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古诗文阅
读
一.试题(共22小题)
1.阅读。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
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
(1)照样子,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斗于屋上(打斗)
等毛竖尾_______________
黄猫奋起学之
(2)用“”画出文中描写两猫争斗时的句子。
(3)两猫相斗的结果是
①黄猫胜
②白猫胜
2.品读文言文,领悟语言智慧。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②群臣,使人牵一驴以纸题
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③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④欢笑。乃以驴赐
恪。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②会:聚集,会合。③因:于是。④坐:同“座二
(1)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
A.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让我再添两个字。”
B.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乞丐一支笔,让他写两个字。”
C.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我要写‘利益‘两字。”
D.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我要写两个漂亮的字。”
(2)根据短文内容,分析孙权与诸葛恪的心理活动,完成填空。
孙杈“我记得诸葛瑾长相,我。”
爨
”有了!J
家
孙杈“这小子__________,就把驴赏他吧!”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义”。
①文中的诸葛子瑜指的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
②孙权在集会时将写有“诸葛子瑜”的纸条贴在驴脸上,是出于对诸葛瑾的尊重。
③诸葛恪在纸条上加字后,化解了父亲被取笑的尴尬局面。
④“举坐欢笑”是因为大家被诸葛恪的机智所折服。
3.文言文阅读。
破釜沉舟
项羽己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铜鹿。战少利,
陈馀复清兵。项羽乃香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
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缎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1)内容概括本文讲述了项羽,以决一死战的心态,最终打败秦军的故事。
(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稍微,略微
B.复:又,再次
C.悉:详尽
D.绝:阻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O
(4)从项羽“破釜沉舟”的行为中,你有怎样的感悟?
4.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①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
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
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②。此独以跋之
故,父子相保③。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④,深不可测也。此何遽不为福乎?
注释:①吊:安慰。②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③保:部分。④极:穷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近塞之人有争术者
②马无故幸而入胡
③其子好骑____________
④此独以跛之敢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马之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阅读与鉴赏。
材料一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材料二
何晏七岁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①奇爱②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
其故,答曰:“何氏之庐③也。”魏武知之,即遣④还。
【注释】
①魏武:魏武帝曹操。②奇爱:十分喜爱。③庐:(简陋的)房屋。④遣:送。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O
A.甚聪事明愚若神
B.为设果欲以为子
C.父不在,乃呼儿出晏乃画地令方
D.孔指以示儿月人问其故,答目
(2)文中何晏的做法高明在哪里?
A.何晏知道魏武帝的想法后,毫不犹豫地在宫内选了一所房子。
B.何晏通过站在自己画的何家房子中这一举动,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何晏知道魏武帝的想法后,当机立断回到何家,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杨氏之子和何晏有什么共同之处?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6.文言文阅读。
张吴兴①年八岁,亏齿,先达②知其不常③,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
君辈从此中出入!”
(《世说新语》)
注释:①张吴兴:张玄之,曾任吴兴太守,世称张吴兴。②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③常:普通,平
凡。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3"齿(缺少)
B.先达知基不常(其实)
C.故我之曰(开玩笑,逗弄)
D.君口中何为开狗裳(洞)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学习转述:如果《杨氏之子》中的杨氏子知道了张吴兴的故事,他会怎么向张吴兴讲述自己应对
孔君平的故事呢?(文言文和现代文皆可)
玄之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言文阅读。
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日:“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
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
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⑥为人臣:做臣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
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下列哪句话的节奏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A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B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结合注释、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8.文言文阅读。
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①,有若②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③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
①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⑤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
行焉⑦。
【注释】①及:达到。②若:相比。③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④咸:全,都。⑤载:装载。⑥校:
同“较”,比较。⑦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若成人之智
②太祖欲知其斤事_________
③咸莫能出其理
④置象大船之上
(2)用“画出文中曹冲的语言,借助注释读一读。
(3)从曹冲的办法分析其思维过程,完成下面的导图。
校可知
象的重量一*一物的重量
置象大船之上
*赶象上岸一置物于船至水深处
(4)借助第3题的导图思考: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
①简单易操作,让大象免受损伤。
②把船做称,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问题。
③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用其他物品和大象等量替换。
9.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气至之市而忘操③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④。”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duo):衡量。②坐:同“座。座位。③操:拿。④度(dil):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1)读句子,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的
B.代词
C.到……去,往
1)反归取之
2)至之市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2)郑人买履失败的原因是。(填写原文)
(3)以下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和郑人有相似之处的是。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掴苗助长
D.自相矛盾
(4)联系生活,下列情境属于自相矛盾的是0(多选)
A.电视上播放着某产品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某产品”。
B.一个年轻人对爱迪生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后,惊奇地问:
“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C.农夫幻想兔子撞死在树上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
D.范氏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钟。
10.
