些。④岫(xi£i)
岭:山峰。⑤干:冲。⑥矫矫:威武的样子。⑦失身:失节。
(1)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出处方法释义
盎有人移之盆奇据形索义:“盎"(dng)是形声字,形旁A推测“盎”的意思与
是“皿二有关
凌港碧霄语境推测:①冰凌。②侵犯,欺压。③B_______(填序号)
杂乱,交错。④升,登上。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4)托物言志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志趣。
3.(2024秋•河间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持旗火炀之使用词典选择义项A就:_________
就:①靠近;②观赏;③成就。
若北印三二本关联教材B止:___________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有奇字素无备者联系成语解释C素:_________
素不相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B.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C.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梦溪笔谈》是古代笔记体裁著作,可谓集古人之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古人的创造智慧。
4.(2024秋•故城县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常,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活板》一文)
【乙】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下有蟾蛛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蛛张
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
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读准字音,既要关注生僻字,还要关注多音字。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字平如雁_________
至今宝薇___________
(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硬的一项是
A.“皆为板本”中“板本”指版印书籍,是相对于抄本而言的。
B.“布衣毕昇”中“布衣”指平民,因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C.“有奇字素无备者”中“奇字”指奇形怪状不规范的字。
D.“性精微”中“精微”是精细谨慎的意思,是对张衡性格的概括。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B.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C.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D.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持就火炀之。
(5)【甲】【乙】两文中,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活板“活”在何处?(答出两点即可)地动仪“神”在哪里?
5.(2024春•都昌县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陈谏议①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②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星马,因诘④仆:“彼马
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⑥,家中
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⑦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再,戒⑧仆养之终老。时人
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谏议:官职名称。②啮:咬。③厩(jiu):马圈,马棚。④诘:责问,迫问。⑤遽(ju):迅
速,急忙。⑥贵臣:朝中重臣。⑦蓄:蓄养。⑧戒:告诫。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不见星马:
③而偿其臬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3)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和陈谏议在教育子女上有什么不同?
6.(2024春•北京期末)阅读《爱莲说》,完成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草木之花/何陋书有
B.可爱者/不可救药
C.香远至清/精至求精
D.隼乎众矣/因地制宜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理解: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莲清香洁净的形象,而且体现出莲傲然不群、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气质与品格。
【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
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理解:菊花清高,喻避世隐者;莲花高洁,喻花中君子;牡丹艳丽,喻富贵俗人。作者通过衬托手法,
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仰慕和喜爱之情。
(3)阅读古诗《咏菊》,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爱莲说》中,菊是隐逸者的象征;《咏菊》中,菊有“①”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两首诗都运用了②手法,表达了对所写之物(“莲”“菊”)的③之情。
7.(2024春•宝垠区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钱太守
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
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堂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空,或狗吠竟夕,民
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②若耶:山名。③赍(「):携带。④明府:对太守的尊
称。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未学识朝政
②至夜不举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3)请结合原文分析,刘宠是一个怎样的人。
8.(2024春•渝北区期末)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群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普①少习②史事,募学术,及为相③,太祖④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⑤,国⑥户启箧取书,
读之竟日⑦,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①普:赵普,北宋开国功臣之一,曾任宋朝宰相。②习:熟悉,通晓。③为相:当宰相。④太祖:
指宋太祖赵匡胤。⑤私第:自己的住宅。⑥阖:关。⑦竞曰:整日。⑧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大官
之死也称薨。
(1)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的“辞”,查字典解释有:①讼辞,口供;②言辞,文辞;③推托;④告别,“辞”
在本句中的意思是“④告别”。
B.“见往事耳”的“耳”,由课文《狼》“止增笑耳”之“耳”,迁移得知为“罢了”。
C.“寡学术”的“寡”,由成语“寡廉鲜耻”的释义,联想推测为“少”。
D.“阖户启箧取书”的“箧。根据形旁“*”,推测是与竹子相关的器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下列选项中对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
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从赵普的治学经历可以看出:读书不怕晚,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都来得及。
D.赵普主要研读的文章只有《论语》二十篇,却能在临政时“处决如流”,充分证明熟读精思的重要性。
(4)根据内容,简要分析吕蒙和赵普两人在治学经历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9.(2024春•龙江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②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而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
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
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袁枚《卖蒜老叟》,有修改)
[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纵:放开。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常射于家圃
②有卖油翁替担而立
③旁腕而揶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招叟至前
(2)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拔其拳己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B.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C.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D.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4)结合文本说说卖油翁和卖蒜叟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答出两点。
10.(2024春•金水区期末)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
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
砥火炀之;药稍常,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
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
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
近世又有铸锡作字①,以铁条贯之作行②,嵌于盔③内界行④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于使墨,率多印
坏,所以不能久行。
(节选自王祯《农书•造活字印书法》)
【注】①铸锡作字:用金属锡铸造活字。②贯之作行:穿连制成行列。③盔:钵盂一类的容器。④界行:
一般指行格界线,本文指印版上的边栏、边框。
【丙】
(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①。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②,故王祯《农
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③。
(节选自金简《武英殿聚珍版从书》)
【注】①权舆:开始。②周章:周折,苦心。③易以木版:用木活字代替了泥活字。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置之|结合语境推断_________
B持戡火炀之知识迁移:戡着灯光看书_________
C率多印坏查阅字典:①直率;②一律,一概;③标准,条例。(填序号)—.
