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实验十六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_第1页
2026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实验十六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_第2页
2026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实验十六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_第3页
2026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实验十六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_第4页
2026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实验十六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十六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体会控制变量

法。2.会处理实验数据,了解实验误差的来源。

■夯实必备知识

原理与器材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保持原线圈的匝数m

1.在改变学生电源

和电压Ui不变,改变副

电压、线圈匝数前

线圈的匝数“2,研究m

均要先断开电源

1.实验原理对副线圈电压U2的影

开关,再进行操

(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响。

作。

(1)估计被测电压的大致

2.为了人身安全,

~几11范围,选择多用电表交流

学生电源的电压

电压挡适当量程,若不知

不能超过12V,通

(2)实验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道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

电时不能用手接

①"1、U1一定,研究〃2和。2的关则应选择交流电压挡的

触裸露的导线和

系。最大量程进行测量。

接线柱。

②〃2、U1一定,研究〃1和。2的关(2)组装可拆变压器:把两

3.为了多用电表的

系。个线圈穿在铁芯上,闭合

安全,使用交流电

2.实验器材铁芯,用交流电压挡测量

压挡测电压时,先

学生电源(低压交流电源,小于输入、输出电压。

用最大量程挡试

12V)1个、可拆变压器1个、多2.保持副线圈的匝数m

测,大致确定被测

用电表1个、导线若干。和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i

电压后再选用适

不变,研究原线圈的匝数

当的挡位进行测

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重

量。

复(1)中步骤。

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分析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1、U2之比与原、副线

圈的匝数“1、“2之比的关系。

实验结论: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研透核心考点

例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电路探究“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图中变

压器为可拆变压器。

甲可拆变压器零部件乙组装后的变压器

图1

实验提供的器材有

A.mu多节干电池

C.直流电压表

(1)电源应选________,测量电压应选_________(均选填字母代号)。

(2)若用匝数2Vi=100匝和N2=200匝的变压器做实验,在原线圈Ni的两端分别

加上2V、4V、6V和8V的电压,测量出副线圈两端的相应的电压,记录在下

面的表格中。表格中第2次实验,副线圈上电压的示数如图2所示,电压量程为

0〜10V交流电压挡,读数为,并计算出此次实验Ui:。2=

图2

实验次数1234

U1/V2468

UilN3.911.815.7

Ui

1:1.951:1.971:1.96

。2

(3)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o

A.原线圈所加电压小

B.变压器的铁芯漏磁

C.变压器的铁芯产生涡流

答案(1)BD(2)7.801:1.95(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理想变压器的原线

圈与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线圈匝数之比(4)BC

解析(1)实验需要提供交流电源,干电池只能提供直流电源,所以电源应选学生

电源。

实验中要测量的是交流电压,故不能选直流电压表,只能选用多用电表。

(2)电压量程为0〜10V交流电压挡,交流电压读数为7.80V,则此次实验中Ui:Ui

=1:1.95o

⑶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患=;,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理

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与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线圈匝数之比。

(4)原线圈输入电压大小不会影响电压比和匝数比,故A错误;变压器的铁芯漏磁

使得能量损耗,从而导致电压比与匝数比有差别,故B正确;变压器的铁芯产生

涡流使得能量损耗,从而会导致电压比与匝数比有差别,故C正确。

例2⑴为探究变压器两个线圈的电压与匝数关系,张明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

实验电路,操作步骤如下:

图3

A.将原线圈与副线圈对调,重复以上步骤;

B.将匝数较多的一组线圈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电源输出端上,另一个作为副线圈,

接上小灯泡;

C.闭合电源开关,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原线圈和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D.将两个线圈套到可拆变器的铁芯上;

①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填步骤前的字母代号);

②在实验中,当原线圈匝数〃1=1600匝,副线圈匝数〃2=400匝时,若原线圈两

端电压为8V,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2V;原、副线圈对调后,原线圈两端电压为

3V,副线圈两端电压为12V,那么可初步确定,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Ui、

。2与原、副线圈匝数”1、“2的关系是(填写字母关系式)。

③本实验要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

实验中需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o

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整体隔离法

(2)另一个同学在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时,忘记

把图4甲中的变压器铁芯A组装到变压器铁芯B上,组装后的变压器如图4乙所

示,在铁芯上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加=1000匝和〃2=500匝,原线圈两端与

M=10&sin(IOOTT?)V的交流电源相连,则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可能是

变压器铁芯B

甲乙

图4

A.1OV2VB.lV

C.5VD.10V

答案⑴①DBCA脸=今③A(2)B

解析(1)①在探究变压器两个线圈的电压与匝数关系实验中,操作的合理顺序应

该是DBCA。

②根据题中所给数据可得翳=%襦=磊,由此可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

4UU21oUU12

电压Ui、。2与原、副线圈匝数m、"2的关系是卷=今。

③本实验要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

实验中需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

(2)原线圈两端与M=l(h/2sin(lOOnOV的交流电源相连,则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

。尸?=10V,在不考虑漏磁的情况下,有会=会,可得。2=5V,由于没有将

铁芯正常组装,则副线圈两端的有效值会比计算值更小,故A、C、D错误,B

正确。

■跟踪训练

1.有一个教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其铁芯粗细一致,如图5甲所示。它有两个外观

基本相同的线圈A、3(内部导线电阻率、横截面积相同),线圈外部还可以再绕线

圈。

(1)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XI”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5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

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则A线圈的电阻为Q,由此可推断

(选填"A”或"3”)线圈的匝数较多。

甲乙

图5

(2)如果把该变压器看作理想变压器,现要测量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

根足够长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用绝缘导线在线圈B上绕制n匝线圈;