晏子①使楚
晏子使②楚。楚王欲辱③之,便以晏子短④,为小门于大门之侧⑤而延⑥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
从狗门入。今臣⑦使楚,不当从此门入。”使者⑧更道⑨,从大门入。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晏子:齐国上大夫。古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②使:出使。③辱:侮辱。④短:矮小。⑤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在城池大门旁边开了个小门。⑥延:进入,请入。⑦臣:自称,指晏子。⑧俵(bin)
者:主管接待客人的人。⑨更道:更,geng,更改。更道意为更改道路。
(1)联系选文和借助注释,完成下列表格。
楚国做法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反击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1.
项籍①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佥一人敌
⑤,不足⑥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⑦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叔父。④怒之:以……
为怒。⑤敌:抵挡,抵抗。⑥足:值得。⑦竟:完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项籍少时,学节不成
②足以记名姓而已
③籍大喜,略知其意
④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3)从文中可知,项籍败给刘邦是因为项籍是靠“”,刘邦是靠“:
(4)我们曾学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两句赞美项羽的诗:“,"如果我们
仔细揣摩项羽兵败时的心理活动,便可知他当时可能会想:。
(5)从故事中,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12.古诗对比岛。这里有两首古诗,它们就像岛上的两颗神秘宝石,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与故事。让我们仔
细研读,完成挑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请补充完整【乙】诗中所缺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X”。
①【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
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②【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是诗人年纪越来越大的缘故。.
③【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④【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3)【乙】诗尾联中连用“巴峡”“”“襄阳”“”四个地名,写出了诗人听闻喜
讯后的心情以及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有人认为:这两首诗都写到“泪”,
表达的情感都是一样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社日①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②肥,豚栅③鸡栖④半掩扉咒
桑柘⑥影斜⑦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②粱:古代对粟的优良品种的通称。③豚栅(tiinzha):
小猪猪圈。④鸡栖(ql):鸡舍。⑤扉:门。⑥桑柘(zhe):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
蚕。⑦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
(1)“醉人”的解释有:①(酒)使人喝醉;②使人陶醉。在这首诗中,“醉人”应选第种
解释。用它的另一种解释写一句话: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二句诗所描绘的景色。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X”。
①“影斜”指的是树影倾斜,暗指太阳偏西,天色将晚。
②第一、二句描绘出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③这首诗主要写了山明水秀的北方农村风光。
(4)请你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第一句中的“肥”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庄稼的喜人长势,表现了农人的喜悦心情。
B.农人家“半掩扉”,“半掩”可见民风的淳厚,很有点儿“夜不闭户”的太平安宁之气。
C.诗人将笔墨集中于“社日”表演的热闹场面,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D.第四句中的“醉”字用得很妙,因“肥”而“醉”,又因“醉”而映衬了“肥”,“肥”的是庄稼,“醉”
的是农人的心呀。同时“醉”还扣住了“社日”的主题,衬托出社日的盛况。
14.古诗阅读。
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从军行”是曲名。
(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并写写从诗句中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这首诗将环境描写和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
句。
15.古诗文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o
,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
死去兀知万事空,o
王师北定中原日,O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代。诗中都提到的“王师”是指。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前两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的特点。
(4)这两首诗均是作者晚年所作,试着比较分析两首诗表达情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诗词阅读。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诗人是代的,他有“”之称。