(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下列对甲文中画线句大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大意是字印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
烧使它变得坚固。
B.“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大意是用一块平板按在字印上面,那(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
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
C.“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大意是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
内有重复的。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大意是毕昇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子侄们得到,直到今天仍然被
看作珍宝。
(3)甲文是如何围绕活字印刷“活”的特点进行介绍的?
(4)学过《活板》后,你和小郑就活字印刷在古代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讨,结合乙、丙两则材料,
对研讨中的问题进行回应。
问题研讨
小郑:活字印刷优势突出,我却发现它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缓慢。
你:是的,由于①,阻碍了它的发展。
小郑:这是技术方面的因素,还有其他方面可能影响吗?
你:②,我们可以就这个方面查阅资料。
11.(2024春•顺德区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链接材料】
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研究学问,于是他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常在孙权身边谈经论
道。有时还唱得酩酊大醉。一日,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易经》一部,一会后惊醒,大家都问他怎么回
事儿。吕蒙说:“我刚才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和周公,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
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他们可不是空发议论,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呀。”此后,众人都知道了吕蒙说梦话诵
《易经》这件事。
(1)下列加点字词理解是否正确(正确打J,错误打X),错误的请修改。
①见徒事耳:往事,古义是“历史”,今义是“过去的事情”。
判断,修改: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是谦辞,是“我”的意思。
判断,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但当涉猎:“但”解释为“只”,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的“但”相同。
判断,修改:
(2)根据提示,填入相应内容。
成语的意思精辟,大都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古代文学作品或民间口头口语。例如“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比喻事物错综复杂;“①”出自《孙权劝学》,突出②;
“③”出自《卖油翁》,突出做事得心应手。
(3)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劝说技巧建立信任;了解对方;运用事例;注意身份与语气……
劝说智慧孙权劝学,首先指出吕蒙“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接着提出“但当涉猎,见往
事耳”的①;最后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言语之间充满对
吕蒙的②之情,又不失上级的身份,使吕蒙积极求学。
学以致用小顺同学认为自己基础差,不可能学好文言文。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与链接材料,用所
学技巧劝说小顺好好学习文言文。
小顺同学,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4春•灵川县校级期末)阅读。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常,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
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
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
【注】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
浙江杭州一带人。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第二板已/
②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③乃以瓦布之
④人皆用其精练
(2)用“/”给下列内容断句。(断一处)
用讫再火令药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的活板突出“活、比如"",可以看出字是“活”的;,可以
看出字印数目是“活”的;“更互用之”,可以看出印刷是“活”的。乙文的木塔则求“稳”。喻皓采用
的方法解决了木塔不稳定的问题。从毕昇的发明和喻皓的方法中,你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
和创造精神。
13.(2024春•东莞市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目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鳏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氯氟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
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菁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
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氟氯:弥漫飘忽。③瑞:吉,善。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词语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解释
自李唐来字形溯源法:“自”甲骨文写为白,正像鼻子的样子,“鼻子”A_______
就是它的本意,但很少用。当时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鼻子是
人的面部最突出的部位,可以假借来表达“自己”。后来,“自”
又引申为“开始”的意思。《说文解字注》也提到“今义从也、
己也、自然也,皆引申之义”。
陶后鲜有闻
参考成语法:等为人知、寡廉鲜耻B_______
宜乎众矣查阅词典法:①合适;②应当;③无怪。C_______(填序号)
即善绘者课内迁移法:陈康肃公菁射D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4)下面是七(9)班弘毅同学整理的阅读笔记,请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篇名《爱莲说》《梅花草堂集》
“物”的特点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_____________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志”的象征®___________高洁傲岸、非凡脱俗美名远扬高洁傲岸、非凡脱俗
主旨本文借花写人,表达了作者③_________本文借人写花,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
的生活态度。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④_________的品性。
14.(2024春•天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错,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
大红色。其质红花饼一味,用乌梅水煎出,又用碱水澄数次。澄得多次,色则鲜甚。凡红花最忌沉、
麝①,袍服与衣香共收,旬月之间,其色即毁。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②,但浸湿所染帛,以碱水、稻
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一毫收转,仍还原质。所收之水藏于绿豆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染家以为秘
诀,不以告人。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①沉、麝:沉香、麝香。②退转:还原本色。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持感火炀之/瞬息可期
B.若止印三二本/年欲退转
C.更互用之/即更刮目相待
D.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澄得多次,色则鲜甚。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对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发明者、工序和主要特点做了清晰说明。
B.甲文介绍了活字印刷全过程:刻字、拆版、制版、印刷,其中刻字和拆版是详写。
C.乙文对当时大红色染料的生产、贮存以及如何恢复帛的原色等技术进行了记载。
D.两篇选文都是说明文,分别介绍了活字印刷术和大红色制色工艺,语言简洁准确。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传统工艺“活”的特点,请从两文中各选一例分析。
15.(2024春•金寨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
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
