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附同步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附同步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附同步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附同步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附同步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你的选项所对应的方框涂黑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类”和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B项符合题意;

A: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A项不符合题意;

C: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C项不符合题意;

D: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秦朝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首个实现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国家,A项符合题意;

B:隋朝为后世的统一王朝,但不是“第一个”,B项不符合题意;

C:元朝为后世的统一王朝,但不是“第一个”,C项不符合题意;

D:清朝为后世的统一王朝,但不是“第一个”,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答案】D【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等,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D项符合题意;

A:“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A项不符合题意;

B:“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B项不符合题意;

C:“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A.《资治通鉴》 B.《兰亭集序》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答案】C【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和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项符合题意;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巨著,A项不符合题意;

B:《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B项不符合题意;

D:《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所著的农业百科全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齐民要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A.市舶司 B.宣政院 C.军机处 D.广州十三行【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宋朝为鼓励和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市舶司,市舶司负责掌管海外贸易事务,包括征收关税、管理外商、检查船舶货物等,是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重要制度保障,A项符合题意;

B: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B项不符合题意;

C: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的中枢权力机关,强化君主专制,C项不符合题意;

D:广州十三行是清朝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海外贸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创作了《窦娥冤》的杂剧作家是()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关汉卿【答案】D【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创作了《窦娥冤》的杂剧作家”和结合所学可知,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杂剧作家,其代表作《窦娥冤》是元杂剧的经典之作,D项符合题意;

A: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擅长词和散文,A项不符合题意;

B: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B项不符合题意;

C: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杂剧,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1727年,清朝为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置的是()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答案】D【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1727年,清朝为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置”和结合所学可知,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D项符合题意;

A: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置管理西域(今新疆等地)的机构,A项不符合题意;

B: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置管理台湾地区的机构,B项不符合题意;

C: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置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符合题意;

B: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不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A.陈独秀 B.章炳麟 C.孙中山 D.陈天华【答案】C【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提出三民主义,被广泛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C项符合题意;

A: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代表,后为中共创始人,A项不符合题意;

B:章炳麟是清末革命宣传家,但非核心领导人,B项不符合题意;

D:陈天华是清末革命宣传家,但非核心领导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1921年7月,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中华民国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D【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1921年7月”“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知,1921年7月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事件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D项符合题意;

A: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起义,A项不符合题意;

B: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是辛亥革命的领导组织,B项不符合题意;

C: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1.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军事行动发生在()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C.北伐战争期间 D.长征期间【答案】D【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可知,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为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进行战略转移,过程中经历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突破大渡河天险)等关键行动,D项符合题意;

A:南昌起义是1927年中共首次武装起义,A项不符合题意;

B:秋收起义是同年毛泽东领导的起义,早于长征(1934—1936),B项不符合题意;

C: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1928年,是国共合作讨伐北洋军阀的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长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大会是()A.中共二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答案】B【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B项符合题意;

A: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A项不符合题意;

C: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C项不符合题意;

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将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是()A.邱少云 B.杨根思 C.罗盛教 D.黄继光【答案】D【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D项符合题意;

A:邱少云因潜伏时严守纪律、被烈火焚烧牺牲,A项不符合题意;

B:杨根思在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B项不符合题意;

C:罗盛教因救朝鲜落水儿童牺牲,与堵枪眼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是()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 D.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项符合题意;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当时封建土地制度尚未彻底摧毁,A项不符合题意;

C: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与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经济管理体制等进行的改革,不是针对封建土地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A.井冈山会师 B.古田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答案】C【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项符合题意;

A:井冈山会师是1928年国共对峙时期的事件,A项不符合题意;

B:古田会议是1929年确立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也属于建国前,B项不符合题意;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改革开放后的成果,而非转折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6.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后来被称为()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赎买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和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小岗村的这种做法,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后来逐步推广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A项符合题意;

B:赎买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B项不符合题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时期实行的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

D:新经济政策是苏俄(联)实行的经济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7.1953年底,由周恩来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开放包容C.求同存异 D.合作共赢【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A项符合题意;

B:开放包容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理念,但并非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B项不符合题意;

C: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旨在协调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分歧,促进会议成功,C项不符合题意;

D:合作共赢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理念,但并非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8.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是()A.苜蓿 B.人参 C.甘草 D.青蒿素【答案】D【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和结合所学可知,屠呦呦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经过反复试验,发现青蒿素,它能有效抵抗疟疾,为全球抗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D项符合题意;

A:苜蓿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畜牧业中常作为饲料使用,它没有抵抗疟疾的功效,与屠呦呦团队的科研发现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人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主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等功效,常用于滋补身体、调理气血等方面,但不能有效抵抗疟疾,B项不符合题意;