②将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

③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和(选填

“绕制”或“3”)线圈的输出电压U-,

④则A线圈的匝数为(用已知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⑴24A(2)③绕制④,

解析(1)多用电表欧姆挡读数=指针指示值X倍率。a的读数为24,倍率为

“XI”,所以A线圈的电阻为24Q。根据电阻定律,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因

为A的电阻比3大,所以A线圈匝数多。

(2)③因为要测量A线圈匝数,所以要把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变压器输

入、输出电压都是交变电压,所以要用交流电压挡测绕制线圈的输出电压

④根据变压器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有号=£,所以枢=,。

2.小华同学做了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需要测量电压,则在如图6所示的器材中,应________0

310

।----------11______1

Qy,丫畲

M'-500

__________25X5A2—loY一®

._/

甲乙

图6

A.选甲图中的器材B.选乙图中的器材

C.都可以选D.都不能选

(2)小华在做本实验时,选择的原线圈为100匝,副线圈为200匝;他将原线圈接

入学生电源中的交流电压“6V”挡位,用合适的电表测量出副线圈的电压为13V,

则下列叙述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A.变压器的铁芯没有闭合

B.电压的测量出了问题

C.副线圈实际匝数与标注的“200”不符,应该小于200匝

D.学生电源实际输出电压大于标注的“6V”

(3)用匝数为=100匝和侬=200匝的变压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

解析(1)由题图可知,甲图是多用电表,而乙图是电压表,实验需要测量交流电

压,因此选用甲图器材,故A正确,B、C、D错误。

(2)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其匝数关系卷=言,若变压器的铁芯没

有闭合,则得出副线圈的电压小于12V,A错误;若是电压的测量出了问题,应

该是小于12V,不应该大于12V,B错误;副线圈实际匝数与标注的“200”不符,

若小于200匝,由以上公式可知,副线圈的电压小于12V,C错误;若学生电源

实际输出电压大于标注的“6V”,由以上公式可知,副线圈的电压可能为13V,D

正确。

(3)根据题意,电压比与匝数比不相等,可知该变压器为非理想变压器,考虑到变

压器有漏磁、铁芯发热、导线发热等因素影响,判断出。2为原线圈上电压大小,

则接电源的是侬。

■提升素养能力(限时:25分钟)

1.(2024.重庆高三月考)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

某同学利用可拆变压器来进行探究。可拆变压器能方便地从不同接线柱上选取不

同匝数的线圈。

(1)为了保证实验能够安全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选取的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电压不超过12V

B.因为电源为低压电源,通电时可以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

C.连接好线路后可以先直接接通电路,根据电路的反应来确认电路是否连接正确

或者排查电路故障

D.为了保护交流电压表,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挡试测

⑵在测量交流电源的电压时,用仪器测量的电压是交流电压的(填“瞬

时”“有效”或“最大”)值。

⑶在该同学的实验报告中,已知电源连接的线圈匝数记录为m匝,电源电压为

Ui。我们看到数据表格中某一列缺失的实验数据可能为o

第左次实验〃1/匝〃2/匝U1/VUi/N

34002008.00

A.4.00B.3.95

C.4.02

答案(1)D(2)有效(3)B

解析(1)实验中选取电源为低压交流电源,故A错误;即使电源为低压电源,通

电时也不可以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故B错误;连接好线路后要检查电

路正确连接才可以通电,故C错误;为了保护交流电压表,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

程挡试测,故D正确。

(2)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是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3)若为理想变压器,则有信=/,解得。2=/UI=/X8.00V=4.00V,由于实

际中变压器有铜损和铁损,变压器副线圈处所测量的电压会小于理论值。故选B。

2.一个教学用的简易变压器,两线圈的匝数未知,某同学想用所学变压器的知识

测定两线圈的匝数。

(1)为完成该实验,除了选用电压表、导线外,还需要选用低压_______(填“直流”

或“交流”)电源。

(2)该同学在变压器铁芯上绕10匝绝缘金属导线C,然后将简易变压器的A、5两

线圈依次接电源,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线圈A、线圈3及线圈C两端的电压,记录

在下面的表格中,则线圈A的匝数为________匝,线圈5的匝数为________匝。

A线圈电压3线圈电压C线圈电压

8.0V3.8V0.2V

(3)为减小线圈匝数的测量误差,你认为绕制线圈C的匝数应该(填“多

一些”“少一些”)更好。

答案⑴交流(2)400190(3)多一些

解析(1)需要选用低压交流电源。

(2)根据变压器原理有言=言

解得nA=^nc

400匝

同理有段=梦

解得nB=^nc

190匝。

...laLj-JTIAUA

(3)根据汇=%,可知C的匝数越多,C的电压示数越大,测量更准确,故线圈C

的匝数应该多一些。

3.(1)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器材在实验

中不必用到的有

IXOO1Jl\I,1

ABCD

⑵若在实验中用匝数M=400匝和M=800匝的变压器,对应的电压测量数据如

表所示。

根据测量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实验次数1234

Ui/V0.901.401.902.40

U21V2.003.014.025.02

A.Ni一定是原线圈B.M一定是原线圈

C.M可能是副线圈D.N2可能是副线圈

答案(1)AC(2)B

解析(1)该实验要用低压交流电源和交流电表,所以不需要干电池和滑动变阻器。

故选A、Co

⑵已知Ni=400匝和赴=800匝,表格中每组数据都可以看出电压之比尹<的=4,

U2/V22

由此可知此变压器不是理想变压器,原因是漏磁从而导致匝数比变大,M一定是

原线圈,M一定是副线圈,故选B。

4.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李辉同学采用了如图1

所示的可拆式变压器进行研究,图中各接线柱对应的数字表示倍率为“X100匝”

的匝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