(3)文中通过花落、和等活动的景物,突出显示了山中的,这种
表现手法叫»
17.阅读。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锌。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1)《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o稚子弄冰的过
程是取冰、穿冰、o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的儿童。
(2)《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用原句作答)
(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
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4)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锤”,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18.古诗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被称为“
(2)解释诗中的词语。
妻子___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听闻捷报后一刹那的情感波澜的诗句是
(4)诗中点明诗人迫切归乡的诗句是:“,。”
(5)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因多年战乱终于结束,朝廷军队收复失地而的心情,表现了诗
人之情。
19.阅读与理解。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o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春风不度玉门关。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破楼兰终不生: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穿金甲”的意思是,从中可以体会到
(4)说一说你从《凉州词》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义”。
①“从军行”和“凉州词”都是乐府曲名。
②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描写了边塞苍凉壮阔的景色。
③“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④《凉州词》中前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白云”“孤城”“山”等景物。
2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1)如果说“急”字,反映的是3、4两句描绘的情景,那下列哪个字反映的是1、2两句描绘的情景
A.慢
B.快
C.闹
D.烦
(2)下列哪项事物不在诗中描绘的画面里
A.船
B.小童
C.客
D.柴门
(3)作者的《溪居即事》是一幅水乡春景图,请你各用5个字,概括1、2两句与3、4两句所描绘的
画面。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童呢?结合诗句意思说说你的看法与理由。
21.
桑茶坑①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②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③,一牛吃过柳阴④西。
【注】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②晴明:晴朗,明澈。③眠正着:正睡得酣甜。④柳阴:柳下的
阴影。
(1)当时的天气情况的序号是。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
(2)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
“”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的画面。
(3)你曾学过或者背过不少杨万里的诗吧,请默写一首。
22.古代少年将军,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热血男儿的精神
力量。请你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少年行①四首(其三)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②。
未收天子河涅③地,不拟④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②咸阳:指京城长安。③河涅:指青海混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
异族所占。④拟:打算。
(1)借助注释,说说“未收天子河涅地,不拟回头望故乡”的意思。
(2)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3)下列哪句诗表达了和《少年行四首》(其三)相似的感情?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古诗文阅
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22小题)
1.阅读。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
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
(1)照样子,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斗于屋上(打斗)
等毛竖尾向上抬起或竖起
黄猫奋起厚之追逐
(2)用“”画出文中描写两猫争斗时的句子。
(3)两猫相斗的结果是①
①黄猫胜
②白猫胜
【考点】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答案】(1)向上抬起或竖起追逐;
(2)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3)①。
【分析】本文讲了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斗,黄猫和白猫互相瞪视,白猫稍显退缩,黄猫趁机追赶,最终白
猫逃入室内不敢再出来。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耸毛竖尾(摆出战斗姿态):描述两只猫在打斗时,毛发竖起,尾巴也竖
起来,表现出战斗的姿态。故“耸”的意思是“向上抬起或竖起”。黄猫奋起逐之(黄猫奋起追赶):描
述黄猫在打斗中占据优势,奋起追赶白猫。故“逐”的意思是“追逐”;