C:甘草也是常用中药材,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等作用,主要用于调和药性、治疗脾胃虚弱等病症,无法抵抗疟疾,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屠呦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9.古埃及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A.《大明历》 B.《授时历》 C.太阳历 D.儒略历【答案】C【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古埃及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涨落和星辰的长期观测,制定了太阳历,这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C项符合题意;

A:《大明历》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创制的历法,A项不符合题意;

B:《授时历》是中国元朝郭守敬等人编制的历法,B项不符合题意;

D:儒略历是古罗马制定的历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希腊古典文化体现在神话、文学等各个方面。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C.《查士丁尼法典》 D.《哈姆雷特》【答案】B【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和结合所学可知,《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B项符合题意;

A:《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与早期希腊社会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C:《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的法律文献,C项不符合题意;

D:《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反映的是近代欧洲社会,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荷马史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富有生命的活力。其作者是()A.但丁 B.薄伽丘 C.达·芬奇 D.彼特拉克【答案】C【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和结合所学可知,属于绘画艺术领域,达·芬奇为“艺术三杰”之一,代表作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C项符合题意;

A:但丁代表作是《神曲》,属文学领域,A项不符合题意;

B:薄伽丘代表作是十四行诗,属文学领域,B项不符合题意;

D:彼特拉克代表作是《十日谈》,属文学领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逐渐形成的政体是()A.中央集权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制 D.共和制【答案】B【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和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使英国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政体,B项符合题意;

A:中央集权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英国政体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C:联邦制是美国等国家实行的政体形式,强调中央与地方分权,英国不是联邦制,C项不符合题意;

D:共和制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英国有君主,不是共和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权利法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发表了()A.《开罗宣言》 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答案】C【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和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首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符合题意;

A:《开罗宣言》是二战期间的国际文件,与马克思主义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政治文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B项不符合题意;

D:《资本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著作,但发表于《共产党宣言》之后,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4.在俄国历史上,废除了农奴制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农奴制改革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在俄国历史上,废除了农奴制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和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B项符合题意;

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没有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A项不符合题意;

C:二月革命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废除农奴制的改革,C项不符合题意;

D: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1861年农奴制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5.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A.“新石器时代” 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答案】C【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爱迪生发明电灯、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等成果,推动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由此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C项符合题意;

A:“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以磨制石器为标志的时代,A项不符合题意;

B:“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广泛应用的产物,B项不符合题意;

D:“信息时代”是20世纪后期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后形成的时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6.著有《物种起源》并提出进化论观点的英国生物学家是()A.梵高 B.贝多芬 C.牛顿 D.达尔文【答案】D【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其著作《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进化论观点,D项符合题意;

A:梵高是荷兰画家,与生物学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B项不符合题意;

C: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物种起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单极世界”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1919年的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即“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又通过《九国公约》等文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即“华盛顿体系”。两者共同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合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项符合题意;

B:“单极世界”通常指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B项不符合题意;

C: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美苏对峙的格局,C项不符合题意;

D:多极化趋势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8.1947年,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C.德国的分裂 D.北约与华约对峙【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7年提出所谓“杜鲁门主义”,公开宣称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标志着美国对苏政策从合作转向对抗,成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A项符合题意;

B: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1947年提出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属于冷战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但非开始的标志,B项不符合题意;

C:德国的分裂发生于1949年,并非冷战开始的标志,C项不符合题意;

D:北约(1949)与华约(1955)对峙是冷战深化的表现,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并非开始事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9.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A.“世界人口日” B.“非洲年”C.“国际禁毒日” D.“国际妇女年”【答案】B【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1960年,非洲独立浪潮达到高峰,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标志殖民体系瓦解,B项符合题意;

A:“世界人口日”关注人口问题,与非洲独立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C:“国际禁毒日”涉及毒品管制,C项不符合题意;

D:1975年设立“国际妇女年”,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年”,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时代的主题是()A.强权政治 B.地区冲突 C.和平与发展 D.殖民与反抗【答案】C【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时代的主题是”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项符合题意;

A:强权政治是国际关系中凭借实力侵犯他国权益的不当行为,并非时代主题,A项不符合题意;

B:地区冲突是局部不稳定现象,不是时代主题,B项不符合题意;