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
绝。
——《夏日赏荷》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①亭亭净稹
②不可藜如焉
③少町,雨过天晴
④余以为妙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实为花中仙子也
B.可远观画不可亵玩焉/忽有大雨倾盆则至
C.荷花为雨所洗/余以为妙绝
D.予独爱莲多出淤泥而不染/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3)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4)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
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赞荷为“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来
表达作者之情。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言文阅
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15小题)
1.(2023春•乌鲁木齐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陋室第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②有仙则多出名,有名
③谈笑有鸿儒大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对文章简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朝文学家,著名诗人。从他的诗歌《秋词(其一)》和《陋室铭》一文,
我们可以感悟到刘禹锡豪迈的气质。
B.文章短小精悍,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
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C.文章运用了起兴、白描、夸张和用典等表现手法,凸显“陋室不陋”;但句式不够整齐,韵律感不
强,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陋室铭》是中国古典散文的精品,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文
章生动形象、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4)作者心目中的“陋室不陋”,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5)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表达效果。
【答案】词类活用
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舌L: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
【分析】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
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
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
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歌颂陋室的文字。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②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
③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k调、换、补、
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
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句中重点字词: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
指(品德)高尚。句意: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句中重点字词:语气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舌L,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使……乱,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句意:没有世俗的
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形伤神。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故选:Co
(4)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做题时结合句子理解来回答。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
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
陋室不陋。“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
“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
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
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
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5)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
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
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突出了主题。
答案:
(1)①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②出名,有名③
大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形伤神。
(3)C
(4)①环境“不陋”:“苔痕”蔓延到台阶,绿意满眼;草色映入珠帘,室内生机盎然;②交友高雅:
来往朋友都是博学鸿儒,没有一个文盲野夫;③做事高雅:朋友们一起弹琴吟唱、诵经修行;没有公文
案牍劳神伤情,非常惬意。(从景、人、事三个方面答题,意思到即可。)
(5)这一句描写了“苔痕”“草色”青绿、鲜艳的特点,渲染了陋室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衬托
了作者高洁傲岸、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怀,烘托了“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的主题。
2.(2024春•罗湖区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里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靠,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①,灌之溉之,蓬蓬如
偃②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③岫岭④之间,干⑤青云,凌碧霄,矫矫⑥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如何
也?嘻!士君子之失身⑦于人,亦犹是尔。
(王晔《松喻》)
【注】①节:树木枝干交接处。②偃(ydn)盖:车盖或伞盖。③夫(fU):代词,那些。④岫(xi£i)
岭:山峰。⑤干:冲。⑥矫矫:威武的样子。⑦失身:失节。
(1)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出处方法释义
盎有人移之盆盎据形索义:“盎"(dng)是形声字,形旁A推测“盎”的意思与
是“皿器皿(容器、盆、碗等)
有关
凌凌碧语境推测:①冰凌。②侵犯,欺压。③B④(填序号)
霄杂乱,交错。④升,登上。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辽宁抚顺新抚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临沂郯城县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募见习人员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福建省厦门海沧华附实验小学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苏州市昆山高新集团有限公司选聘子企业负责人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湖南常德津市市人民医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廊坊大厂县中医医院公开招聘医师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毕业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福建福州市水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招聘编外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总医院成员单位招聘1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塔吊租赁服务技术实施方案技术标
- 员工组织承诺的形成过程内部机制和外部影响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实证研究
- 优质课件: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 2023年真空镀膜机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物业礼仪规范培训方案
- 约谈记录表模板
- 外科护理学阑尾炎教案
- 注塑成型技术培训之工艺理解课件
- 广西佑太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医药中间体项目环评报告书
- 海绵城市公园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上体自编教材-体育运动概论-模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