(2)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文中描写两猫争斗时的句子: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
四目对射,两不相下。这句话详细描述了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斗的情景,包括它们的动作和姿态。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可知
这段描述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斗,白猫逐渐退缩,黄猫趁机追赶,最终白猫逃入室内,不敢再出来。
因此,结果是黄猫胜。
故答案为:
(1)向上抬起或竖起追逐;
(2)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3)①。
【点评】古今词汇用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阅读时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其意义。
2.品读文言文,领悟语言智慧。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②群臣,使人牵一驴以纸题
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③听与笔。恪续其下日:“之驴”。举坐④欢笑。乃以驴赐
恪。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②会:聚集,会合。③因:于是。④坐:同“座”。
(1)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A
A.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让我再添两个字。”
B.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乞丐一支笔,让他写两个字。”
C.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我要写‘利益'两字。”
D.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我要写两个漂亮的字。”
(2)根据短文内容,分析孙权与诸葛恪的心理活动,完成填空。
林权“我记得诸葛瑾长相面长似驴,我要戏弄他一下
嬖
计甚塔“有了!在‘诸葛子瑜‘后加上‘之驴,,这样既化解了尴尬,又能得到这头驴
度
林权“这小子真聪明,就把驴赏他吧!”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X”。
①文中的诸葛子瑜指的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J
②孙权在集会时将写有“诸葛子瑜”的纸条贴在驴脸上,是出于对诸葛瑾的尊重。X
③诸葛恪在纸条上加字后,化解了父亲被取笑的尴尬局面。V
④“举坐欢笑”是因为大家被诸葛恪的机智所折服。J
【考点】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答案】(1)A;
(2)面长似驴要戏弄他一下在‘诸葛子瑜‘后加上‘之驴’,这样既化解了尴尬,又能得
到这头驴真聪明;
(3)①J;②X;③J;④
【分析】参考译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
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
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
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解答】(1)考查句子翻译。“乞请笔益两字”中“乞”指求取、讨要,“笔”指毛笔(此处代指书写工
具),“益”指增加,“两字”即两个字。全句意思是诸葛恪跪下来请求道:”请允许我增加两个字。”因
此A项翻译最准确,既体现了诸葛恪的谦卑态度,又准确传达了其请求增加字数的意图。B项将“乞”
误解为“乞丐”,C项将“益两字”误解为“写'利益'两字”,D项将“益两字”误解为“写两个漂亮
的字”,均不符合文意。故选:A。
(2)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短文内容,分析孙权与诸葛恪的心理活动,填空如下:“我记得诸葛瑾长相面
长似驴,我要戏弄他一下。”“有了!在‘诸葛子瑜'后加上‘之驴’,这样既化解了尴尬,又能得到这
头驴。”“这小子真聪明,就把驴赏他吧!”
(3)考查内容理解。①正确。文中明确提到“恪父瑾面长似驴”,以及孙权在驴脸上题字“诸葛子瑜”,
结合注释可知“瑾”指诸葛瑾,字子瑜,因此“诸葛子瑜”指的就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说法正确。
②错误。孙权在集会时将写有“诸葛子瑜”的纸条贴在驴脸上,明显是对诸葛瑾长相的戏谑,而非出于
尊重。说法错误。③正确。诸葛恪在“诸葛子瑜”后加上“之驴”,巧妙地将原本可能被视为侮辱的举
动转化为一场幽默的互动,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得到了驴作为奖赏,成功化解了尴尬局面。说法正
确。④正确。“举坐欢笑”这一描述出现在诸葛恪加字之后,显然是因为在场的人都被诸葛恪的机智所
折服,觉得他的反应既聪明又有趣,因此引发了欢笑。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A;
(2)面长似驴要戏弄他一下在‘诸葛子瑜'后加上‘之驴’,这样既化解了尴尬,又能得
到这头驴真聪明;
(3)①J;②X;③J;④
【点评】文言文学习中最应该下功夫的就是文言字词的含义、句式等知识。只要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
才能轻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文言文阅读。
破釜沉舟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银鹿。战少利,
陈馀复清兵。项羽乃香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
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承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1)内容概括本文讲述了项羽在援救巨鹿之战中,下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
个粉碎,以决一死战的心态,最终打败秦军的故事。
(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少:稍微,略微
B.复:又,再次
C.悉:详尽
D.绝:阻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用来向士兵表示拼死决战,毫无退还之心O
(4)从项羽“破釜沉舟”的行为中,你有怎样的感悟?
【考点】内容理解;拓展延伸;句子翻译.