D:殖民与反抗是近代历史上的阶段特征,并非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时代主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第31题17分,第32题8分,第33题6分,第34题9分,共40分)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所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31.学习和探究历史,我们应充满人文情怀,关注现实问题并放眼世界。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1)任务一【识辨梳理】从以下图片中选取关联信息填入相应位置。(填写序号)毕昇像①大运河示意图②《本草纲目》插图③《论语》书影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⑤李白像⑥①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②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的书是:③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运河是:④享有“诗仙”美誉的是:⑤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北宋匠人是:⑥李时珍编写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2)任务二【分类归纳】把下表空缺内容补充完整。探索(1)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场以“”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2)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转折(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是(填革命名称)。进步(4)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阵地是《新青年》和。(5)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任务三【对比分析】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图二①图一是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图中“发现”美洲的是哪位航海家?他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什么人?②哪位航海家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③图二中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什么?这一贸易为哪个国家带来了巨额利润?【答案】(1)⑤;④;②;⑥;①;③(2)自强;求富(求富、自强);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京大学(北大);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3)①哥伦布(或全名)印第安人(印第安或印度人)(有无引号均可)②麦哲伦(或全名)③三角贸易英国【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所以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⑤。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对应图中④。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运河是隋朝大运河,对应图中②。享有“诗仙”美誉的是李白,对应图中⑥。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北宋匠人是毕昇,对应图中①。李时珍编写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本草纲目》,对应图中③。

(2)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场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所以第1空、自强;第2空、求富(求富、自强)。在康有为等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因历时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也叫戊戌变法),所以第3空、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所以第4空、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所以,第5空、北京大学(北大)。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所以第6空、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3)根据图片一和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他始终认为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印第安人”,即印度人,所以图中“发现”美洲的是航海家是哥伦布,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印第安或印度人),所以,①哥伦布、印第安人(印第安或印度人)。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所以②麦哲伦。根据图片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图二中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三角贸易,这一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所以③三角贸易、英国。

故答案为:

(1)第1空、⑤;第2空、④;第3空、②;第4空、⑥;第5空、①;第6空、③。

(2)第1空、自强;第2空、求富(求富、自强);第3空、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第4空、辛亥革命;第5空、北京大学(北大);第6空、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3)①哥伦布、印第安人(印第安或印度人);②麦哲伦;③三角贸易、英国。

【点评】本题以三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半坡居民、孔子的思想、隋朝大运河、活字印刷术、新航路开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百日维新、洋务运动等,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32.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协和万邦是华夏民族一贯的处世之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都城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贞观年间,曾有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这本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明成祖时期,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出使西域的使者是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被称为什么?这条路的起点是哪个都城?(2)材料二中的“高僧”是谁?“记录成书”指的是什么书?(3)材料三中的船队几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哪两个地方?【答案】(1)使者:张骞;道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2)高僧:玄奘,成书:《大唐西域记》(3)次数:七次或7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和结合所学可知,张骞本是一名郎官,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100多人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所以,出使西域的使者是张骞。根据材料一“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都城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和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中国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和北非;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后世称“丝绸之路”。所以,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这条路的起点是长安。

(2)根据材料二“贞观年间,曾有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这本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和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所以,“高僧”是玄奘。根据材料二“贞观年间,曾有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这本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和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所以,“记录成书”指的是《大唐西域记》。

(3)根据材料三“明成祖时期,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和结合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材料三中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结合所学可知,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所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33.变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它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1799年,他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他主持制定了民法典。1804年,法国改为帝国,他加冕称帝。——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他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这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为了扭转战局,林肯发表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这场战争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这一改革史称什么?这次改革仿效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典章制度?(2)材料二中,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主持制定民法典的是谁?(3)材料三中,“战争”指的是什么?林肯发表了什么宣言?【答案】(1)改革:大化改新。效仿朝代:唐朝(唐)或中国唐朝(唐代)。(2)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人物:拿破仑。(3)战争名称: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宣言名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典章制度改革,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和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可知,这一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时,唐朝是中国繁荣强盛的朝代,文化、制度对日本影响深远,所以这次改革仿效的是中国唐朝(唐)的典章制度。

(2)根据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引发全国城乡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和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根据材料二“1799年他发动政变,主持制定民法典”和结合所学知识拿破仑政变后,为巩固革命成果,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民法典)。

(3)根据材料三“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北方获胜避免美国分裂”和结合所学可知,1861—1865年,美国南方与北方因奴隶制存废爆发内战,即南北战争可知,“战争”指的是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根据材料三“林肯发表宣言,调动黑人奴隶积极性”和结合所学可知,林肯为扭转战局,1862年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解放叛乱各州黑人奴隶。

故答案为:

(1)改革:大化改新。效仿朝代:唐朝(唐)或中国唐朝(唐代)。

(2)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人物:拿破仑。

(3)战争名称: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宣言名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大化改新、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3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这一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