【答案】(1)在援救巨鹿之战中,下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
(2)C;
(3)用来向士兵表示拼死决战,毫无退还之心。
(4)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不退缩、不犹豫,全力以赴,这
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同时,这种行为也体现了项羽的果敢和对胜利的强烈渴望,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果
断,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
【分析】参考译文:
项羽已经杀掉了卿子冠军宋义,声威震动楚国,名扬诸侯。(他)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
士兵渡过漳河,去援救巨鹿。战斗稍微取得了一些胜利,陈馀又请求增兵。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
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用来向士兵表示一定战死,没
有一点退还之心。于是部队一到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经过多次战斗,阻断了秦军的甬道,大败秦
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讲述了项羽在援救巨鹿之战中,下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
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决一死战的心态,最终打败秦军的故事。据此填空。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悉”在这里应解释为“全部”,而不是“详尽”。
故选:Co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语:以,用来;还,退还。句意:用来向士兵表示拼死决战,毫无退
还之心。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从项羽“破釜沉舟”的行为中,可以得
到以下感悟:首先,当面临艰难困境时,要果断抉择,破釜沉舟般切断退路,才能激发自身最大的潜力,
坚定前行的决心,全力以赴去争取成功。其次,这种决绝的行为展现出对目标的极度专注和强烈的必胜
信念,只有心无旁鹫、坚信自己能达成目标,才能勇往直前。再者,它也启示我们,在关键时刻不能瞻
前顾后、犹豫不决,要敢于冒险,以无畏的勇气去迎接挑战,为实现目标拼尽全力。
故答案为:
(1)在援救巨鹿之战中,下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
(2)C;
(3)用来向士兵表示拼死决战,毫无退还之心。
(4)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不退缩、不犹豫,全力以赴,这
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同时,这种行为也体现了项羽的果敢和对胜利的强烈渴望,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果
断,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
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①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
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
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②。此独以跋之
故,父子相保③。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④,深不可测也。此何遽不为福乎?
注释:①吊:安慰。②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③保:部分。④极:穷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近塞之人有善术者擅长,精通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丢失
③其子好骑喜爱,爱好
④此独以跛之敢腰腿,腿脚有残疾
(2)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得马之祸: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考点】字词解释;内容理解;情感主旨.
【答案】(1)①擅长,精通;②逃跑,丢失;③喜爱,爱好;④原因,缘故;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福祸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不能仅凭眼前得失妄下论断。面对顺境时需居安思危,遭遇逆境
时亦不必绝望,应以辩证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分析】参考译文: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
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
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
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
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痫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所以
福转化为祸,祸转化为福,其中的造化没有办法达到极点,其中的深奥没有方法来探测。这怎么就不能
是一件好事呢?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①近塞之人有善术者:全句指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擅长占卜之术的人。
“善”意为”擅长,精通”。②马无故亡而入胡:全句指马无缘无故逃跑并进入了胡地。“亡”意为“逃
跑,丢失”。③其子好骑:全句指他的儿子喜欢骑马。“好”意为“喜爱,爱好”。④此独以跛之故:全
句指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痫的缘故(得以幸存)。“故”意为“原因,缘故”。
(2)考查内容理解。马丢失后,反而带回胡地骏马,体现了“失马”带来的意外之福。原文的话:失
马之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得马之祸:得到胡地骏马后,儿子因骑马摔断大腿,体现了“得
马”引发的意外之祸。原文的话: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考查情感主旨。故事通过“失马一得马一折髀一保命”的情节,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
伏”的哲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福祸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不能仅凭眼前得失妄下论断。面对顺
境时需居安思危,遭遇逆境时亦不必绝望,应以辩证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故答案为:
(1)①擅长,精通;②逃跑,丢失;③喜爱,爱好;④原因,缘故;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福祸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不能仅凭眼前得失妄下论断。面对顺境时需居安思危,遭遇逆境
时亦不必绝望,应以辩证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点评】文言文学习中最应该下功夫的就是文言字词的含义、句式等知识。只要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
才能轻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5.阅读与鉴赏。
材料一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材料二
何晏七岁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①奇爱②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
其故,答曰:“何氏之庐③也。”魏武知之,即遣④还。
【注释】
①魏武:魏武帝曹操。②奇爱:十分喜爱。③庐:(简陋的)房屋。④遣:送。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o
A.甚聪李明事若神
B.为设果欲以为子
C.父不在,乃呼儿出晏乃画地令方
D.孔指以示儿耳人问其故,答目
(2)文中何晏的做法高明在哪里?B
A.何晏知道魏武帝的想法后,毫不犹豫地在宫内选了一所房子。
B.何晏通过站在自己画的何家房子中这一举动,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何晏知道魏武帝的想法后,当机立断回到何家,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杨氏之子和何晏有什么共同之处?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他们都聪明机智,能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考点】一词多义;内容理解;形象分析.
【答案】(1)B;
(2)B;
(3)他们都聪明机智,能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分析】《杨氏之子》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
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
生您家的鸟。“
《何晏七岁》译文:何晏七岁时,聪明过人如神童一般,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何晏在曹操府中长
大,曹操想认他作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旁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这是
何家的房子。”曹操得知后,立即将他送回了何家。
【解答】(1)A.相同,“甚聪惠”和“明惠若神”中的“惠”都同“慧”,表示聪明的意思。
B.不同,“为设果”中的“为”是“替、给”的意思,是说杨氏之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欲以为子”中
的“为”是“作为”的意思,是说魏武帝想把何晏当作自己的儿子。这两个“为”意思不同。
C.相同,“父不在,乃呼儿出”和“晏乃画地令方”中的“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D.相同,“孔指以示儿曰”和“人问其故,答曰”中的"曰"都是“说”的意思。。故选B。
(2)A.何晏并没有毫不犹豫地在宫内选房子,他不想成为曹操的儿子,所以A错误。
B.何晏画地为方,自处其中,说这是“何氏之庐”,通过站在自己画的何家房子中这一举动,委婉地表
明了自己不想成为曹操儿子,想留在何家的态度,B正确。
C.何晏不是直接回到何家表明态度,而是通过画地的举动委婉表达,C错误。故选B。
(3)杨氏之子面对孔君平的玩笑话“此是君家果”,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回应,既礼貌又委
婉地反驳了孔君平。
何晏面对魏武帝想收他为子的想法,通过画地表示这是何家的房子,委婉地表明自己不想成为曹操儿子
的态度。他们都很聪明机智,并且在面对问题或他人的意图时,都能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
度。
故答案为:
(1)B;
(2)B;
(3)他们都聪明机智,能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
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6.文言文阅读。
张吴兴①年八岁,亏齿,先达②知其不常③,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
君辈从此中出入!”
(《世说新语》)
注释:①张吴兴:张玄之,曾任吴兴太守,世称张吴兴。②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③常:普通,平
凡。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3齿(缺少)
B.先达知基不常(其实)
C.故我之曰(开玩笑,逗弄)
D.君口中何为开狗裳(洞)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学习转述:如果《杨氏之子》中的杨氏子知道了张吴兴的故事,他会怎么向张吴兴讲述自己应对
孔君平的故事呢?(文言文和现代文皆可)
玄之兄:我九岁的时候,孔君平来拜访我的父亲。恰巧我父亲不在家,就把我叫了出来。孔君平指着
杨梅对我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我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考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答案】(1)B;
(2)张吴兴立刻回答说:“正是为了让您这一类人从这里进出!”
(3)我九岁的时候,孔君平来拜访我的父亲。恰巧我父亲不在家,就把我叫了出来。孔君平指着杨梅
对我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我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分析】译文:张吴兴八岁的时候,牙齿有缺损。前辈知道他不同寻常,故意戏弄他说:“你嘴里为什
么开了个狗洞呀?”张吴兴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正是为了让您这辈人从这里出入!”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
ACD.正确。
B.错误。“先达知其不常”中“其”是代词,代指张吴兴,不是“其实”的意思。
故选:Bo
(2)考查句子翻译。
“张应声答曰":‘'应声”表示随着声音,即立刻、马上;“答曰”就是回答说。“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正”可理解为正是;“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申论正国考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类人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集合
- 三基医技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省级商务合作合同版本
- 2025年借款生贷款还款协议
- 中考表格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企业债务向股东转嫁协议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家政月嫂服务合同样本
- 乐理试题及详细答案
- 助听器与辅听设备基本性能及使用建议的专家共识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职责
- 医疗责任险产品介绍
- 中职班主任管理培训
- 高三冲刺毕业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 运维或技术支持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4年
- 2023年《安徽大学学生手册》在线考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安全评估合同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含答案)
- DB21T 3947-2024 普通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下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